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便携式备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299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的便携式备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框体和金属触点,所述外壳框体内设置有锂电池组和电路主控板,所述锂电池组和电路主控板连接,所述锂电池组上还设置有电池保护板,所述金属触点通过电路主控板后与所述锂电池组连接,所述外壳框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金属触点与凹槽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便携式备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封装外壳框体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外壳框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卡接的卡槽,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都设置有用于卡紧卡槽的凸块,所述上盖板与外壳框体卡接,所述下盖板与所述外壳框体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便携式备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用于防止所述锂电池组过充、过放、过流和过温的保护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便携式备用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主控板包括有用于检测锂电池组电量的智能管理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便携式备用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S-8242AAX芯片,所述S-8242AAX芯片设有管脚VDD、VC、VSS、DO、CO、VM,所述管脚VDD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B+接线端连接;所述管脚VDD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VC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BM接线端连接;所述管脚VC与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VSS接地;所述管脚DO与场效应管U4的栅极连接,所述管脚CO与场效应管U5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4的源极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U5的源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4的漏极与场效应管U5的漏极连接;所述管脚VM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P-连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便携式备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管理电路包括BQ27210芯片,所述BQ27210芯片设置有管脚GPIO、RBI、VSS、BAT、VCC、SRP、SRN、SCL、SDA、PGM,所述管脚GPIO接地;所述管脚RBI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VSS接地;所述管脚BAT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VCC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SRP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SRP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SRN的一端与电容C11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SRN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管脚SDA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SDA连接端连接,所述电阻R11和电阻R14的结点处与稳压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管脚SCL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SCL连接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和电阻R13的结点处与稳压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管脚PGM悬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