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034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



背景技术:

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是一种当线路中过电压和欠电压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断开,并能自动检测线路电压,当线路中电压恢复正常时能自动闭合的装置。其主要用于家庭及商场配电线路中作为过电压、欠电压、断相、断零线保护用。

现有的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的控制线路采用高速微低功耗处理器为核心、磁保持继电器为主电路,当供电线路出现过电压、欠电压时,保护器能在持续高压冲击下迅速、安全地切断电路,避免异常电压送入终端电器造成事故的发生,当电压恢复正常值,保护器将在规定时间内自动接通电路,确保终端电器在无人值守情况下正常运行。

现有的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分为单相保护器和多相保护器。现有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通常为三相四线,现有的这种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通常包括上盖、底座、N极组件、继电器组件、控制电路板和继电器电路板等,该保护器并具有四组进、出线端子,其中一组进、出线端子用来连接N极组件,另外三组进、出线端子分别用来连接三个继电器的引出脚,三个继电器分别安装在底座上,控制电路板设在继电器的上方,每个继电器均设有两个引出脚和两个线圈引脚,且继电器的引出脚和线圈引脚均朝向底座方向,继电器电路板设在继电器的底端与底座之间,三个继电器的线圈引脚分别并联连接在继电器电路板上,在继电器电路板与控制电路板之间连接有二根信号线,当控制电路板上的检测元件检测到多相主电流回路发生过压或欠压电路故障时,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板的驱动电路通过二根信号线向三个继电器的同时发送驱动信号,使三个继电器同时动作脱扣,实现同时切断三个主回路。这种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一是需要采用二块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和继电器电路板),使得结构不紧凑,而且造成了安装的繁锁;二是由于三个继电器的线圈引脚是并联连接在继电器电路板上,三个继电器只能同时动作,无法实现对多相中的单相控制;三是,当保护器应用于三相四线结构时,需采用三个继电器,既造成了安装的繁锁,也造成了制作成本的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通过结构改进,可以取消继电器电路板,从而使得结构紧凑和安装便捷,而且也便于实现对多相中的各个单相分别进行控制,从而大大拓展了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包括上盖、底座、N极组件、继电器组件、控制电路板以及多组进、出线端子;所述多组进、出线端子中的其中一组进、出线端子连接N极组件,另外的各组进、出线端子分别对应连接继电器组件中的各个引出脚;继电器组件安装在底座上,继电器组件的引出脚朝下设置,继电器组件的线圈引脚朝上设置,控制电路板设在继电器组件的上方,继电器组件的线圈引脚与控制电路板中的驱动电路相连接。

所述继电器组件由一个继电器组成,该一个继电器上设有多组分别连接于继电器内的动静触点的引出脚,每组引出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另外的各组进、出线端子中的一组相连接;该一个继电器上还设有一组线圈引脚,该一组线圈引脚为两个,所述两个线圈引脚分别连接在控制电路板上,并与控制电路板中的驱动电路相连接。

所述继电器组件由一个继电器组成,该一个继电器上设有多组分别连接于继电器内的动静触点的引出脚,每组引出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另外的各组进、出线端子中的一组相连接;该一个继电器上还设有多组线圈引脚,每组线圈引脚为两个,所述多组线圈引脚分别连接在控制电路板上,并与控制电路板中的驱动电路相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板中的驱动电路为多个,所述一个继电器上的多组线圈引脚分别与多个驱动电路对应相连接,以实现对该一个继电器中的每组动静触点进行单独控制。

所述继电器组件由多个继电器组成,每个继电器上分别设有一组连接于自身继电器内的动静触点的引出脚,每个继电器上的引出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另外的各组进、出线端子中的其中一组相连接;每个继电器上还分别设有一组线圈引脚,每组线圈引脚为两个,所述两个线圈引脚分别连接在控制电路板上,并与控制电路板中的驱动电路相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板中的驱动电路为一个,该一个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多个继电器的各组线圈引脚相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板中的驱动电路为多个,该多个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多个继电器的各组线圈引脚对应相连接。

所述上盖的边缘和底座的边缘对应相接;在上盖和底座的其中一个中,其一组相对的侧板分别设有向对接方向延伸的凸边,凸边的末端的外侧设有斜面,在上盖和底座的其中另一个中,其一组相对的侧板设有用来容纳所述凸边的缺口,缺口处设有用来适配于所述凸边的末端的斜槽。

所述上盖的一组相对的侧板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凸边,凸边的末端的外侧设有斜面,所述底座的一组相对的侧板的上端设有用来容纳所述上盖的凸边的缺口,缺口处设有用来适配于所述凸边的末端的斜槽。

在上盖的另一组相对的侧板中,向下延伸设有能够插入底座内侧的插板,该另一组相对的侧板的底端设为斜面,其斜面是由上至下呈向外倾斜;在底座的另一组相对的侧板中,其上端也设为斜面,其斜面是由下至上呈向内倾斜,当上盖的边缘和底座的边缘对应相接时,上盖的斜面与底座的斜面吻合相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继电器组件的引出脚朝下设置,将继电器组件的线圈引脚朝上设置,使得继电器组件的线圈引脚能够与处在继电器组件上方的控制电路板相连接,进而可以取消继电器电路板,成为单电路板结构,从而使得保护器的结构紧凑和安装便捷,再利用将控制电路板中用来驱动继电器工作的驱动电路设计为多个,并分别与继电器组件的各组线圈引脚相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对多相中的各个单相分别进行控制,进而大大拓展了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的使用范围。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继电器组件的引出脚朝下设置,将继电器组件的线圈引脚朝上设置,从而使得继电器所连接的强弱电分处在继电器的上下,较好地实现了强弱电的分离,而且,由于控制电路板设在继电器组件的上方,可以直接与线圈引脚相连接,避免了原有方式中需要从上面引线到下面而容易出现断线的弊端。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上盖和底座的其中一个中设有向对接方向延伸的凸边,凸边的末端的外侧设有斜面,在上盖和底座的其中另一个中设有用来容纳所述凸边的缺口,缺口处设有用来适配于所述凸边的末端的斜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边的末端的斜面与斜槽的配合,在装配时更易装配(这是由于凸边的斜面具有导向作用),拆卸时不存在难拆的问题(这是由于斜面与斜槽的配合是容易退出的),而且,还具有多次拆装后也不易变形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上盖的另一组相对的侧板中,向下延伸设有能够插入底座内侧的插板,该另一组相对的侧板的底端设为斜面,其斜面是由上至下呈向外倾斜;在底座的另一组相对的侧板中,其上端也设为斜面,其斜面是由下至上呈向内倾斜,当上盖的边缘和底座的边缘对应相接时,上盖的斜面与底座的斜面吻合相贴。该结构使得上盖的侧板的斜面与上盖的插板共同形成一个斜槽,从而能够将底座侧板的上端夹在斜槽中。从而方便上盖与底座之间的装拆。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与底座的后视方向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去除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侧视方向)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板与继电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板与继电器的电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包括上盖1、底座2、中间壳体3、N极组件4、继电器组件5、控制电路板6以及多组进、出线端子7;中间壳体3相当于支撑架用来安装继电器组件5、控制电路板6等,上盖1的边缘与底座2的边缘相连接,中间壳体3、N极组件4、继电器组件5和控制电路板6等容纳在上盖1和底座2所围成的空间内;本实施例的保护器为三相四线结构,因而共有四组进、出线端子7,四组进、出线端子7中的其中一组进、出线端子71连接N极组件4,另外的三组进、出线端子72分别对应连接继电器组件中的各个引出脚;本实施例采用三个继电器方案,继电器组件5由三个继电器51组成,三个继电器51分别安装在中间壳体3中,中间壳体3则安装在底座2上,每个继电器51上分别设有一组连接于自身继电器内的动静触点的引出脚52,引出脚52均朝下设置,也就是朝向底座方向,一组引出脚52为两个,每个继电器51的两个引出脚52分别与对应的另外的三组进、出线端子72中的其中一组相连接;也就是,三个继电器51的引出脚52分别对应连接三组进、出线端子72,连接时,继电器51的引出脚52与进线端子或出线端子72之间是采用导线相连接;每个继电器51上还分别设有一组线圈引脚53,每组线圈引脚53为两个,线圈引脚53朝上设置,也就是朝向上盖方向,控制电路板6设在继电器组件5的上方,每个继电器51的两个线圈引脚53分别连接在控制电路板6上,并与控制电路板6中的驱动电路相连接;这样,就有六个线圈引脚53连接在控制电路板6上;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6设有三个驱动电路61,三个驱动电路61分别与三个继电器的线圈引脚53对应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盖的一组相对的侧板10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凸边11,凸边11的末端12的外侧设有斜面13,所述底座2的一组相对的侧板20的上端设有用来容纳所述上盖的凸边的缺口21,缺口21处设有用来适配于所述凸边的末端的斜槽22。

在上盖的另一组相对的侧板14中,向下延伸设有能够插入底座内侧的插板15,该另一组相对的侧板14的底端设为斜面16,其斜面16是由上至下呈向外倾斜;在底座2的另一组相对的侧板23中,其上端也设为斜面24,其斜面24是由下至上呈向内倾斜,当上盖1的边缘和底座2的边缘对应相接时,上盖的斜面16与底座的斜面24吻合相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采用了将继电器组件的引出脚52朝下设置,将继电器组件的线圈引脚53朝上设置,使得继电器组件的线圈引脚53能够与处在继电器组件5上方的控制电路板6相连接,进而可以取消原有的继电器电路板,从而使得保护器的结构紧凑和安装便捷,再利用将控制电路板6中用来驱动继电器工作的驱动电路61设计为三个,并分别与继电器组件的各组线圈引脚53相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对三相中的各个单相分别进行控制,进而大大拓展了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的使用范围。

当然,也可以将控制电路板6中的驱动电路设计为一个,将三个继电器51的两个线圈引脚53分别并联在一起并接至控制电路板6的单个驱动电路中,这样,控制电路板6的控制信号同时对三个继电器51起作用。

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个继电器方案,这种方案就必须在一个继电器上设置三组引出脚以分别对应连接三组进、出线端子72,在控制方式上,可以是设置一组线圈引脚,将该一组线圈引脚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并与控制电路板中的驱动电路相连接,这样,可以通过一组线圈引脚来控制三组动静触点。

当然,对于一个继电器方案,还可以采用三组线圈引脚来分别控制三组动静触点,此时,可以采用控制电路板中的设置一个驱动电路,这样,继电器的三组动静触点是同时动作;也可以采用控制电路板中的设置三个驱动电路,这样,继电器的三组动静触点是分别被控制,也就是说,可以对一个继电器中的每组动静触点进行单独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采用了将继电器组件的引出脚52朝下设置,将继电器组件的线圈引脚53朝上设置,从而使得继电器所连接的强弱电分处在继电器的上下,较好地实现了强弱电的分离,而且,由于控制电路板6设在继电器组件5的上方,可以直接与线圈引脚53相连接,避免了原有方式中需要从上面引线到下面而容易出现断线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路板的多相自恢复式过压欠压保护器,采用了在上盖的一组相对的侧板10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凸边11,凸边11的末端12的外侧设有斜面13,所述底座2的一组相对的侧板20的上端设有用来容纳所述上盖的凸边的缺口21,缺口21处设有用来适配于所述凸边的末端的斜槽22。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边11的末端12的斜面13与斜槽22的配合,在装配时更易装配(这是由于凸边的斜面具有导向作用),拆卸时不存在难拆的问题(这是由于斜面与斜槽的配合是容易退出的),而且,还具有多次拆装后也不易变形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上盖的另一组相对的侧板14中,向下延伸设有能够插入底座内侧的插板15,该另一组相对的侧板14的底端设为斜面16,其斜面16是由上至下呈向外倾斜;在底座2的另一组相对的侧板23中,其上端也设为斜面24,其斜面24是由下至上呈向内倾斜,当上盖1的边缘和底座2的边缘对应相接时,上盖的斜面16与底座的斜面24吻合相贴。该结构使得上盖的侧板14的斜面16与上盖的插板15共同形成一个斜槽,从而能够将底座侧板的上端夹在斜槽中。从而方便上盖与底座之间的装拆。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