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率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23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2033、2033,、2043’
[0039]三角形齿2024 上模组21
[0040]上绝缘体211 凸块212
[0041]下模组22 下绝缘体221
[0042]凹口222 固定架23
[0043]差分对信号端子 202’、203’、204’
[0044]接地端子202”、203” 上屏蔽件30
[0045]片状主体31、41 弹性指32、42
[0046]定位孔33下屏蔽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8]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高速率插座连接器I,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率插座连接器I的从前方观看所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率插座连接器I的从后方观看所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高速率插座连接器I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率插座连接器I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端子模组2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模组20从后方观看所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将图6所示端子模组20中的部分差分对信号端子与部分接地端子拆解开来的示意图;图8为图3所示端子模组2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3所示端子模组20的另一方向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端子模组20’。
[0049]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高速率插座连接器I包括一壳体10、一端子模组20、一上屏蔽件30及一下屏蔽件40。
[0050]如图3和图4所示,该壳体10具有一位于前表面上的对接口 101、一位于后表面上并与该对接口 101相对的安装口 102、若干个形成于该对接口 101的上侧壁的上端子通道103、以及若干个形成于该对接口 101的下侧壁的下端子通道104。
[0051 ] 如图3、图6、图7所示,该端子模组20包括一绝缘体201、一排形成于该绝缘体201上的上端子202、以及一排形成于该绝缘体201上的下端子203。在该绝缘体20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均形成有多个第一开孔204及多个第二开孔205。因该绝缘体201的上下表面结构基本相同,故图中只显示出位于上表面的第一开孔204与第二开孔205。
[0052]如图5、图7所示,每一上端子202均具有一自该绝缘体201的前表面伸出的对接段2021、一自该绝缘体201的后表面伸出的焊接段2022、以及一位于该绝缘体201中的固定段2023。同样地,每一下端子203也具有一自该绝缘体201的前表面伸出的对接段2031、一自该绝缘体201的后表面伸出的焊接段2032、以及一位于该绝缘体201中的固定段2033。该上端子202与该下端子203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对接段2021、2031分别朝相反方向(即上下方向)弯折延伸,而焊接段2022、2032分别朝相反方向(即前后方向)水平延伸。
[0053]如图7所示,这一排上端子202包括多个差分对信号端子202’及多个围绕这些差分对信号端子202’的接地端子202”。同样地,这一排下端子203也包括多个差分对信号端子
203’及多个围绕这些差分对信号端子203 ’的接地端子203”(标号203 ’与203”还可见于图3中
[0054]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上端子202的每一差分对信号端子202’的固定段2023’均设置成蜿蜒状,并且暴露于该绝缘体201的相对应的第一开孔204内;而每一接地端子202”的固定段2023”则呈直线状,并且暴露于该绝缘体201的相对应的第二开孔205内。同样地,这些下端子203的每一差分对信号端子203’的固定段2033’也均设置成蜿蜒状,并且暴露于该绝缘体201的下表面上的相对应的第一开孔(未图示)内。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上端子202为例,其差分对信号端子202’的蜿蜒状的固定段2023’的宽度等于所述接地端子202”的直线状的固定段2023”的宽度,以保持每一差分对信号端子202’之间的距离与该差分对信号端子202’和相邻接地端子202”之间的距离均相同。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该绝缘体201上设置这些第一开孔204以暴露这些差分对信号端子202’、203’的固定段2023,、2033,,从而平衡这些差分对信号端子202,、203 ’的耦合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将这些差分对信号端子202,、203 ’的固定段2023,、2033,设置成蜿蜒结构,能够实现调整阻抗和滤波效果。
[0055]更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上端子202为例,此蜿蜒状的固定段2023,包括有多个形成于该固定段2023’两侧边缘的三角形齿2024,这些三角形齿2024的密度可以根据不同的端子结构或排布做出相应的变化,亦即这些三角形齿202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的紧密一些或者稀疏一些。
[0056]如图3、图5所示,该上屏蔽件30具有一片状主体31、以及多个形成于该片状主体31上并朝向该端子模组20折弯而成的弹性指32。当该上屏蔽件30安装于该端子模组20上表面时,该片状主体31的前端能够延伸至这些上端子202的对接段2021的上方位置,从而基本上覆盖这一排上端子202。每一弹性指32均伸入对应的第二开孔205内并与这一排上端子202的相对应的接地端子202”接触,以形成一接地连接。同样地,该下屏蔽件40也具有一片状主体41、及多个形成于该片状主体41上并朝向该端子模组20折弯而成的弹性指42。该下屏蔽件40是安装于该端子模组20的下表面,且其片状主体41覆盖这一排下端子203,而其弹性指42是与这一排下端子203的相对应的接地端子203”形成连接。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屏蔽件30、40,且分别与上、下端子202、203中的接地端子202”、203”形成连接,从而避免产生谐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上、下屏蔽件30、40的片状主体31、4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基本上与这一排上端子202、下端子203的宽度相同,从而能够分别从上方覆盖这一排上端子202和从下方覆盖这一排下端子203。
[0057]此外,如图3、图4所示,在该上屏蔽件30上还形成有一定位孔33,通过该定位孔33与该端子模组20上表面的一定位凸起206相配合,将该上屏蔽件30固定于该端子模组20上。同样地,该下屏蔽件40的结构与该上屏蔽件30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0058]如图3、图4所示,将该上屏蔽件30安装于该端子模组20上表面,而将该下屏蔽件40安装于该端子模组20的下表面。该端子模组20与上、下屏蔽件30、40—起从该壳体10的安装口 102组入该壳体10内,这些上端子202与这些下端子203的前端均分别进入与其相对应的上、下端子通道103、104内,并且其对接段2021、2031凸伸于该对接口 101内形成弹性夹持状,用来与一外部插头连接器(未图示)的插头端子电性连接。这些上、下端子202、203的焊接段2022、2032沿前后方向并排而设,如图2所示,并且保留在该壳体10的安装口 102之外,用来安装至同一电路板(未图示)上。
[0059]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固定该端子模组20,该壳体10还包括有两个分别形成于该安装口 102的顶壁的左右两端的固定孔105、两个贯穿该安装口 102的底壁并且分别正对着所述固定孔105的卡槽106、以及两个分别位于该安装口 102的后端面上的凸台107。而该端子模组20则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其左右侧面的直立的固定柱207、以及两个与所述固定柱207相邻的固定臂208。当该端子模组20安装于该壳体10上时,所述固定柱207的顶端插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