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线相序自动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035阅读:1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相线相序自动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相线相序自动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三相电使用中,特别是在进行电力维护和调试时,若三相电前端的一次线由正相序变为逆相序,则会导致的二次线相序变为逆相序,即三相线路中的A相、B相和C相中的A相和C相调换,直接导致设备的供电线路由标准的ABC线路转换为CBA线路,从而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而目前使用的相序保护器内部为纯电子电路结构,不仅不便于进行后期的维修工作,而且成本昂贵,使用不便,为此需要一种能够进行自动换相,成本低廉,且便于维修的三相四线接线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三相线相序自动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三相线相序自动切换装置,包括A相线、B相线、C相线、N 相线和三相四线接线盒,所述三相四线接线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塑胶壳,所述第一塑胶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塑胶壳;

所述第二塑胶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接电螺栓,所述第一接电螺栓与A相线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接电螺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动簧,所述第一动簧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触点,所述第一动簧的一端一侧设有第一静簧,所述第一动簧的一端另一侧设有第二静簧,所述第一静簧和第二静簧均与第二塑胶壳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静簧和第二静簧分别与触点相对应;

所述第二塑胶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接电螺栓,所述第二接电螺栓与C相线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接电螺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动簧,所述第二动簧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触点,所述第二动簧的一端一侧设有第三静簧,所述第二动簧的一端另一侧设有第四静簧,所述第三静簧和第四静簧均与第二塑胶壳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静簧和第四静簧分别与触点相对应;

所述第一接电螺栓和第二接电螺栓之间设有微型三相电机,所述 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与微型三相电机进行连接,所述微型三相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一动簧和第二动簧之间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进行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塑胶壳的内侧顶部设有A相线接头,所述A相线接头的底部设有B相线接头,所述B相线接头的底部设有C相线接头,所述C相线接头的底部设有N相线接头,所述的A相线接头、B相线接头、C相线接头以及N相线接头分别与第一塑胶壳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静簧和第四静簧均通过电线与A相线接头进行连接,所述第二静簧和第三静簧均通过电线与C相线接头进行连接,所述B相线通过电线与B相线接头进行连接,所述N相线通过电线与N相线接头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齿条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孔,所述齿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动簧穿过第一开孔且第一动簧与第一开孔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动簧穿过第二开孔且第二动簧与第二开孔进行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齿条为陶瓷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微型三相电机驱动,完成三相线路的自动化切换工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高,且成本低廉,便于进行维修更换工作;

2)本实用新型,能在三相线的输入方式为ABC线路时,通过微型三相电机驱动,保证A相线接线头输出与A相线输入相同,以及C 相线接线头输出与C相线输入相同,在三相线输入方式为CBA线路时,通过微型三相电机驱动,完成对A相线与C相线的换相工作,从而保证计量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A相线、2B相线、3C相线、4N相线、5齿条、51第一开孔、52第二开孔、6第一塑胶壳、7第二塑胶壳、8A相线接头、9B 相线接头、10C相线接头、11N相线接头、12第一接电螺栓、13第一动簧、14触点、15第二接电螺栓、16第二动簧、17微型三相电机、18 齿轮、19第一静簧、20第二静簧、21第三静簧、22第四静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三相线相序自动切换装置,包括A相线1、 B相线2、C相线3、N相线4和三相四线接线盒,所述三相四线接线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塑胶壳6,所述第一塑胶壳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塑胶壳7;

所述第二塑胶壳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接电螺栓12,所述第一接电螺栓12与A相线1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接电螺栓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动簧13,所述第一动簧13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触点14,所述第一动簧13的一端一侧设有第一静簧19,所述第一动簧 13的一端另一侧设有第二静簧20,所述第一静簧19和第二静簧20 均与第二塑胶壳7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静簧19和第二静簧20分别与触点14相对应;

所述第二塑胶壳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接电螺栓15,所述第二接电螺栓15与C相线3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接电螺栓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动簧16,所述第二动簧16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触点14,所述第二动簧16的一端一侧设有第三静簧21,所述第二动簧16的一端另一侧设有第四静簧22,所述第三静簧21和第四静簧22 均与第二塑胶壳7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静簧21和第四静簧22分别与触点14相对应;

所述第一接电螺栓12和第二接电螺栓15之间设有微型三相电机 17,所述A相线1、B相线2和C相线3与微型三相电机17进行连接,所述微型三相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8,所述第一动簧13 和第二动簧16之间设有齿条5,所述齿条5与齿轮18进行啮合连接,通过齿轮18,可在保证微型三相电机17的转动带动齿条5进行移动。

所述第一塑胶壳6的内侧顶部设有A相线接头8,所述A相线接头8的底部设有B相线接头9,所述B相线接头9的底部设有C相线接头10,所述C相线接头10的底部设有N相线接头11,所述的A相线接头8、B相线接头9、C相线接头10以及N相线接头11分别与第一塑胶壳6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静簧19和第四静簧22均通过电线与A相线接头8进行连接,所述第二静簧20和第三静簧21 均通过电线与C相线接头10进行连接,所述B相线3通过电线与B 相线接头9进行连接,所述N相线4通过电线与N相线接头11进行连接。所述齿条5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孔51,所述齿条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孔52,所述第一动簧13穿过第一开孔51且第一动簧13与第一开孔51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动簧16穿过第二开孔52且第二动簧16与第二开孔52进行活动连接。所述齿条5为陶瓷材质,由于齿条5为陶瓷材质,可极大的保证齿条5的绝缘线和耐磨性,从而保证齿条5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A相线1、B相线2和C 相线3与微型三相电机17进行连接,并根据实际要求通过对A相线接头8、B相线接头9、C相线接头10以及N相线接头11与三相四线接线盒5的内的接线端子进行连接工作(三相四线接线盒的接线方式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从而完成三相四线接线盒5的接线工作;

在三相线的输入方式为ABC,即A相线1与C相线3未发生相序调换时,三相微型电机17进行正转,并带动齿条5向上移动,以此带动第一动簧13和第二动簧16向上摆动,通过触点14的接触,完成第一动簧13与第一静簧19的接触,以及第二动簧16与第三静簧 21的接触,保证A相线接线头8输出与A相线1输入相同,以及C 相线接线头10输出与C相线3输入相同;

在三相线输入方式为CBA,即A相线1与C相线3发生相序调换时,三相微型电机17会进行反转,并带动齿条5向下移动,以此带动第一动簧13和第二动簧16向下摆动,通过触点14的接触,完成第一动簧13与第二静簧20的接触,以及第二动簧16与第四静簧22 的接触,保证A相线接头8输出与C相线3输入相同,以及C相线接头10输出与A相线1输入相同,完成对A相线1与C相线2的换相工作,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不工作时,可通过第一动簧13和第二动簧16的回位弹性,带动齿条5移动,并带动齿轮18转动,使第一动簧13两侧的触点4均不与第一静簧19和第二静簧20接触,且第二动簧16两侧的触点14均不与第三静簧21和第四静簧22接触,以此保证A相线1和C相线3先通过微型三相电机17进行识别和切换完成电路的换相工作,从而始终保证设备的稳定正常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