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充电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照明灯充电接口的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虽然汽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气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电动汽车;近年来,电动汽车因其清洁环保而成为国家大力发展和支持的产业,电动汽车上都会安装充电接口,现代的充电接口结构一般是在汽车上安装充电插座,在外部安装充电充电枪,充电枪一般通过充电线与电源连接,在充电完成之后,充电线容易散落在地面上,经过汽车或者人的踩踏,充电线会迅速老化,使得装置使用寿命降低,同时在充电的时候,如果光线较暗,将接口对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新型的汽车充电接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充电线散落到地上的汽车充电接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照明灯充电接口的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底板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桩设置在底板上端中部位置,充电桩底端四周设置有侧板,侧板的内侧面与充电桩的外侧面贴合,侧板的底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板固定连接,侧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侧板的外侧面和底板的上侧面焊接;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充电桩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充电桩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充电桩固定孔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所述底板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底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焊接有升降架;所述充电桩的上端外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放置架上安装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通过充电线与充电桩连接,充电线设置在升降架上;所述充电接口的前端设置插片,插片与汽车上的充电插座相互配合,充电接口上端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为LED冷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架呈“U”形。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灯的发光面与插片的延伸方向为同一个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侧板和底板对装置进行固定,防止不法分子对设备进行盗窃,侧板和底板之间设置的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固定性;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将升降架放下,将充电接口从放置架上取出即可与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接口上前端面设置的照明灯可以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快速的找到汽车上的充电插口,使用完之后,通过升降电机将升降架升起,将充电线放在升降架上,防止充电线脱落在地面上,升降架为“U”形可以方便充电线以各种方式进行摆放。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照明灯充电接口的汽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照明灯充电接口的汽车充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带有照明灯充电接口的汽车充电装置中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有照明灯充电接口的汽车充电装置中充电接口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带有照明灯充电接口的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1、底板8和充电接口2,所述充电桩1设置在底板8上端中部位置,充电桩1底端四周设置有侧板11,侧板11的内侧面与充电桩1的外侧面贴合,侧板11的底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板8固定连接,侧板11与底板8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9,加强筋9的两端分别与侧板11的外侧面和底板8的上侧面焊接;所述侧板1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10,充电桩1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固定孔10对应的充电桩固定孔,第一固定孔10与充电桩固定孔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所述底板8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2,第二固定孔12内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6,底板8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6与地基15固定连接;所述底板8上设置有升降电机7,升降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有升降杆6,升降杆6的上端焊接有升降架5,升降架5呈“U”形;所述充电桩1的上端外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放置架3,放置架3上安装有充电接口2,充电接口2通过充电线4与充电桩1连接,充电线4设置在升降架5上;所述充电接口2的前端设置插片14,插片14与汽车上的充电插座相互配合,充电接口2上端设置有照明灯13,照明灯13为LED冷光源,照明灯13的发光面与插片14的延伸方向为同一个方向,本带有照明灯充电接口的汽车充电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侧板11和底板8对装置进行固定,防止不法分子对设备进行盗窃,侧板11和底板8之间设置的加强筋9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固定性;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将升降架5放下,将充电接口2从放置架3上取出即可与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接口2上前端面设置的照明灯13可以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快速的找到汽车上的充电插口,使用完之后,通过升降电机7将升降架5升起,将充电线4放在升降架5上,防止充电线4脱落在地面上,升降架5为“U”形可以方便充电线4以各种方式进行摆放。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