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是一种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具体地,其主要用以将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通常,电源适配器广泛应用于安放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等设备中,也常见于手机、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随身听等小型电子产品中用作电源供应器。
现有技术中,电源适配器的结构大致为以下:电源适配器包括面壳、底壳、电路板模组和输出连接线,其中,电路板模组包括电路板、变压器等元器件,整个电路板模组容设于面壳和底壳之间形成的密闭容纳腔内,且通常,输出连接线的一端从面壳的侧面穿过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模组,插脚设置在底壳的外侧壁上,电路板模组设于面壳的内侧壁上,具体地,将电路板设于面壳的内侧壁上,电路板模组内的其它元器件均设于电路板上,这样,面壳的厚度远大于底壳的厚度。安全起见为便于将电路板模组设置在面壳和底壳之间的密闭容腔内,通常采用螺丝紧固或用力按压的方式将底壳固定连接到面壳上。另外,为便于实现电源适配器的供电电源变换作用,通常采用超音波熔焊的手动焊接方式来实现插脚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由上显然,电源适配器通过变压器的转换,可以通过输出连接线输出不同大小的直流电压电流。而且,通常消费者在购买电源适配器时会有不同规格的输出连接头,也有不同规格的输出电压电流的需求,然而,一般一个电源适配器均有一个自身的额定电压,因而通常一个电源适配器成品只能连接一根对应规格的输出连接线,否则,会存在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电压与电源适配器额定电压不同导致电源适配器易损坏的问题。
对于生产商来说,市场上电子产品众多,因而需要的输出连接头也比较多,需要输出的电压电流的规格也较多,且交货期限一般比较紧,为了缩短交货期,因而通常会将不同规格的成品做大量的库存,这样会造成比较大的库存压力。然而现有技术中,输出连接线需要通过手动焊接才能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故,此种结构将导致电源适配器的生产步骤繁杂,从而致使生产效率较低,不利于快速地响应客户的多样化输出需求,另外,人工焊接会经常出现虚焊而导致无电压电流输出或输出时有时无的现象,显然,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通过手动焊接来实现输出连接线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工序比较繁杂,无法快速地为电源适配器匹配不同规格的输出连接线,最终导致生产效率低、库存压力大且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该电源适配器包括电路板模组、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插脚,所述上盖反向盖合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密闭的容纳腔,所述电路板模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模组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座,所述插脚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设有插接端的输出连接线,所述输出连接线的所述插接端插接于所述连接座的插接口上,且所述插接端卡接于所述本体上以防所述输出连接线从所述连接座中被拔出。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下连接孔;于所述下连接孔的周边,所述本体的内侧壁上向所述容纳腔内凸设有限位组件以限制所述输出连接线相对于所述连接座有前后移动,所述插接端穿过所述下连接孔插接于所述连接座的所述插接口上,且抵接于所述限位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端包括顺次连接的插接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左右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凸设有挡块,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块两侧的限位条,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下连接孔均相通的凹槽;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连接座的所述插接口上,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各所述挡块的靠近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端抵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条上,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下连接孔内且靠近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块上。
进一步地,各所述挡块的靠近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条设有两个,且两所述限位条相对于所述输出连接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适配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二抵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相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通过内藏式卡扣结构倒扣于所述本体上,所述下连接孔为半孔,所述上盖上开设有上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相对且共同形成供所述输出连接线的所述插接端穿过的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藏式卡扣结构包括卡扣件和扣孔,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凸设有多个所述卡扣件,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所述扣孔,各所述卡扣件卡设于对应的所述扣孔内;所述插脚上设有与所述电路板触接以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内侧壁上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卡件,所述本体的内侧底壁上向所述容纳腔内凸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扣件,于所述容纳腔内,各所述固定卡件和各所述弹性扣件围绕所述电路板的周边布置,且均朝向所述本体的底壁方向抵压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连接体,所述插脚设于所述连接体上且设有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本体的外侧底壁上开设有滑道且向外凸设有限位凸块,所述连接体上凸设有滑条和限位墙,所述滑条滑动连接于所述滑道上,所述限位墙抵接于所述限位凸块上以限制所述连接体从所述本体上脱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电源适配器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一连接座,并在输出连接线上设置一插接端,其中,该连接座上开设有插接口,这样,在生产之前,可以事先将该电源适配器的电路板或主体均准备好并做好库存,当客户提出不同的输出配置要求时,生产人员即可立即从库存中找出对应输出配置的输出连接线插接进连接座的插接口内组成完整的产品,且一旦输出连接线卡接在上盖的本体上后就不会被拔出来,故,该电源适配器可以快速地响应客户的多样化输出连接线需求,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缓解库存压力,简化生产工序且可靠性高,进而可大大地提高该电源适配器的生产量和产品质量,便于满足生产商的出货时间短以及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均比较低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去掉上盖后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输出连接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采用欧规标准的插脚时的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采用欧规标准的插脚时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采用奥规标准的插脚时的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采用奥规标准的插脚且去掉上盖后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盖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盖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插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采用奥规插脚时的插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采用奥规插脚时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上盖、110-上连接孔、120-卡扣件;
200-下盖、210-本体、211-下连接孔、212-限位组件、2121-限位块、2121a-凹槽、2122-限位条;
213-扣孔、214-固定卡件、215-弹性扣件、216-滑道、217-限位凸块、220-插脚、221-导电弹片/导电端子;
300-电路板模组、310-电路板、320-连接座、321-插接口、400-容纳腔;
500-输出连接线、510-插接端、511-插接部、512-第一抵接部、5121-挡块、513-第二抵接部;
600-连接体、610-滑条、620-限位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说明的是,通常,电源适配器分为固定插头式和可变换插头式两种结构,且同一种结构的电源适配器还可根据客户的需要匹配如中规插脚、奥规插脚、欧规插脚以及英规插脚等不同国家标准的插脚。现以固定插头式结构并匹配中规插脚的电源适配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电源适配器包括电路板模组300、上盖100和下盖200,其中,下盖200包括本体210和设于本体210上的插脚220,需说明的是,该插脚220可以固定连接于本体210上,也可拆卸式连接在本体210上,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插脚220固定连接于本体210上。可以理解地,因该电源适配器具有插脚220,因而该电源适配器为插墙式电源适配器。当然,并不限于该方式,某些结构还可适用于桌面式电源适配器,具体哪些结构适用于桌面式电源适配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另外,为适应不同设备的要求,该插脚220可以为二相位交流插脚或三相位交流插脚。如图8和9所示,该电源适配器的插脚220还可以为符合欧洲标准的插脚。如图10和11所示,该电源适配器的插脚220还可以为符合澳洲标准的插脚。当然,该插脚220还可以为符合其它标准的插脚。
如图1至图3所示,上盖100反向盖合并固定连接于本体210上,且上盖100与本体210之间形成有密闭的容纳腔400,其中,电路板模组300设于容纳腔400内。需说明的是,为能有效地将上盖100和本体210内的带电元器件与外界隔离,提高安全性能,上盖100和本体210均由绝缘材料如塑胶等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模组300包括电路板310和设于电路板310上的连接座320,插脚220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10。为便于输出连接线500的插接,连接座320上开设有插接口321。再如图1至图7所示,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输出连接线500。同样,为便于输出连接线500与电路板310的电性连接采用插接式,输出连接线500上设有插接端510,当确定客户的输出配置需求后,生产人员即可从仓库中找到对应配置的输出连接线500,将输出连接线500的插接端510插接于连接座320的插接口321上。
另外,为防止输出连接线500从连接座320中被拔出,输出连接线500的插接端510卡接于本体210上。也即是说,该输出连接线500一旦插接进连接座320的插接口321上后,就不会被拔出来,若想拔出来则需要破坏该电源适配器的结构,因而能避免因输出连接线500的输出电压与电源适配器的额定电压不匹配而损坏电源适配器。
需说明的是,通常,输出连接线500还设有输出接头端(图未示),根据电子产品的不同,有时,同一输出电压电流的输出连接线500其输出接头端有可能会不一样。无论是输出接头端不一样,还是输出电压电流不一样,均需要另选一根输出连接线500来匹配。另外,通常输出连接线500的插接端510与输出接头端刚好相对。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输出连接线500穿过本体210插接进设于容纳腔400内的连接座320,本体2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下连接孔211,其中,该下连接孔211与容纳腔400连通。为便于在输出连接线500与连接座320插接后不会相对于连接座320有前后移动而容易从连接座320中松脱,于下连接孔211的周边,本体210的内侧壁上向容纳腔400内凸设有限位组件212。也即是说,限位组件212往靠近连接座320的方向上凸设,且位于下连接孔211的周边。显然,可以想到的,为使输出连接线500与连接座320之间能牢固地插接,插接端510穿过下连接孔211插接于连接座320的插接口321上,且抵接于限位组件212上。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至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插接端510包括顺次连接的插接部511、第一抵接部512和第二抵接部513,其中,为便于确保输出连接线500插接进连接座320后,不会被拔出,第一抵接部512的左右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凸设有挡块5121,限位组件212包括限位块2121和分别位于限位块2121两侧的限位条2122,限位块2121上开设有凹槽2121a,其中,该凹槽2121a与容纳腔400和下连接孔211均相通。
这样,当输出连接线500的插接部511插接于连接座320的插接口321上时,输出连接线500的第一抵接部512位于凹槽2121a内,且为限制输出连接线500被拔出,也即防止输出连接线500相对于连接座320有向后移动,该第一抵接部512的各挡块5121的靠近第二抵接部513的一端抵接于对应的限位条2122上。同理,为防止输出连接线500相对于连接座320有向前移动,输出连接线500的第二抵接部513位于下连接孔211内,且该第二抵接部513的靠近第一抵接部512的一端抵接于限位块2121上。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给输出连接线500插接进连接座320时起到导向作用,各挡块5121的靠近第一抵接部512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第一抵接部512的一端的厚度,可以理解地,在输出连接线500和连接座320并排的方向上,各挡块5121呈一头大一头小的结构。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挡块5121呈倒三角型,实际上还可以为一头大一头小的梯形结构,或其它合适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简化该电源适配器的结构,限位条2122设有两个,且为确保输出连接线500受力均衡能更加牢固地插接于连接座320上,两限位条2122相对于输出连接线5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确保输出连接线500能更加稳固地插接于连接座320上,输出连接线500的第一抵接部512适配于凹槽2121a,具体本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512呈四方体形,也即凹槽2121a为四边形凹槽,当然,实际上,并不限于该形状。
再如图2和图3所示,为确保输出连接线500与本体210之间的连接处的美观性,输出连接线500的第二抵接部513的远离第一抵接部512的一端与本体210的外侧壁相平齐。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接部513呈圆柱状,且该第二抵接部513适配于下连接孔211。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简化上盖100和下盖200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以及该电源适配器的美观性、安全性和稳固性,上盖100通过内藏式卡扣结构倒扣于本体210上,且下连接孔211为半孔,上盖100上开设有上连接孔110,上连接孔110与下连接孔211相对且共同形成供输出连接线500的插接端510穿过的插接孔。
需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内藏式卡扣结构,也即是说,上盖100的开口边沿位于下盖200的开口边沿的内侧,或者下盖200的开口边沿位于上盖100的开口边沿的内侧。通常,为确保上盖100稳固地倒扣于下盖200上,该内藏式卡扣结构具有多个,且一般围绕电源适配器的边沿均匀分布。可以理解地,一旦将上盖100扣合于本体210上,则该电源适配器就不容易再拆开。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内藏式卡扣结构包括卡扣件120和扣孔213,为便于将上盖100倒扣于下盖200上,且将下盖200的本体210的边沿上隐藏到上盖100的边沿内,上盖100的内侧壁上凸设有多个卡扣件120,本体2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容纳腔400相通的扣孔213,各卡扣件120卡设于对应的扣孔213内。
当然,不仅此种内藏式卡扣结构,实际上,还可根据需要将各卡扣件120凸设在本体210的内侧壁上,将各扣孔213开设在上盖100的外侧壁上,以使下盖200的本体210的边沿隐藏着上盖100的边沿。
另外,为便于进一步地简化该电源适配器的生产工序,插脚220上设有与电路板310触接以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10的导电弹片221,可以理解地,当上盖100扣合于下盖200的本体210时,即可同步一次性实现插脚220与电路板310的电性连接,由此省去了在两根线的两头分别手工焊锡的工序来实现插脚220与电路板310之间的电性连接,故,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节省生产成本,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插脚220与电路板310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防止电路板310常态下在容纳腔400内晃动,特别是在对接插头时电路板310发生晃动,本体210的内侧壁上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卡件214,本体210的内侧底壁上向容纳腔400内凸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扣件215,于容纳腔400内,各固定卡件214和各弹性扣件215围绕电路板310的周边布置,且均朝向本体210的底壁方向抵压电路板310。
可以理解地,各固定卡件214和各弹性扣件215均在电路板310的边沿抵接着电路板310,这样,即可省去现有技术中通过海绵来限位或缓冲电路板310的晃动的这道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不仅牢固可靠且节省了材料。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弹性扣件215为一从本体210的内侧底壁上凸设出的倒钩,其与各固定卡件214共同抵接着电路板310。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卡件214设有1个,弹性扣件215设有2个,且固定卡件214位于本体210的远离输出连接线500的内侧壁上,两弹性扣件215位于靠近输出连接线500的内侧壁上。
需说明的是,为增强弹性扣件215的强度,防止在抵接过程中发生弯折等现象,优选地,可以在各弹性扣件215的与电路板310相对的一侧采用加强筋(图未示)来加强各弹性扣件215的强度。
实施例二
如图12至图15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为所要保护的电源适配器提供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插脚220仍然采用符合中国标准的插脚220,该电源适配器的主要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电源适配器为可变换插脚220的电源适配器,具体地,该电源适配器的上盖100中,其插脚220与本体210为可拆卸式连接,而实施例一中,其插脚220与本体210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2至图1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实现插脚220与本体210的可拆卸式连接,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连接体600,插脚220设于连接体600上,且插脚220上设有用以与电路板310电性连接的导电端子221。
再如图12至图15所示,本体210的外侧底壁上开设有滑道216,且本体210的外侧底壁上向外凸设有限位凸块217。对应地,连接体600上凸设有滑条610和限位墙620,为使插脚220能可拆卸式连接于本体210上,滑条610滑动连接于滑道216上,限位墙620抵接于限位凸块217上以限制连接体600从本体210上脱落。
可以理解地,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新增一能与本体210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体600,实现了插脚220与本体210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这样,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本体210除了沿用实施例一中的主要结构外,还在本体210的外侧底壁上开设有滑道216和凸设有限位凸块217。还可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不仅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快速匹配不同输出要求的输出连接线500,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快速匹配不同型号的插脚220,也即,整个电源适配器可以应不同的需求来灵活组装,效率高且可靠性高。
需说明的是,实际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如图16和17所示,该电源适配器的插脚220还可采用符合澳洲标准的插脚220。当然还可采用其它不同标准的插脚220。
由上,在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通过模块化组装大致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电路板310上设置一连接座320,直接将输出连接线500的插接端510插接进该连接座320上即可快速地相应客户的多样化输出连接线500的需求,降低库存压力,缩短出货时间,且避免出现输出连接线500与电路板310之间的虚焊冷焊现象,电性连接可靠牢固;
(2)通过将上盖100采用内藏式卡扣结构倒扣于下盖200的本体210上,且插脚220通过导电弹片221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10,而不需要手动焊接,这样,在实现上盖100和下盖200之间的固定连接的同时,实现插脚220与电路板310的电性连接,节省了生产工序,且实现了该电源适配器的快速组装,省时省力且可靠性好;
(3)通过在本体210的内侧壁上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卡件214,在本体210的内侧底壁上向容纳腔400内凸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扣件215,由此,可以省去现有的海绵,直接实现电路板310的可靠限位,节省了生产工序且减少耗材;
(4)通过添加一连接体600,通过连接体600与本体210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匹配不同规格的插脚220,使得在短期内可以组装出更多的不同规格的电源适配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