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769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轮椅中,通常是由电机驱动从动齿转动,再由从动齿带动车轮使其进行转动以实现电动轮椅的前行或者后退。这种传动方式,虽能实现对车轮的驱动,但车轮总是与从动齿保持相连关系,这样,当停止电机驱动而采用手力推动轮椅时,电机磁钢的惯能作用会对车轮的转动产生较大的内部阻力,如此,使得手推工作费力费时。

目前,已有部分现有技术能解决上述问题,如专利号为“ 201520628985.2”,专利名称为“用于轮椅电机的传动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它公开了一种用于轮椅电机的传动结构,在该传动结构中,通过顶杆与滑动轴的配合,可使得滑动轴于输出轴内进行滑动并带动传动第二销发生移动,从而可实现从动齿与输出轴之间的配合与脱离,这样,可最终实现电机驱动与输出轴之间的相连与脱离。但是,该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顶杆与滑动轴之间配合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较低。在该传动结构中,顶杆与活动轴之间的配合是通过凸起与缺口之间的配合而实现,具体地,通过转动凸起而改变凸起与缺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达到移动滑动轴的目的。由于凸起设置于顶杆的端部,缺口设置于活动轴的端部,因此,通过此种端部与端部间的接触配合极易出现传动失效的问题,这样,则直接影响整个传动结构运行的稳定性。2、不能直观地观察传动结构的工作状态。该传动结构应用时,从外部并不能直观地了解顶杆与滑动轴之间的配合处于什么状态,这样极易导致离合的判断失误,进而会带来操作上的不便利、不人性化。3、滑动轴不易加工制造。在该传动结构中,为实现顶杆与滑动轴之间的配合,需在滑动轴的端部加工有缺口,同时,为了提高顶杆作用于滑动轴的灵敏性及稳定性,还需在该端部设置有与缺口错开的定位槽,且定位槽的高位处至缺口的低位处需沿滑动轴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而这些技术特征的结构需采用雕铣技术方可制得,这无疑会加大滑动轴加工制造的难度。4、设置有该传动结构的轮椅电机通常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于轮椅上,这样,使得在收纳轮椅时,都需反复松紧紧固螺钉,如此,不仅操作不便,且也较易磨损轮椅的螺钉连接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通过固定座和锁紧件的设置,可轻松实现轮椅电机的装卸工作,同时,它既可防止固定座相对轮椅发生转动,又可防止固定座相对轮椅发生沿连接柱轴向的移动,具有装卸简便、连接稳定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包括动能单元和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固定座和锁紧件;

固定座的内端面与动能单元相连,固定座的外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限位缺口,固定座的中部向远离动能单元的方向延伸设置有连接柱;

锁紧件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直径大于连接柱直径的第一通口,锁紧件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口连通的第二通口,第二通口内滑动设置有锁紧柱,锁紧柱包括大直径段和直径小于大直径段的小直径段,锁紧件上还转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可作用于锁紧柱使大直径段位于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的连通处,且大直径段能减小第一通口的横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中,动能单元用于提供给轮椅动能,连接单元用于实现本电机于轮椅上的连接。为实现第一弹性件的转动,可通过第一销贯穿第一弹性件的中部,并将第一销的两端安装在锁紧件上。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可选用扭簧,扭簧的一端作用于锁紧件上,扭簧的另一端作用于锁紧柱上。为提高扭簧作用于锁紧柱的稳定性,可在大直径段的端部设置有可容纳扭簧该端的限位凹槽。这样,在移动锁紧柱时,可防止扭簧的该端与大直径段相脱离。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轮椅上还需设置有限位座,该限位座上设置有可与限位缺口相配合的限位凸起及与连接柱贯穿配合的连接通孔。安装时,先将连接柱的自由端贯穿连接通孔,并使得限位凸起置入限位缺口内,这样,可防止固定座相对轮椅发生转动。再将锁紧件套设于连接柱的自由端上,这样,可防止固定座相对轮椅发生沿连接柱轴向的移动。

在用锁紧件锁定连接柱的位置时,应先移动锁紧柱使其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使得小直径段位于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的连通处,由于小直径段的直径小于大直径段,它并不会改变第一通口的截面面积。这样,连接柱的自由端则可轻松贯穿第一通口将锁紧件套设于该端上。再松开锁紧柱,使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于第二通口内发生移动,这时,大直径段则位于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的连通处,由于大直径段可减小第一通口的横截面面积,因而,大直径段的外壁则可紧紧地压紧于连接柱上,从而实现锁紧件对连接柱位置的锁定。当需要从轮椅上拆卸本电机时,则再次移动锁紧柱,使其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并使小直径段位于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的连通处,这样,即可恢复第一通口的横截面面积以便于移动连接柱。

为提高锁紧件与连接柱之间配合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环形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底面与所述大直径段的外壁面相适应。当大直径段位于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的连通处时,则是直接作用于限位槽的槽底。通过大直径段与限位槽的配合,既可对锁紧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及限位,又可提高锁紧件对连接柱的锁紧作用,避免连接柱在轮椅上发生移动。

为实现第一弹性件的安装,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能单元包括拨环盖、离合结构、驱动电机、减速传动组件、刹车组件、轮毂及中空设置的机壳,轮毂的一端与所述拨环盖的内端相连,轮毂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机壳相连,轮毂、机壳及拨环盖共同形成封闭的容纳腔,离合结构、驱动电机、减速传动组件及刹车组件均设置于该容纳腔内;所述固定座的内端与机壳的外端固连。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机用于提供源动力,通过减速传动组件的动能传动传递给离合结构,再通过离合结构的离合状态以控制拨环盖与离合结构的连接与脱离,进而实现对轮毂与离合结构的离合的控制。刹车组件可实现对减速传动组件的制动以提高运行的安全性能。应用时,轮椅的车轮安装在轮毂上。通过轴承的设置,可实现轮毂与机壳之间保持彼此独立。

为实现离合结构的离合工作,进一步地,还包括齿圈固定座,所述离合结构包括第一从动齿和拨杆;

所述拨环盖的内端面内设置有第一容纳槽,齿圈固定座位于第一容纳槽内,拨环盖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定位件,环形定位件作用于齿圈固定座的外壁,并使得拨环盖与齿圈固定座同轴设置且拨环盖可相对齿圈固定座转动;

齿圈固定座的内端面内设置有第二容纳槽,第一从动齿位于第二容纳槽内,且第一从动齿的外壁与齿圈固定座的内壁相接触,第一从动齿与齿圈固定座同轴设置且第一从动齿可相对齿圈固定座转动,齿圈固定座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壁且与第二容纳槽连通的第三通口,第一从动齿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第三容纳槽;

环形定位件上设置有沿拨环盖周向排列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拨杆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齿圈固定座上,齿圈固定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作用于拨杆的第一端,使得拨杆的该端总能与环形定位件相接触;

当拨杆的第一端置入第一定位槽内时,拨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三通口置入第三容纳槽内,当拨杆的第一端置入第二定位槽内时,拨杆的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相脱离。

本实用新型中,为取材便捷,第二弹性件可选用压缩弹簧。为提高第二弹性件支撑作用的稳定性,可将第二弹性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拨杆的第一端和齿圈固定座的外壁相连。为实现拨杆的转动,可通过第二销贯穿拨杆的中部,并将第二销的两端安装在齿圈固定座上。由于第一从动齿在工作过程中与拨杆第二端的相对位置会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便于拨杆的第二端在该任意相对位置下都能置入第三容纳槽内,则将第三容纳槽设置有若干个且沿第一从动齿的外壁环形排列。通过环形定位件的设置,可避免拨环盖与齿圈固定座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齿圈固定座会发生位置偏移。

通过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设置,可便于实现对拨杆第一端位置的定位,这样,可锁定拨杆的该位置,避免拨杆第一端与环形定位件在配合时发生意外滑动。为实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对拨杆第二端的控制作用,第一定位槽与齿圈固定座外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第二定位槽与齿圈固定座外壁之间的距离,这样,才可通过转动部实现拨杆的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之间的离合状态。

当需启动驱动电机驱动拨环盖转动时,则先转动拨环盖,使得环形定位件作用于拨杆发生转动,并使得拨杆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定位槽内,这时,拨杆的第二端则穿过第三通口置入第三容纳槽内。在该状态下,启动驱动电机,则可通过它的转子作用于减速传动组件,再通过减速传动组件将动能传递给第一从动齿,拨环盖则通过拨杆的传动作用与第一从动齿保持同步运动的状态,也即,当第一从动齿转动时,则会带动拨环盖进行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车轮进行转动以实现轮椅的移动。

当需要手力转动拨环盖时,则再次转动拨环盖,使得环形定位件作用于拨杆,并使得拨杆的第一端位于第二定位槽内,这时,拨杆的第二端则朝远离第三容纳槽的方向移动直至与第三容纳槽相脱离,在该状态下,拨环盖则与第一从动齿相互独立,也即拨环盖转动时并不会带动第一从动齿同步转动。在该种状态下,车轮的转动只会带动拨环盖进行转动,并不会连带离合结构、减速传动组件及驱动电机一起进行转动。由于失去离合结构、减速传动组件及驱动电机所带来的内部阻力,因而,当手力推动轮椅时则较省时省力。

现有技术中,滑动轴不仅需设置缺口与凸起相配合,而且还需通过缺口与凸起的配合来实现滑动轴的轴向移动,这样,在运行中,滑动轴与顶杆间极易出现打滑及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摒弃了“端部与端部”的配合方式,而是采用“环面与环面”的配合方式来实现拨杆与第一从动齿之间的离合动作,通过此种配合方式,不仅可大大提高拨杆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还可优化结构、缩小体积、减轻质量,这样,可大大提高该结构应用时的便利性。另外,环形定位件通过一般的锻造即可加工制得。

为便于实现拨杆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之间的置入配合,可将拨杆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三容纳槽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可置入第三容纳槽内的置入钩。

为优化结构,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可在齿圈固定座的外壁上环向设置有第四容纳槽,所述环形定位件上设置有可置入第四容纳槽内且可与第四容纳槽转动配合的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容纳槽可提供给拨杆转动的活动区域。应用时,通过第四容纳槽与定位凸起的置入配合,可防止拨环盖在转动时与齿圈固定座相脱离。为便于实现弹性件的安装,可在第四容纳槽的槽底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的底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为提高拨杆第一端与环形定位件之间配合的灵活性及稳定性,可在拨杆的第一端向靠近环形定位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凸起,该凸起于靠近环形定位件的端面呈弧面设置;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底面均与凸起的弧面相适应。凸起可便于置入第一定位槽或者第二定位槽内,并与之形成更稳定的凹凸配合。弧面的设置,可减小拨杆第一端与环形定位件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亦可减小两者之间的磨损。

为降低重量,提高产品的轻便性,可在环形定位件上设置有若干个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定位件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区域沿所述拨环盖径向的宽度朝着第二定位槽的方向递增。如此,可通过环形定位件逐步作用于拨杆的第一端使其压缩第二弹性件,而拨杆的第二端则逐步脱离第三容纳槽,这样,则可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该设置可便于拨杆的第一端在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来回切换。

为便于从拨环盖的外端面即可观察出拨杆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之间的离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齿圈固定座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提示标识;所述拨环盖的外端面上设置有与提示标识相对应的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当转动拨环盖,直至提示标识与观察窗对应时,也即,直接可通过观察窗观察到提示标识时,则表示拨杆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定位槽内,也即,表示拨杆的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处于结合状态,这时,则是通过第一从动齿驱动拨环盖进行转动。

为实现减速传动组件的动能传动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减速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齿、第二从动齿及与第二从动齿配合的第二主动齿,第一主动齿贯穿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且与该转子相配合,第一主动齿的一端与第二从动齿相配合,第二主动齿的另一端与所述刹车组件相配合,第二主动齿与所述第一从动齿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拨环盖的中轴线与第一主动齿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主动齿为一级主动齿,第二从动齿为一级从动齿,第二主动齿为二级主动齿,第一从动齿为二级从动齿,通过减速传动组件设置,可将驱动电机的动能传递给第一从动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先将连接柱的自由端贯穿连接通孔,并使得限位凸起置入限位缺口内,这样,可防止固定座相对轮椅发生转动。再将锁紧件套设于连接柱的自由端上,这样,可防止固定座相对轮椅发生沿连接柱轴向的移动。可见,通过锁紧件与连接柱之间的锁紧配合,则可轻松实现对本轮椅电机的装卸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拨环盖,即可实现拨杆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之间的接触与脱离,进而可实现第一从动齿与拨环盖之间的动能传动与彼此独立。将该种离合结构设置于轮椅电机内,可进一步根据实际需求,对拨环盖与第一从动齿之间的连接与脱离进行快捷、稳定地切换。

3、本实用新型摒弃了“端部与端部”的配合方式,而是采用“环面与环面”的配合方式来实现拨杆与第一从动齿之间的离合动作,通过此种配合方式,不仅可大大提高拨杆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还可优化结构、缩小体积、减轻质量,这样,可大大提高该结构应用时的便利性。

4、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作用于拨杆转动的环形定位件设置于拨环盖的内壁上,它通过锻造即可加工制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固定座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锁紧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锁紧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离合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拨环盖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齿圈固定座和拨杆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齿圈固定座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齿圈固定座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拨杆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中驱动电机、减速传动组件及刹车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齿圈固定座,11、第二容纳槽,12、第三通口,13、提示标识,14、第四容纳槽,15、第二安装槽,16、第二弹性件,2、第一从动齿,21、第三容纳槽,3、拨杆,31、置入钩,32、凸起,33、第二销,4、拨环盖,41、第一容纳槽,42、第一定位槽,43、第二定位槽,44、环形定位件,45、缺口,46、观察窗,47、定位凸起,5、锁紧件,51、第一通口,52、第二通口,53、锁紧柱,54、第一弹性件,55、大直径段,56、小直径段,57、第一安装槽,58、第一销,59、限位凹槽,6、驱动电机,7、减速传动组件,71、第一主动齿,72、第二从动齿,73、第二主动齿,8、刹车组件,9、固定座,91、限位缺口,92、连接柱,93、限位槽,17、机壳,18、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椅电机,包括动能单元和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固定座9和锁紧件5;

固定座9的内端面与动能单元相连,固定座9的外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限位缺口91,固定座9的中部向远离动能单元的方向延伸设置有连接柱92;

锁紧件5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直径大于连接柱92直径的第一通口51,锁紧件5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口51连通的第二通口52,第二通口52内滑动设置有锁紧柱53,锁紧柱53包括大直径段55和直径小于大直径段的小直径段56,锁紧件5上还转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54,第一弹性件54可作用于锁紧柱53使大直径段55位于第一通口51与第二通口52的连通处,且大直径段55能减小第一通口51的横截面面积。

本实施例中,动能单元用于提供给轮椅动能,连接单元用于实现本电机于轮椅上的连接。为实现第一弹性件54的转动,可通过第一销58贯穿第一弹性件54的中部,并将第一销58的两端安装在锁紧件上。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54可选用扭簧,扭簧的一端作用于锁紧件5上,扭簧的另一端作用于锁紧柱53上。为提高扭簧作用于锁紧柱53的稳定性,可在大直径段55的端部设置有可容纳扭簧该端的限位凹槽59。这样,在移动锁紧柱53时,可防止扭簧的该端与大直径段55相脱离。

本实施例应用时,轮椅上还需设置有限位座,该限位座上设置有可与限位缺口91相配合的限位凸起及与连接柱贯穿配合的连接通孔。安装时,先将连接柱92的自由端贯穿连接通孔,并使得限位凸起置入限位缺口91内,这样,可防止固定座9相对轮椅发生转动。再将锁紧件5套设于连接柱92的自由端上,这样,可防止固定座9相对轮椅发生沿连接柱92轴向的移动。

在用锁紧件5锁定连接柱92的位置时,应先移动锁紧柱53使其克服第一弹性件54的作用,使得小直径段56位于第一通口51与第二通口52的连通处,由于小直径段56的直径小于大直径段55,它并不会改变第一通口51的截面面积。这样,连接柱992的自由端则可轻松贯穿第一通口51将锁紧件5套设于该端上。再松开锁紧柱53,使其在第一弹性件54的作用下于第二通口52内发生移动,这时,大直径段55则位于第一通口51与第二通口52的连通处,由于大直径段55可减小第一通口51的横截面面积,因而,大直径段55的外壁则可紧紧地压紧于连接柱92上,从而实现锁紧件5对连接柱92位置的锁定。当需要从轮椅上拆卸本电机时,则再次移动锁紧柱53,使其克服第一弹性件54的作用,并使小直径段56位于第一通口51与第二通口52的连通处,这样,即可恢复第一通口51的横截面面积以便于移动连接柱。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92的外壁上环形设置有限位槽93,限位槽93的槽底面与所述大直径段55的外壁面相适应。当大直径段55位于第一通口51与第二通口52的连通处时,则是直接作用于限位槽93的槽底。通过大直径段55与限位槽93的配合,既可对锁紧件5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及限位,又可提高锁紧件5对连接柱92的锁紧作用,避免连接柱92在轮椅上发生移动。

为实现第一弹性件54的安装,优选地,所述锁紧件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57,所述第一弹性件54设置于第一安装槽57内。

实施例2

如图5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动能单元包括拨环盖4、离合结构、驱动电机6、减速传动组件7、刹车组件8、轮毂18及中空设置的机壳17,轮毂18的一端与所述拨环盖4的内端相连,轮毂18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机壳17相连,轮毂18、机壳17及拨环盖4共同形成封闭的容纳腔,离合结构、驱动电机6、减速传动组件7及刹车组件8均设置于该容纳腔内;所述固定座9的内端与机壳17的外端固连。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6用于提供源动力,通过减速传动组件7的动能传动传递给离合结构,再通过离合结构的离合状态以控制拨环盖4与离合结构的连接与脱离,进而实现对轮毂18与离合结构的离合的控制。刹车组件8可实现对减速传动组件7的制动以提高运行的安全性能。应用时,轮椅的车轮安装在轮毂18上。通过轴承的设置,可实现轮毂18与机壳17之间保持彼此独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还包括齿圈固定座1,所述离合结构包括第一从动齿2和拨杆3;

拨环盖4的内端面内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1,齿圈固定座1位于第一容纳槽41内,拨环盖4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定位件44,环形定位件44作用于齿圈固定座1的外壁,并使得拨环盖4与齿圈固定座1同轴设置且拨环盖4可相对齿圈固定座1转动;

齿圈固定座1的内端面内设置有第二容纳槽11,第一从动齿2位于第二容纳槽11内,且第一从动齿2的外壁与齿圈固定座1的内壁相接触,第一从动齿2与齿圈固定座1同轴设置且第一从动齿2可相对齿圈固定座1转动,齿圈固定座1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壁且与第二容纳槽11连通的第三通口12,第一从动齿2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第三容纳槽21;

环形定位件44上设置有沿拨环盖4周向排列的第一定位槽42和第二定位槽43,拨杆3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齿圈固定座1上,齿圈固定座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6作用于拨杆3的第一端,使得拨杆3的该端总能与环形定位件44相接触;

当拨杆3的第一端置入第一定位槽42内时,拨杆3的第二端穿过第三通口12置入第三容纳槽21内,当拨杆3的第一端置入第二定位槽43内时,拨杆3的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21相脱离。

本实施例中,为取材便捷,第二弹性件16可选用压缩弹簧。为提高第二弹性件16支撑作用的稳定性,可将第二弹性件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拨杆3的第一端和齿圈固定座1的外壁相连。为实现拨杆3的转动,可通过第二销33贯穿拨杆3的中部,并将第二销22的两端安装在齿圈固定座1上。由于第一从动齿2在工作过程中与拨杆3第二端的相对位置会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便于拨杆3的第二端在该任意相对位置下都能置入第三容纳槽21内,则将第三容纳槽21设置有若干个且沿第一从动齿2的外壁环形排列。通过环形定位件44的设置,可避免拨环盖4与齿圈固定座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齿圈固定座1会发生位置偏移。

通过第一定位槽42和第二定位槽43的设置,可便于实现对拨杆3第一端位置的定位,这样,可锁定拨杆3的该位置,避免拨杆3第一端与环形定位件44在配合时发生意外滑动。为实现第一定位槽42和第二定位槽43对拨杆3第二端的控制作用,第一定位槽42与齿圈固定座1外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第二定位槽43与齿圈固定座1外壁之间的距离,这样,才可通过转动部实现拨杆3的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21之间的离合状态。

当需启动驱动电机驱动拨环盖4转动时,则先转动拨环盖4,使得环形定位件44作用于拨杆3发生转动,并使得拨杆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定位槽42内,这时,拨杆3的第二端则穿过第三通口12置入第三容纳槽21内。在该状态下,启动驱动电机6,则可通过它的转子作用于减速传动组件7,再通过减速传动组件7将动能传递给第一从动齿2,拨环盖4则通过拨杆3的传动作用与第一从动齿2保持同步运动的状态,也即,当第一从动齿2转动时,则会带动拨环盖4进行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车轮进行转动以实现轮椅的移动。

当需要手力转动拨环盖4时,则再次转动拨环盖4,使得环形定位件44作用于拨杆3,并使得拨杆3的第一端位于第二定位槽43内,这时,拨杆3的第二端则朝远离第三容纳槽21的方向移动直至与第三容纳槽21相脱离。在该状态下,拨环盖4则与第一从动齿2相互独立,也即拨环盖4转动时并不会带动第一从动齿2同步转动。在该种状态下,车轮的转动只会带动拨环盖4进行转动,并不会连带减速传动组件7及驱动电机6一起进行转动。由于失去第一从动齿2、减速传动组件7及驱动电机6所带来的内部阻力,因而,当手力推动轮椅时则较省时省力。

现有技术中,滑动轴不仅需设置缺口与凸起相配合,而且还需通过缺口与凸起的配合来实现滑动轴的轴向移动,这样,在运行中,滑动轴与顶杆间极易出现打滑及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摒弃了“端部与端部”的配合方式,而是采用“环面与环面”的配合方式来实现拨杆3与第一从动齿2之间的离合动作,通过此种配合方式,不仅可大大提高拨杆3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还可优化结构、缩小体积、减轻质量,这样,可大大提高该结构应用时的便利性。另外,环形定位件44通过一般的锻造即可加工制得。

为便于实现拨杆3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21之间的置入配合,可在拨杆3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第三容纳槽21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可置入所述第三容纳槽21内的置入钩31。

为优化结构,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可在齿圈固定座1的外壁上环向设置有第四容纳槽14,所述环形定位件44上设置有可置入第四容纳槽14内且可与第四容纳槽14转动配合的定位凸起47。本实施例应用时,通过第四容纳槽14与定位凸起47的置入配合,可防止拨环盖4在转动时与齿圈固定座1相脱离。为便于实现弹性件5的安装,可在第四容纳槽14的槽底面上设置有安装槽15,所述弹性件5的底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5内。

为提高拨杆3第一端与环形定位件44之间配合的灵活性及稳定性,可在拨杆3的第一端向靠近所述环形定位件44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凸起32,该凸起32于靠近所述环形定位件44的端面呈弧面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槽42和所述第二定位槽43的槽底面均与凸起32的弧面相适应。凸起32可便于置入第一定位槽42或者第二定位槽43内,并与之形成更稳定的凹凸配合。弧面的设置,可减小拨杆3第一端与环形定位件44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亦可减小两者之间的磨损。

为降低重量,提高产品的轻便性,可在环形定位件44上设置有若干个缺口45。

优选地,所述环形定位件44于所述第一定位槽42与第二定位槽43之间区域沿所述拨环盖4径向的宽度朝着第二定位槽43的方向递增。如此,可通过环形定位件44逐步作用于拨杆3的第一端使其压缩第二弹性件16,而拨杆3的第二端则逐步脱离第三容纳槽21,这样,则可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该设置可便于拨杆3的第一端在第一定位槽42与第二定位槽43之间来回切换。

优选地,所述齿圈固定座1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提示标识13;所述拨环盖4的外端面上设置有与提示标识13相对应的观察窗46。这样,可便于从拨环盖4的外端面即可观察出拨杆3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21之间的离合状态。应用时,转动拨环盖4直至提示标识13与观察窗46对应时,也即,直接可通过观察窗46观察到提示标识13时,则表示拨杆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定位槽43内,也即,表示拨杆3的第二端与第三容纳槽21处于结合状态,这时,则是通过第一从动齿2驱动拨环盖4进行转动。

优选地,所述减速传动组件7包括第一主动齿71、第二从动齿72及与第二从动齿72配合的第二主动齿73,第一主动齿71贯穿所述驱动电机6的转子且与该转子相配合,第一主动齿71的一端与第二从动齿72相配合,第一主动齿71的另一端与所述刹车组件8相配合,第二主动齿73与所述第一从动齿2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拨环盖4的中轴线与第一主动齿71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71为一级主动齿,第二从动齿72为一级从动齿,第二主动齿73为二级主动齿,第一从动齿71为二级从动齿,通过减速传动组件7设置,可将驱动电机6的动能传递给第一从动齿2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