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逆变一体机机壳。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机架式充电逆变一体机是逆变器常见的一种装配形式,其结构一般如同DVD放映机那样呈长方体结构。现有的机架式充电逆变一体机上呈规则的长方体形状。现有的逆变一体机机壳上各零件的排布不合理,容易影响其背部的线路布局和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控制逆变一体机机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逆变一体机机壳,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散热孔域,每组所述散热孔域包括第一条形域、与所述第一条形域端部相接且形成夹角的第二条形域以及布满在所述第一条形域和所述第二条形域上的散热孔,所述夹角为45~90°;
两个端盖,其中一个所述端盖包括盖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盖板四周边缘处的固定凸块。
优化地,所述盖板设置有处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接线端子口、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口下方且与风扇相对应的风扇口、围设于所述接线端子口四周的多个固定孔座、开设于所述风扇口右侧的输入输出总端口、设置在所述输入输出总端口上方的交流输出输入保护端口、开设于所述风扇口和所述输入输出总端口之间的网线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网线接口和所述输入输出总端口之间的线缆接口。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控制逆变一体机机壳,通过采用特定的壳体和端盖进行配合,一方面能够利用散热孔域有效散除机壳内的热量;而且对端盖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有利于提高其内部的零件布局,从而避免热量的聚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逆变一体机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控制逆变一体机机壳,主要包括壳体1和端盖2等。
其中,壳体1为金属材质薄板围成的立方体形结构,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形成在上下表面之间的两个侧壁,另两端形成开口。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多组散热孔域11,它们由靠近侧壁的一端向另一端排布,而在长度方向上基本布满。每组散热孔域11包括第一条形域111、与第一条形域111端部(靠近侧壁端部的一端)相接且形成夹角(夹角优选为45~90°)的第二条形域112(第一条形域111和第二条形域112之间的中心线与上述壳体1侧壁同上表面或下表面相交的边相平行,即第一条形域111和第二条形域112的对称轴与壳体1的侧边相平行并与壳体1侧壁的对称轴重合;第一条形域111另一端部和第二条形域112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至少是壳体1侧壁宽度的一半)以及布满在第一条形域111和第二条形域112上的散热孔113。
端盖2有两个,它们安装在壳体1的两端(即壳体1的开口处),它们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端盖2包括盖板21以及形成在盖板21四周边缘处的固定凸块22,这样利用与多根插入固定孔221中的螺丝可以将端盖2固定在壳体1上。盖板21设置有处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接线端子口211、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口211下方且与风扇相对应的风扇口213、围设于接线端子口211四周的多个固定孔座212、开设在风扇口213右侧的输入输出总端口215、设置在所述输入输出总端口215上方的交流输出输入保护端口214、开设于风扇口213和输入输出总端口215之间的网线接口210以及设置于网线接口210和输入输出总端口215之间的线缆接口216(有关方向的定义是将控制逆变一体机机壳放置在水平面上时使用者观察到的方向予以定义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