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742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相比传统发电方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数量大、清洁、获取方便、时间长久的优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各个国家均投入巨额资金竞相研究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大力开拓市场应用。光伏发电产业从90年代后,其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35.5%,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阵列单元是光伏发电系统支撑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的特殊架构,多个阵列单元联接成阵列组,多个阵列组形成光伏电站阵列。

现有技术中,光伏电站阵列通常是固定式安装,不能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调整迎光角度,影响发电效率,导致发电效率不高。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光伏电站的各种运行状态,有时搬迁移动光伏电站阵列,需要将光伏电站阵列全部拆散运输再组装,极大地耗费了人力财力,而且在拆装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设备。

目前,尚无安全可靠的可整体移动运输的光伏电站阵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电站阵列在运输时不能整体运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具体地,该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站阵列单元,所述光伏电站阵列单元包括:支架、支撑板、通孔螺母、转轴螺丝、上框架、中框架和下框架及其中的光伏组件;

所述支撑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转轴螺丝通过所述通孔将所述支撑板旋紧在所述通孔螺母上;所述支撑板的正上方焊接在所述中框架边框上,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中框架通过下翻铰链连接,所述中框架和所述下框架通过上翻铰链连接,所述上框架的侧边框和所述支架的侧边框通过定位板和定位板螺丝连接;光伏组件放入上框架、中框架、下框架中,用螺钉联结,组成光伏电站阵列单元或阵列组;通过上翻铰链和下翻铰链,可将阵列单元的上框架、下框架围绕中框架展开或收折;展开后,通过定位板调整光伏电站阵列单元的迎光角度,提高发电效率;在移动或者运输时,收折阵列单元和阵列组,减小运输尺寸,实现光伏电站阵列组的整体搬运。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孔位于所述支架的底部,用于将所述支架通过固定螺丝固定于地面。

优选地,所述联结螺孔位于所述支架的底部,用于将所述支架通过联结螺丝联结成阵列单元和阵列组。

优选地,所述通孔螺母位于所述支架的顶部,用于将所述支架通过转轴螺丝联结成阵列单元和阵列组。

优选地,所述上翻铰链设置于所述下框架和所述中框架的边框上。

优选地,所述下翻铰链设置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中框架的边框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板将所述上框架与所述支架用定位板螺丝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阵列组除光伏组件外均由不锈钢或镀锌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支架由方管型钢材制成。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框架、中框架和下框架由角钢型钢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站阵列单元,光伏电站阵列单元包括:支架、支撑板、通孔螺母、转轴螺丝、上框架、中框架和下框架及其中的光伏组件;

支撑板中部设有通孔,用转轴螺丝将支撑板旋紧在通孔螺母上;支撑板的正上方焊接在中框架边框上,上框架和中框架通过下翻铰链连接,中框架和下框架通过上翻铰链连接,上框架的侧边框和支架的侧边框通过定位板和定位板螺丝连接;光伏组件放入上框架、中框架、下框架中,用螺钉联结,组成光伏电站阵列单元或阵列组;通过上翻铰链和下翻铰链,可将阵列单元的上框架、下框架围绕中框架展开或收折;展开后,调整阵列单元的迎光角度,提高发电效率;移动或者运输时,收折阵列单元和阵列组,减小运输尺寸,实现光伏电站阵列组的整体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阵列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阵列单元上框架、中框架、下框架及其中的光伏组件收折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移动式阵列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整体移动式光伏电站阵列组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站阵列单元。其中,光伏电站阵列单元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阵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光伏电站阵列单元包括:支架1、定位板2、通孔螺母3、转轴螺丝4、支撑板5、定位板螺丝6、上翻铰链7、下翻铰链8、下框架9、中框架10、上框架11、固定螺孔12和联结螺孔13。

转轴螺丝4通过支撑板5中部通孔将支撑板5旋紧在通孔螺母3上;支撑板5的正上方焊接在中框架10的边框上,上框架11与中框架10的边框通过下翻铰链8相连接,中框架10与下框架9的边框通过上翻铰链7相连接,上框架11的侧边框与支架1的侧边框通过定位板2相连接,用定位板螺丝6固定;光伏组件通过螺钉周向固定在上框架11、中框架10和下框架9内,可将上框架11及下框架9中的光伏组件展开或收折在中框架10中;展开后,通过调整光伏电站阵列单元的迎光角度,可提高发电效率。收折后,便于整体运输。

其中,固定螺孔12位于支架1的底部,用于将支架1通过固定螺丝固定于地面。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架为图1的结构时,联结螺孔13和固定螺孔1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三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支架和地面连接的稳定性,可以适当地增加联结螺孔13和固定螺孔12的数量。

支架1高度不高于上框架11、中框架10和下框架9展开长度的二分之一,以提高该光伏电站阵列的稳定性。

光伏电站阵列组由不锈钢或镀锌钢材料制成,其中,支架1由方管型不锈钢或镀锌钢材料制成,通孔螺母3、转轴螺丝4、上翻铰链7、下翻铰链8、定位板2、定位板螺丝6、螺钉、支撑板5、上框架11、中框架10和下框架9由角型不锈钢或镀锌钢材料制成。每一个光伏电站阵列单元的上框架11、中框架10和下框架9及其中的光伏组件可在定位板2范围内作0度到90度的调节。调节为最佳角度后,拧紧定位板螺丝6。

进一步地,可以在定位板2上设置多个孔,在调节支架1和支撑板5之间的角度时,可以将定位板螺丝6拧紧在该孔内,该孔的形状可以是一个长方形长孔,也可以是多个其他形状的小孔,当为长方形长孔时,该长方形长孔的宽要大于定位板螺丝6的最大外径,当为小孔时,该小孔的最大外径应大于定位板螺丝6的最大外径。

进一步地,该光伏电站阵列单元和阵列组及其光伏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工作状态时,光伏组件,即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框架11、中框架10和下框架9中;可根据太阳高度角将上框架11、中框架10和下框架9的角度,从平行地面0度至90度范围内调节到最佳迎光角度,用定位板2及定位板螺丝6固定,由此提高了发电效率。

实施例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阵列单元上框架、中框架、下框架中的光伏组件收折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翻铰链7设置于下框架9和中框架10的边框上,下翻铰链8设置于上框架11和中框架10的边框上;以中框架10为基准,只需将定位板螺丝6移到上框架11或中框架10的边框螺孔上固定,即可展开或者收折(折合)上框架11和下框架9及其中的光伏组件;在移动或者运输该光伏电站阵列单元和阵列组时,可将上框架11和下框架9及其中的光伏组件盖合在中框架10上,以进一步节省空间、减少运输时其所占的面积。

实施例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移动式阵列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过支架1、通孔螺母3、转轴螺丝4、联结螺丝14(旋紧在联结螺孔13中)可将阵列单元联结成阵列组;光伏电站阵列组根据运输车辆尺寸拆分、实现光伏电站阵列组的整体移动运输,在整体移动运输时,更可靠更牢固且不易变形损坏。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