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力工作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缘防水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现场施工过程中在铺设完二次电缆并剥开电缆后,需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处理。
现场主要是采用绝缘胶带绑扎方式完成,具体操作流程为:
首先,用不带胶性的绝缘胶带进行缠裹电缆头。待基本与电缆外径粗度齐平后,再更换带粘性的绝缘胶带进行二次固定绑扎。最后,再用热缩管进行热缩固定处理。
然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首先因使用的绝缘胶带壁厚较薄,会使得缠绕层数较多。同时,需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两种绝缘带进行处理,效率较低。其次,由于绑扎过程中,绑扎外切面因操作人员水平不能保证平齐,美观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防水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处理的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带体包括:防护段,用于缠绕在电缆接头上;粘接段,与防护段连接,用于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上后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其中,粘接段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
进一步地,防护段包括:绑扎段,用于缠绕在电缆接头上;填空段,填空段位于绑扎段和粘接段之间,以连接绑扎段和粘接段。
进一步地,填空段的长度大于绑扎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填空段的长度大于粘接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填空段的厚度等于绑扎段的厚度。
进一步地,绑扎段的厚度大于填空段和粘接段的厚度。
进一步地,绑扎段具有用于与电缆接头接触的接触面和与接触面相背的第一背面;接触面的端部和/或第一背面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
进一步地,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背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绑扎段在电缆接头上缠绕一圈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沿绑扎段的宽度方向拼接。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设置在接触面靠近粘接段的一端,第二凸起设置在第一背面远离粘接段的一端。
进一步地,粘接段具有朝向防护段缠绕的粘接面和与粘接面相背的第二背面;粘接面上设置有粘接胶。
本发明中的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该带体包括防护段和粘接段,粘接段与防护段连接。这样,将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外侧,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上后,将粘接段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并使粘接段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处理的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绝缘防水带的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绝缘防水带的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绝缘防水带的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将本发明中的绝缘防水带的绑扎段缠绕在电缆接头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将本发明中的绝缘防水带的填空段缠绕在绑扎段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将本发明中的绝缘防水带的粘接段缠绕在填空段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绑扎段;11、接触面;12、第一背面;13、第一凸起;14、第二凸起;20、粘接段;21、粘接面;22、第二背面;30、填空段;40、电缆接头;5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请参考图1至图6,带体包括:防护段,用于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粘接段20,与防护段连接,用于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其中,粘接段20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
本发明中的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该带体包括防护段和粘接段20,粘接段20与防护段连接。这样,将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外侧,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将粘接段20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并使粘接段20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处理的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优选地,电缆接头40为电缆50上去除绝缘皮后的接头。
为了在绑扎段10缠绕后对电缆接头40处进行填充,如图1至图3所示,防护段包括:绑扎段10,用于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填空段30,填空段30位于绑扎段10和粘接段20之间,以连接绑扎段10和粘接段20。这样,当绑扎段10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如图4所示),填空段30缠绕在绑扎段10上(如图5所示),最后再将粘接段20缠绕在填空段30的外侧(如图6所示),进而使缠绕后的粘接段2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填空段30的长度大于绑扎段10的长度。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使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为了保证带体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如图1至图3所示,填空段30的长度大于粘接段20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填空段30的厚度等于绑扎段10的厚度。这样,可以便于带体的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绑扎段10的厚度大于填空段30和粘接段20的厚度。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使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为了保证带体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绑扎段10具有用于与电缆接头40接触的接触面11和与接触面11相背的第一背面12;接触面11的端部和/或第一背面12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接触面1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3,第一背面1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4,绑扎段10在电缆接头40上缠绕一圈后,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14沿绑扎段10的宽度方向拼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14的设置方式为:第一凸起13设置在接触面11靠近粘接段20的一端,第二凸起14设置在第一背面12远离粘接段20的一端。
为了实现粘接段20的粘接作用,粘接段20具有朝向防护段缠绕的粘接面21和与粘接面21相背的第二背面22;粘接面21上设置有粘接胶。
具体地,绑扎段10、粘接段20和填空段30的宽度相同。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实施例一中:
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请参考图1至图6,带体包括:防护段,用于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粘接段20,与防护段连接,用于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其中,粘接段20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带体为橡胶条。
本实施例一中的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该带体包括防护段和粘接段20,粘接段20与防护段连接。这样,将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外侧,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将粘接段20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并使粘接段20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处理的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优选地,电缆接头40为电缆50上去除绝缘皮后的接头。
为了在绑扎段10缠绕后对电缆接头40处进行填充,如图1至图3所示,防护段包括:绑扎段10,用于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填空段30,填空段30位于绑扎段10和粘接段20之间,以连接绑扎段10和粘接段20。这样,当绑扎段10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如图4所示),填空段30缠绕在绑扎段10上(如图5所示),最后再将粘接段20缠绕在填空段30的外侧(如图6所示),进而使缠绕后的粘接段2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填空段30的长度大于绑扎段10的长度。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使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为了保证带体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如图1至图3所示,填空段30的长度大于粘接段20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3所示,填空段30的厚度等于绑扎段10的厚度。这样,可以便于带体的加工。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3所示,绑扎段10的厚度大于填空段30和粘接段20的厚度。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使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为了保证带体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绑扎段10具有用于与电缆接头40接触的接触面11和与接触面11相背的第一背面12;接触面11的端部和/或第一背面12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接触面1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3,第一背面1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4,绑扎段10在电缆接头40上缠绕一圈后,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14沿绑扎段10的宽度方向拼接。
在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14的设置方式为:第一凸起13设置在接触面11靠近粘接段20的一端,第二凸起14设置在第一背面12远离粘接段20的一端。
为了实现粘接段20的粘接作用,粘接段20具有朝向防护段缠绕的粘接面21和与粘接面21相背的第二背面22;粘接面21上设置有粘接胶。
具体地,绑扎段10、粘接段20和填空段30的宽度相同。
在实施例二中,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请参考图1至图6,带体包括:防护段,用于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粘接段20,与防护段连接,用于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其中,粘接段20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防护段和粘接段20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二中的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该带体包括防护段和粘接段20,粘接段20与防护段连接。这样,将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外侧,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将粘接段20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并使粘接段20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处理的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优选地,电缆接头40为电缆50上去除绝缘皮后的接头。
为了在绑扎段10缠绕后对电缆接头40处进行填充,如图1至图3所示,防护段包括:绑扎段10,用于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填空段30,填空段30位于绑扎段10和粘接段20之间,以连接绑扎段10和粘接段20。这样,当绑扎段10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如图4所示),填空段30缠绕在绑扎段10上(如图5所示),最后再将粘接段20缠绕在填空段30的外侧(如图6所示),进而使缠绕后的粘接段2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填空段30的长度大于绑扎段10的长度。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使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为了保证带体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如图1至图3所示,填空段30的长度大于粘接段20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二中,如图3所示,填空段30的厚度等于绑扎段10的厚度。这样,可以便于带体的加工。
在本实施例二中,如图3所示,绑扎段10的厚度大于填空段30和粘接段20的厚度。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使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
为了保证带体缠绕在电缆接头40的外表面与电缆50的外表面平齐,绑扎段10具有用于与电缆接头40接触的接触面11和与接触面11相背的第一背面12;接触面11的端部和/或第一背面12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接触面1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3,第一背面1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4,绑扎段10在电缆接头40上缠绕一圈后,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14沿绑扎段10的宽度方向拼接。
在本实施例二中,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14的设置方式为:第一凸起13设置在接触面11靠近粘接段20的一端,第二凸起14设置在第一背面12远离粘接段20的一端。
为了实现粘接段20的粘接作用,粘接段20具有朝向防护段缠绕的粘接面21和与粘接面21相背的第二背面22;粘接面21上设置有粘接胶。
具体地,绑扎段10、粘接段20和填空段30的宽度相同。
在本发明中的绝缘防水带中:
绑扎段10的作用为:绑扎线缆,填补线芯至电缆外径空缺部分;
填空段30为不带粘性的绝缘胶带。作用为:固定绑扎段10,同时填补绑扎段10与未剥离区电缆间的间隙;
粘接段20为粘性绝缘胶带,起到粘连固定作用。
本发明通过设置绑扎段10、粘接段20和填空段30,解决了在包扎过程中减少缠绕层数和更换绝缘胶带的问题,减少了工作时间,并解决了美观度问题。
本发明应兼顾不带胶性和胶性绝缘胶带的绝缘、防水、固定、美观功能。
由于现场电缆芯数不同,可设计不同规格,以铠装屏蔽4*2.5电缆为例:
根据产品作用和现场使用环境,材料应具备绝缘、耐氧化型、耐气候性、耐热性、耐化学稳定性,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因此选择三元乙丙橡胶材料。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有效解决现场绑扎电缆接头复杂,时间长问题,同时可保证现场绑扎效果优良,外型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绝缘防水带,包括带体,该带体包括防护段和粘接段20,粘接段20与防护段连接。这样,将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外侧,在防护段缠绕在电缆接头40上后,将粘接段20缠绕在防护段的外侧,并使粘接段20粘接在防护段的外侧,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和防水处理的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