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单向接地方向保护的智能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479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单向接地方向保护的智能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配电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单向接地方向保护的智能开关。



背景技术:

10kV架空配电线路T接的用户内部发生故障时,如故障在其进线段,或故障虽发生在用户进线开关内侧,但其保护动作时限与变电站出线开关保护配合不当时,均会造成变电站出线开关保护掉闸。如果故障性质是永久的,变电站重合不成功,则一个中压用户界内的事故将使整条配电线路停电,这种在配电网中常见的波及事故,对社会将造成恶劣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单向接地方向保护的智能开关,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路中单向接地故障发生时不能准备对电路进行报警、切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单向接地方向保护的智能开关,包括控制装置、零序电压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智能断路器、连接电缆,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分别与智能断路器的三相进线端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与三相电路电源连接,所述零序电压互感器的一端通过连接电缆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连接电缆与智能断路器的控制电缆接线盒连接,所述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另一端与三相电路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分别设置有CPU处理器、数据接收储存模块、无线模块,所述箱体上分别设置有天线插孔、零序电流互感器带自动短接插孔、电源插孔、零序电压互感器连接插孔、接地孔,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带自动短接插孔和零序电压互感器连接插孔分别与数据接收储存模块连接,所述天线插孔与无线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带自动短接插孔和零序电压互感器连接插孔通过航空插头与连接电缆连接。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带单向接地方向保护的智能开关通过设置零序电流互感器和零序电压互感器对电路检修监测,对零序电流互感器和零序电压互感器所传输的数据传送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内的设定程序判断电路的运行情况,当接地短路情况发生,控制装置控制智能断路器对电路进行切断,能尽快确定故障线路,尽可能的缩小停电范围,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时隔离事故区间,迅速而准确的找到事故发生地点,将故障影响控制在最小,便于巡视人员快速的选出故障线路,便于运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的,通过特定的插孔对传输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分析处理并发出动作,从而监控电路的安全;进一步的,航空插头提高接口的耐压性能,起到绝缘作用,防止漏电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至图3,一种带单向接地方向保护的智能开关,包括控制装置1、零序电压互感器2、零序电流互感器3、智能断路器4、连接电缆5,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3分别与智能断路器4的三相进线端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3的另一端与三相电路电源连接,所述零序电压互感器2的一端通过连接电缆5与控制装置1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通过连接电缆5与智能断路器4的控制电缆接线盒连接,所述零序电压互感器2的另一端与三相电路电源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箱体11,所述箱体11内设置有电路板12,所述电路板12上分别设置有CPU处理器13、数据接收储存模块14、无线模块15,所述箱体11上分别设置有天线插孔16、零序电流互感器带自动短接插孔17、电源插孔18、零序电压互感器连接插孔19、接地孔20,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带自动短接插孔17和零序电压互感器连接插孔19分别与数据接收储存模块14连接,所述天线插孔16与无线模块15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带自动短接插孔17和零序电压互感器连接插孔19通过航空插头6与连接电缆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带单向接地方向保护的智能开关通过设置零序电流互感器3和零序电压互感器2对电路检修监测,对零序电流互感器3和零序电压互感器2所传输的数据传送到控制装置1,通过控制装置1内的设定程序判断电路的运行情况,当接地短路情况发生,控制装置1控制智能断路器对电路进行切断,能尽快确定故障线路,尽可能的缩小停电范围,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时隔离事故区间,迅速而准确的找到事故发生地点,将故障影响控制在最小,便于巡视人员快速的选出故障线路,便于运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量。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