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旋转电机、横流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581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电枢、旋转电机、横流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枢,所述电枢具有沿周向配置的12n个(n为正整数)齿和以集中卷绕的方式被卷绕于这些齿的各个齿上的电枢绕组,特别是涉及与极数为(12±2)n的磁场元件一同构成旋转电机的电枢。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机的激振力,多存在问题的是其旋转方向的激振力(下面,暂称为“旋转激振力”)。旋转激振力被大致划分为无通电时的齿槽转矩和通电时的转矩波动。

在槽数为n、极数为p(n、p为正整数)时,可知齿槽的高次谐波的次数是n和p的最小公倍数。

作为示例,以8极12槽电动机和10极12槽电动机来比较其次数。前者的8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后者的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因此,后者的电动机的转子的每旋转一圈的齿槽转矩的次数大,因此,能够降低齿槽转矩的波高值。

这样,极数为(12±2)n、齿数为12n的电动机(下面,暂称为“12槽类电动机”)作为低振动/低噪声电动机而被视为有效。特别是,在以顺畅的转矩传递为必须的领域(例如,机动车用eps或送风机驱动用电动机)中要求低旋转激振力,因此,在这些领域中采用了12槽类电动机(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

但是,可知如下的课题:相对于8极12槽电动机等,12槽类电动机的集中卷绕电枢的卷绕方向和接线复杂,工业生产率差。

对应于该课题,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各相每个设置两个卷绕电枢绕组的接线嘴,并列地进行向一个方向卷绕的电枢绕组的卷绕和向相反方向卷绕的电枢绕组的卷绕。由此,公开了能够使各个接线嘴向同一方向动作以卷绕电枢绕组、并能够提高生产率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0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36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73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46708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进行了如下这样复杂的卷绕:

(ii)关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一对齿,被卷绕于各个齿上的电枢绕组若彼此为同相,则从电枢的中心观察,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被卷绕于那一对齿上;

(ii)关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一对齿,被卷绕于各个齿上的电枢绕组若彼此为不同的相,则从电枢的中心观察,向相同方向被卷绕于那一对齿上;

(iii)从电枢的中心观察,被卷绕于正对的(即在周向上错开180度的)一对齿上的电枢绕组彼此向相反的方向被卷绕。

此外,在各齿上需要电枢绕组被卷绕成一体形状。因此,并列地卷绕同相的电枢绕组且被卷绕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齿上的绕组彼此会降低电枢绕组的占空率。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而在两者之间设时间差来卷绕,则会降低生产率。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相对于分割芯而将各个电枢绕组向相同方向卷绕的技术。并且,公开了利用多层配线基板进行齿绕线彼此的接线以排除搭线的技术,解决了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课题。

但是,这里,多层配线基板所需的配线层的层数是4层。诚然,在专利文献3中说明了削减了配线层的层数,但若层数是4层,则多层配线基板依然价高。

并且,关于专利文献2、3中的任一方,虽然每一相设置有四个电枢绕组,但在它们中并列连接有两个电流路径。因此,有时这两个电流路径中的感应电压分别不同。在该情况下,由于流动环状电流,因而产生焦耳损耗。并且,存在这样的课题:使得一相的整体的感应电压降低,并使得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和损失特性变差。

关于专利文献4,也记载了类似的技术,但具有与专利文献3同样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提供如下的技术:将每一相的电枢绕组彼此串联连接,并且使齿上的电枢绕组的卷绕方向为一个方向以容易制造电枢。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枢(1)具备相对于中性点(n)进行了星形接线的作为三相绕组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所述第一相绕组具有在所述中性点与第一相输入端(pu)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一至第四的第一相卷绕部(lu1、lu2、lu3、lu4),所述第二相绕组具有在所述中性点与第二相输入端(pv)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一至第四的第二相卷绕部(lv1、lv2、lv3、lv4),所述第三相绕组具有在所述中性点与第三相输入端(pw)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一至第四的第三相卷绕部(lw1、lw2、lw3、lw4)。

并且,在该第一形态中,所述第一至第四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所述第一至第四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和所述第一至第四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呈环状地被配置在规定位置的周围。并且,从所述规定位置观察,所述第一至第四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所述第一至第四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和所述第一至第四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的各自的从所述第一绕组端朝向所述第二绕组端的卷绕方向均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1)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与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2)的第一绕组端(s)连接,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1)的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第一相输入端(pu)连接,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2)的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3)的第一绕组端(s)连接,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4)的第一绕组端(s)与所述中性点连接,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4)的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3)的第二绕组端(e)连接,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3)的第一绕组端(s)与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4)的第一绕组端(s)连接,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4)的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3)的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2)的第一绕组端(s)连接,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1)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与所述第二相输入端(pv)连接,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1)的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2)的第二绕组端(e)连接,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3)的第一绕组端(s)与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4)的第一绕组端(s)连接,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4)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3)的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2)的第一绕组端(s)连接,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1)的第一绕组端(s)与所述第三相输入端(pw)连接,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1)的第二绕组端(e)与所述第二的第三相卷绕部(lw2)的第二绕组端(e)连接。

更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1)、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2)、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1)、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2)、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1)、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2)、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3)、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4)、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3)、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4)、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3)和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4)按该顺序呈环状地被配置在所述规定位置的周围。

本发明的电枢的第二形态根据该第一形态,其中,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1)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1)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2)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2)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1)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1)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2)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2)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1)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一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1)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二的第三相卷绕部(lw2)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二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2)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3)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3)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4)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二相卷绕部(lv4)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3)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3)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4)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一相卷绕部(lu4)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3)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所述第三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3)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4)的所述第二绕组端(e)和所述第四的所述第三相卷绕部(lw4)的所述第一绕组端(s)按该顺序呈环状地被配置在所述规定位置的周围。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具备第二形态的电枢(1)和(12±2)n极的磁场元件(2)。优选的是,所述磁场元件(2)具有围绕所述电枢(1)的磁体(21),并且是外转子型。更优选的是,所述磁体(21)是树脂磁体。

本发明的横流风扇由所述旋转电机驱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枢的第一形态,通过向第一相输入端、第二相输入端、第三相输入端提供三相交流电压,从而能够产生适于(12±2)n极的磁场元件的旋转磁场。并且,第一至第四的第一相卷绕部、第一至第四的第二相卷绕部、第一至第四的第三相卷绕部均可通过从第一绕组端向第二绕组端向相同方向卷绕而得到,因此,它们的制造工序被简化(制造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电枢的第二形态,第一至第四的第一相卷绕部、第一至第四的第二相卷绕部、第一至第四的第三相卷绕部彼此之间的连接所需的配线层为二层就可以。

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特别为外转子型的情况下,能够使印刷基板小型化。

若旋转电机是外转子型,则在利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驱动横流风扇的情况下,能够将磁体的面积设计得较宽。

若旋转电机为外转子型,则也容易进行多极化。

此外,磁体为树脂磁体容易得到极数不同的磁场元件。

借助于下面的详细的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局面和优点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枢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与电枢一同构成旋转电机的磁场元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与电枢一同构成旋转电机的磁场元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齿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电枢绕组彼此的连接状态的接线图。

图6是示出印刷基板的结构的配线图。

图7是示出电枢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横流风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绝缘体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绝缘体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齿芯的形状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轭铁芯的形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作为12槽类电动机的示例而n=1的情况、即极数为10或14、齿数为12的电动机进行说明。但是,即使是n≥2,下面的说明也妥当。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枢1的结构的平面图。但是,电枢1还具备后述的印刷基板3。

图2和图3是示出与电枢1一同构成旋转电机的磁场元件2的结构的平面图。该旋转电机是所谓的外转子型,磁场元件2是具备磁体21的转子,所述磁体21围绕电枢1(利用作为假想线的点划线示出)。

其中,图2示出了磁场元件2的极数为14(=12+2)的情况,图3示出了磁场元件2的极数为10(=12-2)的情况。具体而言,在图2中,在周向上配置有14个磁体21,在图3中,在周向上配置有10个磁体21。并且,在哪一种情况下在周向上相邻的磁体21彼此均相对于电枢1而呈不同的极性(n/s)。

优选的是,磁体21是树脂磁体。这是因为,无需为了得到磁场元件2所需的极数而逐一地准备磁体21,只要使磁化工序不同就可容易地得到多个磁体21。

树脂磁体由例如铁氧体磁性粉或者ndfeb等稀土类磁性粉被分散混合到树脂粘合剂中而形成。

磁场元件2具有开设有安装孔23和轴孔20的安装面22。上述的旋转电机的驱动对象(例如送风用的横流风扇)借助于使用了安装孔23的紧固件(未图示)而被安装在安装面22上。由此,磁场元件2的旋转引起驱动对象的旋转。被固定于驱动对象的轴(未图示)贯通到轴孔20中,该轴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电枢1旋转。

回到图1,对电枢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电枢1的中央部开设有贯通孔10,供上述的轴贯通。当然,开设贯通孔10在电枢1中并非必要条件。

在电枢1的规定位置、具体而言是其中央部(这里是贯通孔10)的周围在周向上配置有12个齿。更具体而言,在附图上按逆时针方向顺次地呈环状配置有齿tu1、tu2、tw1、tw2、tv3、tv4、tu3、tu4、tw3、tw4、tv1、tv2。

在这些齿上分别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卷绕有电枢绕组,在图中示意性地描绘了构成电枢绕组的导线。下面,将被卷绕于每个齿上的电枢绕组称为卷绕部。

在图1中包围黑点的白圆(下面,暂称为“点圆”)和包围x号的白圆(下面,暂称为“x圆”)均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卷绕部中流动的电流。点圆表示从纸面里侧向近前侧流动的方向,x圆表示从纸面近前侧向里侧流动的方向。

具体而言,关于u相,分别被卷绕于齿tu1、tu2、tu3、tu4的卷绕部对应,它们构成u相绕组。从电枢1的中心侧观察,在分别被卷绕于相邻的齿tu1、tu2的卷绕部中,电流向彼此相反方向流动。同样地,从电枢1的中心侧观察,在分别被卷绕于相邻的齿tu3、tu4的卷绕部中,电流向彼此相反方向流动。并且,从电枢1的中心侧观察,在分别被卷绕于相互正对的齿tu1、tu3的卷绕部中,电流向彼此相反方向流动。

关于v相,分别被卷绕于齿tv1、tv2、tv3、tv4的卷绕部对应,它们构成v相绕组。关于w相,分别被卷绕于齿tw1、tw2、tw3、tw4的卷绕部对应,它们构成w相绕组。并且,关于被卷绕于这些齿上的卷绕部,关于电流流动的方向,也具有与上述的u相绕组同样的关系。

流向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它们构成三相绕组)的电流中的任意两个是相同极性、另外一个是不同极性。这里,例举了流向v相绕组、w相绕组的电流的极性相同、并与流向u相绕组的电流的极性不同的情况。

图4是示出齿tq的结构的平面图。这里,齿tq代表性地表示齿tu1、tu2、tu3、tu4、tv1、tv2、tv3、tv4、tw1、tw2、tw3、tw4。

在齿tq的远离磁场元件2的一侧(这里是靠近图1中的贯通孔10的一侧)具有第一端部tqi,在靠近磁场元件2的一侧具有第二端部tqo。

在齿tq上包覆有绝缘体,卷绕部lq隔着绝缘体而被卷绕于齿tq上。

卷绕部lq具有第一绕组端lqs和第二绕组端lqe作为其两端。第一绕组端lqs和第二绕组端lqe均出现在齿tq的第一端部tqi。更具体而言,在齿tq的绝缘体上,在第一端部tqi设置有一对销。第一绕组端lqs和第二绕组端lqe与这对销连接。

随着从第一绕组端lqs朝向第二绕组端lqe,卷绕部lq相对于从齿tq的第一端部tqi观察第二端部tqo的方向dq而在逆时针方向的卷绕方向rq上被卷绕。这样,在齿tu1、tu2、tu3、tu4、tv1、tv2、tv3、tv4、tw1、tw2、tw3、tw4中,从电枢1的中心观察,卷绕部均向相同方向(这里是逆时针方向)被卷绕。

为了便于卷绕卷绕部lq,连接第二绕组端lqe的销多被配置在比连接第一绕组端lqs的销远离磁场元件2的一侧(这里是图1中的靠近贯通孔10的一侧)。

在齿tq的绝缘体中的第一端部tqi侧设置有向轴延伸的方向的一侧(在附图中与纸面垂直的近前方向)突出的突起kq。突起kq起到在将卷绕部lq卷绕完毕时防止开卷的作用。

图5是示出卷绕部彼此的连接状态的接线图。在图5中示出的卷绕部lu1、lu2、lu3、lu4、lv1、lv2、lv3、lv4、lw1、lw2、lw3、lw4分别被卷绕于齿tu1、tu2、tu3、tu4、tv1、tv2、tv3、tv4、tw1、tw2、tw3、tw4上。

在图5中,在各个卷绕部的相当于第一绕组端(在图4中表示为第一绕组端lqs)的部位标注记号“s”。在各个卷绕部的相当于第二绕组端(在图4中表示为第二绕组端lqe)的部位标注记号“e”。并且,如下那样被接线:卷绕部lu1的第二绕组端e与u相输入端pu连接;卷绕部lu1的第一绕组端s与卷绕部lu2的第一绕组端s在连接点x12连接;卷绕部lu2的第二绕组端e与卷绕部lu3的第一绕组端s在连接点x23连接;卷绕部lu4的第一绕组端s与中性点n连接;卷绕部lu4的第二绕组端e与卷绕部lu3的第二绕组端e在连接点x34连接;卷绕部lv3的第一绕组端s与卷绕部lv4的第一绕组端s在连接点y34连接;卷绕部lv4的第二绕组端e与中性点n连接;卷绕部lv3的第二绕组端e与卷绕部lv2的第一绕组端s在连接点y23连接;卷绕部lv1的第一绕组端s与v相输入端pv连接;卷绕部lv1的第二绕组端e与卷绕部lv2的第二绕组端e在连接点y12连接;卷绕部lw3的第一绕组端s与卷绕部lw4的第一绕组端s在连接点z34连接;卷绕部lw4的第二绕组端e与中性点n连接;卷绕部lw3的第二绕组端e与卷绕部lw2的第一绕组端s在连接点z23连接;卷绕部lw1的第一绕组端s与w相输入端pw连接;卷绕部lw1的第二绕组端e与卷绕部lw2的第二绕组端e在连接点z12连接。

通过这样的接线,u相绕组、v相绕组、w相绕组相对于中性点n而进行了星形接线。卷绕部lu1~lu4在中性点n与u相输入端pu之间被串联连接,并构成u相绕组。卷绕部lv1~lv4在中性点n与v相输入端pv之间被串联连接,并构成v相绕组。卷绕部lw1~lw4在中性点n与w相输入端pw之间被串联连接,并构成w相绕组。

关于电流流动的方向,卷绕部lu1、lu3彼此是相反方向,卷绕部lu2、lu4彼此是相反方向。关于电流流动的方向,卷绕部lv1、lv3彼此是相反方向,卷绕部lv2、lv4彼此是相反方向。关于电流流动的方向,卷绕部lw1、lw3彼此是相反方向,卷绕部lw2、lw4彼此是相反方向。

因此,通过对u相输入端pu施加u相电压、对v相输入端pv施加v相电压、对w相输入端pw施加w相电压,从而能够实现通过图1所示的所有点圆、x圆表示的电流的方向。

图6是示出印刷基板3的结构的配线图。印刷基板3实现图5所示的电枢绕组彼此的连接状态。具体而言,在印刷基板3上设置有第一焊盘组、被第一焊盘组包围地配置的第二焊盘组和焊盘hu、hv、hw。

在第一焊盘组中,与各个卷绕部的第一绕组端连接的多个焊盘呈环状配置。在第二焊盘组中,与各个卷绕部的第二绕组端连接的多个焊盘呈环状配置。在这些焊盘上开设有例如供上述的销穿过的孔。另外,为了使上述的轴贯通,在印刷基板3上以被第二焊盘组包围的方式开设有与贯通孔10大致一致的贯通孔30。

第一焊盘组具备焊盘hu1s、hv1s、hw1s、hu2s、hv2s、hw2s、hu3s、hv3s、hw3s、hu4s、hv4s、hw4s,在这些焊盘上连接销,所述销与卷绕部lu1、lv1、lw1、lu2、lv2、lw2、lu3、lv3、lw3、lu4、lv4、lw4的各自的第一绕组端连接。

第二焊盘组具备焊盘hu1e、hv1e、hw1e、hu2e、hv2e、hw2e、hu3e、hv3e、hw3e、hu4e、hv4e、hw4e,在这些焊盘上连接销,所述销与卷绕部lu1、lv1、lw1、lu2、lv2、lw2、lu3、lv3、lw3、lu4、lv4、lw4的各自的第二绕组端连接。

若忽视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所呈的环的直径的大小,则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按如下顺序在周向上沿逆时针方向配置:焊盘hv1e、hv1s、hv2e、hv2s、hu1e、hu1s、hu2e、hu2s、hw1e、hw1s、hw2e、hw2s、hv3e、hv3s、hv4e、hv4s、hu3e、hu3s、hu4e、hu4s、hw3e、hw3s、hw4e、hw4s。

在印刷基板3上还设置有利用实线表示的第一层配线图案和利用虚线表示的第二层配线图案,它们隔着绝缘层31而被设置在彼此不同的配线层上。并且,印刷基板3所需的配线层按第一层配线图案和第二层配线图案就可以。在绝缘层31上还设置有将第一层配线的一部分和第二层配线的一部分连接起来的连接部j1~j5。

第一配线层图案包括:将焊盘hv2s与连接部j1连接起来的配线py23a;将焊盘hw、hw1s彼此连接起来的配线pww;将焊盘hu1s、hu2s彼此连接起来的配线px12;将焊盘hw2s与连接部j5连接起来的配线pz23a;将焊盘hu3s与连接部j2连接起来的配线px23a;将连接部j3、j4与焊盘hu4s连接起来的配线pna;和将焊盘hw3s、hw4s彼此连接起来的配线pz34。

第二配线层图案包括:将焊盘hu、hu1e彼此连接起来的配线puu;将焊盘hu2e与连接部j2连接起来的配线px23b;将焊盘hv3e与连接部j1连接起来的配线py23b;将焊盘hv4e与连接部j3连接起来的配线pnb;将焊盘hw3e与连接部j5连接起来的配线pz23b;和将焊盘hw4e与连接部j4连接起来的配线pnc。

第一配线层图案或第二配线层图案包括:将焊盘hv1e、hv2e彼此连接起来的配线py12;将焊盘hu、hv1s彼此连接起来的配线pvv;将焊盘hw1e、hw2e彼此连接起来的配线pz12;和将焊盘hu3e、hu4e彼此连接起来的配线px34。但是,在图6中例举了这些被包括在第一配线层图案中的情况。

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线图案,从而能够利用两层的配线图案得到图5所示的连接关系。因此,实现该配线层的印刷基板的结构简单,其制造也容易。

图7是示出电枢1的结构的平面图,相对于图1所示的结构而示出了从纸面近前侧配置印刷基板3的状态。这里,在各焊盘上开设有孔,示出了连接有第一绕组端的销、或者连接有第二绕组端的销进入到孔中的状况(示意性地示出了表示各焊盘的圆中所示的圆是该销)。此外,例举了贯通孔30小于贯通孔10的情况,但贯通孔30也可以大于贯通孔10。

在印刷基板3上安装有连接器4。线缆cu、cv、cw分别提供u相、v相、w相的电压,并分别经由u相输入端pu、v相输入端pv、w相输入端pw而与焊盘hu、hv、hw(参照图6)连接。

通过这样地采用印刷基板3,从而对齿对tua的第二绕组端、齿对tva的第一绕组端、齿对twa的第一绕组端给予三相电压,电枢1产生12极的旋转电场。

从能够使印刷基板3小型化的角度而言,优选的是,采用印刷基板3的旋转电机是外转子型。这是因为,电枢1的外径小于转子,并且,将齿的第一端部连结起来的近圆的直径比电枢1的外径小齿的长度的量。还因为焊盘hu1s、hv1s、hw1s、hu2s、hv2s、hw2s、hu3s、hv3s、hw3s、hu4s、hv4s、hw4s、hu1e、hv1e、hw1e、hu2e、hv2e、hw2e、hu3e、hv3e、hw3e、hu4e、hv4e、hw4e位于旋转电机的内周侧。

所述外转子型的旋转电机适于对例如被用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横流风扇进行驱动。

图8是示出横流风扇80及对其进行驱动的旋转电机的结构的剖视图。但是,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省略了横流风扇80的截面影线。此外,利用单点划线简化地示出了电枢1。

横流风扇80借助于使用了安装孔23的紧固件(未图示)而被安装于磁场元件2的安装面22上。由此,磁场元件2的旋转引起横流风扇80的旋转。即,具备磁场元件2的旋转电机对横流风扇80进行驱动。

横流风扇80的轴81贯通于轴孔20、贯通孔30(实际还贯通于贯通孔10)中,并被未图示的支承机构支承为相对于电枢1旋转自如。

关于所述支承机构、紧固件和横流风扇80的结构,由于可采用公知的技术而实现,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对横流风扇80进行驱动的外转子型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直径变大。因此,能够将磁体21的面积也设计得较宽。这从即使降低磁体21的磁通密度也可得到所需的磁通的角度而言是优选的。这还带来这样的优点:在磁体21是树脂磁体的情况下,分散地混合于其中的磁性粉是磁通密度低的材料、例如铁氧体磁体就可以。与采用ndfeb等稀土类磁体作为磁性粉的情况相比,从有助于低价制造的角度而言是有利的。

若旋转电机是外转子型,则也容易进行多极化。由于外径大,因此每一极的圆弧长度可取较长,因此,在量产时的尺寸公差作为绝对值而相同的情况下(例如±0.1mm等),极角度的误差较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中采用的直径小的磁体的极角度的误差可更高精度地设定/实现量产,在低振动化及低噪声化的方面也有优点。

在如铁氧体磁体彼此、稀土类磁体彼此那样地磁体的种类相同的情况下,与烧结磁体相比,树脂磁体通过用于固定磁体的部件的削减及成型工时削减(可省略烧结磁体的c面研磨、找尺寸的研削等)而有助于低价制造。

此外,磁体是树脂磁体容易得到极数不同的磁场元件。这是因为,电枢与以往相同的情况下,只要新设极数不同的树脂磁体的模具和磁化轭即可。特别是,在仅由树脂磁体构成转子的情况下,无需每当极数不同时就新设用于固定磁体的部件,该部件也与以往件相同即可。

图9和图10是示出绝缘体6的形状的立体图。绝缘体6覆盖各齿,并卷绕有电枢绕组。

还参照图4,绝缘体6具有:第一板608,其位于齿tq的第一端部tqi;第二板607,其位于第二端部tqo;和筒601,其在第一板608与第二板607之间卷绕有电枢绕组。在筒601的内侧具有内周面602。

在第一板608上开设有孔605s、605e。在孔605s中插入有销7s,在孔605e中插入有销7e。在销7s上连接有卷绕部lq的第一绕组端lqs,在销7e上连接有卷绕部lq的第二绕组端lqe。

在第一板608上设置有突起604,所述突起604向与设置有销7s、7e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突出。突起604作为图4中的突起kq而发挥作用。

在第一板608的设置有销7s、7e和突起604的一侧,在接近其磁场元件2的一侧设置有斜面606。其目的在于,参照图4,相对于从卷绕部lq朝向销7s、7e的电枢绕组,使得第一板608不局部地施加强力10。

图11是示出构成齿的齿芯8的形状的平面图。可利用例如在纸面垂直方向上层压的电磁钢板实现齿芯8。齿芯8具有连接部位8a和磁极部位8b。

齿芯8以连接部位8a被配置在第一板608侧、磁极部位8b被配置在第二板607侧的方式被插入到筒601中。由此,内周面602覆盖齿芯8。

图12是示出轭铁芯9的形状的平面图。可利用例如在纸面垂直方向上层压的电磁钢板实现轭铁芯(yokecore)9。轭铁芯9具有多个连接部位9a和连结部位9b。

连接部位9a被排列成环状,它们借助于连结部位9b而被连结。连接部位8a、9a被彼此组合而连结。因此,通过将齿芯8连结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连接部位9a,从而可得到图1所示的结构。例如,电枢1的贯通孔10在连结部位9b处开口。

上述的说明均是示例,当然,在不妨碍其效果的范围内可适当地变形。

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说明在全部的局面中是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可解释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想到无数未例举的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