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及电路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6535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及电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及电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通过锂电池供电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该设备插入适配器时,需要确定该设备是否连接有电池。若该设备连接有电池,则开启设备内部的充电电路,通过该适配器给电池充电,并在电池充满电时关闭充电电路。若该设备没有连接电池或处于短路状态,但仍旧开启设备内部的充电电路时,该充电电路产生的输出电流将造成充电电路输出端的电压迅速上升,进而在充电电路输出端形成热能及电压的蓄积,从而可能对整个电路造成毁损,因此,若该设备没有连接电池或电池处于短路时,则不能长期开启充电电路。

因此,亟需一种检测电池状态的方法及电路,用以准确检测电池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及电路,用以准确检测电池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是否连接电源适配器;

若连接有电源适配器,则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一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在第一时长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

若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后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则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较佳的,第一时长和第一放电电流的乘积小于电池总容量的二十分之一。

较佳的,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具体包括:

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之后,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

否则,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四电压,若第四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第二充电电流大于第一充电电流。

较佳的,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具体包括:

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五电压;

若第五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六电压;若第六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否则,则判定电池存在,且未处于短路状态;

若第五电压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较佳的,第二充电电流与第三时长的乘积大于充电电路的电压与电池电路的电容的乘积。

较佳的,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具体包括:

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

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若第三电压大于等于第三阈值,且第三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

若第三电压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较佳的,第二放电电流与第二时长的乘积大于第一差值与电池电路上的电容的乘积;其中,第一差值为充电电路恒压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连接有电源适配器,则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在第一时长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若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后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则控制放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由于通过放电判定不出电池存在时,则对其继续进行充电,若充电依然判定不出电池存在时,则对其继续进行放电,进一步判定出电池是否存在。且通过放电、充电,再放电的过程之后,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且电池曾处于短路保护状态。可见,通过上述方法流程可区分出电池不存在状态和电池存在却处于短路保护状态,避免了仅通过放电或充电而将该两种状态混淆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法精确的判断出是否存在电池,从而为电池电路下一步处理流程提供依据,即如果判断电池存在,则需开启充电电路为电池充电,若判定电池不存在,则需关闭充电电路,以防毁坏电池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池的电路,包括:

适配器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是否连接电源适配器;

控制单元,用于在适配器检测电路检测到连接有电源适配器时,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一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在第一时长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若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后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则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较佳的,第一时长和第一放电电流的乘积小于电池总容量的二十分之一。

较佳的,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之后,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

否则,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四电压,若第四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第二充电电流大于第一充电电流。

较佳的,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五电压;

若第五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六电压;若第六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否则,则判定电池存在,且未处于短路状态;

若第五电压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较佳的,第二充电电流与第三时长的乘积大于充电电路的电压与电池电路的电容的乘积。

较佳的,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

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若第三电压大于等于第三阈值,且第三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

若第三电压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较佳的,第二放电电流与第二时长的乘积大于第一差值与电池电路上的电容的乘积;其中,第一差值为充电电路恒压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连接有电源适配器,则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在第一时长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若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后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则控制放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由于通过放电判定不出电池存在时,则对其继续进行充电,若充电依然判定不出电池存在时,则对其继续进行放电,进一步判定出电池是否存在。且通过放电、充电,再放电的过程之后,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且电池曾处于短路保护状态。可见,通过上述方法流程可区分出电池不存在状态和电池存在却处于短路保护状态,避免了仅通过放电或充电而将该两种状态混淆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法精确的判断出是否存在电池,从而为电池电路下一步处理流程提供依据,即如果判断电池存在,则需开启充电电路为电池充电,若判定电池不存在,则需关闭充电电路,以防毁坏电池电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适用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池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池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及电路。适用于通过锂电池供电的终端,该终端可为电脑、Pad等。当终端插入电源适配器时,若终端中存在电池,则需开启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若终端中电池不存在,则需要关闭充电电路,以免毁坏电池电路。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电池状态,从而为下一步处理流程提供依据。

具体实施中,电池电路一般包括电芯和保护板,保护板可实现对电芯的保护功能,如常规的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

过充保护:当电芯端加载的电压高于其满电电压(如4.25V)时,保护板会对电芯开启过充保护,即保护板断开电池电路的充电路径,直到电芯的电压降低至一特定值(如4.15V)。而当充电电路处于恒压模式下时,电芯的电压会介于二者之间,如4.2V。

过放保护:当电芯电压过低时,保护板会断开电池电路的放电路径,直至电芯电压回升至特定值。该特定值根据电芯材质不同,通常在2.0V~2.95V。

短路保护:当电池电路的正负极发生短路时,保护板会断开电池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的路径,直至电池电路的外部负载等效电阻大于一特定值。该特定值通常在100K~500K欧姆。

过流保护:当从电池电路端流出的电流大于特定值时,保护板会断开电池电路的放电路径,直至电池电路的外部负载等效电阻大于一特定值。该特定值通常在100K~500K欧姆。

手持设备中,上述电池处于短暂短路后发生短路保护或过流保护状态后,电池电路外部正负极的负载等效电阻会小于80K欧姆,因此电池的短路保护状态和过流保护状态不会被解除,此时可通过拔电池的方法,或继续充电的方法解除电池的短路保护状态和过流保护状态。从手持设备上拔下电池,相当于电池外部负载等效电阻为无穷大,给电池充电,也相当于去除了电池外部的负载电阻。

由于电池处于过放保护后,电池电压为0,此时通过检测电压的方法判断电池是否存在,可能存在误判。由于电池处于短路保护和过流保护未解除状态时,电池电压非常低或为0,此时判断电池是否存在也可能存在误判。可见,在上述三种状态下,电池的电压均不属于常规值,因此可能对判断造成干扰,为了解决该问题,更加准确的判断出电池的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以及一种检测电路。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判断出五种状态下的电池,分别用A、B、C、D、E来表示。A表示电池不存在。B表示电池存在,但电池处于短路保护状态,且短路保护状态仍未解除。C表示电池存在,但电池的电压超低。该过低的电压的值在触发过放保护的电压附近。D表示电池存在,但电池处于一直短路状态。E表示电池存在,处于正常状态。这五种状态如表1所示。

表1电池五种状态的相应代码

当检测到电池电路处于A,即电池不存在时,则需关闭充电电路。当检测到电池电路处于B、C、E时,可正常开启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且电池电路处于B和C时,开启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可解除B的短路保护状态,开启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可解决C的电压超低的问题,使C状态下的电池的电压慢慢回归正常值。当检测到电池电路处于D,即电池存在,但电池处于一直短路状态,则需要上报该消息,继而对短路电池进行修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方案中出现的同一名词,如“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五阈值、第六阈值、第一充电电流、第二充电电流、第三时长”指代的可为相同的数值,也可为不同的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具体方案自行定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制。下述具体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的方案中的相同的名词所指代的数值相同进行论述。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的电路架构示意图。该系统架构中包括适配器检测电路101、充电电路102、放电电路103、电压检测电路104、计时器105、控制单元106,以及电池电路107,以及与电池电路107并联的电容108。

充电电路102用于给电池电路107充电,放电电路103用于给电池电路107放电,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需要时间限制,因此充电电路102和放电电路103与计时器105连接。电压检测电路104用于检测电池电路107两侧电压,电池电路107一端接地,因此电压检测电路104连接与电池电路107未接地的一端。适配器检测电路101用于检测终端的适配器是否接入,在适配器接入时,才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电池的流程。适配器检测电路101、充电电路102、放电电路103、电压检测电路104、计时器105均与控制单元106连接,由控制单元106依据各种信息对各个电路进行控制。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

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检测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是否连接电源适配器。实际中,电源适配器连通时才需要对电池进行判断。若电池存在,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则需开启充电电路对电池充电。若电池不存在或电池处于短路状态,则应关闭充电电路,以免毁坏电池电路。

步骤202,若连接有电源适配器,则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一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在第一时长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

步骤203,若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后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则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上述步骤202中,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一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在第一时长后,停止放电过程,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之后,当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即当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出上述E状态。较佳的,第一时长和第一放电电流的乘积小于电池总容量的二十分之一。

具体来说,由于E状态存在电池,且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以第一放电电流对其进行放电第一时长之后,E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应大于第一阈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为3V以上。而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以第一放电电流对其进行放电第一时长之后,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由于B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此时处于短路保护状态下,因此以第一放电电流对其进行放电第一时长之后,B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依然非常低,约接近0V。由于C状态下的电池电压超低,因此以第一放电电流对其进行放电第一时长之后,C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依然非常低,或直接发生过放保护,为0V至3V。由于D状态下的电池处于一直短路状态,因此以第一放电电流对其进行放电第一时长之后,D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

此时可将第一阈值设定为3V,当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为E状态,若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小于第一阈值,则由于判断不出电池处于哪个状态,因此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所述电池电路进行充电,以进行进一步判断。

以第一放电电路放电第一时长之后,各个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如表2所示。

表2第一电压

上述步骤202中,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为上述E状态。若第一电压不大于第一阈值,则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

较佳的,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一直短路状态,否则无法判定电池是否存在。较佳的,设定第三阈值为1V。较佳的,可在电池电路充电过程中进行检测,也可在电池电路充电之后,停止充电再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充电过程中检测的方案。

具体来说,当对A、B、C、D状态下的电池进行充电时,由于D状态下的电池处于一直短路状态,因此此时D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至1V。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充电电路为恒流恒压模式,恒压电压为4.2V进行介绍。因此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此时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4.2V。由于B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曾处于短路保护状态下,对其充电可解除B状态的短路保护状态,解除后B状态下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此时B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3V至4.2V。由于C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电压超低,因此此时C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在充电过程中会缓慢升高,约为1V至3V。

此时设定第三阈值为1V,则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时,即判断为D状态,若第三电压不小于第三阈值时,则为A、B、C三种状态,但无法判断出具体为哪一种,需要进一步判断。

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如表3所示。

表3充电过程中检测的第三电压

具体的,上述步骤202中,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为上述E状态。若第一电压不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以下三种方案,用于检测电池电路的状态。

方案一:

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之后,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较佳的,设定第一充电电流小于100mA,第三阈值需小于1V,略大于0V即可。现设定第三阈值为1V。

否则,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停止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四电压,若第四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第二充电电流大于第一充电电流。较佳的,第二充电电流的选择范围较广,可大可小,较佳的,可使第二充电电流远大于第一充电电流。第四阈值可设定为4V。

具体来说,当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A、B、C、D状态下的电池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由上述可知,第一充电电流较小,且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由于D状态下的电池处于短路状态,因此此时D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至1V之间,接近于0V。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充电电路为恒流恒压模式,恒压电压为4.2V进行介绍。因此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此时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4.2V。由于B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此时处于短路保护状态下,对其充电可解除B状态的短路保护状态,解除后B状态下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在短路前可能存在两种状况,即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和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在短路前电压可能较低,约为3V至4V,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在短路前电压可能较高,约为4V至4.2V。由于短路发生前一刻的B状态的电压不同,因此在通过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进行充电和放电之后,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和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的电压也会不同。此时,通过第一充电电流对B状态进行充电之后,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3V至4V,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4V至4.2V。由于C状态下的电池,电池存在,但电压超低,因此此时C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在充电过程中会缓慢升高,约为1V至3V。

此时设定第三阈值为1V,则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时,即判断为D状态,若第三电压不小于第三阈值时,则为A、B、C三种状态,但无法判断出具体为哪一种,需要进一步判断。

进一步,当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A、B、C、D状态下的电池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确定第三电压不小于第三阈值时,则无法判断该电池电路的A、B、C中的哪一个状态,此时需要进行下一步处理。即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四电压,若第四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无法判定电池是否存在。

较佳的,第二充电电流与第三时长的乘积大于充电电路的恒压电压与电池电路的电容的乘积。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电路为恒流恒压模式,充电电路的恒压电压为4.2V。

具体来说,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四电压。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充电电路为恒流恒压模式,恒压电压为4.2V进行介绍。因此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此时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4.2V。由于B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此时处于短路保护状态下,基于前述内容可知,基于B状态短路前的电压的不同,在通过第二充电电流充电第三时长之后,B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也存在两种状况,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3V至4V,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4V至4.2V。由于C状态下的电池,电池存在,但电压超低,在停止充电后电压处于0V至3V之间。

此时设定第四阈值为4V,则第四电压小于第四阈值时,即判断为C状态。由于B状态中存在两种可能,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的电压可能为3V至4V,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约为4V至4.2V。当B状态为3V至4V时,此时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的电池电压小于第四阈值。这种情况下,判定电池电路可能为B状态中的第一状态,或为C状态,均为电池存在状态。若此时电池电路的第四电压大于第四阈值,则可能是B状态中的第二状态,或是A状态,但无法判断出具体为哪一种,需要进一步判断。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方案一中通过两次充电过程可检测出电池的D状态和C状态以及B状态中的第一状态,若电池电路不属于上述几种状态,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并需进行下一步的放电处理。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较佳的,第二放电电流与第二时长的乘积大于第一差值与电池电路上的电容的乘积;其中,第一差值为充电电路恒压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值。充电电路恒压电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4.2V。

具体来说,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此时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接近0V。由于B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此时通过充电使B状态的短路保护状态已经解除,解除后B状态下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此时B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4V至4.2V。

此时设定第二阈值较为灵活,为1V至3.5V均可,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第二阈值为3V,则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时,即判断为A状态,若第二电压不小于第二阈值时,则为B状态。

方案一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状态如表4所示。

表4方案一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状态

至此,通过方案一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A、B、C、D、E五种状态全部检测出,且结果更加准确。

方案二:

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之后,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停止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五电压;若第五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六电压;若第六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否则,则判定电池存在,且未处于短路状态;若所述第五电压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较佳的,设定第一充电电流小于100mA,第三阈值需小于1V,现设定第三阈值为1V。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第二充电电流大于第一充电电流。较佳的,第二充电电流的选择范围较广,可大可小,较佳的,可使第二充电电流远大于第一充电电流。第四阈值可设定为4V。

较佳的,第二充电电流与第三时长的乘积大于充电电路的恒压电压与电池电路的电容的乘积。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电路为恒流恒压模式,充电电路的恒压电压为4.2V。

具体来说,当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A、B、C、D状态下的电池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五电压。由上述可知,第二充电电流较大,且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五电压。由于D状态下的电池处于短路状态,因此此时D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至1V之间,接近于0V。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充电电路为恒压恒压模式,恒压电压为4.2V进行介绍。因此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此时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4.2V。由于B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此时处于短路保护状态下,对其充电可解除B状态的短路保护状态,解除后B状态下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在短路前可能存在两种状况,即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和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在短路前电压可能较低,约为3V至4V,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在短路前电压可能较高,约为4V至4.2V。由于短路发生前一刻的B状态的电压不同,因此在通过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进行充电和放电之后,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和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的电压也会不同。此时,通过第二充电电流对B状态进行充电之后,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3V至4V,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4V至4.2V。由于C状态下的电池,电池存在,但电压超低,因此此时C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在充电过程中会缓慢升高,约为1V至3V,接近于1V。

此时设定第四阈值为4V,则第五电压小于第四阈值时,即判断为D状态、C状态或B状态中的第一状态,若第五电压不小于第四阈值时,则为A状态或B状态中的第二状态,但无法判断出具体为哪一种,需要进一步判断。

进一步,当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结束充电过程,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五电压。若第五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断电池电压处于C或D状态或B状态中的第一状态,进一步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六电压。

具体来说,当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C、D、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下的电池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六电压。由上述可知,第一充电电流较小,且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六电压。由于D状态下的电池处于短路状态,因此此时D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至1V之间,接近于0V。由于C状态下的电池,但电压超低,因此此时C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会缓慢升高,约为1V至3V。由于B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此时处于短路保护状态下,因此此时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的电压可能为3V至4V。

此时设定第三阈值为1V,则第六电压小于第三阈值时,即判断为D状态,即电池存在,但出于短路状态。若第六电压不小于第三阈值时,则为C状态或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均为电池存在状态,且处于非短路状态。

相应的,当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结束充电过程,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五电压。若第五电压不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并判断电池电压处于A或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需进行下一步的放电处理。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较佳的,第二放电电流与第二时长的乘积大于第一差值与电池电路上的电容的乘积;其中,第一差值为充电电路恒压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值。充电电路恒压电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4.2V。

具体来说,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此时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由于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中电池存在,但此时通过充电使B状态的短路保护状态已经解除,解除后B状态下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此时B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4V至4.2V。

此时设定第二阈值为1V至3.5V均可,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第二阈值为2V,则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时,即判断为A状态,即电池不存在。若第二电压不小于第二阈值时,则为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即电池存在。

方案二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状态如表5所示。

表5方案二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状态

至此,通过方案二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A、B、C、D、E五种状态全部检测出,且结果更加准确。

方案三:

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之后,控制充电电路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若第三电压大于等于第三阈值,且第三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若所述第三电压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较佳的,设定第一充电电流小于100mA,第三阈值需小于1V,略大于0V即可。现设定第三阈值为1V,第四阈值可设定为4V。

具体来说,当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A、B、C、D状态下的电池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由上述可知,第一充电电流较小,且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三电压。由于D状态下的电池处于短路状态,因此此时D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至1V之间,接近于0V。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充电电路为恒流恒压模式,恒压电压为4.2V进行介绍。因此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此时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4.2V。由于B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此时处于短路保护状态下,对其充电可解除B状态的短路保护状态,解除后B状态下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在短路前可能存在两种状况,即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和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在短路前电压可能较低,约为3V至4V,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在短路前电压可能较高,约为4V至4.2V。由于短路发生前一刻的B状态的电压不同,因此在通过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进行充电和放电之后,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和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的电压也会不同。此时,通过第一充电电流对B状态进行充电之后,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3V至4V,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4V至4.2V。由于C状态下的电池,电池存在,但电压超低,因此此时C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在充电过程中会缓慢升高,约为1V至3V,接近于1V。

此时设定第三阈值为1V,则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时,即判断为D状态,即电池存在,但处于短路状态。若第三电压不小于第三阈值时,则为A、B、C三种状态。

此时设定第四阈值为4V,则第三电压不小于第三阈值,且小于第四阈值时,即判断为C状态或为B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即为电池存在状态。

若第三电压不小于第四阈值时,则为A状态或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但无法判断出具体为哪一种,需要进一步判断。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方案三中通过一次充电过程可检测出电池的D状态和C状态和B状态中的第一状态,若电池电路不属于上述几种状态,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并需进行下一步的放电处理。控制放电电路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较佳的,第二放电电流与第二时长的乘积大于第一差值与电池电路上的电容的乘积;其中,第一差值为充电电路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值。充电电路电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4.2V。

具体来说,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由于A状态中不存在电池,因此此时A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为0V。由于B状态的第二状态下的电池存在,但此时通过充电使B状态的的第二状态下的短路保护状态已经解除,解除后B状态的第二状态下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此时B状态的第二状态下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约为4V至4.2V。

此时设定第二阈值为1V至3V均可,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第二阈值为3V,则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时,即判断为A状态,若第二电压不小于第二阈值时,则为B状态下的第二状态。

方案三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状态如表6所示。

表6方案三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的电压状态

至此,通过方案一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A、B、C、D、E五种状态全部检测出,且结果更加准确。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连接有电源适配器,则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在第一时长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通过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若通过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后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则控制放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由于通过放电判定不出电池存在时,则对其继续进行充电,若充电依然判定不出电池存在时,则对其继续进行放电,进一步判定出电池是否存在。且通过放电、充电,再放电的过程之后,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且电池曾处于短路保护状态。可见,通过上述方法流程可区分出电池不存在状态和电池存在却处于短路保护状态,避免了仅通过放电或充电而将该两种状态混淆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法精确的判断出是否存在电池,从而为电池电路下一步处理流程提供依据,即如果判断电池存在,则需开启充电电路为电池充电,若判定电池不存在,则需关闭充电电路,以防毁坏电池电路。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池的电路。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的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适配器检测电路301,控制单元302,放电电路303,充电电路304,电压检测电路305,计时器306,电池电路307:

适配器检测电路301,用于检测是否连接电源适配器;

控制单元302,用于在适配器检测电路301检测到连接有电源适配器时,控制放电电路303以第一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307进行放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305在第一时长后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第一电压,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控制充电电路304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若控制充电电路304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后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则控制放电电路303以第二放电电流对电池电路307进行放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305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计时器306,用于在放电电路303或充电电路304工作时进行计时。

电池电路307中的锂电池经常并联一个电容308,用于滤波,提高电路稳定性。

充电电路304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充电电路,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的示意图,充电电路304中包括恒流/恒压充电控制电路401,用于控制充电电路的电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恒压模式下的充电电路的电压为4.2V。充电电路304可提供不同的充电电流。

放电电路303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放电电路,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放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放电电路303中包括多个电阻R1、R2…Rn,每个电阻相应配备一个开关,如图5中所示的开关K1、K2…Kn。开关一端接地,一端接电阻,电阻另一端接入电路中。放电电路303中还包括放电控制电路501,放电控制电路501通过闭合不同的开关,实现放电电流的调控。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压检测电路305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检测电路,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电压检测电路305中的接出点602连接电池电路307的一端,由于电池电路307另一端接地,因此电压检测电路305中的接出点602处可得到电池电路307的电压。电压检测电路305中包括比较器601,比较器601中可设置多个电压阈值,如图中所示的V1、V2…Vn。比较器601可用于将电压检测电路305的接出点602出检测的电池电路307的电压与各个阈值进行比较,之后反馈比较结果给控制单元302。

较佳的,控制单元302,具体用于:

控制充电电路304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305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第三电压,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否则无法判定电池是否存在。

较佳的,第一时长和第一放电电流的乘积小于电池总容量的二十分之一。

具体的,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为上述E状态。若第一电压不大于第一阈值,则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以下三种方案,用于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状态。

方案一:

控制单元302,具体用于:

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之后,控制充电电路304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305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第三电压,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

否则,控制充电电路304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第四电压,若第四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第二充电电流大于第一充电电流。

方案一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307的电压状态如表4所示。

方案二:

控制单元302,具体用于:

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之后,控制充电电路304以第二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在第三时长之后,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305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第五电压;

若第五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控制充电电路304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305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第六电压;

若第六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否则,则判定电池存在,且未处于短路状态;

若所述第五电压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较佳的,第二充电电流与第三时长的乘积大于充电电路的电压与电池电路307的电容的乘积。

方案二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307的电压状态如表5所示。

方案三:

控制单元302,具体用于:

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之后,控制充电电路304以第一充电电流对电池电路307进行充电,并指示电压检测电路305检测电池电路307的第三电压;

若第三电压小于第三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且处于短路状态;若第三电压大于等于第三阈值,且第三电压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

若所述第三电压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

其中,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较佳的,第二放电电流与第二时长的乘积大于第一差值与电池电路307上的电容的乘积;其中,第一差值为充电电路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值。

方案三中各个步骤各个状态的电池电路307的电压状态如表6所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连接有电源适配器,则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并在第一时长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一电压,若第一电压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电池存在;否则,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一,并通过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判定电池是否存在,若通过控制充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充电后判定电池为待定状态二,则控制放电电路对电池电路进行放电,在第二时长之后,检测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若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

由于通过放电判定不出电池存在时,则对其继续进行充电,若充电依然判定不出电池存在时,则对其继续进行放电,进一步判定出电池是否存在。且通过放电、充电,再放电的过程之后,电池电路的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阈值,则判定电池不存在,否则,判定电池存在,且电池曾处于短路保护状态。可见,通过上述方法流程可区分出电池不存在状态和电池存在却处于短路保护状态,避免了仅通过放电或充电而将该两种状态混淆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法精确的判断出是否存在电池,从而为电池电路下一步处理流程提供依据,即如果判断电池存在,则需开启充电电路为电池充电,若判定电池不存在,则需关闭充电电路,以防毁坏电池电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括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