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08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线路交流电动转辙机的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线路通过道岔改变列车的运行路径,改变道岔位置的设备称为转辙机;根据动作电源的不同,分为直流电动转辙机和交流电动转换机;交流电动转辙机使用三相电动机,当三相电源断相时,另二相的电流迅速增加,导致三相电动机绕组由于温升过高而被烧毁,因此在交流电动转辙机道岔动作电路中,设置了断相保护器,当发生断相时,通过保护继电器及时切断转辙机的动作电源,以保护三相电动机免遭损坏(参见附图1、附图2)。

目前,从技术上区分,铁路上使用的断相保护器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使用三个电流互感器,三个互感器次级串联,其三个电压经矢量叠加后,产生一个电压,经整流滤波后直接驱动使保护继电器BHJ吸起;

二是使用一个电源变压器提供驱动电路工作电源,三个电流互感器提供逻辑电路的工作电源,三个电流互感器次级串联,当三相电流正常时,其次级电压经矢量叠加后,产生一个电压,经整流滤波后向逻辑电路供电,使其工作,所产生的脉冲使动态(或非动态)驱动电路工作,使保护继电器BHJ吸起。

上述两大类的断相保护器存在如下不足:

1.可靠性低,当某一器件故障时无法正常工作,直接造成道岔无法完成转换,造成行车设备故障,影响行车效率,甚至造成铁路行车瘫痪;

2.没有电量显示,没有直观的、有效的维护预防手段;

3.不能提供故障分析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以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包括断相保护器以及与其电路连接的保护继电器,保护继电器的触点开关与受控的交流电动转辙机的三相电动机电路连接;

所述断相保护器包括综合单元和两套相互独立的、结构相同的工作单元,综合单元与两套工作单元之间以及两套工作单元之间通过双机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所述工作单元包括:电流采样模块、处理器模块、动态驱动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处理器模块和动态驱动模块依次电路连接,动态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保护继电器;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处理器模块和动态驱动模块连接并为其提供直流工作电源;

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其采集端与三相电流的传输线电气连接,其输出端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和处理三相电源的电流信号并将结果传给处理器模块;

所述处理器模块的作用:

一是将经电流采样模块处理的三相电源电流信号进行分析,满足驱动条件时,输出占空比为1%~99%、频率为1.5KHz~2.5KHz的脉冲信号至动态驱动模块使其输出驱动电源,满足断相条件时,停止输出脉冲信号,使动态驱动模块停止输出驱动电源;

二是接收和判断电压检测模块的采样结果,通过改变脉冲的占空比和频率将驱动电源电压锁定在24V±2V之内,如驱动电源电压无法锁定且小于18V时则作出切换工作单元的决定;

所述动态驱动模块的作用是根据处理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或停止输出驱动电源以控制保护继电器的吸起或落下:

输出驱动电源时,保护继电器吸起接通转辙机的工作电源,停止输出驱动电源时,保护继电器落下切断转辙机的工作电源;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其采集端与动态驱动模块连接,其输出端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电压检测模块的作用是检测动态驱动模块输出的驱动电源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回送给处理器模块;

所述综合单元包括:综合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和综合电源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综合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口连接,综合处理器模块分别与两套工作单元的处理器模块电气连接并通过双机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所述综合处理器模块的作用:

一是与两套工作单元进行双机通信,接收两套工作单元的运行信息;

二是通过通信模块向上位机发送电量数据和状态数据;

三是通过通信模块接收上位机的控制命令、或接收人工双机切换操作命令;

通信模块用于完成本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与上位机的数据交换;

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三相电流、驱动电压、报警信息和工作状态;

综合电源模块为综合处理器模块提供直流工作电源。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电流传感器采集端与三相电流的传输线电气连接,其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器连接,信号处理器与处理器模块连接;信号处理器用于将电流传感器采集到的电流信号处理后输送给处理器模块。

更进一步:所述动态驱动模块包括第1电解电容、第2电解电容、第3电解电容、第1电阻、第2电阻、第3电阻、第4电阻、第5电阻、第6电阻、第7电阻、第8电阻、第9电阻、第10电阻、第1二极管、第2二极管、第1三极管、第2三极管、第3三极管、第4三极管;

所述第1电阻与第2电阻串连,其公共端接第3电阻,第1电阻的另一端接工作电源正极和第3三极管的集电极,第2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3电阻的另一端接第1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2三极管的基极,第1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第4电阻与第5电阻的公共端,第5电阻另一端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接处理器模块端口输送的脉冲DT;

第2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3三极管和第4三极管的基极,第3三极管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接第6电阻,第4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3三极管和第4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1电解电容正极端,第1电解电容负极端接第1二极管的正向端和第2二极管的反向端,第1二极管的反向端接地;

第2二极管的正向端接第8电阻与第10电阻的公共端以及第2电解电容负极,第2电解电容正极接地,第8电阻另一端与第9电阻串连后接地,第8电阻与第9电阻的公共端接第3电解电容正极与第7电阻的公共端,第3电容负极接地,第7电阻的另一端与处理器模块的A/D端口连接;

保护继电器并接在端子P与端子Q之间,端子P接第10电阻的另一端,端子Q接地;

所述第1二极管D1的作用是在第1电解电容C1放电时堵流,使放电电流依下述途径流动:第4三极管的发射极—第4三极管的集电极—端子Q—保护继电器—端子P—第10电阻—第2二极管—第1电解电容负极;

所述第2二极管D2的作用是在第1电解电容C1充电时防止电流流向接线端子P;

所述第2电解电容C2的作用是在第1电解电容C1充电时对负载放电,起到平滑作用;

所述第10电阻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短路时,保护动态驱动模块器件不损坏。

更进一步:所述综合单元之综合电源模块分别与两套工作单元之电源模块通过限流电阻和二极管进行连接,限流电阻的作用是保证综合电源模块短路故障时不影响两套工作单元之电源模块的正常供电,二极管的作用是保证两套工作单元之电源模块的供电不相互影响。

更进一步:所述综合单元之综合处理器模块连接有用于向外部提供报警开关量和声音报警的报警模块。

更进一步:所述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与外部通信或采用RS485协议、或采用开关量报警、或采用无线方式:

采用RS485协议时:断相保护器内置RS485通信芯片,外部采用总线连接,断相保护器挂接在总线上,通过上位机呼叫方式建立与断相保护器的联系;通信速率为9600bit/S,挂接的断相保护器的台数n≤256;

采用开关量报警时:断相保护器内置极性保持继电器,故障时吸起并保持,通过继电器接点进行报警,报警采用总线方式;

采用无线方式时:外设一台无线报警总机,断相保护器与无线报警总机间通过无线进行通信,采用总机呼叫应答方式,建立联系后进行数据传送,所述无线报警总机采用RF433。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之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采用完全独立的两套工作单元且实现双套资源共享,其中任一套工作单元出现故障,或两套工作单元同时出现不同的故障,均不影响正常运行,从而解决铁路信号断相保护器单机工作可靠性低的问题,避免“道岔无法完成转换,造成行车故障,影响行车效率,甚至造成铁路行车瘫痪”的事故发生;

2.由于本实用新型之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可提供电量及工作状态的实时显示、报警、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联网,可为铁路维护人员提供故障分析依据和有效的维护手段,实现铁路信号设备“状态修”(参见附名词说明),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信号设备故障,保证行车安全;

3.本实用新型综合单元之综合电源模块分别通过限流电阻和二极管与两套工作单元之电源模块连接,一方面可确保综合单元之综合处理器模块的正常供电,另一方面当综合电源模块故障时,不会影响两套工作单元的正常供电;

4.本实用新型之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成本低、投资省,其控制方法科学、严谨,可确保断相保护安全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已有铁路信号道岔断相保护装置结构框图;

图2:已有铁路信号道岔断相保护装置控制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之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结构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之动态驱动模块电路图;

图5: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主程序流程图(单机工作流程);

图6: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硬件冗余处理软件流程图;

图7~图9: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与外部通信框图:

图7为采用RS485协议连接示意图,图8为开关量报警连接示意图,图9为无线方式连接示意图;

图1、图2中:

Ⅰ-断相保护器,Ⅱ-交流电动转辙机,21—三相电动机,22—动力转换及接点组,BHJ—保护继电器,1DQJ—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F—第一定位操作复示继电器, 2DQJ—第二定位操作继电器,2DQJF—第二定位操作复示继电器,DCA—按键,FCA—按键,KZ—控制正电(电源正极),KF—控制负电(接地);

图3中:

00—综合单元,01—综合电源模块,02—综合处理器模块,03—通信模块,04—显示模块,05—报警模块;

1—A工作单元,2—B工作单元,101/201—电流采样模块,102/202—处理器模块,103/203—动态驱动模块,104/204—电压测量模块,105/205—电源模块,BHJ—保护继电器;

图4中:

C1—第1电解电容,C2—第2电解电容,C3—第3电解电容,R1—第1电阻,R2—第2电阻,R3—第3电阻,R4—第4电阻,R5—第5电阻,R6—第6电阻,R7—第7电阻,R8—第8电阻,R9—第9电阻,R10—第10电阻,D1—第1二极管,D2—第2二极管,UA1—第1三极管,UA2—第2三极管,UA3—第3三极管,UA4—第4三极管,BHJ—保护继电器,DT—脉冲信号;

图7、图8、图9中:

1、Ⅰ2……Ⅰn-断相保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3所示,一种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包括断相保护器以及与其电路连接的保护继电器BHJ,保护继电器的触点开关与受控的交流电动转辙机的三相电动机21电路连接;所述断相保护器包括综合单元00和两套相互独立的、结构相同的工作单元、即A工作单元1和B工作单元2,综合单元与两套工作单元之间以及两套工作单元之间通过双机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所述工作单元包括:电流采样模块、处理器模块、动态驱动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处理器模块和动态驱动模块依次电路连接,动态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保护继电器BHJ;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处理器模块和动态驱动模块连接并为其提供直流工作电源;

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其采集端与三相电流的传输线电气连接,其输出端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和处理三相电源的电流信号并将结果传给处理器模块;

所述处理器模块的作用:

一是将经电流采样模块处理的三相电源电流信号进行分析,满足驱动条件时,输出占空比为1%~99%、频率为1.5KHz~2.5KHz的脉冲信号至动态驱动模块使其输出驱动电源,满足断相条件时,停止输出脉冲信号,使动态驱动模块停止输出驱动电源;

二是接收和判断电压检测模块的采样结果,通过改变脉冲的占空比和频率将驱动电源电压锁定在24V±2V之内,如驱动电源电压无法锁定且小于18V时则作出切换工作单元的决定;

所述动态驱动模块的作用是根据处理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或停止输出驱动电源以控制保护继电器的吸起或落下:

输出驱动电源时,保护继电器吸起接通转辙机的工作电源,停止输出驱动电源时,保护继电器落下切断转辙机的工作电源;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其采集端与动态驱动模块连接,其输出端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电压检测模块的作用是检测动态驱动模块输出的驱动电源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回送给处理器模块;

所述综合单元00包括:综合处理器模块02、通信模块03、显示模块04和综合电源模块01;

所述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综合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口连接,综合处理器模块分别与两套工作单元的处理器模块电气连接并通过双机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所述综合处理器模块的作用:

一是与两套工作单元进行双机通信,接收两套工作单元的运行信息;

二是通过通信模块向上位机发送电量数据和状态数据;

三是通过通信模块接收上位机的控制命令、或接收人工双机切换操作命令;

通信模块用于完成本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与上位机的数据交换;

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三相电流、驱动电压、报警信息和工作状态;

综合电源模块为综合处理器模块提供直流工作电源。

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电流传感器采集端与三相电流的传输线电气连接,其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器连接,信号处理器与处理器模块连接;信号处理器用于将电流传感器采集到的电流信号处理后输送给处理器模块。

所述动态驱动模块(参附图4)包括第1电解电容、第2电解电容、第3电解电容、第1电阻、第2电阻、第3电阻、第4电阻、第5电阻、第6电阻、第7电阻、第8电阻、第9电阻、第10电阻、第1二极管、第2二极管、第1三极管、第2三极管、第3三极管、第4三极管;

所述第1电阻与第2电阻串连,其公共端接第3电阻,第1电阻的另一端接工作电源正极和第3三极管的集电极,第2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3电阻的另一端接第1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2三极管的基极,第1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第4电阻与第5电阻的公共端,第5电阻另一端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接处理器模块端口输送的脉冲DT;

第2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3三极管和第4三极管的基极,第3三极管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接第6电阻,第4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3三极管和第4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1电解电容正极端,第1电解电容负极端接第1二极管的正向端和第2二极管的反向端,第1二极管的反向端接地;

第2二极管的正向端接第8电阻与第10电阻的公共端以及第2电解电容负极,第2电解电容正极接地,第8电阻另一端与第9电阻串连后接地,第8电阻与第9电阻的公共端接第3电解电容正极与第7电阻的公共端,第3电容负极接地,第7电阻的另一端与处理器模块的A/D端口连接;

保护继电器并接在端子P与端子Q之间,端子P接第10电阻的另一端,端子Q接地;

所述第1二极管D1的作用是在第1电解电容C1放电时堵流,使放电电流依下述途径流动:第4三极管的发射极—第4三极管的集电极—端子Q—保护继电器—端子P—第10电阻—第2二极管—第1电解电容负极;

所述第2二极管D2的作用是在第1电解电容C1充电时防止电流流向接线端子P;

所述第2电解电容C2的作用是在第1电解电容C1充电时对负载放电,起到平滑作用;

所述第10电阻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短路时,保护动态驱动模块器件不损坏。

在上述动态驱动模块中:所述第1电解电容、第2电解电容和第3电解电容亦可使用普通的无极性电容替代。

所述综合单元00之综合电源模块01分别通过限流电阻和二极管与两套工作单元之电源模块连接,限流电阻的作用是保证综合电源模块短路故障时不影响两套工作单元之电源模块的正常供电,二极管的作用是保证两套工作单元之电源模块的供电不相互影响。

所述综合单元00之综合处理器模块01连接有用于向外部提供报警开关量和声音报警的报警模块05。

所述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与外部通信或采用RS485协议、或采用开关量报警、或采用无线方式:

采用RS485协议时:断相保护器内置RS485通信芯片,外部采用总线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将全站的n台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之n台断相保护器全部挂接在总线上,通过上位机呼叫方式建立与断相保护器的联系;通信速率为9600bit/S,断相保护器的台数n≤256(参见附图7);

采用开关量报警时:断相保护器内置一极性保持继电器,故障时吸起并保持,通过继电器接点进行报警,报警采用总线方式(参见附图8);

采用无线方式时:外设一台无线报警总机,断相保护器与无线报警总机间通过无线进行通信,采用总机呼叫应答方式,建立联系后进行数据传送,所述无线报警总机采用RF433(参见附图9)。

附注

(一)名词说明

1.动态驱动:一种具有输入脉冲信号(一定频率和占空比的脉冲信号)才能输出直流驱动电压、当输入信号的频率或占空比超过一定范围或电路器件故障时不能输出驱动直流电压的一种电路结构。是一种电子组件的安全控制方法;

2.双机热备:二套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独立系统,通过一定的方式(双机监控等)建立联系,其中正常运行的一套称为主控机,另一套处于备用状态称为热备机;当工作机故障时,热备机自动投入工作,且在投入过程中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

3.资源共享:一个系统的资源,除本身使用外,同时也作为另一个系统的备用资源;

4.信号故障安全原则:当信号设备或器材故障时,只能使输出处于安全状态(铁路信号的安全状态是无电、显示红灯等);

5.电流采样数据合法:标准电流小于5A为合法,大于5A为不合法;

6.故障修和状态修:铁路信号设备的维修方式主要分为二种:(1)当设备的性能已经造成设备不能完成其功能时(即故障时)的维修称为故障修,即设备故障时才维修;(2)设备的性能恶化但仍能完成其功能时的维修称为状态修,即根据设备工作状态进行维修;实现状态修的基础条件是:对设备的运用性能监测或设备双套冗余;

7.满足驱动条件:三相电流均大于0.6A;

8.满足断相条件:一相电流小于0.1mA,另二相电流大于或等于1A。

(二)已有铁路信号道岔断相保护装置控制原理(控制过程)(参见图1图2):

1.需转换道岔时,按压FCA后使道岔转换:

按下按键FCA:KZ→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的1-2线圈→第二定位操作继电器2DQJ接点141、142→KF,使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吸起→第一定位操作复示继电器1DQJF吸起→第二定位操作继电器2DQJ转极→切断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的1-2线圈电源→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无电(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为缓放型继电器,吸起后无电可使继电器保持吸起0.5秒),与此同时,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第一定位操作复示继电器1DQJF的接点接通三相电源,使电动机转动→断相保护装置输出动态驱动电源使BHJ吸起,从而接通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3-4线圈,使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保持吸起→道岔转换到位后,电动转辙机内部接点切断三相电源→断相保护装置停止输出动态驱动电源使BHJ落下→BHJ接点切断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3-4线圈,使其落下→第一定位操作复示继电器1DQJF落下,此时,道岔转换过程的控制结束;

2.当发生断相时:

任何一相断相→断相保护装置停止输出动态驱动电源→BHJ落下→切断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3-4线圈→第一定位操作继电器1DQJ和第一定位操作复示继电器1DQJF落下→切断另2相电源(电动机断电)。

(三)本实用新型之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参见附图3)

1.三相电流分别从电流采样模块之电流传感器中穿过,电流传感器将采集的信号输至信号处理器;

2.信号处理器将电流信号放大、整形、滤波、限位后,送至处理器模块;

3.处理器模块进行A/D转换和运算,当三相电流大于0.6A时,处理器模块输出输出占空比为1%~99%、频率为1.5KHz~2.5KHz的脉冲信号至动态驱动模块,动态驱动模块输出直流驱动电源;

4.电压检测模块对直流驱动电源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回送处理器模块,通过运算确定是否进行电压调整或倒机(双机转换),如驱动电压正常(24V±2V之内)则继续工作,如驱动电压不正常(小于18V)由热备机升级为主控机继续工作;

5.当发生某一相断相,处理器模块将停止输出脉冲,使动态驱动电路停止输出直流驱动电源,BHJ落下,通过原有道岔控制电路切断三相电源。

(四)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主程序流程(图5)

两套工作单元采用相同的软件。启动及初始化完成后,运行监控程序以确定三机的工作状态是主控还是备用,备用机进入备用状态运行,主控机进行控制工作。测量三相电流,如三相电流均小于0.6A,返回,如大于0.6A则动态驱动,直至发生断相、限时到和正常退出(电动转辙机转换到位切断三相电源)条件,退出动态驱动,返回。

(五)多重冗余智能带电量显示的断相保护装置硬件冗余处理软件流程(图6)

在主程序流程中的“三相电流采样”后,加入硬件冗余的处理,先判断电流采样数据是否合法(三相电流中任一相电流大于5A不合法),数据合法,跳出本处理程序,继续;不合法时,读取对方电流数据,如对方合法则本机使用该数据,如也不合法,则报整机故障。

(六)动态驱动模块原理图(图4)

动态驱动模块的输入信号必需为一定占空比和频率的脉冲信号,才能输出直流驱动电源。动态驱动模块的输入信号不是脉冲或器件故障时,不会错误输出电源给负载。

工作过程:

1.DT脉冲信号高电平时,第1三极管UA1导通;检测点A(即第1三极管UA1的集电极)低电平,第2三极管UA2截止;检测点B点(即第2三极管UA2的集电极)高电平,第4三极管UA4截止,第3三极管UA3导通,KZ向第1电解电容C1充电:

KZ→第3三极管UA3集电极→第3三极管UA3发射极→第1电解电容C1正极→第1电解电容C1负极-→第1二极管D1正端→第1二极管D1负端→地;

2.DT脉冲信号低电平时,第1三极管UA1截止;检测点A高电平,第2三极管UA2导通;检测点B低电平,第3三极管UA3截止,第4三极管UA4导通,电容C1通过第4三极管UA4放电:

第1电解电容C1正极→第4三极管UA4发射极→第4三极管UA4集电极→接线端子2(→保护继电器BHJ线圈1→保护继电器BHJ线圈4)→接线端子1→第10电阻R10→第2二极管D2正端→第2二极管D2负端→第1电解电容C1负极;

重复上述充放电过程,从而输出直流驱动电源。

从以上过程可见:即使动态驱动模块中任一器件故障时,只能造成无输出而不可能错误输出,实现故障安全原则:

(1)由于故障,输入一直高电平时:第1电解电容C1只有充电过程而没有放电过程,动态驱动模块无输出;

(2)由于故障,输入一直低电平时:第1电解电容C1只有放电过程而没有充电过程,动态驱动模块无输出;

图6中相关元件的作用:

第1二极管D1的作用是第1电解电容C1放电时堵流,使第1电解电容C1放电电流只能经接线端子2、BHJ线圈、接线端子1后回至第1电解电容C1的负极。第2二极管D2的作用是第1电解电容C1充电时防止电流流向接线端子1;

第2电解电容C2的作用是在第1电解电容C1充电时对负载放电(平滑);

第10电阻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短路时,保护动态驱动模块器件不损坏。

(七)双机切换原理

1.双机正常时(主控机和热备机均无故障),

主控机与热备机通过双机通信,实现数据交换;

当热备机检测到主控机工作正常时:

(1)主控机独立完成:电流采样、信号处理、逻辑判断、输出动态驱动电源、与综合单元进行数据通信;

(2)综合单元完成:三相电流、驱动电压和工作状态显示;接收上位机命令及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

(3)热备机同步完成:电流采样、信号处理、逻辑判断,但不输出动态驱动电源,不与综合单元进行数据通信;

2.当热备机检测到与主控机的通信中断后,判断主控机故障,主控机不能正常工作时(如电源模块故障、处理模块故障、处理器复位故障等),

(1)热备机自动投入升级为主控机,继续完成:电流采样、信号处理、逻辑判断、输出动态驱动电源、与综合单元进行数据通信;

(2)综合单元完成:三相电流、驱动电压和工作状态显示;接收上位机命令及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

3.当双机均出现故障时(第二类、第三类或第四类故障),如双机正常资源能整合成一套有效的、合法的资源时,通过最后发生故障的工作单元对双机资源进行整合,继续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