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用压控振荡式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673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用压控振荡式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电源,具体是指一种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用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焙烧炉是炭素生产的主要设备,在炭素焙烧完成炭素生产后,人们通常采用抓斗挖取和人工挖掘相结合的作业方法将作为炉内填充料的冶金焦或石油焦取出,然而这种作业方法对现场操作人员来讲身处高温、重扬尘环境,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人身安全隐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因其能有效的提高对炭素焙烧炉内的填充料的冶金焦或石油焦取出的效率,又不需要操作人员身处高温、重扬尘环境,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被炭素生产企业广泛使用。

然而,现有的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的驱动电源易受外界的电磁波干扰而出现输出电压不稳定,致使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的工作稳定差,并且现有的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的驱动电源还存在电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不能满足人们在节能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的驱动电源易受外界的电磁波干扰而出现输出电压不稳定,电能利用率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用压控振荡式驱动电源。

本发明的目的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用压控振荡式驱动电源,主要由控制芯片U2,二极管整流器U1,变压器T,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2的HV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P极经电阻R3后与控制芯片U2的CS管脚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2的V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GATE管脚和VST管脚相连接的过压保护电路,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之间的微处理电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VOUT管脚和VFB管脚相连接的脉冲调整电路,串接在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脉冲调整电路之间的压控振荡电路,以及分别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以及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的光电耦合式反馈电路组成;所述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所述微处理电路还与脉冲调整电路相连接。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由场效应管MOS2,振荡器X,三极管VT6,三极管VT7,P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脉冲调整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经电阻R19后与二极管D11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4,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5,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2后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6,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20,N极经电阻R23后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1后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2,N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3,一端与二极管D13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的电感L4,一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5,正极经电阻R26后与振荡器X的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8,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7后与极性电容C18的负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7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7的正极还与二极管D13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还与极性电容C18的正极相连接;所述振荡器X的输出端还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可调电阻R6后与控制芯片U2的GATE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负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热敏电阻RT1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感L1,以及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基极则与控制芯片U2的VST管脚相连接。

所述微处理电路由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正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正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8,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感L2,N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6后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以及P极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组成;所述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其基极还与脉冲调整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还与极性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脉冲调整电路由场效应管MOS1,三极管VT3,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P极与控制芯片U2的VFB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的二极管D4,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8后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P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正极经电阻R10后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3后与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P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2后与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以及一端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9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还有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还与二极管D11的N极相连接后接地。

所述光电耦合式反馈电路由光电耦合器IC,P极与光电耦合器IC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N极接地的二极管D5,P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经热敏电阻RT3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0,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负极电阻R18后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正极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以及正极经热敏电阻RT2后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负极经电感L3后与光电耦合器IC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3组成;所述光电耦合器IC的第一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接地。

为了本发明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控制芯片U2则优先采用了LN9708A集成芯片来实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对电源电压的脉冲频率、脉宽进行调节,能使输出电压和电流保持恒定,有效的确保了本发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并且本发明能有效的降低电压电流的泄露和自身损耗,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利用率,且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在节能方面的要求。

(2)本发明能对输出电压的波形进行调整,使输出电压电流的强度增强,从而确提高了本发明负载能力,并且提高了本发明的利用率。

(3)本发明能对电压输入时的瞬间高电压进行消除或抑制,能有效的防止本发明的后端电子元件被高电压损坏,并能确保本发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本发明的控制芯片U2则优先采用了LN9708A集成芯片来实现,该芯片与外围电路相结合,能有效的确保了本发明输出的驱动电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压控振荡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由控制芯片U2,二极管整流器U1,变压器T,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极性电容C1,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压控振荡电路,过压保护电路,微处理电路,脉冲调整电路,以及光电耦合式反馈电路组成。

连接时,极性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后接地。电阻R1的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P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2的HV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2的P极经电阻R3后与控制芯片U2的CS管脚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2的VOUT管脚相连接。

其中,过压保护电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GATE管脚和VST管脚相连接。微处理电路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之间。脉冲调整电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VOUT管脚和VFB管脚相连接。压控振荡电路串接在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脉冲调整电路之间。光电耦合式反馈电路分别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以及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所述微处理电路还与脉冲调整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接。为了本发明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控制芯片U2则优先采用了LN9708A集成芯片来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4,电阻R5,可调电阻R6,电阻R7,热敏电阻RT1,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极性电容C4,电感L1,以及二极管D3组成。

连接时,极性电容C3的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可调电阻R6后与控制芯片U2的GATE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热敏电阻RT1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

其中,电感L1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基极则与控制芯片U2的VST管脚相连接。

同时,所述微处理电路由三极管VT4,三极管VT5,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极性电容C8,极性电容C9,极性电容C10,电感L2,二极管D8,以及二极管D9组成。

连接时,极性电容C9的正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8的正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电感L2的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

其中,二极管D8的N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10的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6后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二极管D9的P极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

所述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其基极还与脉冲调整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还与极性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脉冲调整电路由场效应管MOS1,三极管VT3,电阻R8,可调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极性电容C4,极性电容C5,极性电容C6,极性电容C7,二极管D4,二极管D6,以及二极管D7组成。

连接时,极性电容C6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P极与控制芯片U2的VFB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极性电容C4的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8后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二极管D7的P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相连接。

其中,极性电容C5的正极经电阻R10后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7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3后与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二极管D6的P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2后与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可调电阻R9的一端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还有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还与二极管D11的N极相连接后接地。

再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式反馈电路由光电耦合器IC,电阻R18,热敏电阻RT2,热敏电阻RT3,极性电容C11,极性电容C12,极性电容C13,二极管D5,以及二极管D10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5的P极与光电耦合器IC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N极接地。二极管D10的P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经热敏电阻RT3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11的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负极电阻R18后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

其中,极性电容C12的正极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13的正极经热敏电阻RT2后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负极经电感L3后与光电耦合器IC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IC的第一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接地。

如图2所示,所述压控振荡电路由场效应管MOS2,振荡器X,三极管VT6,三极管VT7,电阻R19,可调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极性电容C14,极性电容C15,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极性电容C18,电感L4,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以及二极管D13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11的P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脉冲调整电路相连接。极性电容C14的正极经电阻R19后与二极管D11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极性电容C15的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地。极性电容C16的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2后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

其中,可调电阻R20的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2的N极经电阻R23后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1后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3的N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电感L4的一端与二极管D13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

同时,电阻R25的一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极性电容C18的正极经电阻R26后与振荡器X的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后接地。极性电容C17的正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7后与极性电容C18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极性电容C17的正极还与二极管D13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还与极性电容C18的正极相连接;所述振荡器X的输出端还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

运行时,本发明的脉冲调整电路能对电源电压的脉冲频率、脉宽进行调节,能使输出电压和电流保持恒定,有效的确保了本发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炭素焙烧炉智能排料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并且本发明的微处理电路能有效的降低电压电流的泄露和自身损耗,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利用率,且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在节能方面的要求。

同时,本发明的压控振荡电路能对输出电压的波形进行调整,使输出电压电流的强度增强,从而确提高了本发明负载能力,并且提高了本发明的利用率。本发明的过压保护电路能对电压输入时的瞬间高电压进行消除或抑制,能有效的防止本发明的后端电子元件被高电压损坏,并能确保本发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的控制芯片U2则优先采用了LN9708A集成芯片来实现,该芯片与外围电路相结合,能有效的确保了本发明输出的驱动电压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