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线夹及具有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453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出线夹及具有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线夹。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出线夹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塑封电机为了使定子电路板上引出的电源线能够固定,通常在塑封定子与电机端盖之间设置出线夹,由出线夹对引出的电源线进行固定并压合。请参考图1-图3,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出线夹包括出线夹上片1’和出线夹下片2’,出线夹上片1’和出线夹下片2’扣合后,二者之间形成有电源线的通道,该通道将引出的电源线固定并压合,限制引出的电源线的受力点,从而使得引出的电源线不易拉断。

但是这种结构的出线夹存在容易夹伤电源线的隐患,这会对电机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电机装配过程中,由于出线夹在塑封定子和端盖之间无法进行合理固定,导致出线夹容易脱落,从而影响装配的效率。此外,这种结构的出线夹在完成装配后,出线夹往往存在缝隙,使得电机防护等级较低。

因此,如何解决电机中电源线容易被夹伤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出线夹的脱落问题以及缝隙问题,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出线夹,以解决电机中引出的电源线容易被夹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出线夹的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线夹,其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其中,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叠置地组装到一起,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的重叠面形成相互配合的夹线面,其中,所述第一夹片和/或所述第二夹片的至少靠近所述夹线面的部分构造为弹性件,使得所述夹线面中的一者或两者能够产生弹性变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的夹线面构造成平面或形状匹配的曲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片具有沿出线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夹片配合地装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的厚度沿出线方向逐渐变薄,使得所述第一夹片的夹线面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片的夹线面与所述第一夹片的夹线面朝相同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的背面侧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片自身的凸起,其中,所述背面侧是指与所述第一夹片的夹线面相反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由橡胶或硅胶构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片由塑料或橡胶构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片设有沿出线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弹性卡钩,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夹片。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钩的钩头的凸起方向为朝向所述第一夹片的方向或者朝向所述第二夹片左右两侧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片的外侧面和/或所述第一夹片的外侧面为圆弧面。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其包括定子和安装于所述定子端部的电机端盖,所述定子的外壳和所述电机端盖之间设有出线槽,其中,还包括前面所述的出线夹,所述出线夹安装在所述出线槽中,以固定所述电机的引出线。

优选地,所述出线夹的第二夹片与所述出线槽之间为过盈配合。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夹片的背面侧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片自身的凸起时,所述出线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起的凹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不会伤及引出线(例如电机的电源线),两个夹片中至少一个夹片的夹线面能够产生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的回弹力能够压紧引出线,从而消除伤线的隐患,提高电机等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容易装配,第一夹片可以先行固定,第二夹片则可以在电机端盖与塑封定子之间完成装配后再以滑动的方式推入,消除了装配过程中出线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在装配后不会产生缝隙,从而可提高电机的防护等级。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出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出线夹上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出线夹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出线夹在电机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出线夹与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出线夹在电机中处于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位图6中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线夹的第一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线夹的第二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第二夹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的第二夹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的第二夹片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12中:

出线夹上片1’、出线夹下片2’、第一夹片1、凸起11、第二夹片2、凹槽21、弹性卡钩22、钩头23、塑封定子3、电机端盖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在本说明书中是以在电机中的应用来说明出线夹的优势,但应当清楚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也可以应用在电机以外的场合,例如其它的电气装置或电器盒等,只要是需要对引出线进行固定的场合均可适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内”、“外”等表示相对关系的术语,其含义可以根据出线方向进行判断。例如,出线夹是安装在例如电机等电气装置的壳体上,出线方向是指从电机等电气装置的内部向外部引出电源线或信号线的方向,因而,“内”和“外”也是与电机等电气装置的内部和外部相一致的。

请参考图4-图7,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在电机中的应用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线夹包括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其中,所述第一夹片1与所述第二夹片1叠置地组装到一起,所述第一夹片1与所述第二夹片2的重叠面形成相互配合的夹线面,即把例如电机引出线夹在这两个面之间进行固定。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夹片1和/或所述第二夹片2的至少靠近所述夹线面的部分构造为弹性件,使得所述夹线面中的一者或两者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也即,第一夹片1为弹性件,或者其夹线面的附近那一部分为弹性件(例如贴覆有弹性材料层),和/或,第二夹片2为弹性件,或者其夹线面附近的那一部分为弹性件(例如贴覆有弹性材料层),从而使得其中一个夹线面能够产生弹性变形,或者这两个夹线面都能产生弹性变形,因而在夹固电机引出线时,相应的夹线面能够随电机引出线的形状发生弹性退让,一方面保证夹紧效果,另一方面防止夹伤电机引出线。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能够有效防止电机引出线被夹伤的现象。另外,随着夹线面的弹性退让程度的增加,两个夹线面能够在没有引出线的部位形成较为严实的贴合状态,从而消除出线夹的缝隙,提高电机的防护等级。

特别地,由于夹线面能够发生弹性退让,因而夹线面上可以不设置用于容纳和保持引出线的沟槽,从而简化制造过程,降低成本。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1与所述第二夹片2的夹线面可以构造成平面或形状匹配的曲面。例如,两个夹片上的夹线面可以均构造成平面,从而使这两个夹线面容易形成配合。或者例如,两个夹片上的夹线面可以分别构造成凹曲面和凸曲面,同样使这两个夹线面能够容易形成配合。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夹片1与第二夹片2可以具有同样的宽度。

然而优选地,第一夹片1与第二夹片2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第二夹片2具有沿出线方向延伸的凹槽21,所述第一夹片1配合地装于所述凹槽21内(可参见图4-7)。即,第一夹片1的宽度大致等于凹槽21的宽度,而小于第二夹片2的宽度。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之间能够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形成互相定位,从而使安装更便利。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夹片1的厚度沿出线方向(也即电机中从内到外的方向)逐渐变薄,使得所述第一夹片1的夹线面倾斜。图8中,第一夹片1上侧面为夹线面,出线方向为自左向右的方向,因而,第一夹片1右端的厚度大于其左端的厚度,使得上侧面倾斜。第一夹片1的厚度变化除了有利于夹紧引出线外,还有助于在安装时识别内外两端,从而不容易被装反。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片2的夹线面也设置成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一夹片1的夹线面朝相同的方向倾斜,优选倾斜角度也相同。当两个夹片上的夹线面均倾斜时,二者之间的间隙可以保持恒定,从而在夹紧电机引出线时,能够保证夹紧的力度处处均匀一致。

特别地,当两个夹线面均为相同方向的倾斜面时,第一夹片1相对于第二夹片2在出线方向上的位移将导致两个夹线面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这样,可以通过在出线方向上推动其中一个夹片的方式,来调整夹紧力。并且,基于这一考虑,本实用新型优选将第二夹片2设置成滑动夹片,而将第一夹片1设置成固定夹片,从而,第二夹片2可以通过在出线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夹片1滑动的方式完成安装和拆卸。

特别地,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夹线面均为从外到内向上倾斜时,以滑动的方式安装第二夹片2时,还不容易对引出线产生向内推挤的作用。因为在滑动安装的初期,第二夹片2的夹线面并不接触引出线,直至快要完成安装时,才会逐渐接触引出线并随后越压越紧直至完成安装。相比之下,如果两个夹线面设置成与滑动方向一致,那么,在滑动安装的最初阶段,第二夹片2的夹线面的内侧就会接触并夹紧引出线,从而在滑动安装的后续阶段,会将引出线向内推挤,造成引出线在电机内部的余量过多。

优选地,如图8所示,为了实现第一夹片1的固定,所述第一夹片1的背面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片1自身的凸起11,而在用于安装所述出线夹的安装结构(例如电机的定子外壳)中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凹陷结构,从而,通过将凸起11放置于所述凹陷结构中,即可将第一夹片1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凸起11的凸出方向为垂直于第一夹片的背面。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片1的背面是指与所述第一夹片1的夹线面相反的面,即图8中的下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1可以由橡胶或硅胶构成,或者由能产生弹性变形的任何其它合适材料构成,从而构成整体弹性件,以便于其夹线面发生弹性变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片2可以由塑料等韧性材料构成,其夹线面不发生弹性变形。或者替代地,所述第二夹片2也可以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从而其夹线面也可以发生弹性变形。

优选地,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为便于第二夹片2的固定,所述第二夹片2设有沿出线方向的反方向(即从外向内)延伸的弹性卡钩22,优选设有两个弹性卡钩22,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夹片2。例如,弹性卡钩22可以扣住第一夹片1的内侧边缘,或者可以扣住安装该出线夹的安装结构的内侧边缘。特别地,通过设置弹性卡钩22,还特别适合于以滑动方式进行安装第二夹片2。弹性卡钩22包括细长的弹性臂和位于弹性臂的自由端处的钩头23,在滑动安装过程中,弹性卡钩22能够因钩头23被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当安装到位后,则又能发生弹性复原而使钩头23扣住相应的结构,例如第一夹片1的内侧边缘,或者相应的安装结构的内侧边缘,从而将第二夹片2固定。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钩22的钩头23的凸起方向为朝向所述第一夹片的方向,其在安装到位后可以扣住第一夹片1的内侧边缘或者第一夹片1的左右两侧的结构。替代地,所述弹性卡钩22的钩头23的凸起方向也可以为朝向所述第二夹片2左右两侧的方向,其在安装到位后可以扣住第二夹片2左右两侧的相邻结构,例如,电机定子外壳的内侧壁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片2的外侧面和/或所述第一夹片2的外侧面为圆弧面。这种结构特别适合于在电机中应用,该圆弧面可以与电机定子外壳的圆弧面形状一致,从而使电机整体外观整洁。另外,外侧面为圆弧面的结构,还使得各夹片在安装时具有较高识别度,便于识别出内侧和外侧,从而不容易装反。

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在用于电机(优选塑封电机)时,如图4-7所示,电机的塑封定子3的外壳和电机端盖4之间可设置出线槽,例如设置在塑封电子3的外壳中,并由电机端盖4形成出线槽的一个侧壁,该出线夹安装在该出线槽中,电机的引出线则固定于该出线夹中。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可以设置成滑动安装第二夹片2,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夹片1固定安装至出线槽中,然后等到电机端盖4与塑封定子3之间完成装配后,再将第二夹片2滑动地装入出线槽中,从而杜绝了现有技术的出线夹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夹片脱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不会伤及引出线(例如电机的电源线),两个夹片中至少一个夹片的夹线面能够产生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的回弹力能够压紧引出线,从而消除伤线的隐患,提高电机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容易装配,第一夹片可以先行固定,第二夹片则可以在电机端盖与塑封定子之间完成装配后再以滑动的方式推入,消除了装配过程中出线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夹在装配后不会产生缝隙,从而提高了电机的防护等级。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优选为塑封电机,其包括定子(优选为塑封定子3)和安装于所述定子端部的电机端盖4,所述定子的外壳和所述电机端盖42之间设有出线槽,所述电机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出线夹,所述出线夹安装在所述出线槽中,以固定所述电机的引出线。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中消除了出线夹伤线的隐患,并且装配容易,电机的防护等级高。

优选地,所述出线夹的第二夹片2与所述出线槽之间为过盈配合,这使得第二夹片2在安装到位后可以提供足够的密封性和对第一夹片1的压紧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防护等级以及出线夹对电机引出线的夹紧可靠性,保证电机引出线受外力拉扯时不会从电机控制板上脱落。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夹片1的背面侧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片1自身的凸起11时,所述出线槽的侧壁上在对应位置处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起的凹陷结构。由于出线槽是形成在塑封定子3的外壳中,因此,该凹陷结构是设置在塑粉定子3的外壳中,凹陷方向与电机轴线方向平行。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还提供了上述出线夹在电机中的安装方法,其包括步骤:

(1)将第一夹片1安装于出线槽中的预定位置处;

(2)将电机的引出线在所述第一夹片1的位置处引出,并将电机端盖4与定子组装到一起;

(3)将第二夹片2滑动地推入所述出线槽中,使所述引出线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夹片1和所述第二夹片2之间。

具体地,其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过程可以为:先将第一夹片1放置在塑封定子3的预定位置(即出线槽中)处,再安装电机的电路板,并将电源线从第一夹片1的上端面引出,之后压入电机端盖4,再将第二夹片2推入电机端盖4与第一夹片1之间预留的空隙中,在推入过程中弹性卡钩22受力向上移动,因为第一夹片1的厚度从外向内逐渐增加而存在倾斜角度,因而弹性卡钩22受到的压紧力越来越大,当第二夹片2推入至后端位置时,弹性卡钩22的钩头23突然不再受力,弹性卡钩22将回弹,回弹后将勾住第一夹片1的后端,从而实现第二夹片2的固定,使得第二夹片2不脱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