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电机端盖及其精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15587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电机端盖及其精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机端盖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双层电机中层过渡端盖一般采用电机前盖和后盖组合的方式,在正常加工端面和轴承室的情况下,并前盖本身的凸台和后盖尾端的出轴孔进行车削加工后,把这两个端盖组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电机的中层过渡端盖。

采用两个前后端盖组合的结构,每个端盖需要车削加工两次,加工工艺复杂,每次加工时,必须要保证端盖本体的厚度,否则会装夹变形,从而导致端盖组合后,形成一个较厚的内壁,从而增加了电机本体的高度;且端盖经过多次装夹车削后,很难保证组合后上下两平面的平行度和前后轴承时的同心度,造成电机装配时电机输出轴偏心和装配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电机端盖,其能解决加工误差大、装配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电机端盖的精加工方法,其能解决加工工艺复杂、加工误差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体式电机端盖,其包括一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周缘向前及向后分别延伸以形成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的前端面设有多个前止口,所述环形外壳的后端面设有多个后止口;

所述连接板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具有前中通孔的前轴承室,所述连接板的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有具有后中通孔的后轴承室,所述前中通孔与后中通孔相互连通;

环形外壳的内壁、连接板的前表面以及前轴承室的外壁之间形成前内腔室;

环形外壳的内壁、连接板的后表面以及后轴承室的外壁之间形成后内腔室。

优选的,前中通孔的中轴线与后中通孔的中轴线重合。

优选的,多个前止口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前中通孔的中轴线上。

优选的,多个后止口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后中通孔的中轴线上。

优选的,环形外壳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平行。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体式电机端盖的精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模具成型工艺制作端盖本体;

其中,所述端盖本体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周缘向前及向后分别延伸以形成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的前端面设有多个前止口,所述环形外壳的后端面设有多个后止口;所述连接板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具有前中通孔的前轴承室,所述连接板的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有具有后中通孔的后轴承室,所述前中通孔与后中通孔相互连通;环形外壳的内壁、连接板的前表面以及前轴承室的外壁之间形成前内腔室;环形外壳的内壁、连接板的后表面以及后轴承室的外壁之间形成后内腔室;

步骤2、采用第一夹具夹持端盖本体,并通过车刀对所述环形外壳的前端面、多个前止口和前中通孔进行精加工,从而得到半成品;

其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环形外壳的第一夹块和用于夹持后轴承室的第二夹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形成有避空位,所述避空位用于容纳所述端盖本体;

步骤3、将半成品从第一夹具中拆卸,然后采用第二夹具夹持所述半成品,并通过车刀对所述环形外壳的后端面、多个后止口和后中通孔进行精加工;

其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位于前轴承室的前中通孔内的内涨夹头以及抵接在前端面上的用于实现定位的定位挡块;

通过步骤2和步骤3的精加工,使得前中通孔的中轴线与后中通孔的中轴线重合,多个前止口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前中通孔的中轴线上,多个后止口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后中通孔的中轴线上,环形外壳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平行。

优选的,第二夹块的前端面与连接板的后表面抵接,从而实现定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具还包括用于与机床固定的连接块和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与内涨夹头固定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机床固定连接,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定位挡块的后端面,内涨夹头突出于定位挡块的前端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只需加工两次,加工工艺简单,减少了加工的累加误差,而且能保证单侧轴承室和止口的同心度,也能很好的保证前后轴承室的同心度以及前后端面的平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体式电机端盖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体式电机端盖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第一夹具夹持端盖本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第二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第二夹具夹持半成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电机端盖,其包括一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的周缘向前及向后分别延伸以形成环形外壳1。环形外壳1大致呈方形,所述环形外壳1的前端面3设有四个前止口4,所述环形外壳1的后端面7设有四个后止口8。前止口4、后止口8分别位于所在一侧的四个端角上。

所述连接板17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具有前中通孔21的前轴承室2,所述连接板17的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有具有后中通孔61的后轴承室6,所述前中通孔21与后中通孔61相互连通。

环形外壳1的内壁、连接板17的前表面以及前轴承室2的外壁之间形成前内腔室5。

环形外壳1的内壁、连接板17的后表面以及后轴承室6的外壁之间形成后内腔室9。

通过对各位置进行精加工,可以实现:前中通孔21的中轴线与后中通孔61的中轴线重合;四个前止口4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前中通孔21的中轴线上;四个后止口8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后中通孔61的中轴线上;环形外壳1的前端面3与后端面7平行。

实施例二

结合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一体式电机端盖的精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模具成型工艺制作端盖本体;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端盖本体包括一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的周缘向前及向后分别延伸以形成环形外壳1。环形外壳1大致呈方形,所述环形外壳1的前端面3设有四个前止口4,所述环形外壳1的后端面7设有四个后止口8。前止口4、后止口8分别位于所在一侧的四个端角上。所述连接板17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具有前中通孔21的前轴承室2,所述连接板17的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有具有后中通孔61的后轴承室6,所述前中通孔21与后中通孔61相互连通。环形外壳1的内壁、连接板17的前表面以及前轴承室2的外壁之间形成前内腔室5。环形外壳1的内壁、连接板17的后表面以及后轴承室6的外壁之间形成后内腔室9。

步骤2、如图4所示,采用第一夹具夹持端盖本体,并通过车刀对所述环形外壳1的前端面3、四个前止口4和前中通孔21进行精加工,从而得到半成品;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环形外壳1的第一夹块10和用于夹持后轴承室6的第二夹块11,第一夹块10与第二夹块11之间形成有避空位12,所述避空位12用于容纳所述端盖本体。第二夹块11的前端面与连接板17的后表面抵接,从而实现定位。将第一夹具安装在机床上,通过机床对第一夹具增加气压,实现夹持端盖本体。

步骤3、将半成品从第一夹具中拆卸,然后采用第二夹具夹持所述半成品(如图6所示),并通过车刀对所述环形外壳1的后端面7、四个后止口8和后中通孔61进行精加工;

其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位于前轴承室2的前中通孔21内的内涨夹头16、抵接在前端面3上的用于实现定位的定位挡块15以及用于与机床固定的连接块13和丝杆14,所述丝杆14的一端与内涨夹头16固定连接,丝杆14的另一端与机床固定连接,连接块13固定安装在定位挡块15的后端面,内涨夹头16突出于定位挡块15的前端面。通过机床对内涨夹头16增加气压,使内涨夹头16膨胀,从而在前中通孔21内固定。

通过步骤2和步骤3的精加工,使得前中通孔21的中轴线与后中通孔61的中轴线重合;四个前止口4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前中通孔21的中轴线上;四个后止口8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后中通孔61的中轴线上;环形外壳1的前端面3与后端面7平行。

本发明极大的简化了加工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整体电机的精度水平,提高了装配的整体合格率。同时减少了端盖的壁厚,从而降低了电机的高度。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