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离线缆绝缘层的剥离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93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分离线缆绝缘层的剥离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剥线器,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分离线缆绝缘层的剥离筒。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物品。

特别是在电力系统的布线工序中,线缆的用量较大,并且在后期的维护和保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老化或是受损的线缆进行更换。而一般的线缆多采用铝芯、铜芯等金属材质,因此在对线缆进行更换后,为避免增加使用成本,一般都会对废旧的线缆进行回收利用,即将老化或是受损的线缆外壁的绝缘层去掉,实现金属的二次利用。在废旧线缆的回收过程中,对线缆绝缘层的处理通常采用人工使用剥线钳或是直接使用刀片进行剥削,此种操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大大加大了工人的劳动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线缆绝缘层的剥离筒,方便废旧线缆在回收利用时快速将其绝缘层剥离,进而达到回收利用、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分离线缆绝缘层的剥离筒,包括筒体和顶杆,在所述筒体出线端的外壁上开有两个通孔,所述顶杆贯穿通孔,在所述顶杆的中部固定有滑块,且所述滑块与通孔内壁螺纹配合,在所述顶杆的末端安装有菱形的刀片;还包括滑动设置在顶杆中下端的套圈,在所述通孔内壁上固定有两个弹簧,且两个所述弹簧分别与套圈的外圆周壁连接。本发明工作时,现将筒体固定,再将废旧的线缆由筒体的进线端放入,当线缆的线头快要从筒体的出线端漏出时,调节顶杆,使得位于顶杆末端的刀片移动至筒体的内部,直至与线缆的外壁紧密接触,当两个刀片将线缆的绝缘层对称划破时,人工将线头继续往外拉出,直至线缆的绝缘层完全与线芯分离;通过对顶杆上滑块与通孔内壁的螺纹配合,使得刀片在通孔内的伸出两大致与线缆的绝缘层相同,在刀片的刀刃不与金属线芯紧密接触的前提下,将绝缘层完全划破,以方便人工集中对线缆进行最后的剥离工序,通过筒体以及刀片的连续作业,降低了人工使用剥线钳或是切削刀片直接对绝缘层进行处理的劳动强度,并且本装置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

并且,线缆在筒体内快速移动时,会导致刀片出现一定的晃动,进而造成线缆两端的刀片对线缆绝缘层的作用应力不同,最终导致线缆两端的绝缘层划痕不一致,增大在最后的人工剥离阶段的工作量,本发明在顶杆的中下段滑动设置有套圈,同时在套圈的外圆周壁的上下两端固定有弹簧,即当刀片产生晃动时,通过弹簧的形变以及回复将顶杆径向上的作用应力消除,保证刀片的稳定运行,同时提高刀片对线缆绝缘层的划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出线端的内径大于其进线端的内径。线缆在进入筒体后直接与刀片相互作用,本发明将筒体的进线端的内径设置为小于其出线端的内径,使得线缆在进入筒体后保持其笔直状态,避免线缆的线头在筒体内发生曲折从而导致与刀片接触不良,而内径相对较大的出线端则能够满足刀片的自由伸缩,保证刀片对绝缘层的彻底划破,进而提高线缆绝缘层的剥离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长度为a,所述通孔长度为A,且满足1/3A≤a≤2/3A。滑块与通孔内壁螺纹配合,进而精确的调节刀片的伸出量,即滑块与通孔内壁的相互作用面积则影响到刀片移动的灵活性,当滑块的长度小于通孔长度的三分之一时,刀片在调节时移动速度较快,会直接导致刀片的刀刃与金属线芯相互作用,减小刀片的使用寿命;当滑块的长度大于通孔长度的三分之二时,刀片的调节过于缓慢,不利于人工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扭转弹簧。作为优选,扭转弹簧可随套圈在顶杆上自由滑动,同时保证其良好的弹性形变以及回复能力,且不容易产生金属疲劳,从而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顶杆的中下段滑动设置有套圈,同时在套圈的外圆周壁的上下两端固定有弹簧,即当刀片产生晃动时,通过弹簧的形变以及回复将顶杆径向上的作用应力消除,保证刀片的稳定运行,同时提高刀片对线缆绝缘层的划剥效率;

2、本发明将筒体的进线端的内径设置为小于其出线端的内径,使得线缆在进入筒体后保持其笔直状态,避免线缆的线头在筒体内发生曲折从而导致与刀片接触不良,而内径相对较大的出线端则能够满足刀片的自由伸缩,保证刀片对绝缘层的彻底划破,进而提高线缆绝缘层的剥离效果;

3、本发明的扭转弹簧可随套圈在顶杆上自由滑动,同时保证其良好的弹性形变以及回复能力,且不容易产生金属疲劳,从而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线缆绝缘层的剥离筒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线缆绝缘层的剥离筒中筒体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筒体,2、刀片,3、通孔,4、弹簧,5、滑块,6、顶杆,7、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筒体1和顶杆6,在所述筒体1出线端的外壁上开有两个通孔3,所述顶杆6贯穿通孔3,在所述顶杆6的中部固定有滑块5,且所述滑块5与通孔3内壁螺纹配合,在所述顶杆6的末端安装有菱形的刀片2;还包括滑动设置在顶杆6中下端的套圈7,在所述通孔3内壁上固定有两个弹簧4,且两个所述弹簧4分别与套圈7的外圆周壁连接。本发明工作时,现将筒体1固定,再将废旧的线缆由筒体1的进线端放入,当线缆的线头快要从筒体1的出线端漏出时,调节顶杆6,使得位于顶杆6末端的刀片2移动至筒体1的内部,直至与线缆的外壁紧密接触,当两个刀片2将线缆的绝缘层对称划破时,人工将线头继续往外拉出,直至线缆的绝缘层完全与线芯分离;通过对顶杆6上滑块5与通孔3内壁的螺纹配合,使得刀片2在通孔3内的伸出两大致与线缆的绝缘层相同,在刀片2的刀刃不与金属线芯紧密接触的前提下,将绝缘层完全划破,以方便人工集中对线缆进行最后的剥离工序,通过筒体1以及刀片2的连续作业,降低了人工使用剥线钳或是切削刀片2直接对绝缘层进行处理的劳动强度,并且本装置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

并且,线缆在筒体1内快速移动时,会导致刀片2出现一定的晃动,进而造成线缆两端的刀片2对线缆绝缘层的作用应力不同,最终导致线缆两端的绝缘层划痕不一致,增大在最后的人工剥离阶段的工作量,本发明在顶杆6的中下段滑动设置有套圈7,同时在套圈7的外圆周壁的上下两端固定有弹簧4,即当刀片2产生晃动时,通过弹簧4的形变以及回复将顶杆6径向上的作用应力消除,保证刀片2的稳定运行,同时提高刀片2对线缆绝缘层的划剥效率。

其中,所述筒体1出线端的内径大于其进线端的内径。线缆在进入筒体1后直接与刀片2相互作用,本发明将筒体1的进线端的内径设置为小于其出线端的内径,使得线缆在进入筒体1后保持其笔直状态,避免线缆的线头在筒体1内发生曲折从而导致与刀片2接触不良,而内径相对较大的出线端则能够满足刀片2的自由伸缩,保证刀片2对绝缘层的彻底划破,进而提高线缆绝缘层的剥离效果。

作为优选,扭转弹簧4可随套圈7在顶杆6上自由滑动,同时保证其良好的弹性形变以及回复能力,且不容易产生金属疲劳,从而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