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榫接玻璃钢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8291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榫接玻璃钢桥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设备中使用的电缆桥架,特别是一种榫接玻璃钢桥架。



背景技术:

一种输电设备中使用的电缆桥架,一般的电缆桥架只是用绝缘铆钉固定成型梯边和梯棍,成型梯边和梯棍的固定都是绝缘铆钉固定的,使用时间一长,或者有震动现象发生,绝缘铆钉就会慢慢向外滑出来使成型梯边和梯棍之间的连接松动,或者使成型梯边和梯棍之间不连接,很有可能造成电缆线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电缆桥架,成型梯边与梯棍之间固定不紧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榫接玻璃钢桥架,用榫接块榫接绝缘铆钉与成型梯边的下挡檐。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榫接玻璃钢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成型梯边,所述成型梯边采用玻璃纤维和胶衣材料,使用加热炉具成型拉制,成型梯边的两端均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孔,成型梯边上设有多个水平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两个成型梯边之间设有多个水平的梯棍,所述多个梯棍之间等间隔平行设置,梯棍呈长方体,梯棍采用玻璃纤维和胶衣配方,用加热炉摸具成型拉制,其所呈长方体的长度为L1,L1=295mm,宽度为L2,L2=30mm,梯棍为中空结构,其两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梯棍和成型梯边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由绝缘铆钉固定连接;

所述成型梯边的上端设有上挡檐,下端设有下挡檐,所述上挡檐下端面的两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下挡檐外侧设有一个第二凸起,所述的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均呈半圆柱体,所述下挡檐内侧设有第一榫接槽,梯棍的下端面与下挡檐的上端面贴合;

所述绝缘铆钉包括绝缘铆钉帽和绝缘铆钉杆,,厚度为L3,L3=8mm,所述绝缘铆钉杆的长度为L4,L4=30mm,绝缘铆钉杆上设有第二榫接槽,所述第一榫接槽的中心与第二榫接槽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绝缘铆钉和下挡檐之间设有榫接块,所述榫接块采用胶木,用加热炉摸具压制成型,榫接块的两端与第一榫接槽、第二榫接槽过盈配合,绝缘铆钉和成型梯边通过榫接块相连,绝缘铆钉和榫接块呈直角9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半径等于第二连接孔的半径等于9mm,绝缘铆钉帽的半径为11mm;

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檐与下挡檐平行设置,上挡檐与成型梯边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榫接玻璃钢桥架,将榫接玻璃钢桥架放置在高处,榫接玻璃钢桥架与榫接玻璃钢桥架之间通过第三通孔连接,电线通过梯棍设置在高处,防止电线过低而产生漏电现象,从而造成人员的伤亡,上挡檐两端有半圆柱体凸起,下挡檐外侧有半圆柱体凸起,榫接玻璃钢桥架与榫接玻璃钢桥架对接时,不容易向两侧滑动,成型梯边和梯棍通过绝缘铆钉连接,并通过榫接块,将绝缘铆钉和成型梯边榫接,其一,提高了绝缘铆钉、成型梯边的运动同步性,避免了因桥架晃动二导致的绝缘铆钉的松动,其二,绝缘铆钉的纵深被限定,绝缘铆钉不易松脱,保证了桥架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了桥架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梯棍为中空结构,减轻了榫接玻璃钢桥架整体的重量,防止榫接玻璃钢桥架因为过重,造成从高处掉落下来,使榫接玻璃钢桥架和电线造成损坏,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成型梯边与梯棍连接图。

图3梯棍结构图。

图4绝缘铆钉与榫接块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榫接玻璃钢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竖直的成型梯边1,所述成型梯边1的两端均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孔2,成型梯边1上设有多个水平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5,两个成型梯边1之间设有多个水平的梯棍3,所述多个梯棍3之间等间隔平行设置,梯棍3呈长方体,其所呈长方体的长度为L1,L1=295mm,宽度为L2,L2=30mm,梯棍3为中空结构,其两端设有第一连接孔4,梯棍3和成型梯边1通过第一连接孔4与第二连接孔5由绝缘铆钉6固定连接;

所述成型梯边1的上端设有上挡檐7,下端设有下挡檐8,所述上挡檐7下端面的两端设有第一凸起9,下挡板8外侧设有第二凸起10,所述第一凸起9与第二凸起10均为半圆柱体,所述下挡檐8内侧有一个第一榫接槽11,梯棍3的下端面与下挡檐8的上端面贴合;

所述绝缘铆钉6包括绝缘铆钉帽12和绝缘铆钉杆13,厚度为L3,L3=8mm,所述绝缘铆钉杆13的长度为L4,L4=30mm,绝缘铆钉杆13上设有第二榫接槽14,所述第一榫接槽11的中心与第二榫接槽14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绝缘铆钉6和下挡檐8之间设有榫接块15,所述榫接块15的两端与第一榫接槽11、第二榫接槽14过盈配合,绝缘铆钉6和成型梯边1通过榫接块15相连,绝缘铆钉6和榫接块15呈直角9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4的半径等于第二连接孔5的半径等于9mm,绝缘铆钉帽12的半径为11mm;

进一步所述,上挡檐7与下挡檐8平行设置,上挡檐7与成型梯边1垂直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