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油箱内电缆集束敷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7930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飞机油箱内电缆集束敷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敷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飞机油箱内电缆集束敷设结构。



背景技术:

某型飞机左右机翼新增悬挂吊舱,致使通向左右外翼的电缆大幅增加,而中央翼前缘原有电缆敷设通路空间狭小,无法满足新增电缆集束的安装使用要求。

以往型号上从未设计过油箱内穿电缆集束结构,因为存在油箱密封、材料、工艺、承载传力、腐蚀防护、使用维护等技术风险。从结构上来说要充分考油箱内部各个框的占位及结构形式,这样制约了电缆集束设计的结构走向,提高装配难度。从承载上即考虑油压及稳定性又要考虑惯载作用下管路、管路接头、管路支撑的承载能力,这是以往油结构设计不需考虑的。由于结构形式、承载能力、零件生产水平、装配能力等因素交错影响限制了材料选择范围。另外,电缆集束结构的腐蚀防护及使用维护也是存在存在种种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油箱内电缆集束敷设结构,油箱内安装有至少八个框架,所述框架之间线性排列,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框架分别为框架A和框架N;

电缆集束从油箱壁板穿入,依次贯穿所有框架并从油箱另一侧壁板穿出,电缆集束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和框架A的密封罩相固定,另一端通过法兰盘和框架N相固定。

优选的,油箱内安装有八个框架,其依次为框架A、框架B、框架C、框架D、框架E、框架F、框架G、框架N。

优选的,电缆集束分为前段电缆、中段电缆和后段电缆,前段电缆的一端和框架A相固定,另一端穿过框架B与中段电缆连接,中段电缆的一端穿过框架C与前段电缆连接,另一端穿过框架E与后段电缆连接,后段电缆的一端穿过框架F与中段电缆连接,另一端和框架G相固定。

优选的,前段电缆和框架B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中段电缆和框架C之间为活动连接,中段电缆分别通过卡箍与框架D和框架E固定。

优选的,后段电缆分别通过卡箍与框架F和框架G固定。

优选的,前段电缆和中段电缆的连接处以及中段电缆和后段电缆的连接处均通过耐油密封圈进行密封,电缆集束两端的法兰盘均涂有密封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机油箱内电缆集束敷设结构,打破了传统油箱内不允许安装电缆集束的限制,解决了新增大幅电缆的无敷设空间及通路问题,同时还通过结构分段解决了工艺装配偏差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飞机油箱内电缆集束敷设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电缆集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框架A1,框架B2,框架C3,框架D4,框架E5,框架F6,框架G7,框架N8,电缆集束9,前段电缆91,中段电缆92,后段电缆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油箱内电缆集束敷设结构,油箱内安装有至少八个框架,框架选用应力水平与焊接性能均相当的LF2板材通过钣金成型拼焊而成,框架之间线性排列,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框架分别为框架A1和框架N8,电缆集束9从油箱壁板穿入,依次贯穿所有框架并从油箱另一侧壁板穿出,电缆集束9通路管路内径为Φ90mm,电缆集束9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和框架A1的密封罩相固定,另一端通过法兰盘和框架N8相固定,电缆集束9两端的法兰盘均涂有HM112密封剂,HM112密封剂进行常规密封形式密封(即缝内、填角、刷涂密封)。法兰盘参考燃油管路法兰盘略强于管段原则,选用了自由锻件LF3机加而成,为保证管路的装配精度,设计选用了壳体、螺母、端管、密封圈、卡环一套完整的对接接头,进行管路径向和轴向调整,确保管路工艺性和装配精度。

本实施例中,油箱内安装有八个框架,其依次为框架A1、框架B2、框架C3、框架D4、框架E5、框架F6、框架G7、框架N8。

如图2所示,电缆集束9分为前段电缆91、中段电缆92和后段电缆93,以此来解决工艺装配偏差的问题,前段电缆91长约250mm,其一端和框架A1相固定,另一端穿过框架B2与中段电缆92连接,前段电缆91和框架B2之间为活动连接。中段电缆92长约900mm,其一端穿过框架C3与前段电缆91连接,另一端穿过框架E5与后段电缆93连接,中段电缆92和框架C3之间为活动连接,中段电缆92分别通过卡箍与框架D4和框架E5固定,用于将载荷传递到框架上。后段电缆93长约720mm,其一端穿过框架F6与中段电缆92连接,另一端和框架G7相固定,后段电缆93分别通过卡箍与框架F6和框架G7固定,用于将载荷传递到框架上。前段电缆91和中段电缆92的连接处以及中段电缆92和后段电缆93的连接处均通过耐油密封圈进行密封。

在电缆集束9焊接完毕后进行充压气密试验,保证其密封性;在电缆集束9装配完毕后进一步进行电缆管路的充压试验。最终,在油箱装配完毕后,还进行一次油箱整体的气密、油密试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机油箱内电缆集束敷设结构,解决了先进飞机日益增加的功能需求与结构空间限制的对立矛盾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先进飞机复杂结构的高精度制造水平、提升新型飞机的综合作战使用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构已经在型号上成功应用,提高我国新型飞机设计水平和创新设计能力,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