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重隔离的IGBT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2378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重隔离的IGBT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双重隔离的IGBT驱动电路,包括微型处理器、死区模块、光耦隔离模块、H桥推挽电路驱动模块、三极管模块和变压器后级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处理器的PWM输出端与死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死区模块的输出端接光耦隔离模块,光耦隔离模块输出经三极管模块接H桥推挽电路驱动模块,H桥推挽电路驱动模块直接驱动变压器后级驱动模块以驱动IGBT开通和关断;

所述的死区模块包括与非门P3、第一可调电阻RT1、第二可调电阻RT2和第一高频瓷片电容C1和第二高频瓷片电容C2;与非门P3采用的芯片型号为CD4011,第一可调电阻RT1和第二高频瓷片电容C2组成一个延时电路,第二可调电阻RT2和第一高频瓷片电容C1组成另一个延时电路;微型处理器P2采用STC89C52型号的芯片,3号引脚接5V电源对应的地;微型处理器P2的1号引脚输出的脉冲一路直接送至与非门P3的1号引脚,另一路接第一可调电阻RT1的滑动端;第一可调电阻RT1的一个固定端与第二高频瓷片电容C2的一端及与非门P3的2号引脚连接;第二高频瓷片电容C2的另一端接5V电源对应的地;微型处理器P2的2号引脚输出的脉冲,一路接与非门P3的5号引脚,另一路接第二可调电阻RT2的滑动端;第二可调电阻RT2的一个固定端与第一高频瓷片电容C1的一端及与非门P3的6号引脚;第一高频瓷片电容C1的另一端接5V电源对应的地;与非门P3的3号引脚接12、13号引脚,4号引脚接8、9号引脚,14号引脚供5V电,7号引脚接5V电源对应的地,10、11号引脚则输出两路互补的具有死区时间的脉冲信号;

所述的光耦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光耦P4和第二光耦P5,第一光耦P4和第二光耦P5采用的芯片型号均为4N27;所述的三极管模块由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第一光耦P4的5号引脚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T7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并经第一上拉电阻RT5接15V电源及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光耦P5的5号引脚通过第四限流电阻RT8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并经第二上拉电阻RT6接15V电源及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死区模块输出的两路脉冲信号分别经第一限流电阻RT3和第二限流电阻RT4送至第一光耦P4和第二光耦P5的1号引脚;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输出两路脉冲信号;第一光耦P4和第二光耦P5的4号引脚均接15V电源对应的地,3、6号引脚均悬空;死区模块输出的一路脉冲信号经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4接第二光耦P5的2号引脚;死区模块输出的另一路脉冲信号经电阻R3和发光二极管D3接第一光耦P4的2号引脚;发光二极管D3、D4的负极均接5V电源对应的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三可调电阻RT9的滑动端及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及第三可调电阻RT9的一个固定端均接15V电源对应的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第四可调电阻RT10的滑动端及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及第四可调电阻RT10的一个固定端均接15V电源对应的地;

所述的H桥推挽电路驱动模块包括达林顿对管TIP41和TIP42、第三限流电阻R9、第四限流电阻R10、第一电容C11、第二电容C12、第一极性电容C13、第二极性电容C14和六个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9的正极采用15V供电,光耦隔离模块2输出的一路脉冲信号经第三限流电阻R9接一个达林顿对管的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另一路脉冲信号经第四限流电阻R10接另一个达林顿对管的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第一二极管D9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11的负极、第六二极管D14的负极及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三二极管D1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C14的正极及第二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6的正极;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第二二极管D10的正极、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四二极管D12的正极及第五二极管D13的正极;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第五二极管D13的负极、第六二极管D14的正极、第一电容C11的一端及第一极性电容C13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12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16的负极均接15V电源对应的地;第二极性电容C14的负极接第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并输出信号PWM1;第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第一极性电容C13的负极并输出信号PWM2;

所述的变压器后级驱动模块包括高频变压器、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第三电容C15、第四电容C16、第七二极管D16、第八二极管D19和四个稳压管;H桥推挽电路驱动模块输出的信号PWM1和PWM2分别输入高频变压器的输入线圈两端;高频变压器的一个输出线圈两端分别接第七二极管D16的正极和第二稳压管D18的正极,另一个输出线圈两端分别接第八二极管D19的正极和第四稳压管D21的正极;电阻R12的一端接第七二极管D16的正极,另一端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电阻R15的一端接第八二极管D19的正极,另一端接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第二稳压管D18的正极及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第一稳压管D17的正极及第三电容C15的一端;第三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第七二极管D16的负极及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第四稳压管D21的正极及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第三稳压管D20的正极及第四电容C16的一端;第四电容C16的另一端接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第八二极管D19的负极及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第一稳压管D17的负极接第二稳压管D18的负极,第三稳压管D20的负极接第四稳压管D21的负极。

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隔离的IGBT驱动电路对IGBT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微型处理器发出两路互补的具有相同占空比的PWM脉冲信号;

步骤二、微型处理器的两路互补的脉冲信号输入死区模块,经死区模块的与非门处理后输出两路互补的具有死区时间的脉冲信号;死区模块的可调电阻和高频瓷片电容组成与非门输入信号前的延时电路,死区时间根据可调电阻的电阻值进行调节;

步骤三、死区模块输出的两路脉冲信号在高电平持续时间内,光耦隔离模块中光耦内部的发光二极管工作,进而使光耦输出端连接的三极管导通,从而达到放大电压的目的;

步骤四、光耦隔离模块经三极管输出的脉冲信号传给H桥推挽电路驱动模块用以放大脉冲信号的电流值;

步骤五、H桥推挽电路驱动模块输出的两路脉冲信号经变压器后级驱动模块处理获得开通电压和反向关断电压,从而保证IGBT安全的开通和关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