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的防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4053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的防拆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箱的防拆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地上因为线路未拉好,故此常常需要搭建临时电路,因此会使用到临时配电箱。临时配电箱包括箱盖以及箱体,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铰链实现转动连接。根据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相关规定,为了临时配电箱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箱盖与箱体之间必须利用工具才能拆除。

因此,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出了如图1所示的临时配电箱结构,此种结构包括箱体1、箱盖2、铰链3;铰链的数量为两个,铰链3包括子件Ⅰ4、子件Ⅱ5以及轴,子件Ⅰ4的固定部Ⅰ与箱体1固定,子件Ⅱ5的固定部Ⅱ与箱盖2固定,子件Ⅰ4与子件Ⅱ5部分套设在轴6上使得箱盖2与箱体1之间呈转动连接。子件Ⅱ5为滑动套设在轴上的,即铰链的子件Ⅱ5可由子件Ⅰ4至子件Ⅱ5方向F进行拆除。箱盖2具有阻挡部7,阻挡部7伸至子件Ⅰ4旁。此种临时配电箱在拆除时,由于阻挡部7的设置在拆除时阻挡部7会抵在子件Ⅰ4处从而起到防拆的作用。因此,工人们在拆除时必须将阻挡部7进行折弯使其避开子件Ⅰ4才可以完成箱盖2的拆除。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每次拆除都需要利用工具去将阻挡部进行折弯,经常拆除或用力过猛会掰断阻挡部损坏箱盖。2、由于箱体、箱盖的表面要进行涂漆,而将阻挡部进行折弯会使得折弯处褪色影响整体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配电箱的防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配电箱的防拆结构,其包括箱体、箱盖;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铰链相连实现转动连接;铰链包括子件Ⅰ、子件Ⅱ以及轴,子件Ⅰ或子件Ⅱ可沿轴的轴向方向移动使铰链实现分离;其中,还包括阻挡装置,阻挡装置与箱体或箱盖呈可拆卸连接,且位于铰链旁用于阻挡铰链分离。

采用此种结构,由于阻挡装置的设置可以起到防止工人直接用手将箱盖与箱体拆开满足了各国对临时配电箱的要求。其次,由于阻挡装置为可拆卸固定,在需要拆除箱盖与箱体时,仅需将阻挡装置先进行拆除,然后就可以将箱盖或箱体一拉即可实现箱盖与箱体分离;当需要使箱体与箱盖配合时,仅需将两者配合好后将阻挡装置安装好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勿须在箱盖上设置阻挡部,勿须将阻挡部反复折弯,从而达到配电箱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结构简单以及寿命较高等特点。

优选地,子件Ⅰ部分与箱体固定,子件Ⅱ部分与箱盖固定;子件Ⅱ可沿轴的轴向方向移动,阻挡装置位于子件Ⅱ旁与箱体呈可拆卸连接。

采用此种结构,将子件Ⅱ与箱盖进行固定,需要拆除时仅需将阻挡装置先拆除,然后拉动箱盖即可。

优选地,阻挡装置为螺栓,螺栓的头部位于箱体的外侧并与子件Ⅱ存在相交面。

采用螺栓作为阻挡装置,其结构简单并且装配较为方便,只需在箱体上开设螺纹孔直接利用螺栓与螺纹孔配合实现螺栓与箱体的紧固;或者在箱体上开设通孔,利用螺母实现紧固。此处螺栓的头部与子件Ⅱ存在相交面指的是,螺栓未被拆除时,无法拆除子件Ⅱ(即移动子件Ⅱ会撞击到螺栓的头部)。

优选地,阻挡装置为螺栓,螺栓通过螺母与箱体紧固,螺母位于箱体的外侧并与子件Ⅱ存在相交面。

采用螺栓作为阻挡装置,其结构简单并且装配较为方便,只需在箱体上开设通孔,利用螺母实现紧固。此处螺母与子件Ⅱ存在相交面指的是,螺栓未被拆除时,无法拆除子件Ⅱ(即移动子件Ⅱ会撞击到螺母)。

优选地,阻挡装置为阻挡块,阻挡块与箱体之间通过螺栓固,阻挡块与子件Ⅱ存在相交面定。

此处阻挡块与子件Ⅱ存在相交面指的是,螺栓未被拆除时,无法拆除子件Ⅱ(即移动子件Ⅱ会撞击到阻挡块)。

优选地,还包括垫片,螺栓穿过垫片与箱体配合。

垫片的设置可以起到防止螺栓在拧动过程中损坏箱体的表面。

优选地,铰链至少为二个,其中一个铰链的轴超出其子件Ⅱ。

采用此种结构,由于其中一个铰链的轴超出其子件Ⅱ,在进行装配过程中这个轴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即这个轴优选与其对应的子件Ⅱ配合)。

优选地,所述铰链为旗型铰链,其子件包括套筒部以及安装部,套筒部用于套设于轴上实现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勿须在箱盖加工形成阻挡部;2、箱盖与箱体需要拆除时,优先拆除阻挡装置,再进行箱体与箱盖的拆除,起到了拆除安装方便、不影响配电箱的美观、提高配电箱的寿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箱体、铰链以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和图4所示,一种配电箱的防拆结构,其包括箱体1、箱盖2以及铰链3,铰链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铰链3均由子件Ⅰ4、子件Ⅱ5以及轴6组成。铰链3为市面上常见的旗型铰链(又称旗型合页)。

子件Ⅰ4通过固定部Ⅰ41与箱体1焊接固定,子件Ⅱ5通过固定部Ⅱ51与箱盖2焊接固定。子件Ⅰ4通过套筒部Ⅰ41套设在轴6上,子件Ⅱ5通过套筒部Ⅱ52套设在轴6上,从而使得箱体1与箱盖2之间形成转动连接。套筒部Ⅱ52为滑动套设在轴6,即套筒部Ⅱ52在外力的作用可以沿着轴6的轴向方向移动。

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箱体1上开设有孔,螺栓7穿过该孔8伸入至箱体1内部然后通过螺母进行紧固。螺栓7的头部位于箱体1的外侧并且位于图2、图3中靠右边铰链3套筒部Ⅱ52的左侧,螺栓7的头部与该子件Ⅱ5存在交接面,即螺栓7未被拆除时,螺栓7的头部会限制子件Ⅱ5脱离轴6.

由图2和图4所示,位于此二副图中靠左边的铰链3,其轴6较长,子件Ⅱ5与轴6装配好后,轴6具有伸出子件Ⅱ5的伸出部分。该结构的设计,使得箱盖在安装过程中,位于此二副图中靠左边的铰链3优先进行安装,从而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螺栓7在拧动过程中破坏箱体1的表面,故在螺栓7与箱体1表面之间设有垫片9。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螺栓7其杆部位于箱体1的外侧,其头部位于箱体1的内侧。故此,螺母10位于箱体1的外侧并且位于套筒部Ⅱ52的左侧,螺母10与套筒部Ⅱ52存在交接面,即螺栓7未被拆除时,螺母10会限制套筒部Ⅱ52脱离轴6。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阻挡装置为螺栓7,而实施例3中阻挡装置为阻挡块11,阻挡块11通过螺栓7固定在箱体1的外侧。阻挡块11位于套筒部Ⅱ52的左侧,阻挡块11与套筒部Ⅱ52存在交接面,即阻挡块11未被拆除时,阻挡块11会限制套筒部Ⅱ52脱离轴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