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漂浮式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715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漂浮式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漂浮式光伏组件,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始终是倍受我国和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在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太阳能发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战略地位不断提高。

太阳能资源储量巨大、分布广泛、无污染。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电效应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化成电能,并已在独立及并网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般都应用于陆地环境,但对于地面光伏,一方面,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对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制约效应已日益凸显,西部地区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大,但对电量的需求不大,限电现象时有发生,而有着相当程度耗电量的东部却受限于稀缺的土地面积而无法大规模发展地面光伏项目;另一方面,屋顶资源的不确定性以及相关补贴不够到位也使得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存在着各种不稳定因素。

目前,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到了鱼塘、湖泊、煤矿沉陷区等水面上,如能在水上进行光伏发电,同时水下进行渔业养殖,则不仅打破了原有光伏发电有关场地的发展瓶颈,而且能实现渔业经济和能源发电效益的“双赢”局面。

现有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结构形式:上部钢支架与下部浮筒作为光伏组件的支撑结构,特点:浮筒为塑料件,风吹日晒易老化,不利于后期更换维护。特别是支架与浮筒的连接件,在风力作用下,波浪起伏的推力使连接件易疲劳破坏;后期检修,停电时间又比较长,影响项目投资的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有助于光伏项目投资的多元化和高效化,在各种鱼塘、湖泊、水库等大型水面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光伏组件的布置及选择的多样化,拓宽光伏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漂浮式光伏组件。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漂浮式光伏组件,包括:多个光伏组件单元,所述每个光伏组件单元包括:背板、第一防水层、浮管、边框、光伏板,所述背板顶部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顶面纵横交叉排列有多组浮管,每组浮管末端伸出背板,浮管一端设置有球型子扣,浮管另一端设置有球型母扣;浮管顶部设置有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顶部设置有光伏板;所述边框设置为U型结构,边框套过浮管末端卡接在背板与光伏板四周;所述多个光伏组件单元通过浮管末端的球型子扣、球型母扣之间彼此套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背板四个底角均设置有挂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边框两端处设置有密封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边框与浮管末端套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均采用防水泡沫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浮管末端的球型子扣、球型母扣与浮管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漂浮式光伏组件,彻底改变了常规地面光伏和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组件安装方式,取消了传统光伏板的支架体系,基本不使用钢材实现发电,节约出极大的成本空间;

本发明采用的新型光伏组件组装方式,为双向拼接,不受方向变化影响,适应国内外各地大面积的水域(鱼塘、水库、煤矿沉陷区等),基本不使用浮桶,也不需要打桩等基础投入,实现了低碳节能,绿化环保的新理念。在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模式下,达到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附图说明

图1为光伏组件单元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伏组件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光伏组件单元A-A局部剖示图;

图4为多个光伏组件单元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B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漂浮式光伏组件,包括:多个光伏组件单元1,所述每个光伏组件单元1包括:背板11、第一防水层12、浮管13、边框14、光伏板15,所述背板11顶部设置有第一防水层12,所述第一防水层12顶面纵横交叉排列有多组浮管13,每组浮管13末端伸出背板11,浮管13一端设置有球型子扣16,浮管13另一端设置有球型母扣17;浮管13顶部设置有第二防水层18,第二防水层18顶部设置有光伏板15;所述边框14设置为U型结构,边框14套过浮管13末端卡接在背板11与光伏板15四周;所述多个光伏组件单元1通过浮管末端的球型子扣16、球型母扣17之间彼此套接;所述背板四个底角均设置有挂钩2。

如图3所示,所述边框14两端处设置有密封条3。所述边框14与浮管13末端套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4。所述第一防水层12、第二防水层18均采用防水泡沫材料。所述浮管13末端的球型子扣16、球型母扣17与浮管一体成型。

如图4、5所示,使用时,所述多个光伏组件单元通过浮管末端的球型子扣、球型母扣之间彼此套接。光伏组件单元四角均设置了金属挂钩,采用水下钢丝绳与地锚连接,用以控制漂浮式光伏组件在固定的区域,保证大风天气,组件不随风漂移。组件通过子母扣及钢丝绳达到平面及立体的整体稳定,协调。

浮管位于光伏板与背板之间支撑架构,采用高强弹性轻质材料;球形子母扣连接件,双向连接光伏板360度转动,不受限,材料同管材,一体化生产;背板材料,采用高强耐久性轻质材料;防水泡沫材料,用于填充光伏板及背板之间空隙,增加组件浮力;边框材料采用轻质合金材料;密封条及密封圈高强耐老化防水橡胶材料;以上各构件均为高浮力材料,确保组件能完全漂浮在水面上。

对光伏组件单元的连接构件进行了创新优化,球形子扣材料同浮管采用高强弹性轻质材料,与浮管一体化生产,减少安装环节;母扣采用猫爪卡扣式结构,材料同子扣,与浮管材采用螺丝口连接。球形子母扣均可360度无死角转动,保证组件连接灵活,牢固。

边框材料采用轻质合金材料,与光伏板及背板采用密封条防水橡胶材料密封,与浮管周围采用防水垫圈密封,整个组件为防水整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