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高空架线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1151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10kV高空架线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kv高空架线牵引车。



背景技术:

架线施工是送电线路三大工序(基础、杆塔、架线通常称为三大工序)中技术要求高、方式难度大的一道工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架线施工已经有人工架线升级为张力架线,不论是在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张力架线是用张力机、牵引机等主要设备使导线带一定张力在腾空状态下展放,并以相应的方法进行紧线、挂线和附件安装的整套施工工艺,具有如下特征:

1、导线在架线施工全过程中处于架空状态;

2、以施工段为架线施工的单元工程,放线、紧线等作业在施工段内进行;

3、施工段不受设计耐张段限制,可以直线塔作施工段起止塔,在耐张塔上直驼放线;

4、在直线塔上紧线并作直线塔锚线,凡直通放线的耐张塔也直通紧线;

5、在直通紧线的耐张塔上作平衡挂线或半平衡挂线;

6、同相子导线要求同时展放、同时收紧。

张力架线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导线与地面摩擦致伤,减轻运行中的电晕损失及对无线电系统的干扰;

2、施工作业高度机械化,速度快,工效高;

3、用于跨越江河、公路、铁路、经济作物区,山区、泥沼、河网地带等复杂地形条件,更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4、能减少青苗损失。

在电网建设期间,人员与设备集中度非常高,施工条件良好,施工配套齐全。能够迅速的进行电网建设工作。但是在电网建设完成后,随着居民区的建设、工厂的建设、田地的恢复农业生产等因素,地面恢复原来的使用或者已经变为新的使用。在电网一般维护期间,基本上不会有问题,但是碰到重大的电网维修情况,在地面被占用的情况下,大型施工设备很难进驻现场。维修只能依靠人力和小型设备进行,不但工作进展慢,而且维修人员受到的限制也非常大。

尤其是碰到需要占用地面施工的情况,协商和谈判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种情况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尤为严重,不但需要支付时间成本,还需要承担额外的经济补偿。

在城市地区,虽然没有这种情况,但是地面多被建筑占用,根本无法使用。施工受到的限制更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的10kv高空架线牵引车。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0kv高空架线牵引车,包括主体、设在主体上的行走装置和设在主体上的夹持装置;

所述主体包括底盘和固定在底盘上的动力模块;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底盘上的支撑板、设在支撑板上的转轴、设在转轴上的行走轮和与转轴连接的电机;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在底盘上的左夹手、固定在底盘上的固定板、与固定板螺纹连接的轴和设在轴上的右夹手。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动力模块包括电池底座和蓄电池;所述电池底座固定在底盘上;所述蓄电池放置在电池底座内。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行走轮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行走轮的表面上设有防滑纹。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左夹手包括直线段a和与直线段a固定连接的半圆段a;所述右夹手包括直线段b和与直线段b固定连接的半圆段b。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半圆段a的半径与半圆段b的半径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半圆段a的自由端上设有半圆连接柱a;所述半圆段b上设有半圆柱连接柱b;所述半圆柱a的半径与半圆段b的半径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半圆柱a和半圆段b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行走装置的数量为组;所述组行走装置中的两组位于底盘的一边,第三组位于底盘的另一边。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平衡仪和对称固定在底盘上的螺杆和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平衡球。

本发明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一种新的架线方式,利用电塔上现有的电线或者建设引导线的方式,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架线工作,工作效率非常高。

本发明真对的是电网建设完成后维护与维修期间进行的电线更换工作。有的施工方案中,需要配置多台设备和人员,占用一定的地面,架设牵引线、引导线等多种附属施工配套,不但施工成本高,而且施工时间长。本发明创新的采用新的架线方式,通过使用自动牵引设备,对电线进行架设,需要的工作人员少,施工速度快,施工占用面积小。

从工作人员来看,本发明只需要三个施工人员,其中两个人负责相邻电塔的准备工作,第三个人负责操作放线机;从施工速度来看,将电线和放线机运抵现场即可进行工作,并且采用了机械化的牵引设备,与人工牵引的方式相比,工作速度快并且稳定;从施工占用面积来看,使用本发明进行架线工作时,只需要占用电塔附近即可,在一般的情况下,电塔附近基本上都是空地,不会产生占用费用或者占用纠纷问题,并且不占用相邻电塔之间的区域,能够迅速缩小占地面积,避免因施工产生的纠纷。

本发明的操作方式简单,作业效率高。在使用时将本发明的主体放置到牵引线或者待更换电线的下方,然后安装好转轴与行走轮。接着将待更换的电线放置到主体的下方,通过左夹手与右夹手将电线固定,接着本发明启动,开始沿着牵引线或者电线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带动夹持的电线一并移动。移动到另一个电塔时,这两个电塔之间的架线工作完成,工作人员可以随即进入下一施工段的架线工作。这样架线的工作过程中全部作业始终在空中完成,不会受到地面建筑的限制,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对电线的损伤小。在牵引过程中行走速度稳定,电线的张力能够稳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变化范围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电线的完整。并且在长距离的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个本发明协同工作,将悬挂点有两个变为多个,这样能够降低每一段电线的长度和重量,有效减小电线自重与牵引点之间的拉力,将牵引处的张力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保护电线不受损伤。

本发明还增设了自平衡调节装置。在正是工作之前,通过水平仪能够得知底盘的水平情况,然后拧动螺杆上的平衡球,通过调整底盘两端平衡球的位置来调整底盘的水平情况。这样能够保证架线过程中电线不会出现较大的扭动,防止在铺设过程中因为底盘不平对电线产生扭矩导致电线的扭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夹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右夹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紧固螺母与左夹手和右夹手的连接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的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盘、21支撑板、22转轴、23行走轮、24电机、31左夹手、32固定板、33轴、34右夹手、111电池底座、112蓄电池、311直线段a、312半圆段a、341直线段b、342半圆段b、4半圆连接柱a、5半圆连接柱b、6紧固螺母、71平衡仪、72螺杆、73平衡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0kv高空架线牵引车,包括主体、设在主体上的行走装置和设在主体上的夹持装置;

所述主体包括底盘1和固定在底盘1上的动力模块;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底盘1上的支撑板21、设在支撑板21上的转轴22、设在转轴22上的行走轮23和与转轴22连接的电机24;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在底盘1上的左夹手31、固定在底盘1上的固定板32、与固定板32螺纹连接的轴33和设在轴33上的右夹手34。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动力模块包括电池底座111和蓄电池112;所述电池底座111固定在底盘1上;所述蓄电池112放置在电池底座111内。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行走轮23固定在转轴22上;所述行走轮23的表面上设有防滑纹。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电机24固定在支撑板21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左夹手31包括直线段a311和与直线段a311固定连接的半圆段a312;所述右夹手34包括直线段b341和与直线段b341固定连接的半圆段b342。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半圆段a312的半径与半圆段b342的半径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半圆段a312的自由端上设有半圆连接柱a4;所述半圆段b342上设有半圆连接柱b5;所述半圆柱a4的半径与半圆段b342的半径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紧固螺母6;所述紧固螺母6与半圆柱a4和半圆段b342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行走装置的数量为3组;所述3组行走装置中的两组位于底盘1的一边,第三组位于底盘1的另一边。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底盘1上的平衡仪71和对称固定在底盘1上的螺杆72和与螺杆72螺纹连接的平衡球73。

下面结合实际的工作过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进行工作之前,首先将蓄电池112充满电,并准备多块备用电池,防止在工作工作过程中因电量耗尽导致工作的中断。然后,将更换的电线、放线器、维修工具等运送到现场,即可开始进行维修工作。

首先,确定待更换线路的位置、沿线情况及电线下方的情况,确认没有人员、车辆和重要设备并满足其余施工条件时,即可进行更换作业。两个工作人员在一个电塔下检查电缆与工具,第三个工作人员爬到相邻的电塔上。接着位于第一个电塔下的其中一个工作人员携带本发明爬到电塔上进行放线前的布置工作。

第一步:确定待更换的电线已经处于断电状态。

第二步:将本发明安装到第一步确定的电线上。具体的安装过程是将三个行走轮都压到电线上,使电线位于行走轮23的弧形凹槽中。

第三步:进行第一次水平调整。工作人员观察平衡仪71中气泡的位置,然后拧动螺杆72上的平衡球73,调整两个平衡球73与底盘1之间的距离,使平衡仪71中的气泡位于平衡仪71到的中心处。

平衡仪71就是一个密封的圆柱体,里面充满着绿色的液体,在液体中填入了一个气泡,圆柱体上刻有刻度,通过观察气泡的位置便可以知道底盘1是否倾斜,将气泡与刻度进行比对,便能够确定平衡球73的调整量,方便的调整底盘1的水平程度。

准备工作完成。位于该电塔下方的第三个工作人员将电线送到电塔上的工作人员的手中后返回电塔下方。位于该电塔上的工作人员将电线放置到左夹手31的半圆段a312上,然后拧动轴33,使右夹手34向靠近左夹手31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到左夹手31与右夹手34将电线紧紧夹住时停止拧动。

将左夹手31上的半圆连接柱a4和右夹手34上的半圆连接柱b5对齐,这样二者能够组成一个螺柱,然后将紧固螺母6安装到这个螺柱上,这样电线就被紧紧的固定在了本发明上。

当电线较细或者电塔之间的距离较短时,使用一组左夹手31和右夹手34即可满足电线的固定要求,但是当电线较粗或者电塔之间的距离较长时,一组左夹手31和右夹手34显然无法满足固定要求,因为这样会使电线与本发明的连接处张力过大,因此就需要增加多组左夹手31和右夹手34来固定电线。

电线固定完成后,需要进行第二次平衡调整,此次平衡调整是保证在放线过程中固定处不倾斜,防止扭动对电线的损伤,调整方法与第一次平衡调整的步骤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蓄电池112通过电池底座111向电机24供电。电机24启动,通过转轴22带动行走轮23转动。行走轮23上有防滑纹,能够提高行走轮23与待更换电线之间的摩擦力,使本发明带着电线向相邻电塔移动。

本发明中采用了三个行走轮23,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保证本发明在移动的过程中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保持稳定。三个行走轮23沿着一条直线设置,第一个行走轮23和第三个行走轮23能够保证本发明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位于中间的行走轮23主要的作用是保持平衡。第一个行走轮23和第三个行走轮23在本发明的移动过程中始终与电线接触,考虑到电线实际上是弯曲的,中间的行走轮23实际上只有部分与电线接触。当电线晃动程度较大时,第一个行走轮23和第三个行走轮23中间的部分会上下震动,当向上一移动到与中间的行走轮23接触后,震动被阻挡,震动幅度迅速减小,使本发明在电线上尽可能的平稳移动。

当电线直径较小(此时单位长度的电线质量小)或者相邻电塔之间的距离较短时,放线过程中电线下垂产生的拉力可以忽略。但是当电线直径较大或者相邻电塔之间的距离较长时,无法忽略电线自重对电线与本发明固定处产生的拉力,就必须增加固定处。

具体的方式就是增加本发明在放线过程的数量。当固定处增加后,相当于两个固定点之间的电线长度缩短,重量下降。这样电线自重对连接处产生的拉力就会减小,对电线的损伤也会迅速下降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当本发明移动到相邻的电塔时,位于该电塔上的工作人员开始工作。首先停止蓄电池12的动力输出,电机24停止工作。然后将本发明从待更换电线上移除,跳过待更换电线与电塔的连接处后将本发明再次安装到待更换电线上,并再次启动蓄电池12的动力输出,使本发明向着下一个相邻的电塔移动。

在该过程中,第一个电塔上的工作人员从电塔上下来并转移动第三个电塔上,并重复第二个电塔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两个工作人员重复上述工作装置放线工作完成。

在该工作过程中,几乎不占用电线下方的空间,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当蓄电池12电力耗尽后,更换新的蓄电池12即可继续进行工作,不会造成工作的中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