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
电源适配器(Power adapter)又叫外置电源,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 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电源适配器广泛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手机、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
现有技术中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以及固定于壳体上的端盖和固定于壳体的容置槽中的PCB板,而壳体内部设置有螺纹柱,并通过螺丝将PCB板锁定于螺纹柱,此结构装配起来较为繁琐,拆装均不够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以及固定于壳体上的端盖和固定于壳体的容置槽中的PCB板,其中,该端盖上一体固定有第一、第二金属插片,该第一、第二金属插片与PCB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容置槽中成型有若干用于支撑PCB板的支撑板,且该容置槽内部设置有复数个纵向分布的定位凸条,该定位凸条位于支撑板上方,其中,该定位凸条中部凸出,且该定位凸条上端具有引导斜面,该定位凸条下端具有用于限定PCB 板的限位斜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环形槽以及两根位于环形槽旁侧并呈对角分布的定位凸柱;所述端盖下端成型有与该环形槽适配的环形凸缘,且该环形凸缘上还成型有超声波熔融线;所述端盖下端成型还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凸柱适配的定位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CB板包括:AC输入单元、整流单元、输入滤波单元、变压器、PWM控制器单元、输出滤波单元和DC输出单元,该AC 输入单元、整流单元、输入滤波单元、变压器、输出滤波单元和DC输出单元依次连接,该PWM控制器单元连接变压器以控制变压器输出电压,所述PWM控制器单元与DC输出单元之间还连接有取样反馈单元,该取样反馈单元包括连接于PWM 控制器单元与DC输出单元之间的可控精密稳压源和光电耦合器以及第一周边电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入滤波单元包括有连接于整流单元与变压器中的初级绕组之间的电感L1以及与电感L1连接的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和相互并联的电容C3、电阻R1以及与电阻R1连接的二极管D5,该二极管 D5的阴极连接变压器中的初级绕组及PWM控制器单元。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WM控制器单元包括PWM控制器芯片以及设置于PWM控制器芯片外围并用于对PWM控制器芯片供电的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的变压器,该PWM控制器芯片的第1脚连接由电容C6和电解电容 C5构成的并联电路后接地,该PWM控制器芯片的第2、3、7、8脚接地,且连接所述取样反馈单元,该PWM控制器芯片的第4脚连接光电耦合器,该PWM控制器芯片的第5脚连接所述变压器中的初级绕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出滤波单元内设置有用于防止输出过压的过压保护二极管ZD2。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出滤波单元包括有连接于变压器与 DC输出单元之间的肖特基二极管D7和电感L2以及电解电容C9、电解电容C10、电容C11,该肖特基二极管D7两端并联连接有电阻R6和电容C6。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周边电路包括连接于可控精密稳压源和光电耦合器外围的电阻R7、电阻R8、电容C12、电阻R9、电阻R10、电容 CY1、电容CY2,该电阻R7、电阻R9分别连接于电感L2两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型号为TL431。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型号为PC12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PCB板在装入壳体的容置槽中时,先沿着定位凸条的引导斜面不断向下嵌入,在穿过定位凸条中部凸出部分后,该PCB板外缘落入定位凸条的限位斜面,以致该限位斜面限定PCB板,而不需要螺丝锁定,装配起来更加方便,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PCB板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PCB板的原理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端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3-5所示,为一种电源适配器,其包括壳体91以及固定于壳体91上的端盖92和固定于壳体91的容置槽911中的PCB板93,其中,该端盖92上一体固定有第一、第二金属插片95、96,该第一、第二金属插片95、96与PCB板93 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壳体91上端设置有环形槽912以及两根位于环形槽912 旁侧并呈对角分布的定位凸柱913;所述端盖92下端成型有与该环形槽912适配的环形凸缘921,且该环形凸缘921上还成型有超声波熔融线922,该超声波熔融线922通过超声波熔融于环形槽912,以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端盖92下端成型还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凸柱913适配的定位槽923。
所述壳体91的容置槽911中成型有若干用于支撑PCB板93的支撑板97,且该容置槽911内部设置有复数个纵向分布的定位凸条98,该定位凸条98位于支撑板97上方,其中,该定位凸条98中部凸出,且该定位凸条98上端具有引导斜面981,该定位凸条98下端具有用于限定PCB板93的限位斜面982,以致使该PCB板93在装入壳体91的容置槽911中时,先沿着定位凸条98的引导斜面981不断向下嵌入,在穿过定位凸条98中部凸出部分后,该PCB板93外缘落入定位凸条98的限位斜面982,以致该限位斜面982限定PCB板93,而不需要螺丝锁定,装配起来更加方便,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
结合图1、2所示,所述PCB板93包括:AC输入单元1、整流单元2、输入滤波单元3、变压器4、PWM控制器单元5、输出滤波单元6和DC输出单元7,该AC输入单元1、整流单元2、输入滤波单元3、变压器4、输出滤波单元6和 DC输出单元7依次连接,该PWM控制器单元5连接变压器4以控制变压器4输出电压,所述PWM控制器单元5与DC输出单元7之间还连接有取样反馈单元8。
所述整流单元2为桥式整流电路,其包括四个相互连接的二极管。
所述输入滤波单元3包括有连接于整流单元2与变压器4中的初级绕组之间的电感L1以及与电感L1连接的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和相互并联的电容C3、电阻R1以及与电阻R1连接的二极管D5,该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变压器4中的初级绕组及PWM控制器单元5。
所述PWM控制器单元5包括PWM控制器芯片51以及设置于PWM控制器芯片 51外围并用于对PWM控制器芯片供电的供电单元52,该供电单元52连接所述的变压器4,该PWM控制器芯片51的第1脚连接由电容C6和电解电容C5构成的并联电路后接地,该PWM控制器芯片51的第2、3、7、8脚接地,且连接所述取样反馈单元8,该PWM控制器芯片51的第4脚连接光电耦合器,该PWM控制器芯片51的第5脚连接所述变压器4中的初级绕组。
所述供电单元52包括依次连接PWM控制器芯片51第1脚的电阻R5、电阻 R4以及快恢复二极管D6和连接于电阻R5与电阻R4之间并接地的电容C4,该快恢复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的变压器4。
所述PWM控制器芯片51的型号为NCP1014AP065G,其内部集成有过载、过压、过温度保护。
所述输出滤波单元6内设置有用于防止输出过压的过压保护二极管ZD2。
所述输出滤波单元6包括有连接于变压器4与DC输出单元7之间的肖特基二极管D7和电感L2以及电解电容C9、电解电容C10、电容C11,该肖特基二极管D7两端并联连接有电阻R6和电容C6。
所述取样反馈单元8包括连接于PWM控制器单元5与DC输出单元7之间的可控精密稳压源和光电耦合器以及第一周边电路,其中,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型号为TL431,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型号为PC123。第一周边电路包括连接于光电耦合器与输出滤波单元6连接的电阻R7、并联于光电耦合器上的电阻R8、连接于电阻R8与可控精密稳压源之间的电容C12、与可控精密稳压源及电容C12连接的电阻R9和电阻R10、与可控精密稳压源连接的电容CY1、电容CY2,电阻R10 及电容CY2接地,该电阻R7、电阻R9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出滤波单元6,即该电阻R7、电阻R9分别连接于电感L2两端。
本实用新型中的PCB板93工作时,交流电由AC输入单元1输入,经过整流单元2及输入滤波单元3整流滤波后到达所述的变压器4的初级绕组,然后经过 PWM控制器单元中PWM控制器芯片51驱动变压器输出电压,最后经过输出滤波单元6进行滤波后由DC输出单元7输出直流电压,其中,所述输出滤波单元6 内的过压保护二极管ZD2可防止输出过压,另外,取样反馈单元8不断的取样输出滤波单元6的输出电压,并反馈至PWM控制器芯片51,该PWM控制器芯片51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变压器驱动,以达到输出电压稳定的目的,以致稳定对外界设备稳定供电,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