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737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工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工进行各类配电等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多根用电线路相互连接,在不使用连接建的情形下,通常需要将各线缆的接头部分进行缠绕固定,根据电工操作的标准规范,为保证线缆连接后的导电性能,应当尽可能多的缠绕几圈,同时缠绕的线圈应当紧密连接,以提高连接强度,防止放电发生,降低通电后可能产生的发热现象,形成如附图8中相似结构的的各类连接结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分线缆具有弹性或者直径较小,其反复缠绕过程不方便操作,电工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常用工具如老虎钳等不方便缠绕,需要反复移动或加紧松开,缠绕的线圈之间容易回弹张开形成缝隙或者与所附结构无法紧密接触,不利于在实际工作过程实现规范操作以及保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可以方便的将各类线缆导线紧密均匀的缠绕在相应结构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其具体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用于连接固定各结构,与支撑座连接的操作杆;所述支撑座最下端设有u形槽,u形槽内平行布置有多个第一滚轮,滚轮通过滚轮轴可旋转的设于u形槽中,滚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u形槽两内壁;在支撑座的一大端面设有垂直于该大端面的两个滚轮柱,滚轮柱的轴线与滚轮轴的轴线平行,滚轮柱轴线位于滚轮轴轴线的上方,滚轮柱上设有第二滚轮;在该大端面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滚轮柱的上方,限位块中挖有限位孔;限位孔的轴线从两个第二滚轮之间穿过。

本发明通过利用滚轮上的第二滚轮夹紧/拉紧线缆,使线缆保持所需要的拉力,利用支撑座以及滚轮在待操作结构上进行回转滚动使线缆均匀缠绕在相应结构的表面,利用操作杆可以单手进行持续。不需要反复调整或压紧,不会因为重复松紧线缆导致缠绕不密实等现象,有利于实现规范操作,提高接头连接质量。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包括,还包括调节盖,支撑座上设有螺纹孔,其中一个滚轮柱下端设有螺纹,该滚轮柱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座上;另一个滚轮柱底部设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两侧面设有凸出部,支撑座在该滚轮柱下方相应位置挖有矩形导向孔,导向孔沿两个滚轮柱的连接线方向延伸至支撑座外部形成缺口,调节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座上并盖住缺口,导向孔内侧内壁设有导向槽,滑动块的凸出部楔入导向槽中以使滑动块在导向孔中滑动;调节盖在缺口出设有调节螺纹孔,调节螺纹孔中设有调节螺栓。利用调节螺栓可以调节的滚轮柱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对线缆拉紧力的调节或者夹住不同直径的线缆进行操作,提高工具的适用范围。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包括,支撑座下端设有弧形缺口,第一滚轮设置与弧形缺口的两侧,在滚轮柱所在的端面,弧形缺口的边缘向弧形缺口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有挤压部,挤压部沿沿滚轮柱轴线方向的厚度小于第二滚轮的厚度。弧形缺口用于防止支撑座下端碰触待操作结构,利用挤压部可以提高线圈之间密实度,保证线缆缠绕之后各圈压紧,提高缠绕质量。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包括,还包括调节弹簧,调节弹簧一端抵住调节螺栓,一端抵住滑动块。调节弹簧用于防止滚轮柱与线缆之间压力过大造成滚轮柱破坏或者线缆拉断。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包括,第一滚轮的轮面设置有防滑纹,滚轮的表面设有强化层,第二滚轮轮面设有凹槽,形成圆弧形轮面。第一滚轮在结构表面滚动和平移,设置防滑纹可以防止滚动过程中滑动,强化层用于提高轮棉强度,防止轮面过度磨损。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包括,操作杆包括垂直于滚轮及滚轮柱的竖板以及平行于滚轮及滚轮柱的横杆,竖杆一端固定于支撑座,另一端与横杆连接。使用竖杆及横杆的结构可以减小工具的操作空间需求,便于在小空间内进行操作。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包括,支撑座顶端还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与滚轮柱垂直的端面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设于滚轮柱的同一侧。固定柱上可以安装固定线轮等装置实现持续供线。扩大了工具的适用范围,提高其实用性。

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电工操作过程中辅助操作者按照操作规范保质量的实现缠绕连接等工作,使用该工具形成的连接结构中线圈之间连接密实均匀,从外观以及使用性能上优于现有方法所得,有利于实现相关操作的规范化、保证连接质量,弥补现有工作中对相关细节处理的忽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滚轮柱3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滚轮柱3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的支撑座的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含有横臂的支撑座的透视图;

图8是电工操作规范中的导线连接方式示意图。

其附图标记包括:

支撑座1、缺口11、避空位110、u形槽12、安装孔13、滚轮轴14、螺纹孔15、

矩形导向孔16、导向槽160、挤压部17、凸出部18、固定柱19;

第一滚轮2;滚轮柱30、31;

螺纹柱300、限位部301、轴面302、第二限位部303、螺纹孔304、卡箍305;

滑动块310、凸出部311、限位沉孔312;

调节盖4、调节螺栓40;

操作杆5、横杆51、竖杆52;限位块6、限位孔60;线缆7;结构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中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工操作用绕线工具,用于将线缆等结构均匀包裹在其他杆状或线状结构上,其具体结构包括用于支撑以及连接各结构的支撑座1,支撑坐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滚轮2、滚轮柱30、31;支撑座1下端设置有弧形的缺口11,支撑座侧端设置有u形槽12,u形槽12两臂上且位于缺口11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13,安装孔13内安装有滚轮轴14,第一滚轮2通过滚轮轴14固定在u形槽中,进一步地,u型槽12中部还设有避空位110以防止滚轮边缘与支撑座摩擦;第一滚轮2的轮面设有防滑纹路,轮面经过热处理以在表面生成渗碳层提高强度,以防止第一滚轮2在滚动以及横移过程中被迅速磨损;

如图3中所示,其中第一滚轮柱30通过底部的螺纹柱300安装在支撑座上的螺纹孔15中,第一滚轮柱30中部设有直径大于螺纹部直径的限位部301以控制滚轮柱30装配位置,螺纹孔15顶端相应的设有与限位部301直径相同的沉孔,第一限位部301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滚轮5的轴面302,轴面302顶端设置有尺寸大于轴面直径的第二限位部303,轴面302上套有第二滚轮5,为便于安装第二滚轮5,第二限位部303用螺栓代替,螺栓通过位于滚轮柱端部的螺纹孔连接在第一滚轮柱30上,特别的,本实施例中,在螺栓内侧还设有卡箍305,轴面302上相应设有用于安装卡箍305的槽;如图4中所示,第二滚轮柱31上端结构与第一滚轮柱30结构相同,但是其下端是通过滑动块310连接在支撑座1上,支撑座1上设有用于连接滑动块310的矩形导向孔16,矩形导向孔16沿两个滚轮柱的中心线(图5中l1)向支撑座1上方延伸至伸出支撑座1,滑动块310可以在矩形导向孔16中沿两个滚轮柱的中心线l1移动,滑动块310的两侧设置有凸出部311,矩形导向孔16内壁上设有导向槽160,凸出部311楔入导向槽160中并可沿矩形导向孔16上下移动。

在矩形导向孔16外部设有调节盖4,调节盖4下端面堵住矩形导向孔16,并且在矩形导向孔16上方沿l1方向挖有调节螺纹孔,调节螺纹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40,调节盖4上还设有固定螺纹孔,支撑座1上相应位置也设有固定螺纹孔17,调节盖4通过固定螺纹孔以及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盖1上,调节螺栓40伸入矩形导向孔16中,在调节螺栓40下端与第二滚轮柱31之间设有弹簧5;弹簧5上端部抵住调节螺栓40、下端部抵住滑动块310,为防止弹簧5与矩形导向孔16内壁过度摩擦,在滑动块310上还设有限位沉孔312,弹簧5的下端伸入限位沉孔312中。

在滚轮柱30和31上方,设置有限位块6,限位块6的作用是控制线缆的位置,防止带有弹性的线缆扭曲纠结卡在两个滚轮柱30、31之间;限位块6中间挖有限位孔,线缆从限位孔中穿过并从两个滚轮柱之间穿过后缠绕在其他结构上。较优地,限位孔的轴线方向对准两个滚轮柱之间以便于线缆穿过。

支撑座1顶端设置有操作杆5,操作杆5用于握住以进行操作,特别的,为适应不同操作环境下的需要,操作杆5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其下端通过螺栓连接至支撑座1,操作杆5包括直线型以及l形,如图7中所示,l形操作杆5包括连接在支撑座1上的横杆51,以及垂直于横杆51平行于滚轮柱30、31的竖杆52。设置横杆51、竖杆52便于再使用单手进行操作,减小空间占用。

如图6所示,支撑座1上滚轮柱所在的端面上,在位于缺口11的边缘设置有挤压部17,挤压部17用于挤压线圈,以压紧线圈的同时利用相互作用力使支撑座1前移。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使用特定的线缆对其他结构进行缠绕裹覆,为便于操作,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支撑座1顶端的凸出部18,凸出部18朝向滚轮柱的端面伸出有固定柱19,固定柱上可以安装线轮等结构便于持续放线进行缠绕。

其具体实施方式是:

如图1中所示,将线缆7从限位孔60中间以及滚轮柱30、31之间穿过后固定在待缠绕的结构8上,两个滚轮柱30、31上的第二滚轮夹紧线缆7,沿途中箭头方向推动操作杆5,使线缆7缠绕在结构8上,缠绕过程中挤压部17抵在已经缠绕的线缆71上,随着操作杆5带动支撑座1绕结构8旋转运动,挤压部17将线缆7向右推动压紧,压实之后由于线缆71部分被固定柱无法右移,在反作用力下,支撑座1被向左推动开始缠绕下一圈,直至缠绕完成。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