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线夹、过线结构和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机线等较粗线体一般通过线扎固定或固线夹固定。但是,这两种固定方式下,线体容易进入固定位置的问题,且固定的也不够牢固。进一步地,采用线扎固定时,固定操作的效率较低、且只能固定单一线径的线体,而采用固线夹时则常需要打螺钉,造成固线效率较低或者不太牢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过线夹、过线结构和空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体容易进入固定位置、固线效率低、且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过线夹,包括本体和用于固定过线夹的第一卡臂,本体上形成有过线开口,且本体围绕过线开口的周向形成有卡槽,第一卡臂的一端与本体连接且沿本体的周向延伸。
作为优选,卡槽呈U形。
作为优选,本体还包括自卡槽的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一突缘、以及自卡槽的另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二突缘,第一突缘与第二突缘之间形成卡槽,第一卡臂与第一突缘连接,过线夹还包括与第一卡臂并排设置的第二卡臂,第二卡臂与第二突缘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卡臂上设置有卡接头,第二卡臂上形成有与卡接头配合的卡孔。
作为优选,卡接头包括两个弹性卡接臂。
作为优选,过线夹还包括限位弹片,限位弹片设置在过线开口内、且限位弹片的一端与过线开口一侧的内壁连接,限位弹片与过线开口的底部之间形成走线空间。
作为优选,过线开口内设置两个限位弹片,两个限位弹片呈向过线开口内部突出的弧形。
作为优选,限位弹片的另一端先沿朝向过线开口的另一侧且朝向过线开口的底部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然后再沿由过线开口的另一侧至过线开口的一侧的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限位弹片呈开口朝向过线开口的底部方向的弧形,且弧形的下表面上形成有防滑凸起。
作为优选,过线开口的底部形成有防滑筋。
作为优选,第一突缘的边缘处朝向第二突缘的方向突出地形成有前后定位块。
作为优选,卡槽的槽底处沿卡槽的径向突出地形成有辅助定位块。
作为优选,第一卡臂和/或第二卡臂分别通过一个连接片与本体连接,连接片的厚度小于第一卡臂及第二卡臂的厚度。
作为优选,第二卡臂平行于卡槽所在的平面,第一卡臂相对第二卡臂倾斜地设置。
作为优选,第一卡臂及第二卡臂均相对于卡槽所在的平面倾斜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过线结构,包括板状件和上述的过线夹,板状件上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边缘卡在过线夹的卡槽内,过线夹的第一卡臂与第二开口卡接。
作为优选,板状件上形成有用于卡住过线夹的本体上的前后定位块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上述的过线夹、或包括上述的过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上的卡槽和第一卡臂实现在本体的周向、轴向及径向的定位,从而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过线夹可靠地固定到薄板状部件上,线体则置于过线开口中,受到本体的保护,从而避免了线体容易进入固定位置的问题,提高了固线效率,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第一卡臂;3、过线开口;4、卡槽;5、第一突缘;6、第二突缘;7、第二卡臂;8、卡接头;9、卡孔;10、弹性卡接臂;11、限位弹片;12、走线空间;13、防滑凸起;14、防滑筋;15、前后定位块;16、辅助定位块;17、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线夹,特别是一种用于薄板状部件的过线夹。该过线夹包括本体1和用于将过线夹固定到薄板状部件上的第一卡臂2。其中,过线开口3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本体1上,例如,过线开口3可以呈U形等形状,特别是具有开放式结构的形状。相应地,卡槽4也可以呈U形。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槽4的槽底处的主定位曲面可以为U形等曲面形式,且该主定位曲面是与薄板状部件上的开口通过仿形而成,这样不但可以限定过线夹本身与薄板状部件的左右及下方的移动,而且因为配合面是曲面,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增加稳定性。
此外,为了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过线夹固定到薄板状部件的开口中,本实用新型还在本体1的周向外侧,开设一个围绕过线开口3的周向形成的卡槽4,使用时,薄板状部件的所述开口的边缘处卡在该卡槽4中,从而对本体1的轴向进行定位。更进一步地,第一卡臂2的一端与本体1连接且沿本体1的周向延伸,这样,当本体1通过卡槽4固定到薄板状部件的开口中后,可通过第一卡臂2对本体1在周向及径向进行定位。
可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上的卡槽4和第一卡臂2实现在本体1的周向、轴向及径向的定位,从而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过线夹可靠地固定到薄板状部件上,线体则置于过线开口3中,受到本体1的保护,从而避免了线体容易进入固定位置的问题,提高了固线效率,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本体1还包括自卡槽4的槽体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一突缘5、以及自卡槽4的槽体另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二突缘6,其中,第一突缘5基本上平行于第二突缘6,这样,在第一突缘5与第二突缘6之间形成上述的卡槽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臂2与第一突缘5连接,过线夹还包括与第一卡臂2并排设置的第二卡臂7,且第二卡臂7与第二突缘6连接。这样,安装时,第一卡臂2位于薄板状部件的一侧,而第二卡臂7则位于薄板状部件的另一侧。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可在薄板状部件上开设一个通孔,以使第一卡臂2可以通过该通过与第二卡臂7卡合,以实现定位的功能。显然,在仅具有第一卡臂2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卡臂2直接卡到薄板状部件的通孔中。
更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臂2上设置有卡接头8,第二卡臂7上形成有与卡接头8配合的卡孔9。安装时,卡接头8穿过该通孔后,插入卡孔9中,从而将第一卡臂2与第二卡臂7卡接起来。进一步优选,卡接头8可包括两个弹性卡接臂10,还可在弹性卡接臂10的自由端形成一个增大的头部,以使所述两个弹性卡接臂10形成所谓的“蘑菇头”式卡扣结构。在插入卡孔9的过程中,两个弹性卡接臂10之间的距离减小,当完全卡入卡孔9中以后,两个弹性卡接臂10则在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从而卡住卡孔9。
通过采用“蘑菇头”式卡扣结构,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过线夹固定在钣金件或者其他薄板上,操作方便,省去了打螺钉等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
请参考图1、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中的过线夹还包括限位弹片11,限位弹片11设置在过线开口3内,其一端与过线开口3一侧的内壁连接,这样,可在限位弹片11与过线开口3的底部之间形成走线空间12。使用时,线体置于该走线空间12中,由于限位弹片11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不仅能兼容多中线径的线体并将其牢固固定,而且还能防止沿线体方向拉动线体,起到了保护线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弹片11的具体个数及形状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过线开口3内设置两个限位弹片11,两个限位弹片11呈向过线开口3内部突出的弧形,从而形成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均大于中部开口的“宽-窄-宽”的过渡形状,此外,还可在限位弹片11的下侧设置一些防滑凸起13,以提高对线体的夹持固定效果。此外,由于限位弹片有弹力、且采用了“宽-窄-宽”的过渡形状,使其可以兼容多种线径的线体,且进入方便。
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弹片11的另一端可先沿朝向过线开口3的另一侧且朝向过线开口3的底部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直到到达所述另一侧附近的位置处,然后再沿由过线开口3的另一侧至过线开口3的一侧的方向延伸。采用这种结构时,由于限位弹片11是由上下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构成,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弹性夹持力。
例如,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弹片11还可以呈开口朝向过线开口3的底部方向的弧形条状体,且弧形的下表面上形成有防滑凸起13。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卡入更多的线体。
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可在过线开口3的底部设置一些向限位弹片11一侧突出的防滑筋14。当安装线体后,防滑筋14可以与限位弹片11上的防滑凸起13一起,分别由上下两侧对线体进行防滑,增大了线体与本实用新型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防滑脱效果,可有效避免线体在其延伸方向上发生移动。
请参考图1和图2,为了更好地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过线夹,还可在第一突缘5的边缘处朝向第二突缘6的方向突出地形成有前后定位块15。这样,如果薄板状部件足够大,那么可在其上设置一些与前后定位块15配合的定位孔,从而将前后定位块15卡入这些定位孔中,以此实施例中,第一突缘5的宽度优选大于第二突缘6的宽度;如果薄板状部件较小、不足以设置定位孔时,也可以将定位块顶住薄板,进一步起前后限位作用。
优选地,卡槽4的槽底处(即上述主定位曲面的底部)沿卡槽4的径向突出地形成有辅助定位块16。通过辅助定位块16,可以让过线夹与薄板状部件配合得更紧,更牢固。
请参考图2,虽然第一卡臂2和第二卡臂7本身可以是弹性的,但是更优选地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卡臂2和/或第二卡臂7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片17与本体1连接,连接片17的厚度小于第一卡臂2及第二卡臂7的厚度。其中,连接片17用于将第一卡臂2和/或第二卡臂7与本体连接处的壁厚减薄,使其拥有一定的变形和折弯能力,使卡接头与第二卡臂7之间能自由配合。采用这种结构,不但减小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连接片17处的厚度较薄,因此连接片17处可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可防止其发生断裂等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卡臂2及第二卡臂7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卡臂7平行于卡槽4所在的平面,第一卡臂2相对第二卡臂7向外倾斜地设置。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臂2及第二卡臂7则可均相对于卡槽4所在的平面倾斜地设置。特别地,如图2和图3,连接片17连同第一卡臂2及第二卡臂7往外上翘,以便模具出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过线结构,包括板状件和上述的过线夹,板状件上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边缘卡在过线夹的卡槽4内,过线夹的第一卡臂2与第二开口卡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上述的过线夹、或上述的过线结构。例如,该空调装置的空调外机电机线可采用上述的过线夹过过线结构进行固定,从而避免线体碰到外机风叶,从而提高了固线效率。
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