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电源系统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207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驾驶室电源系统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驾驶室电源系统分配结构,属于汽车电气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室配电系统将底盘主电源分配至车身各个用电零部件;传统的驾驶室配电系统其主共用电源为额定路数。随着车辆用电设备日益增多,主机厂模块化设计理念的推广,后期有新技术拓展对共用电源系统提出新需求;而配电系统主共用电源路数无法进行扩展,因此配电盒设计方案无法在固有大小空间内实现多种配电设计方案。

针对传统的驾驶室内电气部件采用共有电源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有效解决线束过多带来的空间布置问题,目前通常采用固化结构导电铜连片实现整车配电的方案。但是,现有的采用固化结构导电铜连片一体成型后结构无法进行变更,只能满足现有整车配电方案,不能有效满足不同配电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整车配电方案存在不能有效满足不同配电扩展需求等问题,提供一种驾驶室电源系统分配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驾驶室电源系统分配结构,包括配电盒,所述的配电盒内设置有主电源接线柱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分别安装有导电铜连片,或者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导电铜连片、或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导电铜连片。

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或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

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Ⅰ,或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Ⅱ。

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分别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分别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或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分别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和6联铜连片Ⅱ。

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6联铜联片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Ⅱ,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6联铜联片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Ⅱ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6联铜联片Ⅱ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Ⅱ,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Ⅱ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6联铜联片Ⅱ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或者主电源接线柱Ⅰ或Ⅱ上分别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和6联铜联片Ⅱ,或者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和10联铜联片Ⅰ。

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分别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分别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Ⅱ,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Ⅱ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或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分别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和6联铜连片Ⅱ。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主电源接线柱Ⅰ和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分别安装有导电铜连片,或者主电源接线柱Ⅰ上安装有导电铜连片、或主电源接线柱Ⅱ上安装有导电铜连片;导电铜连片可根据需要选择端子连接个数及种类,从而根据整车配电方案需求灵活组合导电铜连片,有效满足不同配电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主电源接线柱Ⅰ、主电源接线柱Ⅱ上的导电铜连片可根据需要选择端子连接个数及种类,选型便利,提高了设计效率;且无需更改模具,满足了配电系统拓展要求,成本低、扩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6路共同电源结构示意图Ⅰ。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6路共同电源结构示意图Ⅱ。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0路共同电源结构示意图Ⅰ。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0路共同电源结构示意图Ⅱ。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2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Ⅰ。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2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Ⅱ。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2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Ⅲ。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2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Ⅵ。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2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Ⅴ。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Ⅰ。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Ⅱ。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Ⅲ。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Ⅳ。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Ⅴ。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Ⅵ。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Ⅶ。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Ⅷ。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Ⅸ。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16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Ⅹ。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20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Ⅰ。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20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Ⅱ。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20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Ⅲ。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20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Ⅳ。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中需要20路电源共用接线柱结构示意图Ⅴ。

图中:配电盒1,主电源接线柱Ⅰ2,主电源接线柱Ⅱ3,6联铜连片Ⅰ4,6联铜连片Ⅱ5,10联铜联片Ⅰ6,10联铜联片Ⅱ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驾驶室电源系统分配结构,包括配电盒1,所述的配电盒1内设置有主电源接线柱Ⅰ2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分别安装有导电铜连片,或者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导电铜连片、或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导电铜连片;导电铜连片可根据实际设计方案调整导端子连接个数及种类。

参见图2、图3,具体的,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4,或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5。当需要6路共同电源时,即可采用此种方式。

参见图4、图5,具体的,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Ⅰ6,或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Ⅱ7。当需要10路共同电源时,即可采用此种方式。

具体的,参见图6,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4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5。参见图7,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分别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4。参见图8,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分别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5。参见图9,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5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4。参见图10,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或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分别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4和6联铜连片Ⅱ5。当需要12路共用电源时,即可采用以上方式。

具体的,参见图11,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Ⅰ6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5。参见图12,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6联铜联片Ⅰ4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Ⅱ7。参见图13,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Ⅰ6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4。参见图14,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6联铜联片Ⅰ4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6。参见图15,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Ⅱ7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5。参见图16,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6联铜联片Ⅱ5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Ⅱ7。参见图17,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10联铜联片Ⅱ7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Ⅰ4。参见图18,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6联铜联片Ⅱ5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6。参见图19,或者主电源接线柱Ⅰ2或Ⅱ3上分别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6和6联铜联片Ⅱ5。参见图20,或者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5和10联铜联片Ⅰ6。当需要16路共用电源时,即可采用以上方式。

具体的,参见图21,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6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6联铜连片Ⅱ5。参见图22,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分别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6。参见图23,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分别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Ⅱ7。参见图24,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Ⅱ7和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6。参见图25,或者所述的主电源接线柱Ⅰ2或主电源接线柱Ⅱ3上分别安装有10联铜连片Ⅰ6和6联铜连片Ⅱ5。当需要20路共用电源时,即可采用此种方式。

参见图1,以此类推,本驾驶室电源系统分配结构可组合24路、28路、30路、32路、36路、40路等等共用电源,即采用几种不同规格的导电铜连片灵活组合成多种不同规格、数量形式的共用电源;从而实现了采用几种规格导电铜连片组合排列方式实现汽车驾驶室电源系统共用电源方案,进而可根据整车配电方案需求灵活组合,有效满足不同配电需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