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957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尤其是涉及一种500kv全户内变电站结构以及应用该500kv全户内变电站的综合楼。



背景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尤其是一些重点城市,城镇化建设日异月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对城市用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500kv变电站设计中,全部采用户外变电站布置方式,其一般包括gis设备、hgis设备、罐式断路器配户外电容器以及干式并联电抗器,这些电气设备均布置于地面一层,因为,为满足城市内高额的用电量需求,变电站的占地面积非常大,而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城市内,这无疑造成了土地的浪费,甚至制约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节省占地面积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综合楼,可以有效的节省土地占用面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500kv全户内变电站,包括配电装置楼,所述配电装置楼内设置有第一变电站层与第二变电站层,所述第一变电站层内布置有主变压器、并联电容器以及并联电抗器,所述第二变电站层内布置有500kvgis、220kvgis与66kvgis设备,所述第一变电站层与所述第二变电站层之间设有第一电缆夹层,所述第一变电站层、第一电缆夹层、第二变电站层从下至上垂直设置,所述配电装置楼内还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控制层与第二控制层,所述第一控制层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位于同一层,且所述第一控制层位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控制层与所述第二控制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缆夹层,所述第一控制层内布置有380v占用变室以及站用电配电室,所述第二控制层内布置有继电器室以及主控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电装置楼内,所述第一变电站层与所述第一控制层为与0m层,所述第一电缆夹层位于12m层,所述第二变电站层位于15.5m层,所述第二电缆夹层位于4m层,所述第二控制层位于7.5m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变电站层内,若干所述主变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的前侧或后侧,若干所述并联电抗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的另一侧,若干所述主变压器与若干所述并联电抗器之间设置有通行道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通行道路的通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变电站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贯通至所述第二变电站层,且所述第二变电站层的顶部固设有吊车,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上下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变电站层内还设置有若干中性点设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电装置楼的0m层,其左右两侧通透设计,以使其左右方向上自然通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变压器、并联电容器以、并联电抗器以及所述中性点设备前后两侧设置有防火墙,所述防火墙平行于所述配电装置楼的前后两侧墙面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变压器,所述并联电容器采用框架式电容器配干式空芯电抗器,所述并联电抗器采用油浸式并联电抗器。

本发明还提供以一种综合楼,包括如上所述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所述500kv全户内变电站上固设有综合楼层,所述500kv全户内变电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所述综合楼层采用钢筋结构建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改变了传统户外变电站的平面式设计结构,将变电站的结构改进成为垂直、多层式,合理利用了土地上方的空间,极大的减小了变电站对土地的占用,提高了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综合楼,利用土地上方的空间,合理的将变电站与综合楼层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全户内变电站的配电装置楼0m层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第一控制层的局部图;

图3是图1中第一变电站层的局部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全户内变电站的配电装置楼15.5m层的平面图;

图5是图4中截取其中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a-a处的断面图;

图7图2中b-b处的断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全户内变电站的配电装置楼的第二控制层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如图1、图6与图7所示,为了解决城市变电站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全户内变电站包括配电装置楼,在配电装置楼内从下而上垂直设置的第一变电站层1与第二变电站层2,第一变电站层1与第二变电站层2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缆夹层3,用于第一变电站层1与第二变电站层2之间电气连接,配电装置楼内还包括从下而上垂直设置的第一控制层4与第二控制层5,其中第一控制层4并排设置于第一变电站层1的一侧,第一控制层4与第二控制层5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缆夹层6,用于第一控制层4与第二控制层5之间的电气连接。

配置装置楼内,第一变电站层1设置于0m层,第一电缆夹层3设置于12m层,第二变电站层3设置于15.5m层;第一控制层4设置于0m层,第二电缆夹层6设置于4m层,第二控制层5设置于7.5m层。第一控制层4与第一变电站层1均位于地面层,且第一控制层4设置于第一变电站层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层4并排设置于第一变电站层1的左侧,以方便对第一控制层4与第一变电站层1进行散热处理。

如图3,第一变电站层1内设置有主变压器10、66kv无功补偿电容器11、并联电抗器12以及中性点设备13,具体的,在第一变电站层1的前端或后端呈一字排布有若干主变压器10,其数量根据实际的用电需求而确定,城市中用电负荷较大,选取的主变压器10的数量相对增多,在第一变电站层1的另一端呈一字排布有若干并联电抗器12,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将若干主变压器10与若干并联电抗器11分组间隔设置,每组主变压器10的两端、每组并联电抗器12的两端都设置有66kv无功补偿电容器11,前后两个66kv无功补偿电容器11之间还设置有中性点设备13,用于接地以及防止变电站内的系统故障。

如图4,第二变电站层2内设置有66kvgis及220kvgis设备室20、500kvgis设备室21,66kvgis及220kvgis设备室20分两排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7,第一变电站层1、第二变电站层2以及第一电缆夹层3垂直于设置,分别位于0m、12m、15.5m层,从而桥面的减少了变电站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第一电缆夹层3实现第一变电站层1与第二变电站层2之间的电气连接。

如图1至图3、图6、图8所示,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还包括第一控制层4、第二控制层5以及第二电缆夹层6,第一控制层4也位于0m层,其设置于第一变电站层1的其中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层4设置于第一变电站层1的左侧,第一控制层4内布置有380v站用变室40、站用电配电室41,还布置有办公室42、会议室43、备品备件间44、工具间45、水泵房46以及消防水池47,还设置有站长室、值班休息室等,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而确定。

第二控制层5内布置有继电器室50、主控室51以及交接班室52,第二控制层5用于对整个500kv全户内变电站的进行供电的控制。

第二电缆夹层6设置于第一控制层4与第二控制层5之间,第一控制层4、第二电缆夹层6以及第二控制层5分别位于0m层、4m层、7.5m层,通过第二电缆夹层6实现第一控制层4与第二控制层5之间的电气连接,第一控制层5与第二控制层分别对该变电站进行供电供电的控制。

第一控制层4、第二控制层5与第二电缆夹层6采用垂直式的结构,且第二控制层5与第二电缆夹层6分别位于4m层与7.5m层,有效的利用的该全户内变电站的垂直空间,进一步的减小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

本发明中,在第一变电站层1中,在若干主变压器10与若干并联电抗器12之间留有通行道路14,通行道路14横向连通整个第一变电站层1,通过通行道路14可以通行至各个主变压器10以及并联电抗器12、66kv无功补偿电容器11的位置处进行检修。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电缆夹层6内还布置有蓄电池室,蓄电池室为该配电装置楼提供应急电源,当意外停电时,蓄电池室提供临时工作所需要的电源,方便检修人员对该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检修。

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采用垂直式的结构将现有的户外变电站结构进行改进,大大节省了变电站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将变电站结构从户外改变成户内设置,但是,500kv全户内变电站内的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在户内设置,会加剧热量的积累,因此,对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10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并联电抗器12采用油浸式并联电抗器,并联电容器11采用框架式电容器配上干式空芯电抗器,且在该变电站的0m层,该变电站在左右两侧采用通透式设计,即不设左右两侧朝向的围墙和门窗,使得该变电站的0m层左右两侧自然通风,大大加快了其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在第一变电站层1内,各设备之间均设置前后朝向的防火墙,以使第一变电站层1内左右方向的通风不受到阻碍。

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其建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其具有足够的耐火问题,同时也能承受足够的载荷,,该变电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由于其钢筋成分使其具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该500kv全乎内变电站上端建筑有居住楼层,从而大大利用了其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大大减小了土地的占用面积。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