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汇流箱的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8823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光伏汇流箱的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装置,具体来说是涉及光伏汇流箱。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站主要由光伏电池阵列、汇流箱、低压直流柜、逆变柜、交流低压柜、升压变压器等组成,最后产生的高压交流直接并入电网。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数量庞大的光伏电池组件进行串并组合达到需要的电压电流值,以使发电效率达到最佳。光伏汇流箱主要作用就是对光伏电池阵列的输入进行一级汇流,用于减少光电池阵列接入到逆变器的连线,优化系统结构,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光伏汇流箱安装于户外I,长期受到风吹雨淋。箱体主要用于保护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不受损失,箱体的防护等级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箱盖盖合之后,其与箱盒之间存在缝隙,虽然箱体的顶部设有防雨棚,但是迎面而来的雨水还是会从缝隙进入箱盒的内部,因此,还需要对箱体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的光伏汇流箱的箱体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光伏汇流箱的箱体结构,包括箱盒和箱盖,所述箱盖盖在所述箱盒前面的盒口上,所述箱盖的一侧与所述箱盒铰接;所述箱盒的顶部具有防雨罩,所述防雨罩与所述箱盒一体成型,所述盒口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一圈上翘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箱盒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盒盖的边缘向内连续两个90°折弯形成一圈“L”形弯边,所述“L”形弯边与所述盒盖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L”形弯边的末端插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翻边的前端指向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盒盖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圈,所述翻边的前端抵在所述密封圈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翻边由翻边一和翻边二组成,所述翻边一与所述盒口相垂直,所述翻边二与所述箱盒形成的夹角角度为45°。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雨罩的顶面向所述箱盒的后方倾倒,其倾斜角度为80°。

进一步的是,所述密封圈是由发泡背胶干涸之后形成,其截面形状为D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箱盖底部开设有两个落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是:

1.盒口上设置了翻边,而箱盖上对应设有密封圈,当箱盖关闭时,翻边的前端紧紧抵在密封圈上,与密封圈之间形成紧密接触,使箱体和箱盖形成一相对密闭的容腔,即使雨水从缝隙进入,也会被翻边挡在第一空腔内,防水性能佳;

2.“L”形弯边不仅能够缩小箱盖与箱盒之间的缝隙,还能对进入缝隙中的雨水进行导向,使雨水全部流进第一空腔中;

3.“L”形弯边增加了箱盖的强度,能够承受户外的大风大雨;

4.翻边、弯边和密封圈加工方便、成本也不高,即本实用新型是在基本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了IP65的防护要求;

5.防雨罩的顶部设置成向后倾倒的结构,能够将落在顶部的雨水导向至箱盒的后方,以防止顶部汇流的雨水进入箱盖和箱盒的缝隙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光伏汇流箱的箱体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公开的箱盖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和2所示的一种光伏汇流箱的箱体,包括箱盒1和箱盖2,箱盖盖在箱盒前面的盒口1a上,箱盖的一侧与箱盒铰接;箱盒的顶部具有防雨罩3,防雨罩与箱盒一体成型,防雨罩的顶面3a向箱盒的后方倾倒,其倾斜角度为80°。

盒口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一圈上翘的翻边4,翻边与箱盒之间形成第一空腔5;翻边由翻边一4a和翻边二4b组成,翻边一与盒口相垂直,翻边二与箱盒形成的夹角角度为45°。参见图3、4和6,盒盖的边缘向内连续两个90°折弯形成一圈“L”形弯边6,“L”形弯边与盒盖之间形成第二空腔7。

“L”形弯边的末端插在第一空腔中,翻边的前端指向第二空腔。“L”形弯边不仅能够缩小箱盖与箱盒之间的缝隙,还能对进入缝隙中的雨水进行导向,使雨水全部流进第一空腔中。盒盖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圈8,翻边的前端紧紧抵在密封圈上,与密封圈之间形成紧密接触,使箱体和箱盖形成一相对密闭的容腔,即使雨水从缝隙进入,也会被翻边挡在第一空腔内,防水性能佳。

参见图5密封圈8是由发泡背胶干涸之后形成,其截面形状为D形。密封圈的直线转角美观,封闭口无间隙。

箱盖底部开设有两个将流入箱盒内的雨水排出的落水孔9。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