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5300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电机的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机出线方式很多,出线方式影响电机的防护等级,在防尘防水的等级上制约了电机的等级,导致电机防尘防水等级普遍偏低;很多电机接线盒与电机壳体是一体化结构,但是在检修和更换电机线束的时候会带来许多不便;电机出线方式不可靠,导致电机防护等级低,在接线的时候也容易使异物掉进电机的内部,也导致了电机的寿命和可靠性普遍偏低;如果接线盒漏水,那么对电机损伤很大,基本无法维护后继续使用,大大增加了产品维护的风险和成本,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高压电机的出线结构,可以防止外部物质掉进电机体内,在接线盒进水的情况下,不会有水渗入电机内部,保证电机正常的维护运行,提高电机的防尘防水等级,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电机接线盒壳体、电机接线盒盖、接线盒盖密封圈;电机接线盒壳体固定在电机机壳上,电机接线盒壳体的顶部设有电机接线盒盖,且电机接线盒盖与电机接线盒壳体之间设有接线盒盖密封圈;它还包含橡胶套、接线座、接线座盖板、接线端子、螺帽和固定螺栓;所述的接线座和接线座盖板均由绝缘外壳和金属嵌件构成;金属嵌件设置在绝缘外壳的内部,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接线座设置在电机接线盒壳体的内部,且通过橡胶套固定连接在电机机壳上,接线座的一侧上部设有接线座盖板,所述的接线端子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接线座上,所述的固定螺栓与嵌设在接线座内部的螺帽相配合旋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外壳为陶瓷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嵌件为铜排。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电机的出线结构,可以防止外部物质掉进电机体内,在接线盒进水的情况下,不会有水渗入电机内部,保证电机正常的维护运行,提高电机的防尘防水等级,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机接线盒壳体1、电机接线盒盖2、接线盒盖密封圈3、橡胶套4、电机机壳5、接线座6、接线座盖板7、接线端子8、螺帽9、固定螺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电机接线盒壳体1、电机接线盒盖2、接线盒盖密封圈3;电机接线盒壳体1固定在电机机壳5上,电机接线盒壳体1的顶部设有电机接线盒盖2,且电机接线盒盖2与电机接线盒壳体1之间设有接线盒盖密封圈3;它还包含橡胶套4、接线座6、接线座盖板7、接线端子8、螺帽9和固定螺栓10;所述的接线座6和接线座盖板7均由绝缘外壳和金属嵌件构成;金属嵌件设置在绝缘外壳的内部,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接线座6设置在电机接线盒壳体1的内部,且通过橡胶套4固定连接在电机机壳5上,接线座6的一侧上部设有接线座盖板7,所述的接线端子8通过固定螺栓10固定在接线座6上,所述的固定螺栓10与嵌设在接线座6内部的螺帽9相配合旋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外壳为陶瓷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嵌件为铜排。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采用绝缘外壳和金属嵌件一体式的结构(接线座6、接线座盖板7),电机的定子绕组出线通过一个接线端子8用固定螺栓10固定在金属嵌件上;电机高压线引出接线盒;当接线或检修的时候,由于接线座盖板7的安装,可以防止外部物质掉进电机体内,很好地保护电机;在接线盒进水的情况下,也不会有水渗入电机内部,简单的清理烘干后可以继续使用,保证了电机正常的维护运行,提高了电机的防尘防水等级,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特别适用在沙尘和雨水比较多的环境,对电机的内部结构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高压电机的出线结构,可以防止外部物质掉进电机体内,在接线盒进水的情况下,不会有水渗入电机内部,保证电机正常的维护运行,提高电机的防尘防水等级,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