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山地的光伏支架放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4414阅读:153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光伏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地的光伏支架放样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山地光伏所处地形与平地不同,地势起伏较大,施工条件受到环境的严重限制;在山地光伏支架安装过程中,要求支架南北向满足固定的倾角,东西向在一定的限制角度范围内,按照山坡东西角度,顺坡布置。各支架阵列在坡面倾斜度沿东西向变化处必须按要求过渡,不出现遮挡面。同时,要求光伏组件近地端离地必须不小于设计高度;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光伏支架东西角度确定、立柱下料要求的精度较高。而山地光伏支架下料尺寸的确定,由于地形起伏等的因素,特别在坡面沿东西向起伏场地,用传统的放线方式工作量大,现场难以控制,且容易导致返工工作,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地的光伏支架放样装置,可确定山地光伏每榀支架东西方位角角度、两相邻支架平缓过渡及每榀支架每根立柱下料尺寸,有效控制光伏组件离地高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地的光伏支架放样装置,包括固定于山体平面且并排并列均匀分布的预埋件、至少两组平行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长立柱和短立柱,长立柱和短立柱的底部设置于预埋件内,长立柱和短立柱之间设置有斜撑,相邻两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固定于相邻的两个山体平面拐角处的过渡支架,过渡支架包括两根支柱,两根支柱的底部设置于预埋件内,两根支柱的之间间距与长立柱和短立柱之间的间距相同,两根支柱之间设置有斜梁,斜梁和斜撑平行设置。所述支柱包括固定柱、延伸柱和安装柱,固定柱垂直固定于延伸柱的一端并向下延伸,安装柱固定于延伸柱的另一端并向上延伸,固定柱位于预埋件内部,斜梁设置于两个安装柱之间。所述延伸柱的一端位于一个山体平面,延伸柱的另一端位于另一个山体平面。所述斜梁和斜撑内部均设置有可用于操作人员读数的量角器。所述长立柱和短立柱沿垂直方向均匀设置有与斜撑相配合的安装孔和栓钉。所述安装柱沿垂直方向均匀设置有与斜梁相配合的定位孔和栓钉。所述斜梁的端部位于支撑架的外侧。所述斜梁和斜撑之间设置有拉直的尼龙绳。所述尼龙绳包括三条且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两条尼龙绳一端系结于斜撑和支撑架的连接处,另一端系结于斜梁和安装柱的连接处;另一条尼龙绳一端系结于斜撑端部,另一端系结于斜梁较低端的端部。所述延伸柱的长度为两个安装柱间距的一半。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山地光伏发电项目,能有效提高为确定山地光伏支架立柱、横梁下料尺寸的放线工作的工作效率,降低放线工作成本,提高放线工作可靠性,减少钢管的材料损耗。本实用采用方钢制作的长立柱、短立柱和横梁通过定位孔牢固紧密搭接成放线支架系统,能够确保山地光伏支架放样的精确性,同时满足角度、过渡、离地高度三个方面的设计要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过渡支架,能够在坡面沿东西向斜度变化的场地进行连续放线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放线工作的效率,避免常规的过渡支架放样不准,导致相邻组件在高差处产生阴影互相遮挡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利用斜梁和斜撑上的电子量角器,能够精确控制光伏支架的南北向固定倾角,同时在放样完毕后,有助于校验南北向倾角是否满足要求,减少放样的错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长短立柱和支柱设置可调节安装孔,能够灵活调整支撑架和过渡支架的跨度,使其能够适应多种跨度的光伏板支架安装的放线工作,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斜撑和斜梁之间系结尼龙绳,准确确定光伏支架的放料高度和位置,可以更好的适应山地起伏地形,快速连续放线,提高施工精度,减轻人力负担,减少物料损耗,且装置整体装配性强,制作装配简单高效,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周期,大大节约人力、物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过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其中,1-支撑架,11-长立柱,12-短立柱,13-斜撑,14-量角器,15-安装孔,2-过渡支架,21-安装柱,22-延伸柱,23-固定柱,24-斜梁,25-安装孔,26-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地的光伏支架放样装置,包括固定于山体平面3且并排并列每榀内等间距,每榀间固定间距分布的预埋件4、至少两组位于两个不同山体平面3的平行设置的支撑架1,支撑架1包括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的底部设置于预埋件4内,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之间设置有斜撑13,相邻两组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固定于相邻的两个山体平面3拐角处的过渡支架2,过渡支架2包括两根支柱26,两根支柱26的底部设置于预埋件4内,两根支柱26的之间间距与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之间的间距相同,两根支柱26之间设置有斜梁24,斜梁24和斜撑13平行设置。由于光伏板支架形成的安装平面需要保证与其下方的地面形成南北方向固定的夹角,东西方面满足一定条件的夹角,当其跨度为两个平面时,则需要在拐角处设置过渡支架2,保证两个安装平面的平滑过渡,避免相邻组件在高差处产生阴影互相遮挡的现象。如图2所示,所述支柱26包括固定柱23、延伸柱22和安装柱21,固定柱23垂直固定于延伸柱22的一端并向下延伸,安装柱21固定于延伸柱22的另一端并向上延伸。固定柱23、延伸柱22和安装柱21配合形成由三根方钢焊接形成的Z形钢支架。延伸柱22的延伸方向与东西向平行。固定柱23位于预埋件4内部,斜梁24设置于两个安装柱21之间。所述延伸柱22的一端位于一个山体平面3,延伸柱22的另一端位于另一个山体平面3。Z形钢支架结构保证支柱26安装稳定性。延伸柱22的两端分别位于不同的山体平面3进一步保证由斜梁24和两个斜撑13形成的两个安装平面之间的有效过渡,两个安装平面均能按照指定角度进行设置。延伸柱22的设置同时保证光伏板延伸的需求,所述延伸柱22的长度为两个安装柱21间距的一半,确保光伏组件平面汇交于一点。如图2、3所示,所示所述斜梁24和斜撑13内部均设置有可用于操作人员读数的电子量角器14。所述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沿垂直方向均匀设置有与斜撑13相配合的安装孔15和栓钉。所述安装柱21沿垂直方向均匀设置有与斜梁24相配合的定位孔25和栓钉。上述安装孔15的孔距为3cm。如图1所示所述斜梁24的端部位于支撑架1的外侧。由于光伏板的的边缘往往外露于的光伏支架,为保证光伏板的离地距离在指定范围内,即用斜梁24的端部模拟光伏板的边缘位置,保证其离地高度达到设计要求。所述斜梁24和斜撑13之间设置有拉直的尼龙绳5。所述尼龙绳5包括三条且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两条尼龙绳5一端系结于斜撑13和支撑架1的连接处,另一端系结于斜梁24和安装柱21的连接处;另一条尼龙绳5一端系结于斜撑13端部,另一端系结于斜梁24较低端的端部。尼龙绳5与对应的预埋件4间的竖直间距,即为光伏支架前后立柱的下料长度参照值。尼龙绳5形成的平面即为模拟的光伏板安装平面,其安装角度由量角器14确定,其安装高度通过安装孔15和定位孔25实现调整。首先安装位于一个山体平面3的支撑架1,将其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插入对应的预埋件4形成立柱,通过装于斜撑13上的电子量角器14调整斜撑13倾斜角度到设计南北向固定倾斜角度,保持电子量角器14读数不变,移动斜撑13可以调整横梁近地端距地高度以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斜撑13的安装位置后再用栓钉将斜撑13通过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上的安装孔15固定于两立柱上支撑架1。然后安装过渡支架2,将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插入对应的预埋件4形成立柱,通过装于斜梁24上的电子量角器14调整其倾斜角度到设计南北向固定倾斜角度,保持电子量角器14读数不变,移动斜梁24可以调整斜梁24近地端距地高度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通过斜撑13和斜梁24端部相连的尼龙绳,确定沿线全部位置距地高度满足设计要求,再用栓钉将斜梁24通过安装柱21上的定位孔25固定于两个安装柱21上即形成过渡支架2。再安装位于另一个山体平面3的支撑架1,将其长立柱11和短立柱12插入对应的预埋件4形成立柱,通过装于斜撑13上的电子量角器14调整斜撑13倾斜角度到设计南北向固定倾斜角度,其东西方向角度以过渡支架2的斜梁24为参照进行调整,保持电子量角器14读数不变,移动斜撑13可以调整斜梁24和斜撑12端部的拉线,保证拉线近地端距地高度以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斜梁上分别与长立柱11、安装柱21、短立柱22相交的尼龙绳,与预埋件之间的距离加上固定的安装裕度,即可确定光伏支架立柱的下料长度。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