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线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329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线滑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架设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放线滑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电网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电网是通过架空电线输送电能的。电网在架设时,需要用到放线结构,以将导线架设在杆塔上。如放线车、放线滑轮等。以放线滑轮为例,具体应用时,将放线滑轮固定在横担上,然后将导线穿过放线滑轮,利用牵引机械拉出导线,导线拉出适当的长度后,将导线固定在绝缘子上。放线滑轮的作用是避免导线与横担直接接触,从而可以减小导线或/和横担的磨损。

现有技术中的放线滑轮结构简单,包括架体和固定在架体上的滑轮体,在实际使用时,架体固定在横担上,导线绕过滑轮体,这种结构的放线滑轮在实际使用时容易磨损,从而缩短了放线滑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线滑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放线滑轮的结构不合理,造成放线滑轮使用寿命短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线滑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挂钩,所述框架内设有第一主滑轮和第二主滑轮,所述第一主滑轮与第二主滑轮之间形成导线可以穿过的放线腔,所述第一主滑轮、第二主滑轮均转动连接在框架上,所述第一主滑轮与第二主滑轮的轴线平行,所述框架上还设有对导线进行导向的第一辅助滑轮和第二辅助滑轮,所述第一辅助滑轮、第二辅助滑轮的轴线均与第二主滑轮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辅助滑轮、第二辅助滑轮关于第一主滑轮与第二主滑轮的连线对称,所述第一辅助滑轮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二辅助滑轮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一辅助滑轮、第二辅助滑轮均向远离第一主滑轮的方向设置;所述框架包括设置有第一主滑轮的上半部和设置有第二主滑轮的下半部,所述上半部与下半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半部上设有防止上半部相对于下半部自由翻转的定位销,所述下半部上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上半部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下半部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定位销穿设在第一凸起上,所述第一凸起上开设有使定位销可以穿过的通孔,所述定位销的上端一体式设有防止定位销滑出通孔的限位体,所述定位孔开设在第二凸起上。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使得框架的结构简单,降低了框架的制造成本。另外,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提高了框架的强度,延长了框架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主滑轮和第二主滑轮均通过滑轮轴固定在框架上,所述滑轮轴与框架之间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设置减小了滑轮轴的磨损,延长了滑轮轴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上半部上一体式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下半部上一体式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上均开设有使销轴可以穿过的销孔,所述销轴的两端均设有对销轴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上半部与下半部连接可靠,提高了放线滑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框架上远离挂钩的一端还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通过螺栓转动连接在框架上。连接体的设置便于在框架上设置其它配件,优化了放线滑轮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线滑轮,具有如下优点:框架内设有第一主滑轮和第二主滑轮,在框架上通过第一支架设有第一辅助滑轮,在框架上通过第二支架设有第二辅助滑轮,支架包括设置有第一主滑轮的上半部和设置有第二滑轮的下半部,上半部与下半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一起,并且上半部与下半部通过定位销锁紧,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辅助滑轮和第二辅助滑轮的设置起到对导线进行导向的作用,减小了放线过程中导线的弯曲程度,另外,在实际放线时,第一辅助滑轮和第二辅助滑轮的设置使得导线具有正确的位置,延长了放线滑轮的使用寿命;上半部与下半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导线便于由放线腔内取出,提高了放线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放线滑轮的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放线滑轮在取出导线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线滑轮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放线滑轮在放线过程中主要起到避免导线与横担直接摩擦的作用,放线滑轮固定在横担上,导线绕过放线滑轮,并由牵引机械将导线拉出一定的长度,以此完成导线的放线操作,导线放线完成后将导线由放线滑轮内取出,再将导线固定在绝缘子上,完成导线的架设。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放线滑轮,包括框架1,该框架1由角钢焊接形成,采用角钢焊接形成框架1,使框架1具有较高的强度,延长了框架1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框架1上设有挂钩2,该挂钩2用于对框架1进行吊挂,挂钩2上还可以设置防脱结构,如在挂钩2上转动连接有防脱片,防脱片与挂钩2之间可设置扭簧,以提高挂钩2的搭挂性能;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框架1上远离挂钩2的一端还设有连接体20,所述连接体20通过螺栓转动连接在框架1上,连接体20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在框架1上设置其它配件,优化了放线滑轮的使用性能;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框架1内设有第一主滑轮3和第二主滑轮4,所述第一主滑轮3与第二主滑轮4之间形成导线可以穿过的放线腔5,放线腔5用于使导线可以穿过,以在放线过程中对导线进行定位,所述第一主滑轮3、第二主滑轮4均转动连接在框架1上,所述第一主滑轮3与第二主滑轮4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主滑轮3和第二主滑轮4均通过滑轮轴17固定在框架1上,所述滑轮轴17与框架1之间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设置减小了滑轮轴17的磨损,延长了放线滑轮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框架1上还设有对导线进行导向的第一辅助滑轮6和第二辅助滑轮7,所述第一辅助滑轮6、第二辅助滑轮7的轴线均与第二主滑轮4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辅助滑轮6、第二辅助滑轮7关于第一主滑轮3与第二主滑轮4的连线a对称,第一主滑轮3与第二主滑轮4的连线是指设置第一主滑轮3的滑轮轴17与设置第二主滑轮4的滑轮轴17之间的连线,也可以理解为该连线是指框架1的中心线,辅助滑轮的作用是对导线进行导向,即导线先经第一辅助滑轮6导向后进入放线腔5,由放线腔5排出的导线再经第二辅助滑轮7后排出;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辅助滑轮6通过第一支架8固定在框架1上,所述第二辅助滑轮7通过第二支架9固定在框架1上,所述第一辅助滑轮6、第二辅助滑轮7均向远离第一主滑轮3的方向设置,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均焊接在框架1上,第一辅助滑轮6通过轴体固定在第一支架8上,第二辅助滑轮7通过另外一个轴体固定在第二支架9上,轴体与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9之间也应设置滚动轴承,以延长放线滑轮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图3所示,放线完成后,应使导线可以方便地从放线腔5内取出,为此,所述框架1包括设置有第一主滑轮3的上半部10和设置有第二主滑轮4的下半部11,所述上半部10与下半部11通过销轴12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半部10上一体式设有第一凸出部18,所述下半部11上一体式设有第二凸出部19,所述第一凸出部18与第二凸出部19上均开设有使销轴12可以穿过的销孔,所述销轴12的两端均设有对销轴12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为螺纹连接在销轴12上的限位块,第二凸出部19有两个,装配完成后,第一凸出部18位于两个第二凸出部19之间;

如图1、图2所示,在放线过程中,上半部10与下半部11应可靠配合,以避免导线由放线腔5内滑脱,为此,所述上半部10上设有防止上半部10相对于下半部11自由翻转的定位销13,所述下半部11上设有与定位销13配合的定位孔,所述上半部10上一体式设有第一凸起14,所述下半部11上一体式设有第二凸起15,所述定位销13穿设在第一凸起14上,所述第一凸起14上开设有使定位销13可以穿过的通孔,所述定位销13的上端一体式设有防止定位销13滑出通孔的限位体16,所述定位孔开设在第二凸起15上。

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辅助滑轮6和第二辅助滑轮7的设置,使得放线滑轮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优化了放线滑轮的使用性能、延长了放线滑轮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说明书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

如,上半部10与下半部11也可以采用合页连接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