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穿线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9231阅读:1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穿线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的生产,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穿线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线束的生产中,需要使用橡胶护套将线束固定在一起,以达到绝缘、保护、耐磨的目的。在穿线过程中,一种方法是将橡胶护套扩开一定的尺寸,之后,将线束穿入橡胶护套中,完成穿线任务,目前,一般采用气动或机械方式的扩孔机实现橡胶护套扩孔,扩孔机成本较高,并且在制作完成线束后,工人需要移动至扩孔机处进行下一步安装,存在走动浪费大、安装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另一种方法是工人用胶带缠住线束的端子,利用端子将线束穿入橡胶护套,存在操作时间长、效率低、胶带成本浪费、容易损伤端子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制作了一种辅助工具,其包括钢管和固定在辅助穿线的工具钢管左端的堵头,辅助穿线的工具钢管的中部和右部设有切口以形成断面呈弧形的半圆管。并在2015年8月6日申请了申请号为CN2015205860610的实用新型专利,利用该工具来辅助穿线,能够缓解上述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辅助工具存在以下问题:该辅助工具在使用时线束容易从钢管内滑落,导致线束无法和钢管一起穿过橡胶护套,同时在使用时工人的手用力握在半圆管处,手感不佳,并会使工人感到疼痛。因此有必要对该辅助工具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辅助穿线的工具,该工具能够使线束快速穿过橡胶护套,能够快速的夹持和松开线束,能够避免线束在穿线过程中出现滑落的现象,同时提升了操作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辅助穿线的工具,包括管状件和设置在所述管状件左端的堵头,所述管状件包括两个半圆筒和一条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铰接带,两个所述半圆筒的前侧边通过所述铰接带铰接,所述铰接带同时与两个所述半圆筒前侧的外壁粘贴,两个所述半圆筒闭合时呈圆筒状,两个所述半圆筒内各固定有数条弹性带,每条所述弹性带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半圆筒的内壁的前侧和后侧,一个所述半圆筒内的所述弹性带与另一个所述半圆筒内的所述弹性带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半圆筒上的所述弹性带构成一个弹性夹持结构;所述堵头包括一个轴头和与所述轴头左端相连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直径从右至左逐渐减小,所述轴头的直径等于所述管状件的内径,所述导向部右端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管状件的外径,所述轴头伸入所述管状件的左端部内,且所述轴头与两个所述半圆筒中的一个半圆筒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弹性带为橡胶件。

进一步,所述管状件和所述堵头均为塑料件。

进一步,所述弹性带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半圆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与所述半圆筒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平齐。

进一步,所述导向部呈半球形。

进一步,两个所述半圆筒的前边沿处的外壁上均设有与所述铰接带对应的条形槽,两个所述条形槽构成一个与所述铰接带相嵌合的安装槽。

进一步,所述铰接带为工业胶带。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线束快速穿过橡胶护套,能够快速的夹持和松开线束,能够避免线束在穿线过程中出现滑落的现象,同时提升了操作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状件;2—堵头;3—轴头;4—第一半圆筒;5—第二半圆筒;6—弹性带;7—铰接带;8—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辅助穿线的工具,包括管状件1和设置在管状件1左端的堵头2,管状件1包括两个半圆筒和一条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铰接带7,两个半圆筒的前侧边通过铰接带7铰接,铰接带7同时与两个半圆筒前侧的外壁粘贴,两个半圆筒闭合时呈圆筒状,两个半圆筒内各固定有数条弹性带6,每条弹性带6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弹性带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半圆筒的内壁的前侧和后侧,一个半圆筒内的弹性带6与另一个半圆筒内的弹性带6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半圆筒上的弹性带6构成一个弹性夹持结构;堵头2包括一个轴头3和与轴头3左端相连的导向部,导向部的直径从右至左逐渐减小,轴头3的直径等于管状件1的内径,导向部右端的直径不小于管状件1的外径,轴头3伸入管状件1的左端部内,且轴头3与两个半圆筒中的一个半圆筒固定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两个半圆筒分别为第一半圆筒4和第二半圆筒5,轴头3固定在第一半圆筒4的左端,第二半圆筒5通过铰接带7铰接在第一半圆筒4上,形成能够开合的铰链结构,在第一半圆筒4和第二半圆筒5闭合时,两者构成管状件1,堵头2与管状件1同轴。

作为一种优选,弹性带6为橡胶件。

作为一种优选,管状件1和堵头2均为塑料件。

进一步,弹性带6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半圆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弹性带6与半圆筒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平齐。采用该结构,能够保证两个半圆筒上的弹性带6构成的弹性夹持结构具有较大的夹持力,同时能够为弹开第二半圆筒5提供足够的弹性力。

作为一种优选,导向部呈半球形。

进一步,两个半圆筒的前边沿处的外壁上均设有与铰接带7对应的条形槽8,两个条形槽8构成一个与铰接带7相嵌合的安装槽。采用该结构能够保证管状件1的外壁的平滑,以避免铰接带7在穿线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阻力。

作为一种优选,铰接带7为工业胶带。工业胶带十分常见,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同时降低了制作本实用新型的难度。

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作时,第一半圆筒4和第二半圆筒5先处于张开状态,将线束放置在第一半圆筒4内的弹性带6上,然后握紧第一半圆筒4和第二半圆筒5,使得第一半圆筒4和第二半圆筒5闭合,此时第一半圆筒4和第二半圆筒5上的弹性带6构成的弹性夹持结构就夹住了线束,然后利用堵头2撑开橡胶护套,并将管状件1穿过橡胶护套,穿过橡胶护套后便可松手,使得第一半圆筒4和第二半圆筒5在弹性带6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张开,便可快速的取出线束,拉动线束就能够将橡胶护套移动到线束特定的位置上。在管状件1穿过橡胶护套的过程中,橡胶护套的弹力会将管状件1保持在闭合状态,能够有效避免线束脱落,同时工人握持管状件1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避免了工人弃用本工具。本工具在夹持线束和取出线束时十分便捷,提升了操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