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及应用该转子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830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及应用该转子的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泵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转子及应用该转子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机,转子在工作时产生热量,热量加速线圈老化,让轴承使用寿命缩短。当轴承高温时,使润滑油和轴承材质都发生改变,工作时噪音更大。所以,为了散热,现有技术通常在机壳外加散热风扇,当电机内部温度过高时,热量传递到机壳上,通过风扇来降低机壳表面的温度,从而实现对电机的降温。此方法,风扇安装在机壳外部,仅能散除电机内部传递到机壳表面的温度,散热效果不好,导致电机内部的温度还是非常高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散热不良的缺陷,提供一种转子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转子,包括铁芯;所述转子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在所述铁芯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的多个叶片;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导热部;所述导热部自所述端面沿所述转子轴线延伸并与所述叶片接触。

优选的,所述叶片为自所述端面沿所述铁芯轴向延伸的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叶片的沿其长边的轴线与所述铁芯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叶片长1.5cm~2.5cm、宽0.5cm~1.5cm。

优选的,所述叶片长2cm、宽1cm。

优选的,所述铁芯两端的端面分别设置有6~8个叶片。

优选的,在所述叶片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导热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内安装有转子;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后端盖;所述转子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子;在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至少1个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后端盖上的通风孔为3个。

优选的,所述转子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非动力输出端伸出所述后端盖,在所述转轴伸出所述后端盖的杆体上还固定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电机还设置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在所述后端盖上,所述风扇处于所述防护罩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转轴铁芯两端端面加设叶片,当转子高速运转时,也带动叶片高速转动,高速转动的叶片会产生空气流,从而实现对转子进行降温;

为了降温效果更好,在铁芯端面还设置有导热部,使铁芯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叶片上,高速转动的叶片将热量传递到空气流中;

应用了上述转子的电机,在后端盖上开设通风孔,叶片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形成电机内外串通的空气流,便于电机内、外空气交换,提高散热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保留了传统的风扇,风扇转动过程中,通过通风孔连通电机内外,在叶片和风扇的内外夹击下,使电机由内而外的散热,散热效果更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一种电机的后端盖与风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一种电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转子,包括铁芯1;转子还包括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对转子进行整体散热降温。散热装置具体为包括在铁芯1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的多个叶片11。叶片11为自端面沿铁芯1轴向延伸的长方形板状结构,或者是曲面结构,当然叶片11的结构不仅限与此。多个叶片11呈放射性排列在铁芯1的端面。为了使散热效果更好,散热装置还包括导热部12;导热部12自端面沿转子轴线延伸并与叶片11接触。导热部12将铁芯1的热量快速传递给叶片11,叶片11再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本发明提供的叶片11和导热部12均为铝制品。因铝的高导热性和质量轻的特性,用于电机中,即不增加转子自重,也可以很好的完成导热和散热效果。

由于水泵的电机尺寸较小,本发明提供的叶片11长约为1.5cm~2.5cm、宽约为0.5cm~1.5cm。当叶片11长2cm、宽1cm时电机结构及散热效果都达到最佳。当然,本技术根据不同大小的电机,设计与转子大小尺寸相匹配的叶片11。

通常情况铁芯1两端的端面分别设置有6至8个叶片11。且在叶片11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热部12,便于快速导热。

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机壳2,在机壳2内安装有转子;机壳2上还设置有后端盖21,在后端盖21上开设有至少1个通风孔211。本实施例中的转子为实施例1中的转子。

为了更好的通风,后端盖21上的通风孔211一般设置为3个。

当然,转子还包括转轴13;转轴13的非动力输出端伸出后端盖21,在转轴13伸出后端盖21的杆体上还固定有风扇3。通过3个通风孔211将电机内外空气连通,在电机外部的风扇3和内部的叶片11的内外夹击下,电机散热效果更佳。

当然,为了安全,电机还设置防护罩4;防护罩4固定在后端盖21上,风扇3处于防护罩4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