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施工用导线支撑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079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施工用导线支撑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施工用导线支撑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近年来,随着电网改造工程的增多,在10KV配电线路和0.4KV低压线路架空导施工中有很多特殊要求,比如根据10KV配电线路和0.4KV低压线路架空线路施工工艺要求,裸导线与绝缘子之间应缠绕铝包带过渡,绝缘导线与绝缘子之间应缠绕自粘式绝缘带过渡,这样既可以减少导线的磨损,又可以提高导线的运行质量和绝缘子的绝缘性能,降低因故障停电的概率,避免用户投诉。

施工过程中,如果要在绝缘子与导线之间缠绕铝包带或自粘式绝缘带,需要将导线抬起,使绝缘子与导线之间留出足够作业的间距,传统办法还是由作业人员用肩扛起导线,但导线在电杆上要承受自身的重力、横向拉力、驰度下坠力、风摆力等各种外在力量的作用,依靠作业人员肩扛负重较大,稍有不慎,作业人员便会因负重较大,而从电杆上滑落或高处坠落的风险,存在极大的施工安全隐患,另外也会因负重较大造成作业人员容易疲劳,影响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减轻作业人员负担、使用方便的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施工用导线支撑调节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两个抱箍,抱箍包括第一弧形抱片和第二弧形抱片,第一弧形抱片后端与第二弧形抱片后端通过后螺栓组件相连,第一弧形抱片前端与第二弧形抱片前端通过前螺栓组件相连,第一弧形抱片前端与轴套开口端第一端相连,轴套开口端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外侧的轴套开口端第一端上设置有连接螺母。

轴套开口端另一端相应于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一螺栓前端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旋于连接螺母内,螺栓后端设置有拧手。

一竖向转轴上端置于上抱箍外端的轴套内,下端置于下抱箍外端的轴套内;竖向转轴上端露出上抱箍外端的轴套并与上横梁内端固定,竖向转轴下部与上横梁外端之间连接有支撑斜梁。

一竖向导套的上部与上横梁外部相连,下部与支撑斜梁外上部相连;竖向导套内设置有竖向丝杠,竖向丝杠下端中心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竖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下端穿过竖向导套下端底板上的通孔与摇轮中心相连,摇轮外端连接有摇把,所述竖向导套下端底板上的通孔的直径小于竖向丝杠和摇轮的直径。

竖向导套内竖向丝杠上旋有丝母,丝母上端周边与升降筒下端周边焊接,升降筒上端伸出竖向导套并通过竖向转轴与导线限位头相连。

所述竖向导套内部设置有竖向导槽,升降筒外壁相应于竖向导槽设置有导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弧形抱片后端与第二弧形抱片后端相应于后螺栓组件设置有横向条状穿孔。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螺母与轴套开口端第一端焊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连接孔为横向椭圆孔。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横梁和支撑斜梁均采用角钢件。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竖向导套上部两侧设置有横向连接支耳,竖向导套下部两侧设置有与支撑斜梁平行的斜连接支耳;横向连接支耳通过上螺栓组件与上横梁相连,斜连接支耳通过下螺栓组件与支撑斜梁相连。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线限位头为上端开口的竖向U形叉头。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线限位头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长度方向一端两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夹板,两侧夹板中部对应设置有端部轴孔,上夹板长度方向一端中部相应于两侧夹板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后连接块,后连接块中部相应于端部轴孔设置有中部轴孔,一后轴依次穿过一侧夹板端部轴孔、中部轴孔、另一侧夹板端部轴孔。

下夹板长度方向另一端中部设置有下槽口,下槽口内设置有前连接块,前连接块及下槽口两侧的下夹板上均对应设置有前轴孔,前轴孔内穿有前轴;前连接块与锁位杆后端相连,锁位杆前部通过螺纹与压块相连;上夹板长度方向另一端中部相应于锁位杆设置有上槽口;上夹板和下夹板内侧沿宽度方向对应设置有纵截面为弧形的条状通槽,条状通槽内沿条状通槽长度方向均布有弧形摩擦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使导线位置根据施工需要调整,导套水平摆动调整水平位置,摇轮调整高度位置,使用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抱箍安装于电杆上。

本实用新型竖向转轴通过螺栓、螺母与轴套连接,竖向转轴与轴套的连接紧密度方便调节,可调节竖向转轴与轴套过渡配合,这样施工时既可以通过作业人员手动克服摩擦力转动导套,同时导套转动到位即利用摩擦力保持在该位置,不会处于自由摆动状态影响施工。

本实用新型轴套内部利用丝杠丝母原理驱动导线限位头升降。

本实用新型替代作业人员用肩膀支承导线,并且导线位置可根据施工需要转动方向调整,大大减轻了作业人员负担,降低作业安全风险,也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与电线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与电线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7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中,1为竖向转轴、2为抱箍、3为上横梁、4为丝母、5为丝杠、6为导套、7为升降筒、8为导线限位头、9为斜连接支耳、10为摇轮、11为支撑斜梁、12为电线杆、13为导线、14为第一弧形抱片、15为轴套、16为螺栓、17为第二连接孔、18为第二弧形抱片、19为条状穿孔、20为压块、21为前轴、22为条状通槽、23为上夹板、24为后轴、25为下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两个抱箍,抱箍包括第一弧形抱片和第二弧形抱片,第一弧形抱片后端与第二弧形抱片后端通过后螺栓组件相连,第一弧形抱片前端与第二弧形抱片前端通过前螺栓组件相连,第一弧形抱片前端与轴套开口端第一端相连,轴套开口端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外侧的轴套开口端第一端上设置有连接螺母。

轴套开口端另一端相应于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一螺栓前端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旋于连接螺母内,螺栓后端设置有拧手。

一竖向转轴上端置于上抱箍外端的轴套内,下端置于下抱箍外端的轴套内;竖向转轴上端露出上抱箍外端的轴套并与上横梁内端固定,竖向转轴下部与上横梁外端之间连接有支撑斜梁。

一竖向导套的上部与上横梁外部相连,下部与支撑斜梁外上部相连,竖向导套内设置有竖向丝杠,竖向丝杠下端中心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竖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下端穿过竖向导套下端底板上的通孔与摇轮中心相连,摇轮外端连接有摇把,所述竖向导套下端底板上的通孔的直径小于竖向丝杠和摇轮的直径。

竖向导套内竖向丝杠上旋有丝母,丝母上端周边与升降筒下端周边焊接,升降筒上端伸出竖向导套并通过竖向转轴与导线限位头相连。

所述竖向导套内部设置有竖向导槽,升降筒外壁相应于竖向导槽设置有导块。

所述第一弧形抱片后端与第二弧形抱片后端相应于后螺栓组件设置有横向条状穿孔。条状穿孔可适应电线杆的尺寸进行调节。

所述连接螺母与轴套开口端第一端焊接。

所述第二连接孔为横向椭圆孔;便于调节轴套与竖向转轴连接的松紧度。

所述上横梁和支撑斜梁均采用角钢件。

所述竖向导套上部两侧设置有横向连接支耳,竖向导套下部两侧设置有与支撑斜梁平行的斜连接支耳;横向连接支耳通过上螺栓组件与上横梁相连,斜连接支耳通过下螺栓组件与支撑斜梁相连。通过连接支耳连接,拆装、携带方便。

所述导线限位头为上端开口的竖向U形叉头。

所述导线限位头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长度方向一端两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夹板,两侧夹板中部对应设置有端部轴孔,上夹板长度方向一端中部相应于两侧夹板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后连接块,后连接块中部相应于端部轴孔设置有中部轴孔,一后轴依次穿过一侧夹板端部轴孔、中部轴孔、另一侧夹板端部轴孔。

下夹板长度方向另一端中部设置有下槽口,下槽口内设置有前连接块,前连接块及下槽口两侧的下夹板上均对应设置有前轴孔,前轴孔内穿有前轴;前连接块与锁位杆后端相连,锁位杆前部通过螺纹与压块相连;上夹板长度方向另一端中部相应于锁位杆设置有上槽口;上夹板和下夹板内侧沿宽度方向对应设置有纵截面为弧形的条状通槽,条状通槽内沿条状通槽长度方向均布有弧形摩擦槽。由于导线在电杆上要承受风摆力等各种外在力量的作用,所以采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夹持方式,可提高对导线限位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施工时导线放置在导线限位头上,导线位置可根据施工需要调整,其中作业人员可以沿着水平方向摆动导套以调整导线限位头的水平位置,同时还可以利用摇轮调整导线限位头的高度,以配合电杆端部横梁上的立瓶高度,或者满足其他施工高度要求,无须作业人员肩扛,大大减轻作业人员负担,降低作业风险,也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