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501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是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原件组成,光伏发电稳定性好,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现在国家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但是现有较多的太阳能电池板因照射角度不好导致发出电能较少,这主要取决于太阳能支架。

现有的太阳能支架一般都是由水泥桩直接固定的,角度不能调节,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度不够,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多数的太阳能支架都是由筋板及筋条构成,不能折叠,不便于运输或者存放。

多数的太阳能支架是固定结构,高度不便于调节,导致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上端安装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上端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上端穿出底座上表面,且第一套筒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在支架下表面右侧,第一连接杆的侧壁上还铰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左端插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左端铰接在支架的下表面左侧。

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底盘,底盘的顶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与托板固定连接,托板的周围设置有卡扣。

所述底座内还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铰接座,铰接座上通过铰接有连接叉,滑轮的轮轴铰接在连接叉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外侧壁均设有固定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板的下端安装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电池和控制器均与电机连接,蓄电池还通过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可以方便的改变太阳能电池板的高度、角度以及方位,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使用,使用调节方便,而且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可以折叠的滑轮,实现了整体的移动与定位,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电机、3-减速器、4-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第一套筒、7-第一连接杆、8-支架、9-第二套筒、10-第二连接杆、11-固定螺栓、12-底盘、13-转轴、14-连接部、15-托板、16-卡扣、17-挡板、18-蓄电池、19-控制器、20-凹槽、21-铰接座、22-铰接轴、23-连接叉、24-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上端安装有减速器3,减速器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4,主动齿轮4啮合有从动齿轮5,从动齿轮5上端安装有第一套筒6,第一套筒6的上端穿出底座1上表面,且第一套筒6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7的上端铰接在支架8下表面右侧,第一连接杆7的侧壁上还铰接有第二套筒9,第二套筒9的左端插设有第二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0的左端铰接在支架8的下表面左侧。

所述支架8的顶部设置底盘12,底盘12的顶部安装有转轴13,转轴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4,连接部14与托板15固定连接,托板15的周围设置有卡扣16,卡扣16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牢牢的卡接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上。

所述第一套筒6与第二套筒9的外侧壁均设有固定螺栓11,用以控制第一连接杆7与第二连接杆10的伸缩。

所述托板15的下端安装有挡板17,防止太阳能电池板滑下。

使用时,通过电机2间接的带动从动齿轮5的旋转,来实现第一套筒6的自转,从而对设置在第一套筒6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多方位旋转,而通过托板15下方的转轴13也可以实现托板15的自主旋转,选择多样,同时如若需要对托板15的角度进行调节,只需通过控制第二连接杆10在第二套筒9内的伸缩长度,改变支架8最低端的位置,实现角度的调节,如果需要改变托板15的高度,只需控制第一连接杆7在第一套筒6内的伸缩长度即可,调节简单方便。

为了方便控制电机2的驱动,所述底座1内还安装有蓄电池18和控制器19,蓄电池18和控制器19均与电机2连接,蓄电池18还通过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凹槽20,凹槽20内设有铰接座21,铰接座21上通过22铰接有连接叉23,滑轮24的轮轴铰接在连接叉23的端部。这样可以保证底座1的移动性。

上面对本专利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