电池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0767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电池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
[0002]目前,移动电话、个人数据处理器(PDA)、笔记型计算机以及数字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其最方便的功能之一在于可为消费者提供非定点式的使用,而这些电子产品本身均需要消耗电力,因此,电子产品中需要配备电池,电池与产品本体之间的需要通过电池连接器连接,以将电池的电量输送给产品本体。
[0003]上述电池连接器一般包括有相互配合的插头及插座,现有技术中的插座一般包括:一绝缘座及若干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端子和包覆于绝缘座外围的外壳,该外壳与绝缘座之间形成一插口,且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该插口中,以用于与插头对接。现有技术中的插头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该插头通过绝缘本体插嵌于所述插座的插口中,且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对接,令插头及插座导接。
[0004]为提高插头与插座对插后不易松脱,均采用搭扣或卡扣设计,以致使插头可稳定插接于插座中,并可保证插头与插座的通讯质M。当需要拔出插头时,由于插头与插座对接后结构极为稳固,导致插头不易拔出或需要其它辅助动作才可以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操作不便,再者,如果强行拔出插头的话,搭扣或卡扣会损坏,甚至导致整个插头或插座损坏或报废,严重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插头与插座对接时,存在插头易于插反的现象,且易于损坏插头或插座中的端子,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电池连接器包括:插座,其包括绝缘座、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端子及包覆于绝缘座外侧的金属壳,该金属壳与绝缘座之间形成一插口 ;与插座适配的插头,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该绝缘本体插嵌于所述插座的插口中,且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对接;所述金属壳两侧均设有一连接式卡臂,该连接式卡臂两端均与金属壳一体连接,且该连接式卡臂中部向金属壳内部隆起以形成一卡位部;所述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与该连接式卡臂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金属壳前端两侧均设有可防止插头插反的防呆结构,且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均设有与该防呆结构适配的让位槽。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端子中具有第一触点组及第二触点组,且该第一、第二触点组均与第一端子导接。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位部具有一伸入插口的弧形对接面。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呆结构为弯折成型于金属壳前端两侧的防呆脚,该防呆脚显露于所述插口前端。[0011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两个弹性触点,两弹性触点之间形成一弹性夹紧间隔;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两个紧固触点,两紧固触点之间形成一固定夹紧间隔,其中,该固定夹紧间隔大于弹性夹紧间隔。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主体部及成型于主体部前后两端的接触部和包夹部,其中,该接触部具有用于夹紧第一端子的夹口;所述的第一触点组及第二触点组均设置于接触部中,并显露于夹口中。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触部包括沿主体部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及分别相对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向上弯折后再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弹性触臂,该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前端分别成型有相对凸伸并作为所述紧固触点的凸包;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触臂末端相对的面分别弯折形成作为所述弹性触点的隆起部。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形成有定位板,且该主体部底面设置有定位卡片。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凸条及定位扣;所述金属壳上设置有分别与该定位凸条及定位扣适配的定位槽及定位孔。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卡槽,且该绝缘座下端面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金属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该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一卡片,且该金属壳两侧下端设置有一铆接片,该铆接片铆合固定于第一限位槽中。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的连接式卡臂极好的弹性强度,可加强插座对插头夹持定位的保持力,使插头稳定插接于插座的插口中。另外,由于连接式卡臂通过卡位部的弧形对接面与插头中绝缘本体的第一^^槽对接,并形成限位或定位,以致使可快速实现插拔插头,且无需其它辅助动作即可实现,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市场竞争力。
[0019]2、当需要将插头插入插座的插口中时,绝缘本体中的让位槽必须与插座中作为防呆结构的防呆脚对接,再推进绝缘本体,才可将插头插入所述插座的插口中,否则插头无法插入插座,以此达到防止插头插反的目的,并可有效保护插头及插座中的端子免受损坏,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0020]3、由于插头中的第二端子采用两个弹性触点和两个紧固触点与插座中的第一端子对接,以此可保证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接触的稳定性,并可防止出现震动断讯的现象,实现增强插头与插座之间的通讯质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的立体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座的立体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壳的立体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的立体图;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00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00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端子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3]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端子的主视图;
[00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接触的状态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0 插座10 插口
[0037]I绝缘座11定位凸条
[0038]12定位扣13第二卡槽
[0039]14第一限位槽 15第一端子槽
[0040]2第一端子21本体部[0041 ]211倒刺 22导接部
[0042]23引脚部3金属壳
[0043]31连接式卡臂 311卡位部
[0044]32防呆脚33定位槽
[0045]34定位孔35第一^^片
[0046]36铆接片37插脚
[0047]400插头4绝缘本体
[0048]41第一^^槽42让位槽
[0049]43第二端子孔 44第三卡槽
[0050]5第二端子50夹口[0051 ]501弹性触点 502紧固触点
[0052]51主体部511定位板
[0053]512定位卡片 52接触部
[0054]521第一固定触臂522第二固定触臂
[0055]523第一弹性触臂524第二弹性触臂、
[0056]53包夹部6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
[005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58]见图1、2所示,为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一插座100及与该插座100适配的插头400。
[0059]结合图3、4所示,所述插座100包括绝缘座1、安装于绝缘座I中的第一端子2及包覆于绝缘座I外侧的金属壳3,该金属壳3与绝缘座I之间形成一插口 10,该插口 10供所述插头400插入。
[0060]结合图5所示,所述绝缘座I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凸条11及定位扣12,具体而言,所述定位凸条11设置于绝缘座I上端面的后边缘处,而定位扣12设置于绝缘座I上端面中部;与之对应的,所述金属壳3上设置有分别与该定位凸条11及定位扣12适配的定位槽33及定位孔34,其中,定位槽33设置于金属壳3上端面的后边缘处,定位孔34设置于金属壳3上端面中部。另外,所述绝缘座I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卡槽13,且该绝缘座I下端面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4;所述金属壳3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该第二卡槽13适配的第 ^片35,且该金属壳3两侧下端设置有一铆接片36,当所述金属壳3安装于绝缘座I外侧时,金属壳3上端面的定位槽33与绝缘座I上端面后边缘处的定位凸条11对接,绝缘座I上的定位扣12卡合于金属壳3上端面的定位孔34中,与此同时,所述金属壳3两侧的第一卡片35分别卡嵌于绝缘座I两侧面均设置的第二卡槽13中,且金属壳3中的铆接片36铆合固定于绝缘座I的第一限位槽14中,以致使金属壳3稳固包覆于绝缘座I外侧,且其牢固性极强。
[0061]结合图5、6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本体部21以及一体固定于本体部21前后两端的导接部22及引脚部23,其中,本体部21外侧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倒刺211。所述绝缘座I沿其后端面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