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电子产品,如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等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需要充电,为了方便使用者外出旅行,市场上出现了微型车载充电器,以便于利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直流电源对电子产品及时进行充电。
现有的车载充电器结构简单,无法根据不同用户的充电角度而调整定位充电头的方向,易于造成充电数据线折弯角度过大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充电角度无法根据不同用户而调整定位充电头方向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与车载点烟器接口相适配的插头以及和插头电连接的充电座,所述插头包括本体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以及半球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紧固连接;所述充电座包括座体、旋转件以及定位件,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与半球部滑动配合的半球形滑槽,座体和旋转件可拆卸连接,共同夹持半球部,以实现充电座与插头的转动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于座体和旋转件之间,与所述半球部接触并跟随旋转件联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为胶质定位件。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呈环状结构,套设于所述半球部,且所述定位件的直径小于半球部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半球部与旋转件相配合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在半球形滑槽内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旋转件在外力作用下水平转动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形成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数量为两个,设置于半球部与旋转件相配合面上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所述第二限位件数量为两个,设置于于半球形滑槽内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呈弧形,并从半球形滑槽的底部延伸到顶部。
优选地,所述本体内形成一腔体,所述本体远离与点烟器接口接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位件,所述第一卡位件与连接部形成竖直方向上的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所述本体远离与点烟器接口接触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卡位件,所述第二卡位件与连接部形成水平方向上的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插头还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用于与烟器接口电连接;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负电极以及正电极,所述负电极弹性设置于本体的相对两侧并露出本体;所述正电极设置于本体的远离与充电座配合端一侧;
所述充电座还包括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充电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连接件和旋转件的球形转动配合,以使充电座可以进行角度调整,从而给不同用户以适当的充电角度;通过在连接件和旋转件之间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与连接件的半球部接触,并与旋转件联动配合,增加旋转件和半球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旋转件可以在旋转任意角度上定位停留,从而保证充电角度的在充电过程中保持恒定。
2、通过将定位件设置为环状结构,且为胶质材料,使得旋转件底部的摩擦力度更为均匀,定位效果更优。
3、通过在半球部与旋转件相配合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在半球形滑槽内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用于与第一限位件形成限位配合,限定充电座的旋转角度,从而防止充电座旋转角度过大而造成的插头和充电座之间的导线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的插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的插头与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充电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座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的旋转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充电座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E是图4D在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10,其包括插头20以及与插头20可转动配合并且电性连接的充电座30。插头20用于与汽车或电车上的点烟器接口 (图未示)相适配,将接口内的电信号连接到充电座30,为充电座30供电或通过充电座30给外部的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供电。
请参阅图2,插头20包括本体201、电极组件203以及连接件205。本体201内形成一腔体,电极组件203容置于该腔体内,并部分外露以与点烟器接口电性连接,将接口内的电信号通过连接件205连接到充电座30。连接件205为中空结构,以使连接电极组件203和充电住30 的导线通过,其设置于本体201远离与点烟器接口接触一端并与充电座30形成转动配合,以使充电座30可以进行角度调整,从而给不同用户以适当的充电角度。
请参阅图3,具体地,电极组件203包括负电极2031、正电极2033以及控制电路板2035。负电极2031弹性设置于本体201的相对两侧并外露出本体201,用于与点烟器接口的负极接触,传递负极电信号。正电极2033设置于本体203的远离与充电座30配合端一侧,用于与点烟器接口的正极接触,传递正极电信号。控制电路板2035与负电极2031、正电极2033电性连接,将负电极2031、正电极2033传输的电信号通过导线传递给插头充电座30,以给充电座30供电。在控制电路板2035上设置有过压和 /或过流保护装置,可以对电信号的传输有效形成安全保护。
连接件205为包括连接部2051、颈部2052以及半球部2053。颈部2052设置于连接部2051和半球部2053之间,连接连接部2051和半球部2053。连接部2051与本体201 限位紧固配合,半球部2053为中空,用于与充电座30转动配合,半球部2053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开口2055,以与半球部2053内部空间贯通,使导线从开口2055与充电住30电连接。本体201远离与点烟器接口接触一端的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卡位件2011和第二卡位件2013,第一卡位件2011用于与连接部2051形成竖直方向的限位配合,防止连接件205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本体201位移,拉扯连接件205和插头20之间的导线,造成导线损坏。第二卡位件2013用于与连接部2051形成水平方向的限位配合,防止连接件205和插头20相对旋转,从而防止电极组件203与充电座30之间的导线因连接件205和插头 20发生相对旋转而损坏。
请参阅图4A-4C,充电座30包括座体301、旋转件303 以及插座组件304。座体301底部开设有通孔3011,通孔的直径略小于半球部2053的直径,以与旋转件303配合夹持半球部2053,与半球部2053形成球关节配合。同时,导线可以通过通孔3011与插座组件304电连接。
旋转件303底部开设有连接件205的半球部2053相配合的半球形滑槽3031,旋转件303与座体301可拆卸连接,分别套设于半球部2053的相对两侧,并夹持连接件 205的半球部2053,通过半球形滑槽3031与半球部2053 形成以半球部2053为轴旋转的球关节转动配合。
插座组件304与旋转件303连接,并可以跟随旋转件 303转动,从而实现充电座30可以进行角度调节,插座组件30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充电接口304,该充电接口 304可以是USB接口、lighting接口、micro接口、tepy-c 接口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对充电接口3041的角度进行调整。且由于是球面配合,从而使得旋转件303的旋转角度为0°-300°,可以对充电接口3041的进行大角度调整,从而可以满足在不同位置用户的以最佳的角度进行充电。
在半球部2053与旋转件303相配合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057。在半球形滑槽3031内设置有第二限位件 3033,用于与第一限位件2057形成限位配合,限定充电座30的旋转角度。在充电座30沿水平方向旋转时,若旋转角度近似360°时,旋转件303上的第二限位件3031与半球部2053上的第一限位件2057接触,限定充电座30无法继续旋转,从而防止充电座30旋转角度过大而造成的插头20和充电座30之间的导线损坏。第一限位件2057数量可以是一个,2个或者多个,分布于半球部2053与旋转件303相配合的面上,其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不均匀分布。
第二限位件3033的数量与第一限位件2057对应,可以是一个,2个或者多个,分布于旋转件303的半球形滑槽3031内,其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不均匀分布。
优选地,第一限位件2057为两个设置于半球部2053 与旋转件303相配合的面的相对两侧,第二限位件3033 为两个设置于半球形滑槽3031内的相对两侧。从而使得旋转件303的最大旋转角度可以限定在180°以内,在满足充电座30具有足够的旋转角度的同时,还可以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第一限位件2057和第二限位件3033数量均为两个,可以使得在其中任意一个第一限位件2057或任意一个第二限位件3033损坏时,限位结构还可以将旋转件303的最大旋转角度可以限定在180°以内,具有双重结构保护保障。
再请参阅图4C,第二限位件3033呈弧形,并从半球形滑槽3031的底部B处延伸到顶部A处,确保旋转件303 在水平旋转时可以与连接件205的半球部2053形成限位。第二限位件3033的弧度与半球部2053的球面弧度相同,从而可以最大限度贴合连接件205的半球部2053平稳旋转。
请参阅图4A,4D-4E,充电座30还包括定位件302,定位件302设置于旋转件303和底座301之间,用于为旋转件303增大摩擦力。具体地,定位件302为橡胶、或硅胶等胶质材料制成的胶质定位件,呈环状结构,其直径小于半球部2053的直径。定位件302套设于半球部2053 与半球部2053接触,座体301和旋转件303夹持套设于半球部2053的定位件302,使得定位件302可以跟随旋转件 303联动,增加旋转件303与半球部2053的摩擦力,使得旋转件303可以在旋转任意角度上定位停留,从而保证充电角度的在充电过程中保持恒定。
由于定位件302呈环状结构,且为胶质材料,使得旋转件303底部的摩擦力度更为均匀,定位效果更优。
通过将定位302的直径限定小于半球部2053的直径,从而使得定位件302可以更牢固的套设于旋转件303和座体302之间,同时在定位件302跟随旋转件303旋转时,可以与第一限位件2057接触,防止定位件302在某一个方向上进一步位移,从而使得充电座30可以牢固限位与一个特定的角度,该角度可以是30°-45°,优选为45°更符合用户的插拔充电角度。
请再参阅图4A,充电座30还包括盖板305,盖板305 与座体301可拆卸连接,盖板305上设置有充电口3053,插座组件304的充电接口3041从充电口3053外露以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实现充电。具体地,盖板305上设置第一卡扣件3051,座体301远离本体201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卡扣件2013,第一卡扣件3051用于与第二卡扣件 3013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盖板305可以是液晶盖板,插座组件304或者电极组件203上设置有时钟计算单元,盖板305与插座组件304或者电极组件203电性连接,用于显示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充电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连接件和旋转件的球形转动配合,以使充电座可以进行角度调整,从而给不同用户以适当的充电角度;通过在连接件和旋转件之间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与连接件的半球部接触,并与旋转件联动配合,增加旋转件和半球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旋转件可以在旋转任意角度上定位停留,从而保证充电角度的在充电过程中保持恒定。
2、通过将定位件设置为环状结构,且为胶质材料,使得旋转件底部的摩擦力度更为均匀,定位效果更优。
3、通过在半球部与旋转件相配合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在半球形滑槽内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用于与第一限位件形成限位配合,限定充电座的旋转角度,从而防止充电座旋转角度过大而造成的插头和充电座之间的导线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