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护免受过压的电子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107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被保护免受过压的电子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控制设备,其具有电子构件并且具有用于保护电子构件防止过压的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用于载货车和机动车的电子控制设备中,将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用作电子构件,以便承担控制任务。例如,这种电子控制设备被设置用于确定和控制载货车和机动车的内燃机的相应的喷射器(injektor)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点。

这种专用构件对于机动车来说高件数地被生产。在此,针对在具有12v的供电电压的车载电网中的应用来设计所述构件。为了电子构件在出现故障、诸如由于引导到负载的线路与蓄能器的供电电位的连接(也就是说与电池组的短路)引起的过压的情况下不被损坏,针对这种故障来设计所述电子构件。

相对应地,这也适用于载货车的电子控制设备。然而,与机动车不同,车载能量网的供电电压在载货车的情况下不是12v,而是24v。因此这需要其它保护机制,以便保护设置用于载货车的电子控制设备免受过压。然而,因为用于载货车的所需的电子控制设备的件数比机动车的件数少得多,所以尤其是对于载货车控制设备来说所需的电子专用构件贵得多。

因而,存在如下需求:使机动车的电子控制设备的成本有益得多的电子构件也可以用在载货车的电子控制设备中。然而,在此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由于在载货车的情况下双倍那么高的车载电网电压,针对在具有12v的较低的车载电网电压的机动车中的运行被设计的电子构件在与载货车车载电网电压(24v)短路的情况下经受不住在此出现的过压。

从us2014/0002941a1公知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其中由控制晶体管操控的、与保险装置串联的串联稳压晶体管接在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在此,输出端受保护免受在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处所限定的过压。在出现过压时,控制晶体管操控串联稳压晶体管,使得所述串联稳压晶体管截止。与串联稳压晶体管串联的保险装置导致,也可以阻止输出端的过电流。在有过高的电流时触发保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电子控制设备,所述电子控制设备在功能上和/或在结构上被改善为,使得安装在电子控制设备中的组件可靠地被保护免受出现的过压。

该任务通过按照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子控制设备来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从专利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

提出了一种电子控制设备,其具有电子构件并且具有用于保护电子构件防止过压的保护电路。该电子控制设备针对在载货车的车载电网中的使用被设置,其中供电电压典型地为24v。与此相对应,在按照本发明的控制设备中所设置的构件根据在控制设备中的运行针对12v的供电电压被设计。这意味着:所述构件从(von)其组件和其内部保护机制针对运行根据以下电压被设计,所述电压小于在载货车中的供电电压。所述电子构件例如是用于在机动车中使用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

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端子,用于与控制设备的构件的输出端子连接,其中通过所述构件在控制设备的运行下将控制信号施加给输入端子。此外,保护电路包括用于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子。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同时可以是电子控制设备的输出端。结果是,保护电路因此接在电子构件(asic)与负载之间。负载例如在机动车或载货车的环境下可以是喷射器。其它负载也可以利用按照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来操控。

此外,保护电路还包括过压探测单元,其具有用于探测在输出端子处的过压的装置,所述过压探测单元提供操控信号。此外设置有保护开关单元(schutzschalteinheit),其具有可控的串联稳压晶体管和控制晶体管,所述可控的串联稳压晶体管接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所述控制晶体管根据过压探测单元的操控信号使串联稳压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在输出端子处有探测到的过压的情况下,借助于由过压探测单元提供的操控信号使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子与其输出端子分离。如果不存在故障情况、也就是说在输出端子处不存在探测到的过压,那么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彼此电连接,使得由构件施加给输入端子的控制信号可以被转发给输出端子并且因此被转发给负载。

按照本发明,保护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接在保护开关单元或控制设备的输入端子与参考电位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电容器被设计为,使得在串联稳压晶体管由于在输出端子处所探测到的过压而截止期间或者之后不久,在输入端子处产生在其大小和最小持续时间方面预先给定的电压脉冲,所述电压脉冲可以由构件探测并且为了输出故障信号被处理。

由此,如果控制设备针对在具有高电压的车辆电网中的运行被设置,那么在电子控制设备中使用电子构件也是可能的,尽管在控制设备中使用的电子构件仅仅具有用于较小的电压范围的保护机制。

通过在保护开关单元中设置第一电容器可以激活存在于电子构件中的内部保护机制用于探测过压。由此,电子构件可以与保护开关单元将所述构件与负载的连接断开无关地被转变到安全状态。为了可以激活电子构件的保护机制,仅仅使在构件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的电连接断开是不足的。更确切地说,附在构件的输出端子处的电压在出现故障的瞬间必须使得所述电压被识别为过压,然而其中决不允许超过输出端子的容许的最大指定电压。这通过借助于被设置在保护开关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产生预先给定的电压脉冲来引起,所述第一电容器导致:电压脉冲在其大小方面是足够大的,然而小于在构件的输出端子处容许的最大电压值,并且同时可以使所述电压脉冲在这样的持续时间内附在输出端子上,使得所述构件的内部逻辑电路可以可靠地识别出过压情况。

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按照一种适宜的设计方案,电压脉冲的大小比构件的供电电压大预先给定的数值,并且比在所述构件的输出端子处的容许的最大电压值小。更准确地说,电压脉冲的大小被选择为使得所述电压脉冲的大小大于作为电子构件的供电电压的0.5v,并且小于作为在所述构件的输出端子处的容许的最大电压值的30v至40v。所提到的在30v至40v的范围内的容许的最大电压值是典型最高值,用于在电子构件的12v车载电网中使用。

按照一种适宜的设计方案,电压脉冲的大小能通过开关速度来设定,所述开关速度关于用于操控串联稳压晶体管的控制晶体管的截止。尤其可以为此规定:为了设定控制晶体管的开关速度而在过压探测单元中设置第二电容器。适宜地,第二电容器与过压探测单元的齐纳二极管串联,其中串联电路被设置在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参考电位之间,用于检测在输出端子处的电压。借助于齐纳二极管来探测在输出端子处的过压。如果在输出端处出现的电压大于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电压加上齐纳二极管的稳压电压(击穿电压),那么控制晶体管被操控为使得这导致串联稳压晶体管的截止。在此可以借助于第二电容器来设定控制晶体管的开关速度。

可以与第二电容器并联一个电阻,在有过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电阻限制流经齐纳二极管的电流。因此,所述电阻有助于设定流经齐纳二极管的电流,使得齐纳二极管在其稳压范围(zenerbereich)内运行。

按照另一适宜的设计方案,可以给保护电路并联一个二极管。通过二极管可以阻断瞬时负脉冲。瞬时正脉冲通过保护电路本身被阻断。由此,保护电路具有良好的电磁特性(emv)。

按照另一适宜的设计方案,将具有高电流放大倍数(例如hfe>100)的双极型晶体管设置为控制晶体管。所述高放大倍数有利于对控制晶体管的开关速度以及因此对串联稳压晶体管的关断速度进行所期望的设定。

按照另一适宜的设计方案,用于在过压的情况下对控制晶体管进行操控的电阻接在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在输出端子处有过压的情况下,通过该电阻来操控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晶体管)。在此,通过该电阻规定的基极电流是由过压探测单元所提供的操控信号。

按照另一适宜的设计方案,第三电容器接在串联稳压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输入端子与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器能设定串联稳压晶体管的截止的速度。通过第三电容器可以针对在不同的电子控制设备中使用的不同的串联稳压晶体管补偿在串联稳压晶体管的内部电容的由生产造成的波动方面的制造波动。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值比串联稳压晶体管的内部电容大得多,使得由此确保能够实现串联稳压晶体管的所期望的接通和关断特性。这是适宜的,以便可以以所期望的方式在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子处产生在开头所描述的电压脉冲。

按照另一适宜的设计方案,由两个串联的电阻构成的分压器与输出端子耦合,其中附在所述两个电阻之间的节点上的电压被输送给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的经数字化的输出信号能被输送给所述构件,用于对所探测到的过压进行合理性检查。由此,对于电子构件来说能够实现在以下时间点得知过压,在该时间点所述电子构件由于正好附在其输出端子处的控制信号而不能探测到附在所述构件的输出端子处的电压脉冲。尤其是,由此也可以分辨过压与开路负载(英文:openload)。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设计方案和优点随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予以阐述。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并行操控示例性地四个负载的按照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用于操控单个负载的按照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结构;

图3示出了用于操控单个负载的按照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的电方框电路图;

图4示出了在出现过压时在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处的电压根据保护电路的第一电容器的大小的时间变化过程;

图5示出了对在保护电压的输入端子处的电压的影响根据在过压探测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器的大小的时间变化过程;

图6示出了对在按照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子处的电压根据在保护开关单元中的第三电容器的时间变化过程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1000的示意图。电子控制设备1000也被称作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所述电子控制设备被设置用于在载货车的车载电网中使用。载货车的额定车载电网电压目前为48v。电子控制设备1000示例性地用于操控四个(通常:大量)在图1中未进一步示出的点火线圈。从电子控制设备1000的角度,相应的点火线圈是负载。负载被连接到连接器1010。

电子控制设备1000包括以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的形式的电子构件200。电子构件200根据在控制设备中的运行针对在机动车的车载电网中使用被设计,其中机动车的额定车载电网电压为12v。当电子控制设备1000在载货车中运行时,可能出现直至70v的电压。此外,由于损坏而可能出现过压,其方式是与相应的负载连接的线路与供电电压线路接触。在此出现过压的情况下,针对利用较小的供电电压运行设计的电子构件200在没有其它措施的情况下可能遭受损坏。

出于该原因,电子控制设备1000除了电子构件200之外还包括大量保护电路100a,...,100d。相应的保护电路100a,...,100d布置在控制设备1000的相应的输出端子与电子构件200的输出端之间,所述控制设备1000的相应的输出端子与所分配的负载连接。

图2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1000的另一示意图,其中保护电路100(代表保护电路100a、100b、100c、100d)的设计方案进一步被实施用于与单个负载300的连接。易于理解的是,在图2中示出的保护电路100相对应地必须针对每个要连接到控制设备1000的负载被设置。保护电路100包括保护开关单元110、过压探测单元120以及可选的诊断单元130。保护开关单元110布置在保护电路100的输入端子101与输出端子102之间。保护开关单元110包括在图2中未进一步示出的可控的串联稳压晶体管,所述可控的串联稳压晶体管接在输入端子101与输出端子102之间。

保护电路100的输出端子102同时是控制设备1000的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例如由连接器1010代表。保护电路100的输入端子101与电子构件200的输出端子202连接。通过构件200,在控制设备1000的运行下产生控制信号drv,所述控制信号在保护开关单元110的串联稳压晶体管导通的情况下经过保护电路100被传输给负载300。控制信号drv例如是周期性信号,以便周期性地使负载300接通和关断。

过压探测单元120配备有用于探测输出端子102处的过压的装置。所述过压探测单元被构造为经由操控信号使保护开关单元的串联稳压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在此,如果在保护电路100的输出端子102处探测到过压,那么使串联稳压晶体管截止。例如,当将输出端子102与负载300连接的线路310例如由于故障而与载货车的供电电压处于接触、也就是说形成短路时,出现在输出端子102处的过压。

在探测到出现在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102处的过压的情况下,与过压探测单元120耦合的诊断单元130输出如下信号,所述信号通过计算单元400(例如微控制器)来分析并且被传输给构件200。与所述构件200的用于过压探测的内部诊断逻辑电路无关,通过计算单元400向所述构件200通知在输出端子102处的过压的存在,接着所述构件200可以切断针对负载300的控制信号。

随后,参考图3描述了按照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的保护电路的实现方案的示范性扩展以及准确的工作原理。

电子构件200包括两个串联在电压源40与参考电位之间的半导体开关元件210、220。在两个开关元件210、220之间的连接点与构件200的输出端子202连接。两个开关元件210、220的串联电路构成推挽级,通过所述推挽级输出端子202可以要么与由电压源240提供的电压vcc、要么与另一电位连接。由电压源240提供的电压vcc通常比车载电网电压小得多,因为在输出端子202处提供的电压仅仅是操控信号。在电压源240与推挽级之间接有二极管230作为保护二极管(反向馈电保护(rückspeiseschutz))。此外,电子构件200还包括第一驱动器211和第二驱动器221。第一驱动器211在其输出端处提供关于开关元件210的开关状态的信息,所述开关元件210的功能在下面进一步予以描述。第二驱动器221控制与参考电位连接的第二开关元件(低压侧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

构件200的输出端子202与保护电路100的输入端子101连接。输入端子101是保护开关单元110的输入端111。保护开关单元110示例性地包括标准截止型p沟道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loxidsemiconductorfieldoxidtransistor))作为串联稳压晶体管,其漏极端子d与端子101连接,并且其源极端子s与保护开关单元110的输出端112连接。在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漏极端子d与栅极端子g之间接有电容器c16。接在源极端子s与栅极端子g之间的电压测量装置仅仅用于验证工作原理并且在真实的保护开关单元110中不是必要的或没有被设置。此外,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栅极端子g经由电阻r24与电子控制设备的参考电位连接。此外,在输入端子111与参考电位之间接有另一电容器c13。在图3中示出的全部参考电位都具有相同的电位。

以双极型晶体管形式的控制晶体管t2接在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源极端子s或输出端112与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栅极端子g之间。在此,控制晶体管t2的发射极e与源极端子s接线,并且集电极k与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栅极端子g接线。控制晶体管t2的基极b从随后描述的过压探测单元120接收操控信号sts。

过压探测单元120包括齐纳二极管dz1以及电容器c15作为探测在输出端子102处的电压的元件,所述电容器c15接在齐纳二极管dz1的阳极端子与参考电位之间。电阻r26与电容器c15并联地接在齐纳二极管dz1与电容器c15之间的节点以及参考电位之间。齐纳二极管dz1的阴极端子经由电阻r25与过压探测单元120的输入端接线。输入端121与过压探测单元120的输出端122直接连接。由二极管d1、d2构成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25并联,其中二极管d1的阴极端子与过压探测单元120的输入端121或者输出端122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端子与如下节点连接,所述节点与在其上输出控制信号sts的控制输出端123连接。节点在齐纳二极管dz1的阴极端子、电阻r25与二极管d2的阳极端子之间构成。过压探测单元120的输出端122经由可选的电阻r20与保护电路100的输出端子102连接。在输出端子102与参考电位之间接有同样可选的电容器c6。在过压探测单元120的输出端122和电阻r20的节点与参考电位之间接有二极管d3,其中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端子与参考电位连接并且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端子与所提到的节点连接。

由电阻r18、r19构成的分压器与二极管d3并联。在电阻r18、r19之间的节点与已经提及的、可选的诊断单元130的输入端131连接。诊断单元130包括ad转换器134,所述ad转换器134将附在输入端131处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且输送给与门135的第一输入端。与门135的第二输入端与诊断单元130的输入端133连接。输入端133接收由构件200的驱动器211发出的信号,并且出于该目的相对应地与该驱动器连接。与门135的输出端与诊断单元130的输出端132连接。所述与门135的输出端与构件200的输入端206连接,所述输入端在所述构件的内部与计算单元连接。

此外,在保护电路100中绘出了三个用附图标记“1”、“2”和“3”标出的测量点,在保护电路100的功能的随后的描述中参考所述测量点。出于该目的,也在测量点“3”处连接一个电流测量源,利用所述电流测量源来检测电流i_drv,并且所述电流测量源仅仅为了描述保护电路100的功能性而存在。

在正常的、未受干扰的运行的时间点,开关元件210闭合而开关元件220断开,也就是说逻辑信号“高”附在输出端子201处。串联稳压晶体管t1本身通过其内部二极管(体二极管)来操控并且开始进行导电。如果在输出端子102(测量点“1”)处,电压高于控制晶体管t2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加上二极管dz1的稳压电压(vbe,t2+vdz1),那么控制晶体管t2开始进行导电,由此串联稳压晶体管t1一点一点越来越少地导电,直至其最后截止。由此,构件200的输出端子202受输出端子102(测量点“1”,现在在所述测量点处存在过压)保护防止过压。

电容器c13是所谓的诊断电容器。这是因为在测量点“3”处、也就是说在所述构件的输出端子202或所述保护电路100的输入端子101处的电压升高直至确定的、通过电容器c15和c16规定的阈值,而串联稳压晶体管t1通过控制晶体管t2完全地被截止。所述在输出端子202处生成的电压脉冲的阈值必须小于在输出端子202处所允许的最大电压。

构件200具有内部过压探测单元120,用于探测与车载电网的供电电压的短路。为了所述诊断可以起作用,通过电容器c13在短时间内“存储”电压脉冲,以便构件200的所述内部探测单元(未示出)可以探测过压。如果构件200被嵌入在用于机动车而不是用于载货车的控制设备中(如这里所描述),那么所述内部过压探测单元在没有其它保护电路的情况下由构件200使用。

电压脉冲在其振幅方面以及在其持续时间方面在可靠的持续时间内成型。这意味着:所述电压脉冲必须大于构件200的最小过压识别阈值(例如0.5v加上电压源210的供电电压vcc)并且小于在输出端202处的允许的最大电压(通常在30v与40v之间)。最小持续时间例如为200ms。出于该原因,需要使电压脉冲成型为使得满足这些条件。

在图4中示出了电容器c13的大小的影响。在图4中相叠地示出了三个信号cmd_d、sc和ds的时间变化过程以及附在测量点“3”处的电压u_drv以及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栅极-源极电压ugs。信号cmd_d是针对开关单元210的控制信号。如果开关元件210断开,那么附有信号逻辑“0”,如果开关元件210由于控制信号cmd_d闭合,那么附有信号逻辑“1”、也就是说构件200的输出端子202并且因此测量点“3”与电压源240的供电电压vcc连接。如果在保护电路100的输出端(也就是说测量点“1”)处不存在短路并且因此不存在过压,那么信号sc取状态逻辑“0”。与此相对应,在短路时、也就是说在测量点“1”处存在过压时信号sc为逻辑“1”。所述信号sc在图3中示出的电子电路中无处传输或者产生,所述信号sc仅仅用于解释工作原理。信号ds是由诊断单元130提供给构件200的诊断信号。

在时间点t1,开关元件210将其状态从截止变换到闭合,由此cmd_d将状态从逻辑“0”变换到逻辑“1”。如上面已经描述的那样,串联稳压晶体管t1在时间点t1开始导电,如可以从栅极-源极电压ugs得知的那样。通过电压vcc与测量点“3”的相对应的连接,在保护电路100的输入端子处的电压也升高到vcc,这可以从u_drv的信号变化过程得知。在时间点t2,在测量点“1”处、也就是说在保护电路100的输出端102处出现短路,也就是说信号sc从逻辑“0”变换到逻辑“1”。与此相关联,在测量点“3”处的电压u_drv由于电容器c13的存在而升高。

在反映了电压u_drv的变化过程的平均时间变化过程中示出了针对电容器c13的不同的大小的电压变化过程。用c13-1,...,c13-4示出不同的大小。如毫无困难地可见的那样,电容器c13-1的大小不准确,因为最大电压为80v,超过输出端子202的容许的最大电压值。然而,其它大小c13-2,...,c13-4保持在所要求的比如30v的阈值之下,使得考虑所述大小中的每个大小。

在时间点t3,诊断单元130输出信号ds,其方式是所述信号ds将值从逻辑“0”变换到逻辑“1”,由此构件200强制切断,与其在上面已经提及的内部诊断无关。在该时间点,开关元件210断开、也就是说信号cmd_d取值逻辑“0”。如也从图4得知的那样,串联稳压晶体管t1在时间点t2随着过压在测量点“1”处的出现而通过保护开关单元110截止、也就是说所述串联稳压晶体管的栅极-源极电压回到值0。

如所描述的那样,控制晶体管t2的任务是在输出端子102与供电电压(电池组)短路的情况下,将串联稳压晶体管t1切断。通过控制晶体管t2的开关速度可以设定随着关断产生的脉冲的振幅(参见u_drv的时间表),所述脉冲由电容器c13存储。控制晶体管t2的开关速度由于电容器c15在过压探测单元120中的存在而被提高。为此适宜的是控制晶体管t2具有高的电流放大倍数ß。

在图5中可以定性地看出电容器c15的存在的影响。又示出了信号cmd_d、sc和ds的时间变化过程,连同电压u_drv和电流i_drv在测量点“3”处的时间变化过程以及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栅极-源极电压的时间变化过程。又示例性地针对电容器c15的四个不同的大小示出了在测量点“3”处的电压u_drv,其中所述不同的大小用c15-1、c15-2、c15-3和c15-4代表。如果电容器c15的值被选择得过小(c15-1),那么在输出端子202处的电压超过容许的最大电压,此外串联稳压晶体管t1过于缓慢地被切断。在高的大小的情况下,在输出端子202处的容许的最大电压没有被超过(例如c15-4),同时用变得更大的电容值使关断加速。

为了补偿控制晶体管t2的过快的接通延迟,电容器c16在保护开关单元110中被设置在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漏极端子d与栅极端子g之间。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过快的关断导致过低的电压脉冲,过于缓慢的关断导致在测量点“3”处的高的电压脉冲,如从图6的时间变化过程可见的那样。

图6又示出了信号cmd_d、sc和ds,连同在测量点“3”处的电压u_drv以及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栅极-源极电压。在t1与t2之间又可见常规的运行,在时间点t2出现与供电电压、也就是说在测量点“1”处或保护电路100的输出端子102处的电池组的短路。电容器c16的不同的大小又以c16-1,…,c16-4来示出。在电容器c16(c16-4)的电容过大的情况下,在测量点“3”处并且因此在构件200的输出端子202处的容许的最大电压被超过。其它大小c16-3、c16-2和c16-1保持在所允许的范围内。然而,与此相对应,在不存在电容的情况下不形成电压脉冲(由c16-1的变化过程代表),由此所述构件200的内部诊断电路不能起作用。因而,为了准确的大小而根据c16-2或c16-3选择电容值。栅极-源极电压ugs的变化过程示出:串联稳压晶体管t1从时间点t2开始截止。

二极管d1和d2保护控制晶体管t2免受反向-基极-发射极电压。二极管d3导致保护电路100满足emv要求。在此,二极管d3阻断负脉冲,而正脉冲通过保护开关单元110本身来阻断或由构件200来阻止。

电阻r20是限流器。电阻r20是可选的。考虑到在输出端子102处有负电压的情况下的电流限制,所述电阻r20是有意义的。

电阻r25用于在输出端子102处有过压的情况下控制双极型晶体管t2。

电阻r26导致齐纳二极管dz1在其稳压范围内工作。电阻r24限制控制晶体管t2的集电极电流,并且是针对串联稳压晶体管t1的栅极的参考。

在出现输出端子102的短路情况下随着在构件200的“关断”阶段下(在所述“关断”阶段下,开关元件210截止而开关元件220导通(低压侧驱动器221是接通的))的过压的延续,所述构件200的内部诊断电路不能在所述构件的输出端子202(测量点“3”)处探测到过压。输出端子202仍通过保护电路100的已经被描述的功能保护,因为串联稳压晶体管t1已经将在输出端子202与输出端子102之间的连接拆开。

借助于由电阻r18与r19构成的分压器来探测过压并且输送给诊断单元130。所述诊断单元130将在电阻r18和r19的节点处由于过压而出现的电压数字化并且将所述电压输送给与门135。与门135的第二输入端得到关于构件200的开关元件210的开关状态的信息。通过在所描绘的情况下(开关元件210截止,开关元件220导通)对所述两个信息进行处理,构件200得到关于过压的存在的信息。因此,构件200能够分辨过压与开路负载(英文:openload)。因此,信号ds被用于向构件200通知在输出端子202处的过压的存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