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26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终端充电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充电座。



背景技术:

座充设备就是无需将电池拆卸,可直接将移动设备放在其上进行充电的装置,它有别于移动设备旅行充电器,其同时兼备移动设备充电与移动设备支架等功能。

目前市面上的座充设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支架部分、充电线路部分、以及电源连接线部分。但由于市面上的产品对此三部件只是简单的组合,使得移动设备只能是竖放或者横放的其中一个状态插在座充设备上充电,两种状态不能同时兼顾,导致消费者使用时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充电座,能够提升终端摆放方式的灵活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充电座,包括支撑座、底座、充电线和转轴;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往下凹陷形成设备放置槽,所述设备放置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线电性导通;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轴联接,以使所述支撑座能够带动所述设备放置槽进行自转。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因为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往下凹陷形成设备放置槽,所述设备放置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所以移动设备能够竖屏插入设备放置槽内与充电接口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了移动设备的竖屏摆放和充电;其次,因为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轴联接,以使所述支撑座能够带动所述设备放置槽进行自转,因此可以转动支撑座调节移动设备的显示角度,在调节完毕后,转轴能够自动保持支撑座固定位置,从而实现移动设备的横屏摆放,而且由于本发明的支撑座能够带动设备放置槽进行自转,所以当移动设备利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横屏摆放时,移动设备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轴向自转,所以通过转动移动设备能够使得移动设备的侧边、终端充电座的侧面同时承托在支撑平面上,避免了倾倒、无法平稳横置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终端充电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终端充电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终端充电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终端充电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终端充电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机竖屏摆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终端充电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机横屏摆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支撑座;11、设备放置槽;12、穿线槽;13、轨道槽;14、条形孔;2、底座;21、上壳;22、下壳;3、充电线;4、穿线孔;5、充电接口;6、手机;7、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从图1至6可知,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终端充电座,包括支撑座1、底座2、充电线3和转轴;所述支撑座1的顶面往下凹陷形成设备放置槽11,所述设备放置槽11内设有充电接口5,所述充电接口5与所述充电线3电性导通;所述支撑座1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2轴联接,以使所述支撑座1能够带动所述设备放置槽11进行自转。

为实现同时支持移动设备进行竖屏摆放和横屏摆放,本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座1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2轴联接,以使所述支撑座1能够带动所述设备放置槽11进行自转;在实际使用中,终端可以是手机6或平板电脑等,但为了便于描述,下文均假定终端为手机6,所以终端充电座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1、将手机6插入设备放置槽11内,此时充电接口5将与手机6的电源接口接通,然后再将充电线3与外界电源接通,从而实现对手机6的充电;由于手机6的电源接口常设于其下部,所以此时手机6下部将固定于设备放置槽11内,从而实现手机6的竖屏摆放;

2、将手机6保持与充电接口5接通,然后直接转为横屏摆放状态,此时由于支撑座1通过转轴与底座2轴联接,所以可以转动支撑座1调节手机6的显示角度,在调节完毕后,转轴能够自动保持支撑座1固定位置,从而实现手机6的横屏摆放。

需要指出,手机6插入现有座充设备后,当然也可直接横屏摆放,但会出现以下问题:

1、当手机6的宽度大于座充设备的宽度时,若手机6的侧边承托在支撑平面上,则座充设备将置于浮空状态,即此状态的手机6将出现倾倒,无法实现手机6平稳的横屏摆放;

2、当手机6的宽度小于座充设备的宽度时,若座充设备侧面承托在支撑平面上,则手机6将置于浮空状态,即此时状态的手机6将出现倾倒,同样无法实现手机6平稳的横屏摆放。

而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支撑座1能够带动设备放置槽11进行自转,所以当手机6利用本实施方式进行横屏摆放时,手机6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轴向自转,通过转动手机6能够使得手机6的侧边、终端充电座的侧面同时承托在支撑平面上,避免出现上述倾倒、无法实现平稳横屏摆放的问题。

另外,在手机6横屏摆放状态中,使用者可能需要调节手机6的显示角度,此时可能会出现手机6浮空的情况,为避免手机6倾倒,可以增设负重件,负重件可以设于底座2内部,或与底座2外部联接固定,以保持底座2牢固承托在支撑平面上,所以即使手机6浮空也不会出现倾倒现象。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线缆容纳腔,所述底座2的壳壁上设有与所述线缆容纳腔导通的穿线孔4;所述支撑座1的下部插入至所述线缆容纳腔内,所述充电线3的一端穿过所述穿线孔4与所述支撑座1的下部联动,转动所述支撑座1能够使所述充电线3移进所述线缆容纳腔内、并线缠绕在所述支撑座1的下部外侧。

为避免出现充电线3摆放凌乱、难以收纳的情况,本实施方式设置了线缆容纳腔,以便充电线3在无需使用时能够收纳至线缆容纳腔内,其工作原理如下:

1、当需要收纳充电线3时,转动支撑座1,由于充电线3与支撑座1的下部联动,所以支撑座1将逐渐把充电线3拉进线缆容纳腔内,而充电线3也因此缠绕在支撑座1的下部外侧;

2、当需要拉出充电线3时,只需直接将充电线3往外拉扯便可,此时支撑座1也将因此跟随转动,以便于充电线3的顺利拉出。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所述支撑座1的下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座1下部的侧壁设有穿线槽12,所述穿线槽12与所述中空结构导通;所述充电线3的一端穿过所述穿线孔4和所述穿线槽12、并进入至所述线缆容纳腔内,所述充电线3的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5电性连接。

实现充电线3与支撑座1联动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本实施方式便是其中一种,由于充电线3需要穿过穿线槽12与充电接口5电性连接,所以在旋转支撑座1时,穿线槽12将与充电线3抵接、并带动充电线3缠绕下支撑座1的下部外侧,此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仅需设置一个穿线槽12便可同时实现充电线3与充电接口5的电性连接、以及充电线3与支撑座1的联动,结构简洁,加强了终端充电座的结构紧凑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所述底座2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所述上壳21的下部与所述下壳22的上部联接,所述上壳21与所述下壳22之间围成所述线缆容纳腔;所述上壳21设有贯通其顶面的穿透区,所述支撑座1的上部穿过所述穿透区置于所述底座2的外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联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22的内底面联接。

实现支撑座1通过转轴与底座2轴联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本实施方式便是其中一种;本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只需通过上壳21和下壳22对支撑座1进行固定安装,无需使用其他额外部件进行辅助。

另外,还需指出:

1、可以是转轴一端与支撑座1固定联接,另一端与下壳22轴联接,以实现支撑座1的自转;

2、也可以是转轴一端与支撑座1轴联接,另一端与下壳22固定联接,以实现支撑座1的自转;

3、穿线孔4可以设于上壳21或下壳22,或者在上壳21和下壳22均设置凹口结构,通过两者的凹口结构共同构成穿线孔4。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所述充电线3为USB充电线3或type C充电线。

常用的座充设备使用二插、三插插头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由于市电提供的电压为220V,并不符合手机6的额定充电电压要求,所以需要增设转换电路进行降压处理;而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线3为USB充电线3或type C充电线,所以经USB充电线3或或type C充电线能够直接为手机6提供符合要求的充电电压,从而免于设置转换电路,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3所示,所述设备放置槽11的两端贯通所述支撑座1的两侧。

不同型号手机6的宽度各不相同,为使终端充电座能够与不同宽度的手机6匹配适用,本实施方式将设备放置槽11的两端贯通支撑座1的两侧,所以当手机6插入设备放置槽11内时,手机6的两侧并不会受到支撑座1的限制,从而能够伸出支撑座1外侧,提高了终端充电座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3和5所示,所述设备放置槽11侧面的槽壁倾斜布置,所述设备放置槽11用于使移动设备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以倾斜状态摆放。

对于使用者的舒适观察角度,应该保持保持观察面与使用者保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施方式将设备放置槽11侧面的槽壁倾斜布置,所以当手机6插入设备放置槽11时,设备放置槽11的槽壁将使手机6保持在倾斜状态,从而提高了使用者浏览手机6内容时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接口5与所述设备放置槽11的槽底活动联接,所述充电接口5能够往所述设备放置槽11侧面的槽壁摆动。

为了对手机6进行稳固的夹持,应使得设备放置槽11的大小与手机6的厚度相一致,以便设备放置槽11能够通过槽壁对手机6进行稳固的夹持;但不同型号的手机6具有不同的厚度,为使得设备放置槽11能够插入更多型号的手机6,可以增大设备放置槽11的槽宽,在此情况下,设备放置槽11的槽壁将不能对厚度较小的手机6进行夹持,仅能通过充电接口5与手机6联接的相互作用力保持手机6在竖直方向摆放,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手机6施加的作用力会使得充电接口5弯折变形,对终端充电座造成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将充电接口5与设备放置槽11的槽底活动联接,使得充电接口5能够往设备放置槽11侧面的槽壁摆动,其工作原理如下:

1、将手机6插入设备放置槽11内,手机6与充电接口5电性连接;

2、若手机6的厚度与设备放置槽11的厚度相一致,设备放置槽11两侧的槽壁将对手机6进行夹持固定;

3、若手机6的厚度小于设备放置槽11的厚度,由于充电接口5能够往设备放置槽11侧面的槽壁摆动,所以此时手机6可以与充电接口5一同进行摆动;譬如手机6往前摆动时,充电接口5也将向前摆动,此时设备放置槽11前方的侧壁将对手机6支撑承托;同理,当手机6往后摆动时,充电接口5也将向后摆动,此时设备放置槽11后方的侧壁将对手机6支撑承托。

显然,本实施方式为手机6提供了一定的摆动空间,以便厚度较小的手机6能够从设备放置槽11的槽壁获得支撑,而且在手机6摆动的过程中,充电接口5也将一同摆动,避免手机6施加的作用力使得充电接口5弯折变形。

还需要指出,在设计充电接口5的摆动摆动方向时,可以设定充电接口5仅能往设备放置槽11一侧面的槽壁摆动,或可以设定充电接口5能往设备放置槽11两侧面的槽壁摆动;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设定充电接口5能往设备放置槽11两侧面的槽壁摆动,以此增加手机6观测角度的调节范围。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设备放置槽11的槽底往下凹陷形成有摆动槽,所述充电接口5的下部设于所述摆动槽内,所述充电接口5的下部与所述摆动槽轴联接,所述充电接口5能够以其轴联接处为转动中心往所述设备放置槽11侧面的槽壁摆动。

实现充电接口5与设备放置槽11活动联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本实施方式便是其中一种;本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只需通过充电接口5的下部与摆动槽轴联接便可实现充电接口5的摆动。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设备放置槽11内安装有滑动块7,所述滑动块7能够沿所述设备放置槽11的路径移动;所述充电接口5与所述滑动块7活动联接,所述充电接口5能够往所述设备放置槽11侧面的槽壁摆动。

当手机6进行横屏摆放时,为了保持摆放平稳,需要手机6承托在支撑平面上,从而限制了手机6在水平方向上能够调节的视角范围,特别对于宽度较大的手机6,其在水平方向上能调节则更少。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增设了滑动块7,并将充电接口5与滑动块7活动联接,其工作原理如下:

1、手机6横屏摆放,当手机6恰好与支撑平面抵接时,假定此时手机6与支撑平面的夹角为30°;

2、旋转支撑座1,调节手机6与支撑平面的夹角至40°,由于滑动块7能够在设备放置槽11内进行移动,所以滑动块7将同时带动充电接口5、手机6往上偏移;

3、旋转支撑座1,调节手机6与支撑平面的夹角至20°,由于滑动块7能够在设备放置槽11内进行移动,所以滑动块7将同时带动充电接口5、手机6往下偏移。

显然,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滑动块7带动手机6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保持手机6与支撑平面恰好抵接,使得宽度较大的手机6也能获得较大的视觉调整范围。

如图4所示,可以在设备放置槽11的两侧槽壁上设置轨道槽13,在滑动块7的两侧设置轨道块,由于轨道块能够嵌入轨道槽13内,从而实现了滑动块7在设备放置槽11内的移动;另外,为保证充电接口5与充电线3在滑动块7移动过程中保持电性连接,可以在设备放置槽11的槽底开设条形孔14,以便两者在移动过程中也能保持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底座2内设有充电池和分配电路,所述充电线3通过所述分配电路与所述充电接口5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池与所述分配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分配电路用于对所述充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如下:

1、充电线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此时接收的电能将传输至分配电路;

2、分配电路将部分电能传输至充电接口5,以此对手机6进行充电,同时,分配电路将部分电能传输至充电池,以此对充电池进行充电;若手机6并未与充电接口5电性连接,分配电路也会对充电池进行充电;另外,当充电池充满后,分配电路能够停止对充电池进行充电;

3、当充电线3与外部电源切断连接,依然能够通过充电池对手机6进行充电;其中,也可以设置开关按钮,以便使用者决定是否开启充电池对手机6进行充电。

显然,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日常情况进行电能储备,即使外界无法提供电能供应,也能实现对手机6的充电,提高了终端充电座的范用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