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切换不间断电源输入输出模式的铜排组件和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6407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用于切换不间断电源输入输出模式的铜排组件和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切换不间断电源输入输出模式的铜排组件和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可以将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如电磁阀、压力变送器等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可以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 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零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 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UPS设备通常在电压过高或电压过低都能提供保护。

UPS的输入输出模式有单相和三相之分,为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除了在UPS内部通过硬件、软件的识别切换外,在UPS的输入接线端和输出接线端也需要有单相或三相的转换装置,比较通用的做法是通过铜排短接 UPS的各端口,实现三相和单相之间的转换。然而由于UPS存在旁路,使得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的接线比较复杂,三相和单相的输入输出模式间的切换需要各种不同型号的铜排短接方案实现。

现有技术中,UPS可以支持输入三相输出三相主路旁路同源、输入三相输出三相主路旁路不同源、输入三相输出单相主路旁路同源、输入三相输出单相主路旁路不同源四种输入输出模式。图1示出了UPS的处于输入三相输出三相主路旁路同源时铜排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通常在UPS出厂时默认图 1所示的输入三相输出三相主路旁路同源的模式,其中,mA、mB、mC、mN 表示主路输入端口,bA、bB、bC、bN表示旁路输入端口,oA、oB、oC、oN 表示输出端口,Bat+、Bat N、Bat-表示电源接口,PE表示接地端口。当UPS 的出厂设置的输入输出模式,不满足场景的应用需求时,需要用户手动一个一个地更换铜排,以适应场景的应用需求。图2示出了UPS处于输入三相输出单相主路旁路同源时铜排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应理解,图2中和图1相同的部分使用和图1相同的标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图2所示的铜排的连接方式和图1所示的铜排的连接方式相比,用户需要手动拆卸图1中UPS出厂时的4片3号铜排,再通过螺丝将图2所示的2片4号铜排、一片5号铜排、一片6号铜排、一片7号铜排、一片8号铜排、一片10号铜排,共6种铜排,固定在UPS的箱体上。在上述UPS的输入输出模式切换的过程中,由于铜排的更换是由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更换完成的,在铜排的更换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遗漏更换铜排,或者铜排短接错误的情况,此时,可能会引起UPS炸机,其风险是不可控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是提供改进的用于切换UPS的输入输出模式的方案,以解决切换UPS的输入输出模式时,更换铜排和铜排短接等操作出错率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切换不间断电源UPS的输入输出模式的铜排组件,所述UPS包括所述UPS的箱体,所述UPS的箱体上设置有输入或输出接线端,所述输入或输出接线端分别为单相或三相模式,所述铜排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和多个铜排,所述多个铜排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中的每个支架上,所述多个铜排与所述UPS的箱体上的输入或输出接线端相连,其中,所述每个支架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多个铜排在所述每个支架上的排布方式对应所述UPS的一种输入或输出模式,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上的所述多个铜排的排布方式与所述UPS的至少一种输入或输出模式一一对应,以通过更换所述铜排组件切换所述UPS的输入或输出模式,所述UPS的输入模式包括单相或三相输入模式,所述UPS的输出模式包括单相或三相输出模式。

上述输入或输出接线端分别为单相或三相模式,可以指输入接线端通过多个铜排短接后可以分为单相或三相输入模式,输出接线端通过多个铜排短接后可以分为单相或三相输出模式。

通过支架将多个铜排按UPS的任一种输入或输出模式对应的排布方式,固定为一个整体,形成铜排组件。用户可以将多个铜排以铜排组件的形式固定在UPS的箱体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多次手动拆装铜排时,产生的遗漏更换铜排,和铜排短接错误的风险,以提高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更换铜排的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铜排中的每个铜排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多个铜排通过所述每个铜排上设置的限位孔和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的凸起部之间的配合,固定在所述每个支架上。

通过支架上设置的凸起部和铜排上设置的限位孔之间的配合,实现铜排组件化的结构设计,便于简化用户现场更换铜排的操作,提高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所述凸起部,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凸起部连接所述多个铜排,并通过与所述下支架上设置的限位孔配合,将所述多个铜排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

通过上支架设置的凸起部与下支架上设置的限位孔相互配合,将铜排固定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提高支架和铜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有标签,所述标签用于指示所述每个支架对应的所述UPS的输入或输出模式。

通过在支架上设置标签,供用户辨认支架对应的UPS的输入输出模式,降低了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的难度,提高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架和/或所述UPS的箱体上设置有防呆结构。

通过在至少一个支架和/或UPS的箱体上设置防呆结构,以减少用户在切换UPS的输入输出模式时出错的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有凸筋,所述每个支架对应所述 UPS的一种输出模式,所述UPS的箱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筋和所述凹槽构成防呆结构,所述每个支架通过所述凸筋和所述UPS箱体上设置的所述凹槽之间的配合,以区分所述UPS的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和所述UPS输入模式对应的支架。

通过UPS的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上设置的凸筋,以及UPS箱体上设置的凹槽作为防呆结构,区分UPS的出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和UPS的输入模式对应的支架,防止用户将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安装到UPS箱体的输入端口,以提高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的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有凸筋,所述每个支架对应所述 UPS的一种输入模式,所述UPS的箱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筋和所述凹槽构成防呆结构,所述每个支架通过所述凸筋和所述UPS箱体上设置的所述凹槽之间的配合,以区分所述UPS的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和所述UPS输入模式对应的支架。

通过UPS的输入模式对应的支架上设置的凸筋,以及UPS箱体上设置的凹槽作为防呆结构,区分UPS的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和UPS的输入模式对应的支架,防止用户将输入模式对应的支架安装到UPS箱体的输出端口,以提高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的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中对应所述UPS的第一模式的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凸台,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中对应所述UPS的第二模式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的凸台和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的凸台构成防呆结构,所述UPS的第一模式和所述UPS的第二模式不兼容。

通过UPS的第一模式对应的支架上设置的凸台,以及UPS的第二模式对应的支架上设置的凸台作为防呆结构,防止用户将第一模式。

对应的支架与第二模式对应的支架同时安装在UPS的箱体上导致炸机,以提高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的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模式为三相输入主路旁路同源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单相输出模式。

通过UPS的三相输入主路旁路同源模式对应的支架上设置的凸台,以及 UPS的单相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上设置的凸台作为防呆结构,防止用户将三相输入主路旁路同源模式对应的支架,与单相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同时安装在UPS的箱体上引起炸机,以提高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的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铜排固定在所述每个支架上,包括:所述多个铜排和所述每个支架通过模具一次成型。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上述UPS电源的输入端口可以指UPS电源的输入接线端,上述UPS电源的输出端口可以指UPS电源的输出接线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支架将多个铜排按UPS的任一种输入或输出模式对应的排布方式,固定为一个整体,形成铜排组件,使得用户可以将多个铜排以铜排组件的形式固定在UPS的箱体上,以提高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更换铜排的正确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UPS和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包括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铜排组件。

通过支架将多个铜排按UPS的任一种输入或输出模式对应的排布方式,固定为一个整体,形成铜排组件。用户可以将多个铜排以铜排组件的形式固定在UPS的箱体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多次手动拆装铜排时,产生的遗漏更换铜排,和铜排短接错误的风险,以提高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更换铜排的正确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UPS的处于输入三相输出三相主路旁路同源时铜排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UPS处于输入三相输出单相主路旁路同源时铜排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切换UPS的输入输出模式的铜排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用于切换UPS的输入输出模式的铜排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UPS的箱体上防呆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UPS的箱体上的另一防呆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切换UPS的输入输出模式的铜排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所示的铜排组件300包括:至少一个支架310和多个铜排320。应理解,图3所示的铜排组件中仅示出了至少一个支架中的任一个支架。

所述UPS包括所述UPS的箱体,所述UPS的箱体上设置有输入或输出接线端,所述输入或输出接线端分别为单相或三相模式,所述铜排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和多个铜排,所述多个铜排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中的每个支架上,所述多个铜排与所述UPS的箱体上的输入或输出接线端相连,其中,所述每个支架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多个铜排在所述每个支架上的排布方式对应所述UPS的一种输入或输出模式,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上的所述多个铜排的排布方式与所述UPS的至少一种输入或输出模式一一对应,以通过更换所述铜排组件切换所述UPS的输入或输出模式,所述UPS的输入模式包括单相或三相输入模式,所述UPS的输出模式包括单相或三相输出模式。

上述输入或输出接线端分别为单相或三相模式,可以指输入接线端通过多个铜排短接后可以分为单相或三相输入模式,输出接线端通过多个铜排短接后可以分为单相或三相输出模式。

应理解,多个铜排固定在每个支架上可以指多个铜排和支架在塑胶模具中镶嵌成型,还可以指多个铜排通过螺丝等连接机构与支架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支架和多个铜排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支架将多个铜排按UPS的任一种输入或输出模式对应的排布方式,固定为一个整体,形成铜排组件。用户可以将多个铜排以铜排组件的形式固定在UPS的箱体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多次手动拆装铜排时,产生的遗漏更换铜排,和铜排短接错误的风险,以提高用户切换UPS输入输出模式时更换铜排的正确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铜排中的每个铜排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多个铜排通过所述每个铜排上设置的限位孔和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的凸起部之间的配合,固定在所述每个支架上。

具体地,每个铜排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限位孔,且每个铜排上的相邻两个限位孔之间的距离可以与该铜排的型号对应,即不同型号的铜排上相邻两个限位孔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同,以降低客户在支架上固定铜排时,引起的铜排安装错误的出错率。

应理解,每个铜排还可以通过限位孔的形状、大小的差异,以达到区分不同型号的铜排在支架上的固定位置,也就是说,不同型号的铜排可以设置不同形状或大小的限位孔,同时在支架的相应铜排的安装位置上,可以设置与该铜排的限位孔相匹配的凸起部,以降低客户在支架上固定铜排时,引起的铜排安装错误的出错率。

还应理解,每个铜排上还可以设置一个限位孔,本申请实施例对每个铜排上设置的限位孔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每个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所述凸起部,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凸起部连接所述多个铜排,并通过与所述下支架上设置的限位孔配合,将所述多个铜排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有标签,所述标签用于指示所述每个支架对应的所述UPS的输入或输出模式。

具体地,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用于切换UPS的输入输出模式的铜排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所示的铜排组件400包括标签410、支架、多个铜排430以及凸起部440。其中支架可以包括上支架421和下支架422,下支架422上设置的凸起部可以与铜排上设置的限位孔配合,以将铜排固定在下支架422上。再通过上支架421上设置的固定机构450与下支架422上的固定孔460之间的配合,将多个铜排固定在上支架421和下支架422之间。上支架421上还可以设置标签410,该标签指示该支架对应的UPS的输入模式或输出模式,以方便用户辨认。

应理解,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还可以通过螺丝将多个铜排固定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也就是说,上支架上可以设置有螺丝孔,下支架在与上支架对应的位置上也可以设置有螺丝孔,当铜排通过下支架上设置的凸起部固定在下支架上后,可以通过螺丝将上支架固定在下支架上,以将铜排固定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连接关系不作具体限定。

还应理解,上述标签可以通过黏贴的方式固定在支架上,还可以在支架通过塑料模具成型时,在支架上一次成型标签,本申请实施例对标签的具体形式以及标签和支架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支架和/或所述UPS的箱体上设置有防呆结构。

应理解,可以在至少一个支架的一类特定的支架上设置凹槽和UPS的箱体上设置凸起部相配合,形成防呆结构;还可以在至少一个支架的一类特定的支架上设置凸起部和UPS的箱体上设置凹槽相配合,形成防呆结构;还可以在至少一个支架的第一类特定的支架上设置凸起部,在至少一个支架的第二类特定的支架上设置凸起部,通过第一类支架上的凸起部和第二类支架上的凸起部构成防呆结构,其中第一类支架对应的输入输出模式和第二类支架对应的输入输出模式不兼容,本申请对于上述防呆结构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有凸筋,所述每个支架对应所述UPS的一种输出模式,所述UPS的箱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筋和所述凹槽构成防呆结构,所述每个支架通过所述凸筋和所述UPS箱体上设置的所述凹槽之间的配合,以区分所述UPS的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和所述 UPS输入模式对应的支架。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每个支架上设置有凸筋,所述每个支架对应所述UPS的一种输入模式,所述UPS的箱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筋和所述凹槽构成防呆结构,所述每个支架通过所述凸筋和所述UPS箱体上设置的所述凹槽之间的配合,以区分所述UPS的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和所述 UPS输入模式对应的支架。

具体地,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UPS的箱体上防呆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所示的UPS箱体500上的防呆结构以设置在对应UPS输入模式的支架上为例,应理解,该防呆结构还可以设置在UPS输出模式对应的支架上。在图5所示的UPS的输入端口对应的铜排组件的支架510上设置的凸筋520, UPS箱体上设置有凹槽530,上述凸筋和凹槽构成防呆结构。当输入端口对应的铜排组件因用户的错误而准备安装在UPS的输出端口时,由于输入端口对应的铜排组件上设置的凸筋,使得上述输入端口的铜排组件无法安装在 UPS输出端口的铜排组件的位置,以防止用户将UPS输入端口对应的铜排组件和UPS输出端口对应的铜排组件混用。

应理解,上述防呆结构还可以设在输出端口对应的铜排组件540上,即通过UPS箱体上靠近输出端口的凹槽,和输出端口对应的铜排组件上设置的凸筋相配合,以防止用户将UPS输入端口的铜排组件和UPS输出端口的铜排组件混用,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防呆结构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还应理解,图5所示的防呆结构仅以矩形为例进行说明,上述防呆结构中凸筋的截面还可以是圆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凸筋的形状和凹槽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中对应所述UPS的第一模式的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凸台,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中对应所述UPS的第二模式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的凸台和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的凸台构成防呆结构,所述UPS的第一模式和所述UPS的第二模式不兼容。

具体地,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UPS的箱体上的另一防呆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从图6所示的UPS箱体600可以看出,当UPS输出端口安装的铜排组件和UPS输入端口准备安装的铜排组件不匹配时,也就是说,输出端口的铜排组件对应的输出模式和输入端口的铜排组件对应的输入模式不兼容时,输出端口安装的铜排组件上设置的凸台620,和输入端口准备安装的铜排组件上设置的凸台630会产生干涉现象(参见图6所示的610),使得上述不兼容的输入模式对应的铜排组件和输出模式对应的铜排组件无法同时安装在UPS上。

应理解,上述构成防呆结构的凸台还可以是其他凸起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该凸台的结构以及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模式为三相输入主路旁路同源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单相输出模式。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供电系统700 包括UPS 710和铜排组件720。应理解,上述铜排组件可以包括图3至图6 所示的任一种铜排组件。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