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921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盘式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盘式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永磁盘式直流无刷电机,由于其电枢反应磁动势包含有丰富的空间谐波,在转子的磁铁和定子(铁心)轭部会产生涡流,而稀土磁铁的电阻率相对较低,因此,由谐波产生的涡流损耗可能非常大,导致磁铁的温度上升,甚至造成部分磁体发生不可逆的退磁现象,使电机不能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防止磁铁退磁,而且能对转子进行散热降温的盘式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式电机,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转子、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所述机壳的两端设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或者所述机壳的一端与前端盖制为一体而另一端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机壳的一端与前端盖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后端盖制为一体;所述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设在机壳内,且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分别与机壳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包括转子轴、磁铁和转盘,所述转盘套装在转子轴上或与转子轴制成一体,所述磁铁装在转盘上,且磁铁位于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间,转子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支承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磁铁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金属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盘位于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间,磁铁固定在转盘上,金属片与转盘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片是铜片或者是铝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铁呈扇形块形状,所述金属片呈面积大于磁铁的扇形板形状或者呈环形圆板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轴的一端伸出机壳前端的前端盖外,另一端的端部位于机壳后端的后端盖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盘式电机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磁铁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金属片,这样,在电机运行过程中,涡流产生在金属片上,由于金属片的电阻率很低,涡流产生的电流是很大的,利用涡流电流产生的磁动势,抵消电枢反应磁动势中的空间谐波,且金属片的散热性好,可以有效避免磁铁发生不可逆的退磁现象。本实用新型不仅防止磁铁退磁,而且能对转子进行散热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盘式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盘式电机,包括机壳1、前端盖2、后端盖2’、转子3、第一定子4和第二定子4’;所述机壳1的两端设有前端盖2和后端盖2’,或者所述机壳1的一端与前端盖2制为一体而另一端与后端盖2’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机壳1的一端与前端盖2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后端盖2’制为一体;所述第一定子4和第二定子4’均设在机壳1内,且第一定子4和第二定子4’分别与机壳1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2’固定连接,所述转子3包括转子轴3-1、磁铁3-2和转盘3-3,所述转盘3-3套装在转子轴3-1上或与转子轴3-1制成一体,所述磁铁3-2装在转盘3-3上,且磁铁3-2位于第一定子4和第二定子4’之间,转子轴3-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支承在前端盖2和后端盖2’上;所述磁铁3-2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金属片5。

如图1、2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所述转盘3-3位于第一定子4和第二定子4’之间,磁铁3-2固定在转盘3-3上,金属片5通过紧固螺钉与转盘3-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片5是铜片或者是铝片,当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选用其它金属片,本实用新型优先选用铜片。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及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磁铁3-2呈扇形块形状,所述金属片5呈面积大于磁铁3-2的扇形板形状或者呈环形圆板状。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行装配,所述转子轴3-1的一端伸出机壳1前端的前端盖2外,另一端的端部位于机壳1后端的后端盖2’内。

本实用新型的盘式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涡流产生在铜片5上,由于铜的电阻率很低,涡流产生的电流是很大的,利用涡流电流产生的磁动势,抵消电枢反应磁动势中的空间谐波,且铜片的散热性好,可以有效避免磁铁发生不可逆的退磁现象。本实用新型不仅防止磁铁退磁,而且能对转子进行散热降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