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取电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力行业普遍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器取电就可以看成一个从电流源取电的一个 典型应用。如中国专利号为 ZL92115261.2 的发明专利,公告日为1993年07 月21日,公开了一种控断和取电电路,有一个与两个串联于外部交流接触器线圈上的接线端相接的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后接有稳压控制电路,一个继电器与稳压控制电路相接,继电器受一个与外部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相接的放大器控制,继电器的一个常闭触点接在稳压控制电路中,稳压控制电路输出由输出接点外接,此种结构虽然结构简单,成本稍低,但是效率低,分压器件要消耗掉大部分的能量。
而且,常规电路一般使用稳压管或利用二极管的正向电压来产生相对稳定的电压,此种方案在电流比较大时损耗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取电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T取电电路,包括滞回比较器、二极管VD1和电池E1,所述滞回比较器与MOS管V1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MOS管V1的源极与CT的一个引脚电性连接,且所述MOS管V1的漏极与CT的另一个引脚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1与CT的一个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滞回比较器与电池E1连接,所述二极管VD1与滞回比较器连接;所述滞回比较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比较器N1和稳压二极管VZ1,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相互并联,所述比较器N1的一个引脚与MOS管V1的栅极电性连接,且所述比较器N1的另外两个引脚与分别与稳压二极管VZ1和第二电阻R2所在的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在MOS管V1和比较器N1之间的导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CT取电电路,利用CT可以短路的特性通过滞回比较器控制开关管的通断得到相对稳定的恒定电压,电路效率大大提高,器件发热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CT取电电路,包括滞回比较器、二极管VD1和电池E1,所述滞回比较器与MOS管V1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MOS管V1的源极与CT的一个引脚电性连接,且所述MOS管V1的漏极与CT的另一个引脚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1与CT的一个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滞回比较器与电池E1连接,所述二极管VD1与滞回比较器连接,所述滞回比较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比较器N1和稳压二极管VZ1,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相互并联,所述比较器N1的一个引脚与MOS管V1的栅极电性连接,且所述比较器N1的另外两个引脚与分别与稳压二极管VZ1和第二电阻R2所在的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在MOS管V1和比较器N1之间的导线上。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利用了CT可以短路的特性通过滞回比较器控制开关管的通断得到相对稳定的输出电压。原理如下,N1为比较器或运放,VZ1为电压基准,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比较器N1和稳压二极管VZ1组成滞回比较器,滞回电压为高电压VH、低电压VL。开始时MOS管V1关闭,Vo电压低于VH,此时比较器N1输出低电平,恒流源为电容E1充电,当E1充电刚超过VH时,比较器N1开始输出高电平,MOS管V1导通,CT相当于短路,能量不再向后级输送。由于后级电路用电,E1电压开始下降,当E1放电低于VH时,比较器N1开始输出低电平,MOS管V1截止,恒流源继续为电容E1充电。如此反复下去,Vo处得到一个在VH与VL之间来回变化的相对稳定的电压,可以满足后级电路的供电需求。此电路效率很高,损耗大大降低。
当然分立的滞回比较器可以采用类似作用的电压检测IC代替,原理完全一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