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充电接口的车载USB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058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切换充电接口的车载USB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切换充电接口的车载USB 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大量普及,车载USB充电装置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现有的车载USB充电装置,大多使用TypeA接口,充电电流最大只能达到2.5A,不能满足需要大电流充电的智能设备的需求。而且现有的双USB输出口的车载USB充电装置,用户需要根据智能设备的要求电流自行选择插接的USB输出口,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分散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切换充电接口的车载USB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切换充电接口的车载USB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集成PCB板,所述集成PCB板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输入端电压检测器、降压分流芯片、输出端电流检测器和USB输出口,所述降压分流芯片上还设有通道开关,所述USB输出口包括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

所述通道开关具有四个档位,分别为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均输出大电流档位、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均输出小电流档位、第一输出口输出大电流且第二输出口输出小电流档位和第一输出口输出小电流且第二输出口输出大电流档位。

所述集成PCB板呈倒“L”型,所述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对称设置于集成 PCB板的长臂端,所述电源输入接口、输入端电压检测器、降压分流芯片和输出端电流检测器均设置于集成PCB板的短臂端。

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壳体和盖板,所述集成PCB板位于主壳体和盖板之间,所述主壳体的上端为前方凸出的弧面,覆盖于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上。

所述主壳体的表面设有通孔,用于通过降压分流芯片上的通道开关。

所述主壳体和盖板的上端相互卡接,下端通过螺丝固定。

所述降压分流芯片包括MPQ448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输入端电压检测器、降压分流芯片和输出端电流检测器,可以实现对外界输入电压和输出端端口电流的检测,在外界输入电压过小时,降压分流芯片会自动切换至低电流输出,在外界输入电压正常时,降压分流芯片根据输出端电流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智能设备的所需电流,从而自动控制输出电流量。

(2)降压分流芯片上还设有具有四个档位的通道开关,在降压分流芯片无法自动判断输出电流时,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切换输出电流量。

(3)PCB板呈倒“L”型,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在PCB板的长臂端对称分布,其余模块位于PCB板的短臂端,这样可以仅通过一块PCB板紧凑实现整体装置,节省空间的同时也保证了整体装置的美观性。

(4)PCB板的主壳体上端为前方凸出的弧面,一方面便于倚靠在各个支撑物上,另一方面弧面的设计也使得如果有液体等杂物落于主壳体上时,容易滑落,避免充电装置受到污染。

(5)主壳体的表面设有通孔来通过通道开关,设计简单且无需多余零部件,节省空间也节省成本。

(6)主壳体和盖板的上端相互卡接,下端通过螺丝固定,卡接使得装置的拆装更加方便,便于维修,而螺丝固定保证了装置的牢固,不会轻易散开。

(7)采用MPQ4484芯片实现降压分流,性价比高,既满足了性能要求也最大限度的节省了成本。

(8)输出电流有2.5A和3A两种,满足了大部分智能设备的充电电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装置的外观示意图的爆炸图;

其中,1为电源输入接口,2为输入端电压检测器,3为降压分流芯片,4为输出端电流检测器,5为通道开关,61为第一输出口,62为第二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切换充电接口的车载USB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集成PCB板,集成PCB板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1、输入端电压检测器2、降压分流芯片3(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MPQ4484 芯片,输出电流分别为2.5A和3A)、输出端电流检测器4和USB输出口,降压分流芯片3上还设有通道开关5,USB输出口包括第一输出口61和第二输出口62。通道开关具有四个档位,分别为第一输出口61和第二输出口62均输出大电流档位、第一输出口61和第二输出口62均输出小电流档位、第一输出口61输出大电流且第二输出口62输出小电流档位和第一输出口61输出小电流且第二输出口62输出大电流档位。集成PCB板呈倒“L”型,第一输出口61和第二输出口62对称设置于集成PCB板的长臂端,电源输入接口1、输入端电压检测器2、降压分流芯片3 和输出端电流检测器4均设置于集成PCB板的短臂端。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壳体和盖板,集成PCB板位于主壳体和盖板之间,主壳体的上端为前方凸出的弧面,覆盖于第一输出口61和第二输出口62上。主壳体的表面设有通孔,用于通过降压分流芯片3上的通道开关5。主壳体和盖板的上端相互卡接,下端通过螺丝固定。

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电源输入接口1接入汽车电源来实现供电,输入端电压检测器2首先对输入的电压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的电压在正常范围时,就向降压分流芯片3输入正常控制信号,如果检测到的电压过低,则向降压分流芯片3输入非正常控制信号,降压分流芯片3接收到非正常控制信号时,就会自动切换为输出低电流模式,向两个输出口均输出低电流;如果接收到的为正常控制信号,则接收输出端电流检测器4的反馈,判断两个电流输出口的所需电流,并根据两个输出口的要求提供相应大小的电流,实现智能供电。如果输出端电流检测器4失效,则用户可自动拨动通道开关5,选择输出电流的大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