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控制系统、蓄电装置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2940发布日期:2019-05-22 02:1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控制装置、控制系统、蓄电装置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控制系统、蓄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具备多个蓄电模块的蓄电系统中,有时候该蓄电模块是并联连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能够热插拔蓄电模块的蓄电系统。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98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7/08634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蓄电系统具有热插拔功能及蓄电池的保护功能的情况下,有时候蓄电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变低。

(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例如控制调整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例如调整在蓄电装置的蓄电部与配线之间流动的电流,所述蓄电装置构成为能够与其它电力供给装置并联连接,所述配线电连接蓄电装置及其它电力供给装置。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例如具备第一电流调整部,所述第一电流调整部(i)一端与配线电连接,(ii)另一端与蓄电部电连接,且(iii)至少调整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一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例如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具备与第一电流调整部并联连接的第一旁通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一旁通部使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二方向流动的电流通过。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一旁通部抑制电流通过第一旁通部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一方向流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控制装置例如具备电流检测部,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i)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二方向流动的电流、或(ii)在第一电流调整部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时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所述控制装置例如具备动作控制部,所述动作控制部基于(i)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及(ii)电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的动作。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以如下方式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a)在蓄电部的电压或soc满足有关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电流调整部就电连接配线及蓄电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以如下方式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b)在蓄电部的电压或soc不满足有关电池特性的条件且电流检测部未检测出电流的情况下,第一电流调整部就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或与蓄电部的电压或soc满足有关电池特性的条件的情况相比,朝第一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以如下方式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c)当在第一电流调整部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的状态下,或在以与蓄电部的电压或soc满足有关电池特性的条件的情况相比,朝第一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的方式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的状态下,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电流时,第一电流调整部就电连接配线及蓄电部,或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基于(i)蓄电部的电压或soc、(ii)电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及(iii)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来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的动作。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以如下方式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a)在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满足有关蓄电装置的热插拔的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电流调整部就电连接配线及蓄电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以如下方式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b)在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不满足有关热插拔的条件且电流检测部未检测出电流的情况下,第一电流调整部就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以如下方式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c)当在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不满足有关热插拔的条件的状态下,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电流的情况下,至少在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满足有关热插拔的条件之前,第一电流调整部电连接配线及蓄电部。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可具备第二电流调整部,所述第二电流调整部配设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且至少调整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二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可具备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与第二电流调整部并联连接的第二旁通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二旁通部可使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一方向流动的电流通过。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二旁通部可抑制电流通过第一旁通部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二方向流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二电流调整部可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与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一旁通部串联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二旁通部可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与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一旁通部串联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电流检测部可进一步检测(i)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一方向流动的电流、或(ii)在第二电流调整部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时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基于(i)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及(ii)电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二电流调整部的至少一方的动作。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具有决定蓄电部的电压或soc是否符合于第一条件的第一决定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具有决定蓄电部的电压或soc是否符合于第二条件的第二决定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具有决定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是否符合于第三条件的第三决定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具有输出部,所述输出部基于(i)第一决定部及第二决定部的至少一方的决定结果、(ii)第三决定部的决定结果、及(iii)电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输出用以控制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二电流调整部的至少一方的动作的信号。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二条件可为与第一条件不同的条件。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a)在第一决定部决定蓄电部的电压或soc符合于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部可对第一电流调整部输出用以执行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动作、或使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一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的动作的信号。在所述控制装置中,(b)在第二决定部决定蓄电部的电压或soc符合于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部可对第二电流调整部输出用以执行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动作、或使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二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的动作的信号。在所述控制装置中,(c-1)在第三决定部决定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符合于第三条件的情况下,无关于第一决定部及第二决定部的决定结果,输出部都可对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二电流调整部输出用以执行电连接配线及蓄电部的动作、或使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的动作的信号。在所述控制装置中,(c-2-1)在第三决定部决定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不符合于第三条件的情况下,当电流检测部检测出(i)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二方向流动的电流、或(ii)在第一电流调整部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时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时,无论第一决定部的决定结果,输出部都可对第一电流调整部输出用以执行电连接配线及蓄电部的动作、或使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的动作的信号。在所述控制装置中,(c-2-2)在第三决定部决定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不符合于第三条件的情况下,当电流检测部检测出(i)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朝第一方向流动的电流、或(ii)在第二电流调整部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时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时,无论第二决定部的决定结果,输出部都可对第二电流调整部输出用以执行电连接配线及蓄电部的动作、或使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的动作的信号。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一条件可为(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在预定的第一数值范围的范围外的条件;(i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的条件;或(ii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条件。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二条件可为(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在预定的第二数值范围的范围外的条件;(i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的条件;或(ii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条件。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三条件可为(i)表示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在预定的第三数值范围的范围内的条件;(ii)表示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小于预定的第三阈值的条件;或(iii)表示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为第三阈值以下的条件。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三决定部可进一步决定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是否符合于第四条件。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在第三决定部决定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符合于第四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部可对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二电流调整部的至少一方输出用以执行电切断配线及蓄电部动作、或使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小的动作的信号。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第四条件可为(i)表示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在预定的第四数值范围的范围外的条件;(ii)表示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大于预定的第四阈值的条件;或(iii)表示调整部的端子间电压为第四阈值以上的条件。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的一端可与配线电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的另一端可与蓄电部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进一步控制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与调整部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组件的动作。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基于(i)蓄电部的电压或soc、(ii)配线的电位或施加于配线的电压、及(iii)蓄电部的一端的电位或施加于蓄电部的一端的电压,来控制第一开关组件的动作。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的一端可与配线电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的另一端可与蓄电部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进一步控制第二开关组件的动作,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一端与蓄电部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蓄电部的另一端或基准电位电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基于(i)蓄电部的电压或soc、(ii)配线的电位或施加于配线的电压、及(iii)蓄电部的一端的电位或施加于蓄电部的一端的电压,来控制第二开关组件的动作。

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的一端可与配线电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调整部的另一端可与蓄电部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动作控制部可进一步基于(i)蓄电部的电压或soc、(ii)配线的电位或施加于配线的电压、及(iii)蓄电部的一端的电位或施加于蓄电部的一端的电压,来控制在配线及蓄电部之间与调整部并联连接的双向dc-dc转换器的动作。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例如具备所述控制装置。所述蓄电装置例如具备蓄电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例如具备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例如具备调整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例如具备所述控制系统。所述蓄电装置例如具备蓄电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一种程序。所述程序可为用以使计算机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所述程序可为用以使计算机执行有关所述控制装置的信息处理的一种或多种顺序(procedure)的程序。也可提供一种储存所述程序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emporarycomputerreadablemedia)。

另外,所述发明概要,并非是已列举本发明的全部可能特征。此外,这些特征群的子组合也能够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概略地表示蓄电系统10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2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3概略地表示模块控制部24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4概略地表示系统控制部14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5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1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6概略地表示切换部63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7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7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8概略地表示切换部73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9概略地表示蓄电系统90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10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0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11概略地表示模块控制部104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12概略地表示模块控制部104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13概略地表示模块控制部104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14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4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15概略地表示电压调整部1430的电路构成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16概略地表示电压调整部1430的一个例子。

图17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7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

[符号的说明]

12负载装置

14充电装置

52信号

54信号

82信号

86信号

88信号

92信号

94信号

100蓄电系统

102连接端子

104连接端子

106配线

110蓄电模块

112正极端子

114负极端子

120蓄电模块

122正极端子

124负极端子

140系统控制部

210蓄电部

212正极端子

214负极端子

222蓄电池

224蓄电池

230切换部

240模块控制部

250保护部

260平衡修正部

310判定部

320接收部

330信号产生部

340模块信息取得部

350模块信息储存部

360模块信息发送部

410状态管理部

420模块选择部

430信号产生部

510晶体管

512电阻

514电阻

516二极管

520晶体管

522电阻

524电阻

526二极管

530晶体管

532电阻

540晶体管

542电阻

552电阻

554电阻

560晶体管

570电容器

572电阻

580晶体管

592开关

594开关

630切换部

632继电器

710蓄电模块

730切换部

842寄生二极管

844寄生二极管

852逻辑电路

854逻辑电路

900蓄电系统

902二极管

904二极管

1010蓄电模块

1020电流检测组件

1040模块控制部

1120电流监视部

1122电流检测部

1124方向决定部

1260or电路

1272and电路

1274and电路

1282or电路

1284or电路

1310电阻

1410蓄电模块

1430电压调整部

1522晶体管

1524电阻

1542晶体管

1544电阻

1552and电路

1554and电路

1630双向dc-dc转换器

1710蓄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虽然是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实施方式之中所说明的特征组合的全部不见得在发明的解决手段中是必须的。此外,虽然是参照图式针对实施方式加以说明,但是在图式的记载中,有时候会对同一或类似的部分附加同一参照编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概略地表示蓄电系统10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一实施方式中,蓄电系统100电连接于负载装置12,且对负载装置12供给电力(有时候称为蓄电系统100的放电)。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蓄电系统100电连接于充电装置14,且蓄积电能(有时候称为蓄电系统的充电)。蓄电系统100例如能利用于蓄电装置、电气机器、输送装置等。作为输送装置,可以例示电动车、混合动力车(hybridvehicle)、电动二轮车、铁道车辆、飞机、升降机、起重机(crane)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系统100具备:连接端子102;连接端子104;配线106,电连接连接端子102及连接端子104;蓄电模块110,具有正极端子112及负极端子114;蓄电模块120,具有正极端子122及负极端子124;以及系统控制部140。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也可为构成为能够并联连接的蓄电装置的一个例子。例如,蓄电模块110也可为蓄电装置的一个例子,蓄电模块120也可为其它蓄电装置的一个例子。蓄电装置也可为电力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系统控制部140也可为电池特性取得部的一个例子。系统控制部140也可为输出部的一个例子。

蓄电系统100通过连接端子102及连接端子104来与负载装置12或充电装置14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使用配线106来并联连接。此外,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个装卸自如地保持于蓄电系统100的框体。由此,可以个别地更换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个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40的控制信号或使用者的操作,可以来切换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与配线106的连接关系。例如,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个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40的控制信号、或使用者的操作,来将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或从配线106可以电切断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

由此,即便是在新安装于蓄电系统100的蓄电模块的电压与已安装于蓄电系统100的蓄电模块的电压不同的情况下,仍不用担心蓄电模块的破损或劣化,而可以个别地更换蓄电系统100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的各个。其理由,例如如同下述。

随着近年来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阻抗已变小至10mω左右。为此,例如,即便是在两个蓄电模块的电压差只有0.4v的情况下,当并联连接该两个蓄电模块时,40a的大电流就会从电压较大的蓄电模块朝向电压较小的蓄电模块流动。结果,蓄电模块会劣化,或破损。另外,蓄电模块的电压也可为蓄电模块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之间的电压(有时候称为蓄电模块的端子间电压)。

以防止伴随蓄电模块的更换作业所带来的蓄电模块的劣化或破损为目的,在个别地更换并联连接的多个蓄电模块的一个的情况下,有考虑在实施蓄电模块的更换作业之前,花时间来调整两者的电压直至新安装的蓄电模块、与已安装的蓄电模块的电压差变得极小为止。通过将新安装的蓄电模块与已安装的蓄电模块的电压差形成极小,就可以防止较大的电流在更换蓄电模块时流动至各个蓄电模块。结果,可以抑制蓄电模块的劣化或破损。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的阻抗变小,新安装的蓄电模块与已安装的蓄电模块的电压差的容许值也会变小,且有使电压差的调整所需的时间变得非常长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依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00,则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个可以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40的控制信号及使用者的操作,来切换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与配线106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顺序来更换蓄电模块110。

首先,使用者将旧的蓄电模块110从蓄电系统100卸下。接着,使用者在将新的蓄电模块110安装于蓄电系统100之前,实施用以电切断新的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与配线106的操作。例如,手动操作已配设于蓄电模块110的正极端子112与蓄电部之间的开关组件,以电切断正极端子112和蓄电部。

之后,使用者将正极端子112和蓄电部已电切断的状态下的蓄电模块110安装于蓄电系统100。此时,由于正极端子112和蓄电部已被电切断,所以即便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之间的电压差比较大,在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之间仍不会流通电流。之后,当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电压差成为适当的值时,系统控制部140就会执行用以电连接蓄电模块110和配线106的操作。另外,有关系统控制部140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进行叙述。

如同以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00则在更换或安装蓄电模块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严格地调整新安装于蓄电系统100的蓄电模块的电压、和已安装于蓄电系统100的蓄电模块的电压。为此,可以既容易且迅速地更换、或安装蓄电模块。

系统控制部140控制蓄电系统100的各部。在一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决定蓄电系统100的状态。作为蓄电系统100的状态,可以例示充电状态、放电状态、待机状态(standbystate)或停止状态等。

例如,系统控制部140接收有关充放电事件(event)的信息,并基于有关充放电事件的信息,来决定蓄电系统100的状态。作为有关充放电事件的信息可以例示:(i)来自负载装置12、充电装置14等外部机器的充电要求或放电要求;(ii)表示已连接有外部机器的信息;(iii)表示外部机器的种类的信息;(iv)表示外部机器的动作的信息;(v)表示外部机器的状态的信息;(vi)表示相对于外部机器的使用者的指示或操作的信息;(vii)表示相对于蓄电系统100的用户的指示或操作的信息;以及(viii)此等组合等。

例如,系统控制部140在已检测出负载装置12的连接的情况下、或是在已接收表示负载装置12的种类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蓄电系统100处于放电状态。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在已从负载装置12接收表示使用电力的信号的情况下,判断蓄电系统100处于放电状态。作为表示使用电力的信号可以例示:表示使负载装置12的电源呈接通(on)的信号;表示负载装置12的电源已变成接通的信号;表示使负载装置12移行至运转模式的信号;以及表示负载装置12已移行至运转模式的信号等。

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在已检测出充电装置14连接的情况下、或是在已接收表示充电装置14的种类的信号的情况下,判断蓄电系统100处于充电状态。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在已从充电装置14接收表示开始充电的信号的情况下,判断蓄电系统100处于充电状态。系统控制部140在已从负载装置12接收表示已发生再生电流或有发生再生电流的可能性的信号的情况下,判断蓄电系统100处于充电状态。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监视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各自的状态。系统控制部140可收集有关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个中所包含的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有关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也可为从蓄电部的电压值、流经蓄电部的电流值、蓄电部的电池容量、蓄电部的温度、蓄电部的劣化状态、以及蓄电部的soc(stateofcharge;充电状态)中选出的至少一个。

有关蓄电部的电池特性(有时候称为蓄电模块的电池特性。蓄电部的电池特性可为构成蓄电模块的多个单电池中的单一单电池的电池特性,也可为该多个单电池组合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也可包含有关蓄电部的规格的信息、有关蓄电部的劣化状态的信息的至少一方。作为有关蓄电部的规格的信息可以例示有关蓄电部的种类或型式、蓄电部的连接状态、可以使蓄电部充电的充电方式的种类、无法使蓄电部充电的充电方式的种类、额定电池容量(有时候被称为额定容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能量密度、最大充放电电流、充电特性、充电温度特性、放电特性、放电温度特性、自我放电特性、充放电周期特性、初期状态中的等效串联电阻、初期状态中的电池容量、初期状态中的soc[%]、蓄电电压[v]等的信息。作为充电方式可以例示cccv(constantcurrentconstantvoltage;定电流定电压)方式、cc(constantcurrent;定电流)方式、涓流充电(tricklecharging)方式等。

作为蓄电部的连接状态可以例示构成蓄电部的单位电池的种类、该单位电池的数目、该单位电池的连接形式等。作为单位电池的连接形式可以例示串联连接的单位电池的数目、并联连接的单位电池的数目等。能量密度可为体积能量密度[wh/m3],也可为重量能量密度[wh/kg]。

作为有关蓄电部的劣化状态的信息可以例示任意时间点的蓄电部的信息,并可以例示有关(i)充满电状态的电池容量、(ii)预定温度条件下的soc;(iii)soh(stateofhealth;健康状态)、(iv)等效串联电阻(即dcr(directcurrentresistance;直流电阻),有时候也称为内部电阻)、(v)从初期状态或预定时序开始累计的使用时间、充电次数、充电量、放电量、充放电周期数、温度应力组件及过电流应力组件的至少一个等的信息。有关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也可使有关蓄电部的劣化状态的信息、和有关已取得该信息的时刻的信息赋予对应关系并予以储存。有关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也可储存多个时刻中的有关蓄电部的劣化状态的信息。

soh[%]例如是能表示为劣化时的充满电容量(例如,现在的充满电容量)[ah]÷初期的充满电容量[ah]×100。虽然soh的算出方法或推算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蓄电部的soh能基于该蓄电部的直流电阻值及开放电压值的至少一方来计算或推定。soh也可为利用任意的换算式等来换算成预定温度条件下的值所得的值。

蓄电部的劣化状态的判定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利用现在所知、或将来所开发出的判定方法。一般来说,随着蓄电部的劣化推进能够利用的电池容量会减少,等效串联电阻则会增加。为此,例如可以通过比较现在的电池容量、soc或等效串联电阻与初期状态的电池容量、soc或等效串联电阻,来判定电池的劣化状态。

soc[%]例如是能表示为剩余容量[ah]÷充满电容量[ah]×100。soc的算出方法或推算方法并无特别限定,soc例如也可为基于(i)蓄电部的电压的测定结果、(ii)蓄电部的电压的i-c特性数据及(iii)蓄电部的电流值的累计值的至少一个来算出或推定。soc也可为利用任意的换算式等换算成预定温度条件下的值所换算的值。

有关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也可为有关该蓄电部的充电时间及放电时间的至少一方的信息。蓄电部的充电时间及放电时间也可分别为包含该蓄电部的蓄电模块的充电时间及放电时间。一般来说,随着蓄电部的劣化推进,能够利用的电池容量会减少,充电时间及放电时间的至少一方则会变短。

有关蓄电部的充电时间的信息也可包含表示该蓄电部的充电时间对蓄电系统100的充电时间的比例的信息。有关蓄电部的充电时间的信息也可包含表示蓄电系统100的充电时间的信息、以及表示该蓄电部的充电时间的信息。所述充电时间可为(i)在一次的充电动作中,对蓄电系统100或蓄电部施加有电流或电压的时间,也可为(ii)在预定期间内的一个或多个充电动作中,对蓄电系统100或蓄电部施加有电流或电压的时间的总和。

有关蓄电部的充电时间的信息也可包含表示该期间内的该蓄电部的充电次数对预定期间内的蓄电系统100的充电次数的比例的信息。有关蓄电部的充电时间的信息也可包含表示预定期间内的蓄电系统100的充电次数的信息、以及表示该期间内的该蓄电部的充电次数的信息。

有关蓄电部的放电时间的信息也可包含表示该蓄电部的放电时间对蓄电系统100的放电时间的比例的信息。有关蓄电部的放电时间的信息也可包含蓄电系统100的放电时间、以及该蓄电部的放电时间。所述放电时间可为(i)在一次的放电动作中,蓄电系统100或蓄电部已供给电流或电压的时间,也可为(ii)在预定期间内的一个或多个放电动作中,蓄电系统100或蓄电部已供给电流或电压的时间的总和。

有关蓄电部的放电时间的信息也可包含该时间内的该蓄电部的放电次数对预定期间内的蓄电系统100的放电次数的比例的信息。有关蓄电部的放电时间的信息也可包含预定期间内的蓄电系统100的放电次数、以及该期间内的该蓄电部的放电次数。

系统控制部140可将有关蓄电模块110中所包含的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以及有关蓄电模块120中所包含的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的至少一方,发送至外部的机器。由此,外部的机器可以利用有关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作为外部的机器可以例示负荷装置12、充电装置14等。外部的机器也可为对用户输出信息的输出装置。作为输出装置可以例示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或麦克风等声音输出装置。输出装置可为输出部的一个例子。

系统控制部140可基于有关蓄电模块的电池特性的信息,来判定该蓄电模块的性能。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在蓄电模块的电池特性不满足预定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输出表示该蓄电模块性能不足的信息。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基于蓄电系统100的用途来决定判定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针对系统控制部140收集有关蓄电模块110中所包含的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以及有关蓄电模块120中所包含的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的至少一方,且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发送至外部的机器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蓄电系统10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个也可收集各个蓄电模块中所包含的蓄电部的电池特性的信息,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发送至外部的机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基于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的电压,来决定使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的顺序。例如,在开始蓄电系统100的动作的情况下,蓄电系统100的状态从充电状态开始的情况时,系统控制部140从电压较小的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另一方面,在开始蓄电系统100的动作的情况下,蓄电系统100的状态从放电状态开始的情况时,系统控制部140从电压较大的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另外,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基于各个蓄电模块的端子间电压来决定将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的顺序。

在一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将用以使蓄电部连接于配线106的信号,按照所决定出的顺序来发送至各个蓄电模块。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也可选择电压或soc最小的蓄电模块、或是电压或soc最大的蓄电模块,并仅对所选出的蓄电模块发送用以使蓄电部连接于配线106的信号。

系统控制部140可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此外,也可通过硬件与软件组合来实现。在一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也可通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是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组合来实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可通过在具备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通信接口等的数据处理装置等的一般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用以控制系统控制部140的各部的程序来实现。

安装于计算机而使计算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部140的一部分发挥功能的程序可具备限定系统控制部140的各部的动作的模块。此等程序或模块对cpu等做工,且使计算机分别作为系统控制部140的各部发挥功能。

此等程序中所描述的信息处理被读入计算机,作为软件和所述各种硬件资源协同动作的具体手段而发挥功能。通过此等具体手段来实现与本实施方式中的计算机的使用目的相应的信息的运算或加工,由此就可以建构相应于使用目的的特有的装置。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也可存储于与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

另外,所谓“电连接”,并不限定于特定的组件与其它组件直接连接的情况。在特定的组件与其它组件之间也可夹设第三组件。此外,特定的组件和其它组件并不限定于物理连接的情况。例如,虽然变压器的输入线圈和输出线圈并未物理连接,而是电连接。更且,不仅是特定的组件和其它组件现实上电连接的情况也包含在蓄电池和平衡修正部已电连接时,特定的组件和其它组件电连接的情况。此外,所谓“串联连接”是表示特定的组件和其它组件串联地电连接,所谓“并联连接”是表示特定的组件和其它组件并联地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针对蓄电系统100具备并联连接的两个蓄电模块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蓄电系统10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蓄电系统100也可具有并联连接的三个以上的蓄电模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针对在将蓄电模块110安装于蓄电系统100之前,用户实施用以电切断新的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和配线106的操作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蓄电模块110的安装方法或更换方法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者例如是操作蓄电系统100的输入部(未图示),来输入用以开始蓄电模块110的更换作业的指示。作为输入部可以例示键盘(keyboard)、指向装置(pointingdevice)、触控面板(touchpanel)、麦克风、声音辨识系统、手势(gesture)输入系统等。

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当受理用以开始蓄电模块110的更换作业的指示时,就可实施用以电切断与蓄电模块110并联连接的蓄电模块(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蓄电模块120)的蓄电部和配线106的操作。此时,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实施用以电切断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和配线106的操作。例如,系统控制部140将用以使配设于各个蓄电模块的正极端子与蓄电部之间的开关组件进行断开动作的信号发送至该开关组件。

系统控制部140当检测出旧的蓄电模块110被取出且已安装新的蓄电模块110时,就取得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的电压。在新的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和配线106已电连接着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0例如是仅利用蓄电模块110来运用蓄电系统100,直至蓄电模块110与蓄电模块120的电压差成为适当的值为止。然后,当蓄电模块110与蓄电模块120的电压差成为适当的值时,系统控制部140就执行用以电连接蓄电模块120和配线106的操作。

另一方面,在新的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和配线106并未电连接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0基于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的电压,来决定使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的顺序。之后,系统控制部140按照所决定后的顺序使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另外,在新的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和配线106已电连接着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0首先也可电切断新的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和配线106。之后,也可基于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的电压来决定使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的顺序,且按照所决定后的顺序使各个蓄电模块的蓄电部电连接于配线106。

[蓄电系统100的应用例]

如同所述般,依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00则不用在意两个蓄电模块间的电压差,而可以在任意的时序安装、或更换并联连接于负载装置12或充电装置14的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至少一方。在此,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电压差,不仅能通过两个蓄电模块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的差异而产生也能通过两个蓄电模块的电池特性的差异而产生。蓄电模块的电池特性也可与所述蓄电部的电池特性同样。蓄电模块的电池特性也可为作为蓄电部的电池特性所例示的特性的至少一个。

为此,依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00,即便是在蓄电模块110的电池特性与蓄电模块120的电池特性不同的情况下,仍可以一边防止蓄电模块110或蓄电模块120的劣化或破损,一边将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并联连接于负载装置12或充电装置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00中,蓄电模块110的电池特性与蓄电模块120的电池特性可为相同,也可为不同。在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包含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构成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特性、与构成蓄电模块120的蓄电部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特性可为相同,也可为不同。

此外,也可通过与蓄电系统100同样的构成,来建构能够并联连接电池特性不同的多个电力供给模块的电力供给系统。由此,可以一边抑制各个电力供给模块的劣化或破损,一边在任意的时序安装、或更换各个电力供给模块。采用与蓄电系统100同样的构成在电力供给系统为通过两个端子来与外部的充电装置或负载装置电连接的系统的情况特别有用。

电力供给模块可为对其它机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可为电力供给模块的一个例子。蓄电系统100可为构成为能够并联连接有多个电力供给装置的电力供给系统的一个例子。蓄电部及二次电池可为成为电力供给装置的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部的一个例子。

电力供给装置的电池特性因(i)电力供给部的劣化状态、(ii)电力供给部的种类、(iii)容量及soc的平衡状态等的要因而变动。依据一实施方式则能提供一种能够并联连接劣化状态不同的多个电力供给装置的电力供给系统。虽然有关所述电力供给系统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进行叙述,但是依据该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利用电力供给模块的二次利用品(也有时候称为中古品、再利用品等)来建构电力供给系统。

依据其它实施方式,则能提供一种能够并联连接种类不同的多个电力供给装置的电力供给系统。由此,与组合单一种类的电力供给装置来建构电力供给系统的情况相比,可以建构寿命、可靠度、充电性能、放电性能、能源效率、温度特性及经济性的至少一个优异的电力供给系统。有关所述电力供给系统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进行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00中,已针对构成蓄电系统100的多个电力供给模块为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构成蓄电系统100的多个电力供给模块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多个电力供给模块的至少一个可包含一次电池,也可包含燃料电池。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多个电力供给模块的至少一个也可包含一次电池或燃料电池,且多个电力供给模块的至少一个也可包含二次电池。蓄电部、一次电池及燃料电池也可为电力供给部的一个例子。

在此等情况下,包含一次电池或燃料电池的电力供给模块可通过与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同样的构成,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40的控制信号或用户的操作,来切换该电力供给模块的一次电池或燃料电池、与配线106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电力供给模块在已从系统控制部140接收表示放电动作被检测出的信号的情况下,电连接该电力供给模块的一次电池或燃料电池、和配线106。另一方面,电力供给模块在已从系统控制部140接收表示充电动作被检测出的信号的情况下,切断该电力供给模块的一次电池或燃料电池、和配线106之间的电连接。由此,可以防止一次电池或燃料电池的破损或劣化。

[蓄电系统100的第一应用例]

在一实施方式中,蓄电系统100具备多个电力供给装置。多个电力供给装置可包含电力供给部的劣化状态不同的两个电力供给装置。多个电力供给装置可并联连接于负载装置12或充电装置14。蓄电系统100可通过两个端子来与负载装置12或充电装置14电连接。多个电力供给装置的至少一个可装卸自如地保持于蓄电系统100的框体。由此,可以个别地更换各个电力供给装置。蓄电系统100可具备至少一个蓄电模块。

作为劣化装置不同的电力供给装置可以例示使用履历不同的电力供给装置。例如,蓄电系统100具有新品的电力供给装置和二次利用品的电力供给装置。蓄电系统100也可具有使用履历不同的多个二次利用品。

近年来,在(i)电动车、phev(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等的动力源、(ii)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安定化装置、(iii)智能电网(smartgrid)用的蓄电装置、(iv)用以在电费便宜的时区储存电力的蓄电装置、(v)如充电站般专为临时需要较大的电流的用途的蓄电装置等的用途中,蓄电池的需要已快速提高。此外,到了更新时期的蓄电池的数目也在增加。

在此,蓄电池所要求的性能依用途而异。为此,即便是在特定用途中所利用的蓄电池劣化,而无法满足该用途中的要求性能的情况下,有时候仍可以再利用该蓄电池。此外,在改善蓄电池的性能后,结果也有该蓄电池的寿命比组入蓄电池后的制品的寿命更长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再利用蓄电池,而不是抛弃蓄电池。

在再利用蓄电池的情况下,劣化状态会依每一蓄电池而不同。为此,以往在再利用蓄电池之前,已检查该蓄电池的电池特性。此外,基于检查结果将电池特性满足特定的条件的蓄电池彼此组合在一起,由此就能建构电力供给系统。然而,为了检查电池特性,在使蓄电池充满电之后,有必要使该蓄电池放电,费事且费时。

相对于此,依据本实施方式,则可以轻易地建构并联连接有劣化状态不同的多个电力供给装置的蓄电系统100。此外,也可以一边运用蓄电系统100一边个别地安装、或卸下各个电力供给装置。更且,在将再利用的电力供给装置组入蓄电系统100之前,可以省略该电力供给装置的检查的至少一部分。

依据本实施方式,则各个电力供给装置可以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40的控制信号或用户的操作,来切换各个电力供给装置的电力供给部与配线106的连接关系。由此,即便是在事前并未检查再利用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电池特性,仍可以安全地运用蓄电系统100。此外,可以一边运用蓄电系统100,一边调查该电力供给装置的电池特性。另外,可以在电力供给装置的电池特性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地更换该电力供给装置。

[蓄电系统100的第二应用例]

在其它实施例中,蓄电系统100具备多个电力供给装置。多个电力供给装置可包含电力供给部的种类不同的两个电力供给装置。多个电力供给装置可并联连接于负载装置12或充电装置14。蓄电系统100可通过两个端子来与负载装置12或充电装置14电连接。多个电力供给装置的至少一个可装卸自如地保持于蓄电系统100的框体。由此,可以个别地更换各个电力供给装置。蓄电系统100可具备至少一个蓄电模块。

作为电力供给部的种类可以例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作为二次电池的种类可以例示锂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lithium-sulfurbattery)、钠硫电池(sodiumsulfurbattery)、铅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nickel-cadmiumbattery)、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edoxflowbattery)、金属空气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种类,可以例示磷酸铁系、锰(mangan)系、钴(cobalt)系、镍系、三元系等。

在两个电力供给装置之间,各个电力供给装置中所包含的电力供给部的种类有所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候该两个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电压的差会超过预定值。此外,有时候两个电力供给装置的充电特性及放电特性的至少一方的差,不会满足预定条件。以往,是找出符合于特定的条件的电力供给装置,并将其等组合在一起,由此来建构电力供给系统。为此,最初就不存在这样的欲并联连接两个电力供给装置的想法。

相对于此,依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轻易地建构并联连接有种类不同的多个电力供给装置的蓄电系统100。此外,也可以一边运用蓄电系统100,一边个别地安装、或卸下各个电力供给装置。更且,通过电力供给装置中所包含的电力供给部的种类,就可以在蓄电系统100进行充电动作时,切断该电力供给部、与负载装置12或充电装置14的电连接关系。

依据本实施方式,各个电力供给装置可以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40的控制信号或用户的操作来切换各个电力供给装置的电力供给部与配线106的连接关系。由此,即便是在蓄电系统100中所包含的两个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电压的差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或是该两个电力供给装置的充电特性及放电特性的至少一方的差不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仍可以安全地运用蓄电系统100。

此外,依据本实施方式,则与将单一种类的电力供给装置组合在一起以建构电力供给系统的情况相比,还可以建构寿命、可靠度、充电性能、放电性能、能源效率、温度特性及经济性的至少一个优异的电力供给系统。例如,通过组合(i)包含虽然在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动作但是充放电的能源效率比较低的铅电池的电力供给模块、和(ii)包含虽然充放电的能源效率比较高但是在低温区域及高温区域下的动作中具有课题的锂离子电池的电力供给模块,就可以建构一边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动作一边能源效率较高的电力供给系统。

图2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10具备:具有正极端子212及负极端子214的蓄电部210;切换部230;模块控制部240;保护部250;以及平衡修正部260。又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部210具备蓄电池222及蓄电池224。切换部230可为开关组件的一个例子。模块控制部240可为控制部的一个例子。模块控制部240可为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模块控制部240可为电池特性取得部的一个例子。模块控制部240可为输出部的一个例子。

蓄电部210的阻抗可为1ω以下,也可为100mω以下。蓄电部210的阻抗可为10mω以下,也可为1mω以下,也可为0.8mω以下,也可为0.5mω以下。蓄电部210的阻抗可为0.1mω以上。蓄电部210的阻抗可为0.1mω以上且1ω以下,也可为0.1mω以上且100mω以下,也可为0.1mω以上且10mω以下,也可为0.1mω以上且1mω以下。

依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00例如也可在更换并联连接的多个蓄电模块中的一个的情况下,以较高的精度使新追加于蓄电系统的蓄电模块的电压与剩余的其它蓄电模块的电压不一致。为此,即便是在蓄电部210的阻抗较小的情况下,仍可以既轻易且迅速地更换蓄电模块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222及蓄电池224串联连接。蓄电池222及蓄电池224可为二次电池或电容器。蓄电池222及蓄电池224的至少一方可为锂离子电池。蓄电池222及蓄电池224的至少一方可在该蓄电池的内部包含更进一步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连接成矩阵状的多个蓄电池。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通过蓄电模块110的正极端子112及切换部230来与配线106电连接。另一方面,蓄电部210的负极端子214通过蓄电模块110的负极端子114来与配线106电连接。然而,蓄电模块11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蓄电部210的负极端子214通过蓄电模块110的负极端子114及切换部230来与配线106电连接。另一方面,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通过蓄电模块110的正极端子112来与配线106电连接。

切换部230配设于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基于模块控制部240所产生的信号来切换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连接状态。由此,可以使蓄电部210电连接于配线106,或将蓄电部210从配线106电切断。在将蓄电模块110安装于蓄电系统100的情况下,蓄电模块110可在通过切换部230来电切断蓄电部210和配线106后的状态下,安装于蓄电系统100。由此,可以防止蓄电模块110的破损或劣化。

切换部230可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通过硬件与软件组合来实现。切换部230也可通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组合来实现。切换部230可具有一个以上的组件。切换部230可具有一个以上的开关组件。一个以上的开关组件的各个可配设于正极端子112及正极端子212之间、或负极端子114及负极端子214之间。作为开关组件可以例示继电器、闸流体(thyristor)、晶体管等。闸流体也可为双向性闸流体(有时候称为双向硅控整流器(triac))。晶体管也可为半导体晶体管。半导体晶体管可为双载子晶体管,也可为场效晶体管。场效晶体管也可为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

模块控制部240控制在蓄电模块110的蓄电部210与配线106之间流动的电流。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极端子112及正极端子212之间的电压)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以切换部230电连接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的方式来控制切换230。切换部230可通过电连接蓄电部210及正极端子112来电连接蓄电部210及配线106。

另一方面,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不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以切换部230电切断蓄电部210及配线106或正极端子112的方式来控制切换部230。切换部230可通过电切断蓄电部210及正极端子112来电切断蓄电部210及配线106。

预定条件可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的绝对值在预定的范围内的条件。预定的范围可为3v以下,也可为1v以下,也可为0.1v以下,也可为10mv以下,也可为1mv以下。此外,预定的范围可为0.5mv以上,也可为1mv以上。预定的范围也可为0.5mv以上且3v以下。预定的范围可为1mv以上且3v以下,也可为1mv以上且1v以下,也可为1mv以上且0.1v以下,也可为1mv以上且10mv以下,也可为10mv以上且1v以下,也可为10mv以上且0.1v以下,也可为0.1v以上且1v以下。另外,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可为正极端子112及正极端子212之间的电压,也可为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的电压。

预定的范围也可基于蓄电部210的阻抗而设定。预定的范围可基于蓄电部210的额定电流或容许电流而设定。预定的范围可基于蓄电部210的阻抗、和蓄电部210的额定电流或容许电流而设定。预定的范围可基于构成蓄电模块110的组件中的额定电流或容许电流最小的组件的额定电流或容许电流而设定。预定的范围可基于蓄电模块110的阻抗、和构成蓄电模块110的组件中的额定电流或容许电流最小的组件的额定电流或容许电流而设定。

由此,在更换蓄电模块的情况下,可以维持配线106和新安装的蓄电模块的蓄电部210被电切断后的状态,直至新安装的蓄电模块、与已安装的蓄电模块的电压差成为预定的范围内为止。另外,当通过已安装的蓄电模块的充电或放电使新安装的蓄电模块、与已安装的蓄电模块的电压差成为预定的范围内时,新安装的蓄电模块的蓄电部就电连接于配线106。如此,依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自动地连接新安装的蓄电模块和其它蓄电模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从系统控制部140接收表示蓄电模块110的端子间电压比其它蓄电模块的端子间电压小的信号。模块控制部240当在蓄电系统100移行至充电状态的时候接收所述信号时,就以切换部230电连接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的方式来控制切换部230。由此,可以效率佳地使并联连接的多个蓄电模块110充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从系统控制部140接收表示蓄电模块110的端子间电压比其它蓄电模块的端子间电压大的信号。模块控制部240当在蓄电系统100移行至放电状态的时候接收所述信号时,就以切换部230电连接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的方式来控制切换部230。由此,可以效率佳地使并联连接的多个蓄电模块110放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从保护部250接收表示蓄电池222或蓄电池224的端子间电压未在预定的范围内的信号。模块控制部240当接收该信号时,就以切换部230电切断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的方式来控制切换部230。由此,可以抑制通过过充电或过放电所引起的蓄电部210的劣化或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受理使用者的操作并从使用者接收使切换部230进行接通动作或断开动作的意旨的指示。模块控制部240当接收使用者的指示时,就按照该指示来控制切换部2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可取得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模块控制部240可将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输出至外部的机器。由此,外部的机器可以利用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作为外部的机器可以例示负载装置12、充电装置14等。外部的机器也可为对用户输出信息的输出装置。

模块控制部240可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此外,也可通过硬件与软件组合来实现。在一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也可通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组合来实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可通过在具备具有cpu、rom、ram、通信接口等的数据处理装置等的一般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用以控制模块控制部240的程序来实现。

安装于计算机而使计算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模块控制部240的一部分发挥功能的程序,也可具备限定模块控制部240的各部的动作的模块。此等程序或模块对cpu等做工,且使计算机分别作为模块控制部240的各部发挥功能。

此等程序中所描述的信息处理被读入计算机,作为软件和所述各种硬件资源协同动作的具体手段发挥功能。通过此等具体手段来实现与本实施方式中的计算机的使用目的相应的信息的运算或加工,由此可以建构相应于使用目的的特有的装置。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也可存储于与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也可为非暂时计算机可读介质。

保护部250保护蓄电部210。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部250从过充电或过放电中保护蓄电部210。保护部250当检测出蓄电池222或蓄电池224的端子间电压未在预定的范围内时,就将表示该意旨的信号发送至模块控制部240。保护部250可将有关蓄电部210的端子间电压的信息发送至系统控制部140。保护部250可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通过硬件与软件组合来实现。保护部250也可通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是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组合来实现。

平衡修正部260使多个蓄电池的电压均等化。平衡修正部260的动作原理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任意的平衡修正装置。在蓄电部210具有三个以上的蓄电池的情况下,蓄电模块110可具有多个平衡修正部260。例如,在蓄电部210具有n个(n为2以上的整数)蓄电池的情况下,蓄电模块110具有n-1个平衡修正部260。

平衡修正部260可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通过硬件与软件组合来实现。平衡修正部260也可通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是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组合来实现。在一实施方式中,平衡修正部260是指主动(active)方式的平衡修正装置。主动方式的平衡修正部可为如日本特开2006-067742号公报所记载的在两个蓄电池之间通过电感器(inductor)使电荷移动的平衡修正部,也可为如日本特开2012-210109号公报所记载的使用电容器使电荷移动的平衡修正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平衡修正部260也可为被动(passive)方式的平衡修正装置。被动方式的平衡修正装置例如是使用外部电阻来释放多余的电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针对蓄电部210具有串联连接的两个蓄电池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蓄电部21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蓄电部210也可具有串联连接的三个以上的蓄电池。此外,蓄电部210可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蓄电池,也可具有连接成矩阵状的多个电池。

图3概略地表示模块控制部24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具备判定部310、接收部320及信号产生部330。模块控制部240也可具备模块信息取得部340、模块信息储存部350及模块信息发送部360。接收部320可为第一信号接收部、第二信号接收部及第三信号接收部的一个例子。模块信息取得部340可为电池特性取得部的一个例子。模块信息发送部360可为输出部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模块控制部240具备模块信息取得部340、模块信息储存部350及模块信息发送部360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蓄电系统10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也可具备模块信息取得部340、模块信息储存部350及模块信息发送部360的至少一个。

判定部310判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判定部310将表示判定结果的信号发送至信号产生部330。判定部310也可为任意的比较器或比较电路。判定部310也可为窗口比较器(windowcomparator)。

接收部320接收来自系统控制部140的信号、来自保护部250的信号、以及来自用户的指示的至少一个。接收部320将与所接收到的信息对应的信号发送至信号产生部330。

信号产生部330从判定部310及接收部320的至少一方接收信号。信号产生部330基于所接收到的信号来产生用以控制切换部230的信号。信号产生部330将所产生的信号发送至切换部230。

在一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部330在判定部310已判定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在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产生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部330在判定部310已判定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未在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产生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断开动作的信号。

信号产生部330可在判定部310判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并经过预定的时间之后,产生或发发送号。由此,可以防止通过噪声(noise)等所引起的误动作。此外,可以防止在蓄电模块110刚安装于蓄电系统100之后,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部330基于接收部320所接收到的信号来产生用以控制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的信号。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接收部320已从系统控制部140接收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的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产生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接收部320已从保护部250接收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断开动作的信号的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产生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断开动作的信号。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在接收部320已受理使用者的指示的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产生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按照用户的指示进行动作的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信息取得部340取得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模块信息取得部340也可通过测定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来取得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模块信息取得部340也可取得在出货时、检查时或贩卖时由制造者、贩卖者等所输入的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

模块信息取得部340可将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储存于模块信息储存部350。模块信息取得部340的具体构成并无特别限定,模块信息取得部340也可为控制模块信息储存部350中的数据的读取及写入的控制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信息储存部350储存模块信息取得部340所取得的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信息发送部360将模块信息取得部340所取得的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发送至系统控制部140。模块信息发送部360也可将模块信息取得部340所取得的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发送至外部的机器。模块信息发送部360可按照来自外部的机器的要求,来发送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也可在预定时序中,发送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模块信息发送部360也可参照模块信息储存部350,将有关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发送至系统控制部140或外部的机器。

图4概略地表示系统控制部14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140具备状态管理部410、模块选择部420及信号产生部430。状态管理部410可为电池特性取得部的一个例子。状态管理部410也可为输出部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状态管理部410管理蓄电系统100的状态。状态管理部410可管理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状态。状态管理部410可监视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自的状态。状态管理部410也可监视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并取得有关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各自的电池特性的信息。状态管理部410也可将监视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所得的信息,发送至外部的机器。

状态管理部410可一边运用蓄电系统100,一边测定各个蓄电模块的电池特性。状态管理部410可在蓄电模块的电池特性不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表示该蓄电模块的性能不足的信息,输出至用以对用户输出信息的输出装置。状态管理部410也可输出蓄电模块的识别信息、和表示该蓄电模块的性能不足的信息。

由此,用户可以轻易地判别性能不足的蓄电模块,且更换该蓄电模块。依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利用蓄电模块的再利用品而建构蓄电系统100的情况下,省略再利用的蓄电模块的检查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实施方式中,模块选择部420在蓄电系统100移行至充电状态时,选择蓄电系统100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中的端子间电压最小的蓄电模块。例如,模块选择部420比较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端子间电压,而选择端子间电压较小的蓄电模块。模块选择部420将表示所选出的蓄电模块的信号发送至信号产生部430。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模块选择部420在蓄电系统100移行至放电状态时,选择蓄电系统100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中的端子间电压最大的蓄电模块。例如,模块选择部420比较蓄电模块110及蓄电模块120的端子间电压,而选择端子间电压较大的蓄电模块。模块选择部420将表示所选出的蓄电模块的信号发送至信号产生部4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部430对模块选择部420所选出的蓄电模块产生用以使该蓄电模块的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信号产生部430将所产生的信号发送至模块控制部24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部430也可对模块选择部420所选出的蓄电模块,产生用以使该蓄电模块的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断开动作的信号。

图5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1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另外,为简化说明,图5中并未图示保护部250及与保护部250关联的配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具备晶体管510、电阻512、电阻514、二极管516、晶体管520、电阻522、电阻524及二极管526。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也可为开关组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针对使用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的情况来加以说明。然而,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作为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也可使用单一开关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240具备判定部310、信号产生部330、开关592及开关594。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部310具备晶体管530、电阻532、晶体管540、电阻542、电阻552及电阻554。信号产生部330具备晶体管560、电容器570、电阻572及晶体管580。开关592及开关594可为接收部320的一个例子。

接着,针对切换部230及模块控制部240的各部的详细内容加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部230中,晶体管510为mosfet,即便是在晶体管510为断开的情况下,仍能通过等效形成于晶体管510的源极、漏极间的寄生二极管(未图示),使电流从正极端子212朝向正极端子112流动。同样地,晶体管520为mosfet,即便是在晶体管520为断开的情况下,仍能通过等效形成于晶体管520的源极、漏极间的寄生二极管(未图示),使电流从正极端子112朝向正极端子212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在初期设定中设定成断开。当在蓄电系统100进行充电的时候晶体管580进行接通动作时,就会通过电阻512、电阻514及晶体管580,使电流从正极端子112朝向负极端子114流动。结果,对晶体管510的栅极施加有电压,晶体管510会进行接通动作。由此,可以通过等效形成于晶体管520的源极、漏极间的寄生二极管,使电流从正极端子112朝向正极端子212流动。

另一方面,当在蓄电系统100进行放电的时候晶体管580进行接通动作时,就会通过电阻522、电阻524及晶体管580,使电流从正极端子212朝向负极端子214流动。结果,对晶体管520的栅极施加有电压,晶体管520会进行接通动作。由此,可以通过等效形成于晶体管510的源极、漏极间的寄生二极管,使电流从正极端子212朝向正极端子112流动。

伴随晶体管580进行接通动作,而施加于晶体管510或晶体管520的栅极的电压也可为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的一个例子。同样地,伴随晶体管580进行断开动作,而施加于晶体管510或晶体管520的栅极的电压,也可为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断开动作的信号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512及电阻514的值以可以使晶体管510省电力且确实地进行接通/断开的方式设定。此外,电阻522及电阻524的值以可以使晶体管520省电力且确实地进行接通/断开的方式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阻514与电阻524之间配设有二极管516。二极管516使电流朝向从电阻514转向电阻524的方向通过,但是使电流不朝向从电阻524转向电阻514的方向通过。通过设置二极管516就可以在切换部230电切断正极端子112和正极端子212时,防止电流通过电阻522、电阻524、电阻514及电阻512的路径,而从正极端子212泄漏至正极端子1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阻514与电阻524之间配设有二极管526。二极管526使电流朝向从电阻524转向电阻514的方向通过,但是使电流不朝向从电阻514转向电阻524的方向通过。通过设置二极管526就可以在切换部230电切断正极端子112和正极端子212时,防止电流通过电阻512、电阻514、电阻524及电阻522的路径,而从正极端子112泄漏至正极端子212。

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块控制部240中,判定部310的晶体管530及晶体管540在初期设定中设定成断开。此外,信号产生部330的晶体管560及晶体管580在初期设定中设定成断开。

依据本实施方式,电阻532的值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比将正极端子112侧作为正侧的预定第一值小的情况下,以晶体管530进行接通动作的方式设定。电阻532的值优选为以切换部230为断开时泄漏的电流成为极小的方式设定。此外,电阻542的值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比预定第二值大的情况下,以晶体管540进行接通动作的方式设定。电阻542的值,优选为以切换部230为断开时泄漏的电流成为极小的方式设定。另外,依据本实施方式,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等于正极端子112及正极端子212的电压差。

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比预定第一值小的情况下,晶体管530会进行接通动作,并从蓄电部210通过正极端子212、晶体管530及电阻552而对晶体管560的基极施加电压,晶体管560会进行接通动作。虽然在晶体管580的基极施加有来自正极端子112的电压,但是在晶体管560进行接通动作的期间,会妨碍晶体管580的接通动作。结果,晶体管580会成为断开。

另一方面,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比预定第二值大的情况下,晶体管540会进行接通动作,并从正极端子112通过晶体管540及电阻554而对晶体管560的基极施加电压,晶体管560会进行接通动作。结果,晶体管580会成为断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552的值在晶体管530为接通时可以使晶体管560接通的范围内,以可以减低消耗电力的方式设定。电阻554的值在晶体管540为接通时可以使晶体管560接通的范围内,以可以减低消耗电力的方式设定。

电容器570的容量以对晶体管580的基极施加有来自正极端子112的电压,并在晶体管580进行接通动作之前,晶体管560进行接通动作的方式设定。由此,信号产生部330可以在判定部310判定开关组件的端子间电压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并经过预定的时间之后,产生信号。

相对于此,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在通过第一值及第二值所决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晶体管530及晶体管540处于断开的状态,晶体管560也处于断开的状态。为此,会从正极端子112通过电阻572来对晶体管580的基极施加有电压,晶体管580会进行接通动作。

开关592及开关594可为手动开关,也可为继电器、闸流体、晶体管等的开关组件。在开关592可输入有表示使切换部230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52。在开关594可输入有表示使切换部230进行断开动作的信号54。

当开关592进行接通动作时,无关于晶体管580的接通/断开,都可以使切换部230进行接通动作。当开关594进行接通动作时,就无关晶体管560的接通/断开,都可以使晶体管580进行断开动作。结果,可以使切换部230进行断开动作。

图6概略地表示切换部63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切换部630具有与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并联连接的继电器632,此点与在图5中所做关联说明的切换部230不同。有关其它点可具有与切换部230同样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可为半导体晶体管。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可为场效应晶体管(fet)。

虽然继电器电路具有该电路成为接通时的电阻较小的优异特性,但是响应速度比较慢。为此,例如,在负载装置为马达等具有脉冲性电流形态(currentpattern)的装置,且电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变动的情况下难以追随来自信号产生部330的信号进行接通动作。另一方面,虽然与继电器电路相比,半导体晶体管的消耗电力较大,但是响应性优异。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部630,使用半导体晶体管的晶体管510或晶体管520、和使用继电器电路的继电器632能并联连接。

为此,在切换部230已从信号产生部330接收使切换部230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的情况下,首先,晶体管510或晶体管520会飞快地响应,来使切换部230进行接通动作。之后,稍微延迟,使继电器632进行接通动作。然后,由于当继电器632成为接通时,电阻较小的继电器632就会并联连接于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所以合成电阻会变小,可以减低损耗。

使用图7及图8来针对蓄电模块710加以说明。图7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7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图8概略地表示切换部73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图8中,以帮助有关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的动作的理解为目的,而图示晶体管510的寄生二极管842及晶体管520的寄生二极管844。

蓄电模块710具有切换部730来取代切换部230,且来自保护部250的信号并非发送至模块控制部240而是发送至切换部730,此点与在图2中所做关联说明的蓄电模块110不同。有关其它点可具有与蓄电模块110同样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730从模块控制部240接收用以使切换部730进行接通动作或断开动作的信号。此外,切换部730从保护部250接收用以使切换部730进行断开动作的信号。

依据本实施方式,在对逻辑电路852输入有用以使切换部7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82,而未输入有表示蓄电部210处于过充电状态的信号88的情况下,晶体管510会成为接通。此外,在对逻辑电路854输入有用以使切换部7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82,而未输入有表示蓄电部210处于过放电状态的信号86的情况下,晶体管520会成为接通。

图9概略地表示蓄电系统90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蓄电系统900具备连接成矩阵状的多个蓄电模块110,此点与蓄电系统100不同。有关其它点,也可具有与蓄电系统100同样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并联连接的三个蓄电模块110及二极管902所构成的第一区块(block)、和由并联连接的三个蓄电模块110及二极管904所构成的第二区块串联连接着。

依据本实施方式,在蓄电系统900放电时,在特定的区块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110的全部持续放电直至到达放电完成状态为止之后,才停止来自该区块的放电。依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在已停止来自所述区块的放电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二极管902来使电流旁通(bypass)。由此,可以继续通过蓄电系统900所为的电力供给。为此,在蓄电系统900放电的期间,输出电压会阶段性地降低。

同样地,在蓄电系统900充电时从在特定的区块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110中的已到达充电完成的蓄电模块110,依顺序地切离与蓄电系统900的连接。然后,最终完成全部的蓄电模块110的充电。

依据本实施方式,二极管902及二极管904以使电流朝向从连接端子104转向连接端子102的方向(有时候称为放电方向)流动的方式设置。为此,即便特定的区块中所包含的全部蓄电模块110的切换部230成为断开,仍可以维持电流。另一方面,一旦当特定的区块中所包含的全部蓄电模块110的切换部230成为断开时,就会使之后的充电变得困难。

因此,依据本实施方式,在使蓄电系统900充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0首先会检测各个区块的端子间电压,并调查有无端子间电压为0的区块。在已发现有端子间电压为0的区块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0对该区块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110中的一个发送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系统控制部140可对所述区块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110中的端子间电压最小的蓄电模块110,发送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之后,系统控制部140开始蓄电系统900的充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针对二极管902及二极管904以使电流朝向放电方向流动的方式设置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蓄电系统90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二极管902及二极管904可为齐纳二极管(zenerdiode)。由此,即便已完成特定的区块中所包含的全部蓄电模块110的充电,并从蓄电系统900切离该区块中所包含的全部蓄电模块110的情况下,在蓄电系统900中,仍可以继续与所述特定的区块串联连接的其它区块的充电。

在此情况下,在使蓄电系统900放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0可在开始放电之前,检测各个群组的端子间电压,并调查有无端子间电压为0的群组。之后,可对端子间电压为0的区块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110中的一个,发送用以使切换部230的开关组件进行接通动作的信号。

使用图10~图17,对蓄电模块110的另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也可将针对蓄电模块110及它的各部加以说明的事项应用于蓄电模块110的另一个例子及它的各部。此外,也可将针对蓄电模块110的另一个例子及它的各部加以说明的事项应用于蓄电模块110及它的各部。在图10~图17的说明中,关于针对蓄电模块110的各部加以说明的事项,有时候省略说明。

图10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0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010具备正极端子112、负极端子114、及蓄电部210。蓄电模块1010可具备切换部230。蓄电模块1010可具备保护部250。蓄电模块1010可具备平衡修正部260。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010具备电流检测组件1020及模块控制部1040。

蓄电模块1010可为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的一个例子。模块控制部1040可为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切换部230可为调整部、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二电流调整部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调整在配线106与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在一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或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例如通过使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的路径的电阻值变化来使所述电流增加或减少。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的一端通过正极端子112及电流检测组件1020来与配线106电连接。切换部230的另一端与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电连接。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的信息可被利用为表示配线106的电位或施加于配线106的电压(有时候简称为配线106的电压)与蓄电部210的端子(例如为正极端子212)的电位或施加于该端子的电压(有时候简称为蓄电部210的电压、端子的电压等)的差的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至少调整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向从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朝向正极端子112的方向(有时候称为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至少调整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向从正极端子112朝向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的方向(有时候称为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30调整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及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010具备电流检测组件1020,此点与蓄电模块110不同。蓄电模块1010代替模块控制部240而具备模块控制部1040,此点与蓄电模块110不同。有关除所述不同点以外的构成,蓄电模块1010可具有与蓄电模块110的对应的构成相同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组件1020被用来取得表示在配线106与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信息。作为表示电流的信息,可以例示该电流的有无、该电流的大小、该电流的方向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010通过测定电流检测组件1020的端子间电压,来取得有关在配线106与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组件1020配设在正极端子112与切换部230之间。更具体来说,电流检测组件1020的一端与切换部230电连接。电流检测组件1020的另一端通过正极端子112来与配线106电连接。另外,电流检测组件1020也可配设在切换部230与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之间。此外,也可将切换部230或构成切换部230的组件的一部分用作为电流检测组件1020。

电流检测组件1020只要为具有任意电阻值的组件就可以,它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电流检测组件1020具有相应于蓄电部210的最大容许电流的适当的电阻值。作为电流检测组件1020,可以例示电阻、霍尔效应传感器等。也可将具有适当的电阻值的无源组件或有源组件用作为所述电阻。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此点与模块控制部240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基于(i)蓄电部210电压或soc、及(ii)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此点与模块控制部240不同。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基于(i)蓄电部210电压或soc、(ii)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及(iii)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有关除所述不同点以外的构成,模块控制部1040可具有与模块控制部240的对应的构成相同的特征。

模块控制部1040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取得表示配设在正极端子112及正极端子212之间的电流检测组件1020的端子间电压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来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由此,模块控制部1040能监视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模块控制部1040可决定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大小,也可决定所述电流的方向。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切换部230至少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监视或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在切换部230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的放电方向的电连接(有时候称为“在放电方向上电切断”)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监视或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另外,在此情况下,由模块控制部1040检测出的电流结果为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切换部230至少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监视或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在切换部230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的充电方向的电连接(有时候称为“在充电方向上电切断”)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监视或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另外,在此情况下,由模块控制部1040检测出的电流结果为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

模块控制部1040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如同所述般,模块控制部1040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模块控制部1040可基于表示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信息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由此,在热插拔蓄电模块1010时,能够安全地解除切换部230的联锁。

与模块控制部240同样地,模块控制部1040可取得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的信息。模块控制部1040可基于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的信息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由此,可缩短蓄电模块1010的热插拔所需的时间。

与模块控制部240同样地,模块控制部1040可从保护部250取得保护部250所取得或产生的信息。例如,模块控制部1040从保护部250取得表示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信息、表示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信息、表示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的信息、及表示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的信息等。模块控制部1040可基于保护部250所取得或产生的信息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由此,能够根据蓄电部210的状态,适当地控制切换部230。

例如,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或为该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过放电保护功能变得有效。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或为该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过放电保护功能变得无效。此外,例如,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或为该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过充电保护功能变得有效。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或为该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过充电保护功能变得无效。

与模块控制部240同样地,模块控制部1040可从系统控制部140取得系统控制部140所取得或产生的信息。例如,模块控制部1040从系统控制部140取得表示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信息。模块控制部1040可基于系统控制部140所取得或产生的信息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由此,能够根据蓄电部210的状态,适当地控制切换部230。

[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的顺序的具体例]

在一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基于蓄电部210的充电状态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基于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基于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模块控制部1040可基于所述电流的大小及方向的至少一方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

更具体来说,模块控制部1040基于(i)蓄电部210电压或soc、及(ii)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基于(i)蓄电部210电压或soc、(ii)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及(iii)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来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

例如,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以切换部230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方式控制切换部230。关于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可为蓄电部210的电池特性的一个例子。预定的条件可为使用预定的数值范围或阈值的条件,也可为使用按照预定的顺序算出的数值范围或阈值的条件。由此,例如能够防止由过充电或过放电所引起的蓄电部210的劣化或破损。

预定的条件可为用于保护蓄电部210的条件。作为预定的条件可以例示:(i)表示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在特定的数值范围的范围内的条件;(ii)表示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特定的阈值或为特定的阈值以上的条件;及(iii)表示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特定的阈值或为特定的阈值以下的条件;(v)将这些条件组合而得的条件等。

表示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在特定的数值范围的范围内的条件也可为表示蓄电模块1010的过电压保护功能及过放电保护功能的至少一方无效的条件。表示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在特定的数值范围的范围内的条件也可为表示蓄电模块1010的过电压保护功能及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条件。表示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特定的阈值或为特定的阈值以上的条件也可为表示蓄电模块1010的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条件。表示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特定的阈值或为特定的阈值以下的条件也可为表示蓄电模块1010的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条件。

依据本实施方式,模块控制部1040以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切换部230电连接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的方式控制切换部230。更具体来说,在配线106的电压与蓄电部210的电压差比较大的情况下,电切断蓄电部210及配线106。另一方面,在所述差比较小的情况下,电连接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由此,能够实现迅速的热插拔。

预定的条件可为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作为预定的条件可以例示:(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在特定的数值范围的范围内的条件;(i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大于特定的阈值或为特定的阈值以上的条件;(ii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小于特定的阈值或为特定的阈值以下的条件;及(v)将这些条件组合而得的条件等。

(解除过放电保护的联锁的顺序的具体例)

当在蓄电模块1010的蓄电部210与蓄电系统100的配线106电连接的状态下,蓄电系统100放电时,例如如果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那么保护部250就将用以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发送至模块控制部1040。此时,电流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在此情况下,放电方向可为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此外,充电方向可为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方向及充电方向互为相反方向。

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的情况可为不满足用以保护蓄电部210的条件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保护部250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为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可将用以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发送至模块控制部1040。

模块控制部1040当接收所述信号时,控制切换部230来电切断配线106与蓄电部210。当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被电切断后蓄电系统100也继续放电时,在配线106与蓄电部210之间产生电压差。

在蓄电系统100的放电结束后,接着开始蓄电系统100的充电时,在配线106与蓄电部210之间产生电压差。在此情况下,在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阈值时,模块控制部1040判断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不满足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结果,在电切断蓄电模块1010的蓄电部210与蓄电系统100的配线106的状态下,蓄电系统100的充电推进。

另一方面,(i)在蓄电系统100的充电开始时的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阈值或为该阈值以下时,或是,(ii)在蓄电系统100的充电推进,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阈值或成为该阈值以下时,模块控制部1040将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然而,在该阶段中,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因此,模块控制部1040的联锁机构作动。结果,模块控制部1040无法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

为实现模块控制部1040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必须利用某种逻辑解除所述联锁。解除所述联锁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基于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或有关该电流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解除所述联锁,并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

在此,如图5中所做关联说明般,切换部230具备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的晶体管520。作为晶体管520,可以例示si-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sic-mosfet、gan-mosfet等。

在蓄电部210的额定电压比较大的情况下,晶体管520优选为sic-mosfet。例如,在蓄电部210的额定电压的最大值为100v以上、优选为200v以上、更优选为300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0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v的情况下,利用sic-mosfet作为晶体管520。由此,能够充分地发挥具有优异的耐压特性且损耗小这一sic-mosfet的优点。在蓄电部210的额定电压的最大值为300v以上或500v以上的情况下,可明显显现出利用sic-mosfet作为晶体管520的效果。

此外,在晶体管520的源极、漏极间形成有寄生二极管。所述寄生二极管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通过。另一方面,所述寄生二极管抑制电流通过该寄生二极管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

晶体管520可为第一电流调整部或第二电流调整部的一个例子。晶体管520的寄生二极管可为第一旁通部或第二旁通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切换部230也可与晶体管520的寄生二极管分开地具备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具有与该寄生二极管相同的功能,且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晶体管520并联连接。作为所述整流器,可以例示:(i)二极管等整流组件、及(ii)包含多个组件的整流电路等。

如同以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切换部230具备:(i)晶体管520,调整放电方向的电流;及(ii)寄生二极管,与晶体管520并联地配设,使充电方向的电流通过且不使放电方向的电流通过。因此,当蓄电系统100的充电进一步推进,配线106的电压大于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的电压时,电流通过晶体管520的寄生二极管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

在防止由过放电所引起的蓄电部210的劣化或破损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必须防止电流朝放电方向流动,但也可不防止电流朝充电方向流动。因此,依据本实施方式,模块控制部1040监视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

在一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以当切换部230在放电方向上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时,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

在开始蓄电系统100的充电之后至检测出所述电流为止的期间,模块控制部1040维持用于过放电保护的联锁。另一方面,在检测出所述电流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解除用于过放电保护的联锁。

在一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一般来说,晶体管520的接通电阻的值小于寄生二极管的电阻值,所以依据本实施方式,蓄电部210的充放电效率提高。

当在所述电压差不满足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的状态下,检测出所述电流时,模块控制部1040可以如下方式控制切换部230:至少在所述电压差满足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之前的期间,切换部230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另外,在所述电压差满足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的期间,模块控制部1040可以切换部230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方式控制切换部230。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出所述电流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将用以重置过放电保护功能的信号发送至保护部250。另外,保护部250当接收用以重置过放电保护功能的信号时,可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

当在使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电连接之后,蓄电系统100的充电进一步推进时,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的情况下,保护部250也可将用以重置过放电保护功能的信号发送至模块控制部1040。模块控制部1040当接收用以重置过放电保护功能的信号时,可以切换部230电连接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的方式控制切换部230。

另外,如同所述般,在决定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例如(i)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或是,(ii)使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由此,在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相比,可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另一方面,在决定解除过放电保护的联锁的情况下(有时候称为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化),模块控制部1040例如(i)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或是,(ii)使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大。

模块控制部1040通过调整切换部230的电阻值或导通比(有时候称为占空比)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切换部230具备晶体管520且晶体管520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能够通过调整晶体管520的栅极电压(有时候称为输入电压),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通过控制配设在用以调整晶体管520的输入电压的电路的组件的动作,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切换部230具备晶体管520且晶体管520为双极型晶体管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能够通过调整晶体管520的基极电流(有时候称为输入电流),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通过控制配设在用以调整晶体管520的输入电流的电路的组件的动作,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

切换部230的电阻值或导通比在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下,既可相同也可不同。在切换部230具有开关组件的情况下,所述开关组件的接通电阻在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下,既可相同也可不同。在切换部230具有可变电阻的情况下,所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在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下,既可相同也可不同。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以如下方式控制切换部230:在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相比,切换部230的电阻值变大。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以如下方式控制切换部230:在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相比,切换部230的导通比变小。

为简化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实施方式为例,对模块控制部1040解除过放电保护的联锁的顺序进行了说明,所述实施方式是(i)在决定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就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且(ii)在决定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就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然而,只要为接触本案说明书的记载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理解在(i)在决定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使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且(ii)在决定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使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大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通过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顺序解除过放电保护的联锁。

具体来说,在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用以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一系列动作在所述其它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模块控制部1040用以使可在蓄电部210及配线106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小的一系列动作。同样地,在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无效化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用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一系列动作在所述其它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模块控制部1040用以使可在蓄电部210及配线106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的一系列动作。

(解除过充电保护的联锁的顺序的具体例)

当在蓄电模块1010的蓄电部210与蓄电系统100的配线106电连接的状态下,蓄电系统100进行充电时,例如如果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那么保护部250就将用以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发送至模块控制部1040。此时,电流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在此情况下,充电方向可为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此外,放电方向可为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方向及充电方向互为相反方向。

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的情况可为不满足用以保护蓄电部210的条件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保护部250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为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可将用以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发送至模块控制部1040。

模块控制部1040当接收所述信号时,控制切换部230来电切断配线106与蓄电部210。当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被电切断后蓄电系统100也继续充电时,在配线106与蓄电部210之间产生电压差。

在蓄电系统100的充电结束后,接着开始蓄电系统100的放电时,在配线106与蓄电部210之间产生电压差。在此情况下,在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阈值时,模块控制部1040判断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不满足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结果,在电切断蓄电模块1010的蓄电部210与蓄电系统100的配线106的状态下,蓄电系统100的放电推进。

另一方面,(i)在蓄电系统100的放电开始时的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阈值或为该阈值以下时,或是,(ii)在蓄电系统100的充电推进,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阈值或成为该阈值以下时,模块控制部1040将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然而,在该阶段中,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因此,模块控制部1040的联锁机构作动。结果,模块控制部1040无法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

为实现模块控制部1040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必须利用某种逻辑解除所述联锁。解除所述联锁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基于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或有关该电流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解除所述联锁,并控制切换部230的动作。

在此,如图5中所做关联说明般,切换部230具备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的晶体管510。作为晶体管510,可以例示si-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sic-mosfet、gan-mosfet等。

在蓄电部210的额定电压比较大的情况下,晶体管510优选为sic-mosfet。例如,在蓄电部210的额定电压的最大值为100v以上、优选为200v以上、更优选为300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0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v的情况下,利用sic-mosfet作为晶体管510。由此,能够充分地发挥具有优异的耐压特性且损耗小这一sic-mosfet的优点。在蓄电部210的额定电压的最大值为300v以上或500v以上的情况下,可明显显现出利用sic-mosfet作为晶体管510的效果。

此外,在晶体管510的源极、漏极间形成有寄生二极管。所述寄生二极管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通过。另一方面,所述寄生二极管抑制电流通过该寄生二极管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

晶体管510可为第一电流调整部或第二电流调整部的一个例子。晶体管510的寄生二极管可为第一旁通部或第二旁通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切换部230也可与晶体管510的寄生二极管分开地具备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具有与该寄生二极管相同的功能,且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晶体管510并联连接。作为所述整流器,可以例示(i)二极管等整流组件、及(ii)包含多个组件的整流电路等。

如同以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切换部230具备:(i)晶体管510,调整充电方向的电流;及(ii)寄生二极管,与晶体管510并联地配设,使放电方向的电流通过且不使充电方向的电流通过。因此,当蓄电系统100的放电进一步推进,配线106的电压小于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的电压时,电流通过晶体管510的寄生二极管,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

在防止由过充电所引起的蓄电部210的劣化或破损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必须防止电流朝充电方向流动,但也可不防止电流朝放电方向流动。因此,依据本实施方式,模块控制部1040监视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

在一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以当切换部230在充电方向上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时,检测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

在开始蓄电系统100的放电之后至检测出所述电流为止的期间,模块控制部1040维持用于过充电保护的联锁。另一方面,在检测出所述电流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解除用于过充电保护的联锁。

在一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一般来说,晶体管510的接通电阻的值小于寄生二极管的电阻值,所以依据本实施方式,蓄电部210的充放电效率提高。

当在所述电压差不满足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的状态下,检测出所述电流时,模块控制部1040可以如下方式控制切换部230:至少在所述电压差满足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之前的期间,切换部230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另外,在所述电压差满足用以实现迅速的热插拔的条件的期间,模块控制部1040可以切换部230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方式控制切换部230。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出所述电流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将用以重置过放电保护功能的信号发送至保护部250。另外,保护部250当接收用以重置过放电保护功能的信号时,可控制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

当在使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电连接之后,蓄电系统100的放电进一步推进时,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的情况下,保护部250也可将用以重置过充电保护功能的信号发送至模块控制部1040。模块控制部1040当接收用以重置过放电保护功能的信号时,可以切换部230电连接蓄电部210及配线106的方式控制切换部230。

另外,如同所述般,在决定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例如(i)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或是,(ii)使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由此,在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相比,可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另一方面,在决定解除过充电保护的联锁的情况下(有时候称为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化),模块控制部1040例如(i)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或是,(ii)使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大。

模块控制部1040通过调整切换部230的电阻值或导通比(有时候称为占空比)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切换部230具备晶体管510且晶体管510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能够通过调整晶体管510的栅极电压(有时候称为输入电压),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通过控制配设在用以调整晶体管510的输入电压的电路的组件的动作,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切换部230具备晶体管510且晶体管510为双极型晶体管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能够通过调整晶体管510的基极电流(有时候称为输入电流),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通过控制配设在用以调整晶体管510的输入电流的电路的组件的动作,来调整或控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

切换部230的电阻值或导通比在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下,既可相同也可不同。在切换部230具有开关组件的情况下,所述开关组件的接通电阻在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下,既可相同也可不同。在切换部230具有可变电阻的情况下,所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在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下,既可相同也可不同。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以如下方式控制切换部230:在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相比,切换部230的电阻值变大。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以如下方式控制切换部230:在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的情况下,与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的情况相比,切换部230的导通比变小。

为简化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实施方式为例,对模块控制部1040解除过充电保护的联锁的顺序进行了说明,所述实施方式是(i)在决定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就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且(ii)在决定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就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然而,只要为接触本案说明书的记载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理解在(i)在决定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使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且(ii)在决定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化的情况下,模块控制部1040使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大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通过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顺序解除过充电保护的联锁。

具体来说,在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用以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一系列动作在所述其它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模块控制部1040用以使可在蓄电部210及配线106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小的一系列动作。同样地,在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无效化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用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一系列动作在所述其它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模块控制部1040用以使能在蓄电部210及配线106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的一系列动作。

如同以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模块控制部1040例如能够不使蓄电模块1010的充放电效率大幅度降低,而兼具热插拔功能与蓄电部210的保护功能。

如图1中所做关联说明,关于构成家电制品等小规模的系统的电源的一部分的蓄电模块,串联连接的蓄电池的数量少,且它的额定电压也为3.5~4.5v左右。因此,当在系统运转的状态下对电源安装蓄电模块或从电源卸下蓄电模块时,可以要求严格管理成为热插拔的对象的蓄电模块的电压、及构成电源的其它蓄电模块的电压。根据蓄电模块的规格,成为热插拔的对象的蓄电模块与构成电源的其它蓄电模块的电压差的容许值也可以被管理为小于1v。

另一方面,近年来,蓄电模块的大型化推进。例如在客车等小型~中型的电动汽车中,利用额定电压为300~400v左右的蓄电模块。此外,在电动公交车等大型电动汽车中,利用额定电压为500~800v左右的蓄电模块。当蓄电模块的额定电压变大时,成为热插拔的对象的蓄电模块与构成电源的其它蓄电模块的电压差的容许值也变大。例如,即使在构成电源的一蓄电模块与构成该电源的其它蓄电模块的电压差超过1v的情况下,有时候也能够热插拔所述一蓄电模块。

根据成为热插拔的对象的蓄电模块的电阻或阻抗,在成为热插拔的对象的蓄电模块的额定电压为100v以上的情况下,成为热插拔的对象的蓄电模块与构成电源的其它蓄电模块的电压差可为30v以下,也可为10v以下,也可为5v以下,也可为3v以下,也可为2v以下,也可为1v以下。成为热插拔的对象的蓄电模块与构成电源的其它蓄电模块的电压差可为成为热插拔的对象的蓄电模块的额定电压的1/5以下,可为1/10以下,可为1/20以下,可为1/30以下,可为1/50以下,可为1/100以下,可为1/200以下,可为1/300以下,可为1/500以下,可为1/1000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电流检测组件1020及切换部230配设在蓄电模块1010的正极端子112与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之间,且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通过切换部230与配线106电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电流检测组件1020及切换部230的配设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组件1020及切换部230配设在蓄电模块1010的负极端子114与蓄电部210的负极端子214之间,且蓄电部210的负极端子214通过切换部230与配线106电连接。

图11概略地表示模块控制部104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具备判定部310、接收部320、及信号产生部330。模块控制部1040也可具备模块信息取得部340、模块信息储存部350、及模块信息发送部360。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具备电流监视部11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监视部1120具有电流检测部1122及方向决定部1124。信号产生部330可为动作控制部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具备电流监视部1120,此点与模块控制部240不同。有关除所述不同点以外的构成,模块控制部1040可具有与模块控制部240的对应的构成相同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监视部1120监视在蓄电系统100的配线106与蓄电模块1010的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例如,电流监视部1120监视在蓄电模块1010的正极端子112及正极端子212之间流动的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部1122检测在蓄电系统100的配线106与蓄电模块1010的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电流检测部1122也可决定所述电流的大小。电流检测部1122可包含任意的模拟电路,也可包含任意的数字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向决定部1124决定在蓄电系统100的配线106与蓄电模块1010的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方向。方向决定部1124可包含任意的模拟电路,也可包含任意的数字电路。

图12概略地表示模块控制部104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图12概略地表示切换部23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图12表示正极端子112、负极端子114、蓄电部210、保护部250及电流检测组件1020、以及切换部230的一个例子及模块控制部1040的一个例子。

[切换部230的电路的具体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510的一端与配线106电连接,另一端与蓄电部210电连接。晶体管510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晶体管520及寄生二极管844串联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510调整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520的一端与配线106电连接,另一端与蓄电部210电连接。晶体管520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晶体管510及寄生二极管842串联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520调整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的大小。

寄生二极管842的一端与配线106电连接,另一端与蓄电部210电连接。寄生二极管842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晶体管510并联连接。寄生二极管842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晶体管520及寄生二极管844串联连接。

寄生二极管842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通过。另一方面,寄生二极管842抑制电流通过寄生二极管842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

寄生二极管844的一端与配线106电连接,另一端与蓄电部210电连接。寄生二极管844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晶体管520并联连接。寄生二极管844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晶体管510及寄生二极管842串联连接。

寄生二极管842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通过。另一方面,寄生二极管844抑制电流通过寄生二极管844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

晶体管510可为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二电流调整部的一方的一个例子。晶体管520可为第一电流调整部及第二电流调整部的另一方的一个例子。寄生二极管842可为第一旁通部及第二旁通部的一方的一个例子。寄生二极管844可为第一旁通部及第二旁通部的另一方的一个例子。放电方向可为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一方的一个例子。充电方向可为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个例子。

[模块控制部1040的电路的具体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具备判定部310、信号产生部330、及电流监视部1120。判定部310可为第一决定部、第二决定部及第三决定部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部330具备or(或)电路1260、and(及)电路1272、and电路1274、or电路1282、及or电路128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极端子112及切换部230之间,配设有具有适当的电阻值的电阻作为电流检测组件1020。电流检测组件1020的电阻值例如以电流监视部1120能够确实地判定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方向的方式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部310判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判定部310将表示判定结果的信号发送至信号产生部330。判定部310可包含任意的模拟电路,也可包含任意的数字电路。判定部310可包含窗口比较器。窗口比较器例如能够利用两个比较器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部310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对判定部310的一方的输入端子(图中表示为-端子)输入切换部230的一端(例如为正极端子112侧的端部)的电压。对判定部310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图中表示为+端子)输入切换部230的另一端(例如为蓄电部210侧的端部)的电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部310具有两个输出端子。判定部310从一方的输出端子(图中表示为l端子)输出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小于第一阈值的信号,作为表示判定结果的信号。例如,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判定部310从l端子输出h逻辑。另一方面,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部310从l端子输出l逻辑。

此外,判定部310从另一方的输出端子(图中表示为h端子)输出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大于第二阈值的信号作为表示判定结果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阈值的绝对值,设定比第一阈值的绝对值大的值。例如,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判定部310从h端子输出h逻辑。另一方面,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部310从h端子输出l逻辑。

在一实施方式中,判定部310例如能够决定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是否符合于第一条件。作为第一条件可以例示:(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在预定的第一数值范围的范围外的条件;(i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的条件;及(ii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条件等。第一条件例如为表示蓄电部210为过充电的条件。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判定部310例如能够决定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是否符合于第二条件。作为第二条件可以例示:(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在预定的第二数值范围的范围外的条件;(i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的条件;及(iii)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或soc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条件等。另外,第二条件可为与第一条件不同的条件。第二条件例如为表示蓄电部210为过放电的条件。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判定部310例如能够决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是否符合于第三条件。作为第三条件可以例示:(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在预定的第三数值范围的范围内的条件;(i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小于预定的第三阈值的条件;及(ii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为第三阈值以下的条件等。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判定部310例如能够决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是否符合于第四条件。作为第四条件可以例示:(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在预定的第四数值范围的范围外的条件;(i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大于预定的第四阈值的条件;(iii)表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为第四阈值以上的条件等。第四数值范围也可与第三数值范围相同。第四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也可大于第三数值范围的上限值。第四阈值也可与第三阈值相同。第四阈值也可大于第三阈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监视部1120可包含比较器。电流监视部1120例如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及一个输出端子。对电流监视部1120的一方的输入端子(图中表示为+端子),输入电流检测组件1020的一端(例如为正极端子112侧的端部)的电压。对电流监视部1120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图中表示为-端子),输入电流检测组件1020的另一端(例如为切换部230侧的端部)的电压。

例如在输入至+端子的电压大于输入至-端子的电压的情况下,电流监视部1120从输出端子输出h逻辑。另一方面,在输入至+端子的电压小于输入至-端子的电压的情况下,电流监视部1120从输出端子输出l逻辑。此外,在输入至+端子的电压与输入至-端子的电压相等的情况下或视为两者相等的情况下,电流监视部1120不从输出端子输出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监视部1120检测在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的至少一方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流监视部1120检测在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流监视部1120检测在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部330可兼具接收部320的功能。例如,信号产生部330从保护部250接收用以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86。此外,信号产生部330从保护部250接收用以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88。信号产生部330从判定部310接收有关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的信息。信号产生部330从电流监视部1120接收有关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的电流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部330能够基于(i)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及(ii)电流监视部112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的至少一方的动作。信号产生部330能够基于(i)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及(ii)电流监视部1120的检测结果、及(iii)判定部310的判定结果,来控制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的至少一方的动作。信号产生部330可通过将用以控制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的至少一方的动作的信号输出至成为该信号的控制对象的晶体管,来控制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的至少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部310决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符合于第四条件的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可对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的至少一方输出用以执行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动作、或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小的动作的信号。由此,判定部310也可被用作为蓄电部210的过电流保护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or电路1260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及一个输出端子。对or电路1260的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来自判定部310的h端子的输出。对or电路1260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来自判定部310的l端子的输出。

or电路1260输出两个输入的逻辑和。例如,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收敛于特定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or电路1260输出l逻辑。另一方面,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从特定的数值范围偏离的情况下,or电路1260输出h逻辑。例如,作为切换部230符合于所述第四条件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大于特定的值的情况下,从判定部310的h端子输出h逻辑。在该情况下,or电路1260输出h逻辑。

在本实施方式中,and电路1272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及一个输出端子。对and电路1272的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将or电路1260的输出反转所得的信号。对and电路1272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将用以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88反转所得的信号。

and电路1272输出两个输入的逻辑积。例如,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收敛于特定的数值范围的情况(具体来说,为配线106的电压与蓄电部210的电压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特定的阈值的情况或为该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且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情况下,and电路1272输出h逻辑。另一方面,在除所述以外的情况下,and电路1272输出l逻辑。

在本实施方式中,and电路1274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及一个输出端子。对and电路1274的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将or电路1260的输出反转所得的信号。对and电路1274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将用以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86反转所得的信号。

and电路1274输出两个输入的逻辑积。例如,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收敛于特定的数值范围的情况(具体来说,为配线106的电压与蓄电部210的电压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特定的阈值的情况或为该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且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大于用于过放电保护的阈值的情况下,and电路1274输出h逻辑。另一方面,在除所述以外的情况下,and电路1274输出l逻辑。

在本实施方式中,or电路1282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及一个输出端子。对or电路1282的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将电流监视部1120的输出反转所得的信号。对or电路1282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and电路1272的输出。

or电路1282输出两个输入的逻辑和。例如,在or电路1282的输出为h逻辑的情况下,晶体管510进行接通动作,在or电路1282的输出为l逻辑的情况下,晶体管510进行断开动作。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电流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情况下,or电路1282输出h逻辑。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收敛于特定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且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情况下,or电路1282输出h逻辑。

在本实施方式中,or电路1284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及一个输出端子。对or电路1284的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电流监视部1120的输出。对or电路1284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and电路1274的输出。

or电路1284输出两个输入的逻辑和。例如,在or电路1284的输出为h逻辑的情况下,晶体管520进行接通动作,在or电路1284的输出为l逻辑的情况下,晶体管520进行断开动作。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电流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情况下,or电路1284输出h逻辑。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收敛于特定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且在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小于用于过充电保护的阈值情况下,or电路1284输出h逻辑。

[信号产生部330的动作的具体例]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判定部310决定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符合于第一条件的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例如对晶体管510输出用以执行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动作、或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的动作的信号。另外,根据第一条件的内容,信号产生部330也可对晶体管520输出信号。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判定部310决定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符合于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例如对晶体管520输出用以执行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动作、或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变小的动作的信号。另外,根据第二条件的内容,信号产生部330也可对晶体管510输出信号。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在判定部310决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符合于第三条件的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不管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是否符合于第一条件及第二条件,都对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输出用以执行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动作、或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的动作的信号。另一方面,在判定部310决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不符合于第三条件的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可输出相应于电流监视部1120的检测结果的信号。例如,信号产生部330如同下述般输出信号。

[(a)在判定部310决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不符合于第三条件的情况下,(b)电流监视部1120检测(i)在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电流、或(ii)在晶体管510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不管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是否符合于第一条件,都对晶体管510输出用以执行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动作、或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的动作的信号。

[(a)在判定部310决定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不符合于第三条件的情况下,(c)电流监视部1120检测(i)在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电流、或(ii)在晶体管520电切断配线106及蓄电部时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信号产生部330不管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是否符合于第二条件,都对晶体管520输出用以执行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动作、或使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大的动作的信号。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模块控制部1040能够抑制因过电流造成蓄电部210劣化或破损。如同所述般,作为切换部230符合于所述第四条件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大于特定的值的情况下,or电路1260输出h逻辑。

因此,在电流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放电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且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大于特定的值的情况下,可从or电路1282输出l逻辑。结果,晶体管510进行断开动作。同样地,在电流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朝充电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且在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大于特定的值的情况下,可从or电路1284输出l逻辑。结果,晶体管520进行断开动作。

依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电流恒定地流过寄生二极管842及寄生二极管844。结果,能够视为切换部230的端子间电压与通过晶体管510及晶体管520流动的电流成比例。因此,能够通过适当地设定电流检测组件1020的电阻值,或是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将具有适当的电阻值的电阻与电流检测组件1020串联连接,来将判定部310及信号产生部330利用为过电流保护电路。

图13概略地表示模块控制部104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图13中所公开的模块控制部1040在电流检测组件1020与蓄电模块120之间具备电阻1310,此点与在图12中所做关联说明的模块控制部1040不同。有关除所述不同点以外的构成,图13中所公开的模块控制部1040可具有与在图12中所做关联说明的模块控制部1040的对应的构成相同的特征。

如同所述般,通过适当地设定电阻1310的电阻值,能够将判定部310及信号产生部330用作过电流保护电路。电阻1310的电阻值例如以判定部310能够确实地判定负载电流的值是否收敛于预定的数值范围的方式决定。此外,电阻1310也可代替电流检测组件1020被用作电流检测组件。在该情况下,蓄电模块1010也可不具备电流检测组件1020。

图14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4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410具备电压调整部1430,且模块控制部1040控制电压调整部1430的动作,此点与蓄电模块1010不同。有关除所述不同点以外的构成,蓄电模块1410可具有与蓄电模块1010的对应的构成相同的特征。电压调整部1430可为第一开关组件及第二开关组件的一个例子。

图15概略地表示电压调整部143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此外,图15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410的模块控制部104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调整部1430具备晶体管1522及电阻1524。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调整部1430具备晶体管1542及电阻1544。晶体管1522可为第一开关组件的一个例子。晶体管1542可为第二开关组件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410的模块控制部1040的信号产生部330(未图示)具备and电路1552及and电路1554,此点与蓄电模块1010的模块控制部1040不同。有关除所述不同点以外的构成,蓄电模块1410的模块控制部1040可具有与蓄电模块1010的模块控制部1040的对应的构成相同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1522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切换部230并联连接。例如,晶体管1522的一端与切换部230的一端电连接。晶体管1522的一端也可经由正极端子112与配线106电连接。另一方面,晶体管1522的另一端与切换部230的另一端电连接。晶体管1522的另一端也可与蓄电部210电连接。

依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热插拔蓄电模块。然而,例如,在蓄电系统100为如紧急用电源般使用频率较少的机器的情况下,有在将蓄电系统100中所包含的多个蓄电模块的一部分更换之后,所更换的蓄电模块与蓄电系统100的配线106电连接之间耗费时间的情况。即使是这样的情况,晶体管1522也能够在任意的时序,将配线106与蓄电模块1410的蓄电部210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1524决定在晶体管1522进行接通动作的情况下,在晶体管1522流通的电流的大小。电阻1524的电阻值是以如下方式决定:在晶体管1522进行接通动作的情况下,不在晶体管1522流通过大的电流。在一实施方式中,电阻1524的电阻值是以如下方式决定:通过晶体管1522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路径的电阻值大于通过切换部230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路径的电阻值。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阻1524的电阻值可基于“在晶体管1522进行接通动作的情况下,在特定的充电电压下,将蓄电部210从第一soc充电至第二soc为止所需的时间”来决定。例如,第一soc为25%,第二soc为75%。也可为第一soc为20%,第二soc为80%。也可为第一soc为10%,第二soc为90%。也可为第一soc为0%,第二soc为100%。作为所述时间,可以例示12小时、18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1星期、10天、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1542的一端与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电连接,另一端与蓄电部210的负极端子214或基准电位电连接。由此,能够在任意的时序使蓄电部210放电。结果,晶体管1542能够在任意的时序调整配线106的电压与蓄电模块1410的蓄电部210的电压的差。例如,即使蓄电系统100为使用频率少的机器,蓄电模块1410也能够在任意的时序,将配线106与蓄电模块1410的蓄电部210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1544决定在晶体管1542进行接通动作的情况,在晶体管1542流通的电流的大小。电阻1544的电阻值是以如下方式决定:在晶体管1542进行接通动作的情况下,不在晶体管1542流通过大的电流。在一实施方式中,电阻1544的电阻值是以如下方式决定:通过晶体管1542来电连接蓄电部210的一端及另一端的路径的电阻值大于通过切换部230来电连接配线106及蓄电部210的路径的电阻值。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阻1544的电阻值可基于“在晶体管1542进行接通动作的情况下,将蓄电部210从第一soc充电至第二soc为止所需的时间”来决定。例如,第一soc为75%,第二soc为25%。也可为第一soc为80%,第二soc为20%。也可为第一soc为90%,第二soc为10%。也可为第一soc为100%,第二soc为0%。作为所述时间,可以例示12小时、18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1星期、10天、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and电路1552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及一个输出端子。对and电路1552的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将用以使过充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88反转所得的信号。对and电路1552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来自判定部310的l端子的输出。and电路1552输出两个输入的逻辑积。从and电路1552输出的信号92被输入至晶体管1522的输入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and电路1554具有两个输入端子、及一个输出端子。对and电路1554的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将用以使过放电保护功能有效化的信号86反转所得的信号。对and电路1554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输入来自判定部310的h端子的输出。and电路1554输出两个输入的逻辑积。从and电路1554输出的信号94被输入至晶体管1522的输入端子。

由此,模块控制部1040例如能够基于(i)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ii)配线106的电压、及(iii)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的电压,来控制晶体管1522的动作。此外,模块控制部1040例如能够基于(i)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ii)配线106的电压、及(iii)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的电压,来控制晶体管1542的动作。

图16概略地表示电压调整部1430的一个例子。图16中所公开的电压调整部1430代替晶体管1522及电阻1544而具有双向dc-dc转换器1630,此点与在图15中所做关联说明的电压调整部1430不同。有关除所述不同点以外的构成,图16中所公开的电压调整部1430可具有与在图15中所做关联说明的电压调整部1430的对应的构成相同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向dc-dc转换器1630在配线106及蓄电部210之间与切换部230并联连接。例如,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一端与切换部230的一端电连接。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一端也可通过正极端子112与配线106电连接。另一方面,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另一端与切换部230的另一端电连接。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另一端也可与蓄电部210电连接。

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额定电流值可小于切换部230的额定电流值。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规格可基于“在双向dc-dc转换器1630作动的情况下,将蓄电部210从第一soc充电至第二soc为止所需的时间”来决定。例如,第一soc为25%,第二soc为75%。也可为第一soc为20%,第二soc为80%。也可为第一soc为10%,第二soc为90%。也可为第一soc为0%,第二soc为100%。作为所述时间,可以例示12小时、18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1星期、10天、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等。

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规格可基于“在双向dc-dc转换器1630作动的情况下,将蓄电部210从第一soc充电至第二soc为止所需的时间”来决定。例如,第一soc为75%,第二soc为25%。也可为第一soc为80%,第二soc为20%。也可为第一soc为90%,第二soc为10%。也可为第一soc为100%,第二soc为0%。作为所述时间,可以例示12小时、18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1星期、10天、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等。作为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规格,可以例示额定电流值、额定功率值等。

在为完全代替切换部230而使用双向dc-dc转换器的情况下,使用大且贵的双向dc-dc转换器。然而,依据本实施方式,双向dc-dc转换器1630例如是在蓄电系统100停止的期间利用,从一蓄电模块1410对另一蓄电模块1410传送电能。因此,相比为了完全代替切换部230而使用双向dc-dc转换器的情况来说,即便大幅减弱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能力也没有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向dc-dc转换器1630被模块控制部1040控制。模块控制部1040例如基于(i)蓄电部210的电压或soc、(ii)配线106的电压、及(iii)蓄电部210的正极端子212的电压来控制双向dc-dc转换器1630的动作。

依据本实施方式,双向dc-dc转换器1630能够在任意的时序从蓄电部210对配线106传送电能。此外,双向dc-dc转换器1630能够在任意的时序从配线106对蓄电部210传送电能。

图17概略地表示蓄电模块1710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1710当模块控制部1040决定解除过放电保护的联锁及过充电保护的联锁的至少一方时,将过放电保护的重置信号及过充电保护的重置信号的至少一方发送至保护部250,此点与蓄电模块1410等不同。此外,蓄电模块1710当保护部250接收重置信号时,控制切换部230,并解除过放电保护的联锁及过充电保护的联锁的至少一方,此点与蓄电模块1410等不同。有关除所述不同点以外的构成,蓄电模块1710可具有与蓄电模块1410等的对应的构成相同的特征。

以上,虽然已使用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明白能够对所述实施方式施加多样的变更或改良。此外,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可以将已针对特定实施方式加以说明的事项,应用于其它实施方式。从申请专利范围的记载等中可明白,施加此种变更或改良后的形态仍得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应留意的是,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说明书及图式中所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顺序、步骤及阶段等的各个处理的执行顺序,只要未格外地明示“更早”、“先行”等,且不是在后处理中使用前处理的输出,就能以任意的顺序来实现。有关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说明书及图式中的动作流程,虽然为了方便起见而使用“首先”、“其次”等来加以说明,但并非意指必须依此顺序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