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341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度较小的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无机房电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无机房永磁同步曳引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由于无机房井道设计越来越紧凑,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厚度就越来越显得重要。现有的永磁同步曳引机,一般都为外转子或者内转子结构,即,由一组由永磁体组成的转子以及一组由单个绕组组成的定子组装而成,虽然结构简单但其厚度尺寸一般相对较大,在对曳引机厚度要求越来越薄的需求下,这种曳引机结构显得不适用。

近年来出现一种轴向磁场结构的盘式永磁同步曳引机,由于轴向磁场的原因,曳引机厚度可以做得很薄,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盘式电机是轴向磁场结构,其定子结构复杂,绕组制造工艺复杂,转子平面度要求很高,另外定、转子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吸力,对轴承的要求也很高,这种过于复杂的制造工艺和结构,造成轴向磁场结构电机的成本很高,资源浪费很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艺简化、厚度小、成本低的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艺简化、厚度小、成本低的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其包括机座、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及曳引轮;其中,所述机座上设有一主轴;转子组件包括轮毂、内永磁体及外永磁体,所述轮毂固定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内永磁体、所述外永磁体分别固定于所述轮毂上并相对;定子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上的第一定子绕组及第二定子绕组,且所述第一定子绕组与所述外永磁体相对应,所述第二定子绕组与所述内永磁体相对应;曳引轮安装于所述轮毂上并位于所述机座外。

较佳地,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一内磁轭,所述内磁轭固定于所述轮毂上并向所述机座凸伸,所述内永磁体固定于所述内磁轭上。

较佳地,所述轮毂具有一向所述机座凸伸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内磁轭相对设置,所述外永磁体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

较佳地,所述机座上凹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定子绕组、所述第二定子绕组均固定于所述凸起部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较佳地,所述内永磁体、所述外永磁体的极数相同,且所述内永磁体、所述外永磁体在同一位置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极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子绕组、所述第二定子绕组的极数相同,且两者的槽数与绕线方式相同。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子绕组、所述第二定子绕组均为直槽设计,所述内永磁体、所述外永磁体均为斜槽设计。

较佳地,所述轮毂套设于所述主轴上,并通过一压板将所述主轴、所述轮毂固定。

较佳地,所述机座上还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轮毂相间隔,且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轮毂之间设有前轴承,一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部的前轴承压盖将所述前轴承固定。

较佳地,所述机座上还设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主轴相间隔,且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主轴之间设有后轴承,一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部的后轴承压盖将所述后轴承固定。

较佳地,所述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编码器及制动器,所述编码器设置于所述机座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制动器设于所述机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其转子组件包括固定于轮毂上并相对的内永磁体、外永磁体,其定子组件包括固定于机座上的第一定子绕组及第二定子绕组,第一定子绕组与外永磁体相对应,第二定子绕组与内永磁体相对应,因此,通过双线圈磁场来产生相同类型的转矩,可以用较小的厚度设计较大的转矩,同时使曳引机的结构简单,简化其制造工艺,进而降低曳引机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图1中转子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100,适用于所有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下面首先参看图1-2所示,本发明的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其包括机座110、定子组件120、转子组件130、曳引轮140、编码器150及制动器160。其中,机座110上设有一主轴111,定子组件120为双线圈结构,其固定于机座110上,转子组件130安装于主轴111上并与定子组件120相配合,曳引轮140安装于转子组件130上,编码器150设置于机座110与主轴111之间,制动器160设于机座110上。

具体地,机座110的边缘处,由其前端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安装槽112,安装槽112内设有一凸起部113,该凸起部113用于固定定子组件120(详见后述);安装槽112的内侧壁处还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端114及第二连接端115,第一连接端114、第二连接端115分别向机座110的前端、后端凸伸,两者均与主轴111相间隔,第一连接端114用于和转子组件130相配合,第二连接端115用于和主轴111相配合(详见后述)。

如图1所示,定子组件120包括第一定子绕组121及第二定子绕组122,第一定子绕组121、第二定子绕组122均容置于安装槽112内,且两者通过固定件123固定于凸起部113,第一定子绕组121靠近于安装槽112的外侧壁,第二定子组件120靠近于安装槽112的内侧壁,第一定子绕组121、第二定子绕组122的极数相同,两者的槽数与绕线方式相同。

其中,固定件123优选为螺栓,通过螺栓可以方便地将第一定子绕组121、第二定子绕组122固定,同时使其拆卸方便。当然,固定件123并不限于螺栓,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件。

下面结合图1-2所示,转子组件130包括轮毂131、内磁轭132、内永磁体133及外永磁体134。内磁轭132固定于轮毂131上,内永磁体133、外永磁体134分别固定于内磁轭132、轮毂131上。

具体地,轮毂131具有一基部1311、一连接部1312及一安装部1313,连接部1312连接于基部1311与安装部1313之间,且基部1311、安装部1313分设于连接部1312的两侧;内磁轭132连接于连接部1312的远离安装部1313的一端,且内磁轭132与安装部1313向同一方向凸伸,内磁轭132与安装部1313相间隔设置,外永磁体134固定于安装部1313的内圆上,内永磁体133固定于内磁轭132的外圆上,从而使内永磁体133、外永磁体134相对。当轮毂131安装于主轴111上后,安装部1313、内磁轭132均伸入机座110的安装槽112内,并使外永磁体134与第一定子绕组121相对应,内永磁体133与第二定子绕组122相对应。

本发明中,所述内永磁体133、外永磁体134的极数相同,且在同一位置方向上,所述内永磁体133、外永磁体134具有相同的极性。

继续结合图1-2所示,基部1311上还形成有一容置槽1314,安装轮毂131时,基部1311套设于主轴111上,利用一压板170将基部1311与主轴111固定,具体地,压板170同时抵触于主轴111的端部及基部1311,并利用螺栓等固定件将压板170固定于主轴111上,曳引轮140安装于基部1311外并抵触于连接部1312。同时,机座110上的第一连接端114伸入容置槽1314内,且第一连接端114与基部1311之前设有前轴承180,一前轴承压盖181固定于第一连接端114的端部并抵触于前轴承180上从而将两者固定;第二连接端115与主轴111之间设有后轴承190,一后轴承压盖191固定于第二连接端115的端部并抵触于后轴承上从而将两者固定。

本发明中,第一定子绕组121、第二定子绕组122均为直槽设计,内永磁体133、外永磁体134均为斜槽设计,一方面消除转矩脉动,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曳引机100的整体厚度。

下面结合图1-2所示,本发明的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安装时,先将第一定子绕组121、第二定子绕组122固定于机座110的安装槽112内。再将内永磁体133固定于内磁轭132的外圆上,将外永磁体134固定于安装部1313的内圆上,且内永磁体133、外永磁体134具有相同极数,在同一位置方向上,内永磁体133、外永磁体134具有相同的极性。然后,将轮毂131安装于机座110上,即,轮毂131的基部1311套设于主轴111上,利用压板170将轮毂131与主轴111固定起来形成转子;同时,轮毂131的安装部1313、内磁轭132均伸入安装槽112内,并使外永磁体134与第一定子绕组121相对应,内永磁体133与第二定子绕组122相对应。最后,再将曳引轮140装设于轮毂131的基部1311外使其抵触于连接部1312;将编码器150、制动器160安装于机座110上,完成曳引机100的安装。

综上,由于本发明的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其转子组件130包括固定于轮毂131上并相对的内永磁体133、外永磁体134,且其定子组件120包括固定于机座110上的第一定子绕组121及第二定子绕组122,第一定子绕组121与外永磁体134相对应,第二定子绕组122与内永磁体133相对应,通过双线圈磁场来产生相同类型的转矩,可以用较小的厚度设计较大的转矩,同时使曳引机100的结构简单,简化其制造工艺,进而降低曳引机100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本发明双线圈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