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补排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4431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补排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密封油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补排油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英文名称:Generators)是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它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动,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发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在实际的电厂发电过程中,其中经常会出现发电机氢气纯度下降快,补排氢频繁缺陷,每天都需要进行排污补氢,通过检查、试验确认密封油箱补排油浮球阀内漏,空、氢侧密封油串油造成。在机组检修中增加密封油箱补排油旁路,将补排油浮球阀截止门关闭,通过旁路电磁阀进行补排油,造成氢气纯度下降,氢侧密封油箱补排油频繁;影响了整体的设备运行效率。

因此,提供一种密封油补油装置,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现有的密封油系统,增加一路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和增加一路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使得密封油系统运行中依靠电磁阀实现补、排油的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补排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补排油装置,包括密封油箱3,设置在密封油箱3上的氢侧回油管路1、空侧回油管路2、排油管路4、放油管路5和补油管路6;所述的排油管路4上设置有排油浮球阀c、排油截止阀b和零氢压排油门a;放油管路5上设置有放油手动阀d;补油管路上设置有补油浮球阀e、补油截止阀f;在排油管路4与放油管路5之间设置有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在补油管路6与空侧回油管路2之间设置有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7;

所述的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上设置有排油电磁阀j,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与排油管路4的连接端位于排油截止阀b和零氢压排油门a之间,连接端与排油电磁阀j之间的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上设置有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手动阀k;

所述的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7上设置有补油电磁阀h,补油电磁阀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手动阀g和第二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手动阀i。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除了密封油系统补排油浮球阀内漏造成的氢气纯度下降快的问题,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使用电磁阀作为调节型阀门能大大提高密封油补、排油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系统变动幅度很小,成本极低,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中为:氢侧回油管路1、空侧回油管路2、密封油箱3、排油管路4、放油管路5、补油管路6、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7、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零氢压排油门a、排油截止阀b、排油浮球阀c、放油手动阀d、补油浮球阀e、补油截止阀f、补油电磁阀h、第二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手动阀i、排油电磁阀j、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手动阀k。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补排油装置,包括密封油箱3,设置在密封油箱3上的氢侧回油管路1、空侧回油管路2、排油管路4、放油管路5和补油管路6;所述的排油管路4上设置有排油浮球阀c、排油截止阀b和零氢压排油门a;放油管路5上设置有放油手动阀d;补油管路上设置有补油浮球阀e、补油截止阀f;在排油管路4与放油管路5之间设置有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在补油管路6与空侧回油管路2之间设置有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7;

所述的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上设置有排油电磁阀j,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与排油管路4的连接端位于排油截止阀b和零氢压排油门a之间,连接端与排油电磁阀j之间的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8上设置有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手动阀k;

所述的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7上设置有补油电磁阀h,补油电磁阀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手动阀g和第二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手动阀i。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密封有系统中增加一路氢侧密封油箱补油管路,设置一个补油电磁阀,电磁阀前后各有一手动截止阀;增加一路氢侧密封油箱排油管路,设置一个排油电磁阀,电磁阀前后各有一手动截止阀;密封油系统运行中依靠电磁阀实现补、排油;实现了氢侧密封油箱补排油正常;降低氢气系统补氢次数,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减轻制氢站制氢压力。

使用时,要注意:电磁阀选型时要保证电磁阀在系统前后差压下可以正常开启;补、排油电磁阀动作设定值要精确;密封油系统管道焊接工作,注意防火及管道清洁度,保证焊接质量。

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除了密封油系统补排油浮球阀内漏造成的氢气纯度下降快的问题,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使用电磁阀作为调节型阀门能大大提高密封油补、排油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系统变动幅度很小,成本极低,易于维护。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