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电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9222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电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冷电机壳。



背景技术:

大型转子电机壳制作精度要求高,体积大,整体一体化制作工艺困难,在大型设备上使用的电机壳需要充分满足其自身的冷却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1821197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液体冷循环散热电机壳体,包括壳体,壳体由多个分壳体组成,分壳体内设置有循环水冷内腔,多个分壳体循环水冷内腔相互连通,在电机壳内形成一个蛇形的冷却水循环回路。

上述专利中循环水在电机壳内循环的时候,需要从电机壳周身壁上来回循环,电机壳内单一的循环回路循环过程漫长,回路前段冷却效果还能满足要求,前段冷却后水温升高,导致后端冷却效果不能够保证,最终使得机壳周身壁上冷却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制作工艺困难,难以在机壳周身壁均匀冷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作简易,冷却效果佳,安装方便的水冷电机壳,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水冷电机壳,包括控制壳和辅助壳,所述控制壳和多个所述辅助壳环形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辅助壳内开设有多个用于冷却水循环的输水通道,相邻所述辅助壳的所述输水通道首尾连接;

所述控制壳外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控制壳内开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和与所述排水口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控制壳内开设有多个左通道,所述左通道设置在所述进水通道远离所述排水通道的一侧且与相邻所述输水通道连通,所述控制壳内开设有多个右通道,所述右通道设置在所述排水通道远离所述进水通道的一侧且与相邻所述输水通道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壳与辅助壳分体制作,工艺上更加简单,该工艺也相对成熟,通过焊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机壳,制作速度快;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到进水通道后水量被分流,同时进入左通道,冷却水从左通道进入输水通道再进入右通道,最后汇集在出水通道内并从出水口排出,左通道、输水通道和右通道在电机壳内部形成多道独立的水循环,从而实现均匀冷却壳内上下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与所述辅助壳呈弧形且弧度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度相同的辅助壳和控制壳可以提高部件的适用性,制作不够精良、有误差的部件可以单独替换。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通道内壁上转动设置有紊流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壳内的温度不高时,所需冷却强度也较低,水流流速也可较缓慢一些,紊流板起到引导水流的作用,引导冷却水充分冲击输水通道侧壁,不仅带走壳体内壁上的热量,同时带走相邻输水通道之间的热量;当电机壳内温度过高时,需要加大冷却强度,此时可以加快水流流速,强劲的水流将推倒紊流板,使得输水通道更加畅通,提高了水通量,加强了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紊流板靠近所述辅助壳壳壁的两侧设置有弹性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得紊流板在输水通道弧形的侧壁上能够上下摆动,紊流板与弧形侧壁呈一定角度设置,弹性片起到弹力恢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通道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上设置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与所述进水通道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壳使用完需要运输时,内部残留了冷去水,打开溢流阀可以将水量排出干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和所述辅助壳两端都开设有弧形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壳和辅助壳两端上没有输水通道,冷却效果不佳,内壁温度高,弧形槽可以使得控制壳和辅助壳两端为双层结构,隔离内外部分,防止外部温度过高,烫伤人员。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与所述辅助壳同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左耳,所述控制壳与所述辅助壳远离所述左耳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右耳。

进一步的,所述右耳远离所述左耳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左耳远离所述右耳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卡块适配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壳与辅助壳焊接成一个整体时,为了方便焊接过程的稳定和成品的完整性,通过右耳的卡块插接进入左耳的卡槽内,使得相邻壳体之间不会晃动,方便操作者焊接时对准。

进一步的,所述左耳和所述右耳上开设有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壳焊接成型后,与其他部件安装时需要有通孔,通过通孔与其他部件配合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和所述辅助壳无缝焊接连接成整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少表面的焊接纹理,平整的表面可以使壳体整体中每个部分的导热性都比较均匀,在冷却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分体设置的辅助壳和控制壳,制作更加方便,焊接前可以更换制作不够精良的残次品,通过稳定的插接安装后进行焊接,更加方便快捷;

(2)电机壳内部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循环水通道,可以对电机壳内上下同时进行冷却,提高整体的冷却性能,使得电机壳周身都能同时降温,大大减少了原有降温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冷电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辅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控制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志:1、控制壳;2、辅助壳;3、输水通道;4、进水口;5、排水口;6、进水通道;7、排水通道;8、左通道;9、右通道;10、紊流板;11、弹性片;12、溢流阀;13、弧形槽;14、左耳;15、右耳;16、卡块;17、卡槽;1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水冷电机壳,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壳1和辅助壳2,控制壳1与辅助壳2呈弧形且弧度相同,一个控制壳1和多个辅助壳2通过无缝焊接技术环形焊接成一个整体,整体呈空心圆柱形。弧度相同的辅助壳2和控制壳1可以提高部件的适用性,分体设置有可以方便将制作不够精良、有误差的部件单独替换,无缝焊接确保了电机壳的内部的导热均匀,方便散热。

如图2所示,辅助壳2内开设有多个用于冷却水循环的输水通道3,输水通道3之间等距相互平行设置且与相邻辅助壳2垂直,相邻辅助壳2的输水通道3首尾连接。输水通道3提供了冷却水循环的通道,输水通道3间并不相互影响。如图3所示,输水通道3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紊流板10,紊流板10与辅助壳2内壁垂直,紊流板10靠近辅助壳2壳壁的两侧固定有弹性片11,弹性片11抵接在输水通道3内壁上。在一定范围内,水流流速与冷却效果呈正比。当电机壳内的温度不高时,所需冷却强度也较低,水流流速可以减缓一些,与输水通道3呈一定角度的紊流板10此时起到引导水流混乱流动的作用,水流流速不足以推倒受到弹性片11支撑的紊流板10,最终使得冷却水充分冲击输水通道3侧壁,在带走壳体内壁上热量的同时,还将相邻输水通道3之间的热量给带走;当电机壳内温度过高时,需要加大冷却强度,通过加快水流流速,强劲的水流将推倒紊流板10,保证输水通道3畅通,提高了水通量,加强了冷却效果,水流降低后,由于弹性片11的弹力,紊流板10将会回复到自然状态。

如图1和图4所示,控制壳1外壁的有一端上固定有进水口4和排水口5,控制壳1内开设有与进水口4连通的进水通道6和与排水口5连通的排水通道7,进水通道6与排水通道7相互平行且斗与向下辅助壳2平行,控制壳1内开设有多个左通道8,左通道8数量与输水通道3一样且相互平行,左通道8设置在进水通道6远离排水通道7的一侧且与相邻输水通道3连通;控制壳1内开设有多个右通道9,右通道9数量与输水通道3一样且相互平行,右通道9设置在排水通道7远离进水通道6的一侧且与相邻输水通道3连通。冷却水从进水口4进入,继而水流进入到进水通道6后被分流进入左通道8,冷却水从左通道8进入输水通道3再进入右通道9,最后汇集在出水通道内并从出水口排出,左通道8、输水通道3和右通道9在电机壳内部形成多道独立的水循环,水循环独立冷却一部分内壁,从而保证均匀冷却电机壳内上下的作用。

为了提高使用后电机壳排水运输的方便,如图1所示,在排水通道7远离进水口4的一端上安装有溢流阀12,溢流阀12与进水通道6连通。如图2和图4所示,控制壳1和辅助壳2两端沿着弧形边都开设有弧形槽13。弧形槽13可以使得控制壳1和辅助壳2两端为双层结构,由于控制壳1和辅助壳2两端上没有输水通道3,冷却效果不佳,当内壁温度过高时,双层结构可以隔离内外部分,防止外壁温度过高,烫伤人员。控制壳1与相邻辅助壳2接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耳14和右耳15,辅助壳2与相邻的辅助壳2和控制壳1接触的两侧同样分别设置有左耳14和右耳15,控制壳1和每个辅助壳2的都有两组左耳14和右耳15,右耳15远离左耳14的一侧固定有卡块16,左耳14远离所右耳15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16适配的卡槽17。通过右耳15的卡块16插接进入左耳14的卡槽17内,使得相邻壳体之间不会晃动,方便操作者焊接时对准。为了方便电机壳焊接成型后,方便与其他部件安装,在左耳14和右耳15上开设有通孔18,通孔18轴线与电机壳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选择一块控制壳1和数量合适的辅助壳2通过左耳14和右耳15的插接配合后环形焊接成一个整体,安装方便,成型快,同时分体设置的辅助壳2和控制壳1可以在焊接前更换制作不够精良的残次品,提高每一部分的适用性,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在电机壳内设置多个独立的循环水通道,可以对电机壳内上下同时进行冷却,避免了原有冷却方式中上下冷却速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电机壳整体的冷却性能,能对电机壳内部同时均匀冷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