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程直流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905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程直流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编程直流电源。



背景技术:

高频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正朝向小体积、紧凑型发展,高功率密度电源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经发明人调研发现,现有技术中,直流电源模块多采用机箱结构,但由于结构布局问题,难以实现大功率、小体积。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电源模块的电磁兼容性差。且现有的直流电源未采用单元式组件的结构,在生产、调试、维护中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程直流电源,结构紧凑、层次合理,在实现了大功率的同时体积较小,且生产、调试与维护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编程直流电源,包括机箱、滤波整流组件、逆变输出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机箱包括箱体、后端板以及前面板,后端板固定连接于箱体的一侧,前面板固定连接于箱体的另一侧,且箱体、后端板与前面板共同围成一容置腔室。逆变输出组件容置于容置腔室的一侧,滤波整流组件容置于容置腔室的另一侧并与逆变输出组件相对,控制组件容置于容置腔室内并设置于逆变输出组件的顶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电源的运行。

进一步地,逆变输出组件包括逆变单元、变压整流单元以及输出滤波单元,逆变单元的一端抵接于前面板,另一端与变压整流单元连接,变压整流单元远离逆变单元的一端与输出滤波单元连接,输出滤波单元远离变压整流单元的一端抵接于后端板并伸出后端板。

进一步地,滤波整流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器、整流桥、接触器和输入滤波电感,输入滤波电感烘和整流桥连接并形成整流回路,且输入滤波电感与逆变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逆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逆变结构,逆变结构具有输入端与输出端,输入端连接于输入滤波电感,输出端连接于变压整流单元。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接口板与连接排线,接口板设置在输出滤波单元的顶部并与后端板可拆卸连接,主控板设置在逆变单元的顶部,连接排线的一端连接于主控板,另一端连接于接口板,以使主控板与接口板连接。

进一步地,接口板的边沿处具有控制接口和通讯接口,控制接口和通讯接口均伸出后端板,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或通讯信号。

进一步地,前面板上具有手柄以及电源开关,手柄伸出前面板,电源开关固定设置在前面板上并与控制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箱体内还具有金属隔板,金属隔板插设在滤波整流组件与逆变输出组件之间,用于屏蔽滤波整流组件与逆变输出组件之间的电磁干扰。

一种编程直流电源,包括机箱、滤波整流组件、逆变输出组件、控制组件以及散热组件,机箱包括箱体、后端板以及前面板,后端板固定连接于箱体的一侧,前面板固定连接于箱体的另一侧,且箱体、后端板与前面板共同围成一容置腔室。逆变输出组件容置于容置腔室的一侧,滤波整流组件容置于容置腔室的另一侧并与逆变输出组件相对,控制组件容置于容置腔室内并设置于逆变输出组件的顶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电源的运行。散热组件包括液冷基板,液冷基板贴合设置在箱体的底壁并与滤波整流组件以及逆变输出组件抵接,用于吸收滤波整流组件以及逆变输出组件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地,滤波整流组件以及逆变输出组件与液冷基板之间灌封有导热胶,以将滤波整流组件以及逆变输出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液冷基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编程直流电源,将后端板固定连接于箱体的一侧,前面板固定连接于箱体的另一侧,使得箱体、后端板与前面板共同围成一容置腔室。将逆变输出组件容置在容置腔室的一侧,将滤波整流组件容置在容置腔室的另一侧并与逆变输出组件相对设置,将控制组件容置在容置腔室内并设置于逆变输出组件的顶部。通过分体式布局,使得箱体内各个部件层次分明,并减少了彼此之间的电磁干扰,同时容置腔室内的布局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容置腔室内的空间,从而在最大限度内减小了该机箱的体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编程直流电源,在保证大功率的同时能够实现小体积,同时机箱内部各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较小,同时采用单元式组件的结构,在生产、调试与维护中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编程直流电源,在箱体的底壁上贴合设置有液冷基板,且滤波整流组件以及逆变输出组件均与液冷基板抵接,以吸收滤波整流组件以及逆变输出组件产生的热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编程直流电源,采用单元式组件的结构,在生产、调试与维护中十分方便,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程直流电源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程直流电源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程直流电源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编程直流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编程直流电源;110-机箱;111-箱体;113-前面板;115-后端板;130-滤波整流组件;131-输入滤波器;133-输入滤波电感;135-接触器;137-整流桥;150-逆变输出组件;151-逆变单元;153-变压整流单元;155-输出滤波单元;1551-输出滤波电感;1553-共模滤波结构;170-控制组件;171-主控板;173-接口板;175-连接排线;177-手柄;179-电源开关;190-金属隔板;200-散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程直流电源100,包括机箱110、滤波整流组件130、逆变输出组件150以及控制组件170,滤波整流组件130、逆变输出组件150以及控制组件170均容置在机箱110内且呈分体式结构。

机箱110包括箱体111、前面板113以及后端板115,后端板115固定连接于箱体111的一侧,前面板113固定连接于箱体111的另一侧,且箱体111、后端板115与前面板113共同围成一容置腔室。逆变输出组件150容置于容置腔室的一侧,滤波整流组件130容置于容置腔室的另一侧并与逆变输出组件150相对,控制组件170容置于容置腔室内并设置于逆变输出组件150的顶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电源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滤波整流组件130、逆变输出组件150以及控制组件170均采用单元模块化结构,使得彼此之间得以有效分离,减小了三者之间相互的电磁干扰。

箱体111内还具有金属隔板190,金属隔板190插设在滤波整流组件130与逆变输出组件150之间,用于屏蔽滤波整流组件130与逆变输出组件150之间的电磁干扰。

参见图2,逆变输出组件150包括逆变单元151、变压整流单元153以及输出滤波单元155,逆变单元151的一端抵接于前面板113,另一端与变压整流单元153连接,变压整流单元153远离逆变单元151的一端与输出滤波单元155连接,输出滤波单元155远离变压整流单元153的一端抵接于后端板115并伸出后端板115。

具体地,输出滤波单元155包括输出滤波电感1551和共模滤波结构1553,输出滤波电感1551的一侧与变压整流单元153连接,共模滤波结构1553与输出滤波电感1551远离变压整流单元153的一侧连接并抵接在后端板115的内侧。

滤波整流组件130包括输入滤波器131、输入滤波电感133、接触器135和整流桥137,输入滤波器131与整流桥137连接,整流桥137与接触器135连接,接触器135与输入滤波电感133连接,输入滤波电感133与整流桥137形成整流回路,且输入滤波电感133与逆变单元15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逆变单元151包括至少一个逆变结构,逆变结构具有输入端与输出端,输入端连接于输入滤波电感133,输出端连接于变压整流单元153。优选地,逆变单元151采用了三个逆变结构,三个逆变结构并列设置并与变压整流单元153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此处逆变结构的个数并不仅仅限于三个,也可以是四个或者五个等,具体数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整流单元153包括多个变压器,多个变压器与逆变结构一一对应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功率的需求,可选择单个逆变结构输出,也可选用多个逆变结构并联后输出。这种多个逆变结构组合式运行的方式,可满足不同功率的输出,还可使一定功率段的电源外形结构一致,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化。

参见图3,控制组件170包括主控板171、接口板173与连接排线175,接口板173设置在输出滤波单元155的顶部并与后端板115可拆卸连接,主控板171设置在逆变单元151的顶部,连接排线175的一端连接于主控板171,另一端连接于接口板173,以使主控板171与接口板173连接。具体地,接口板173经排线跨过变压整流单元153与主控板171连接。

接口板173的边沿处具有控制接口和通讯接口,控制接口和通讯接口均伸出后端板115,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或通讯信号。而整个控制组件170通过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或通讯信号来控制逆变输出组件150以及滤波整流组件130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113上具有手柄177以及电源开关179,手柄177伸出后端板115,电源开关179固定设置在前面板113上并与控制组件170连接。优选地,在前面板113上还设置有显示板以及电源调节器件,分别用于显示该编程直流电源100的整体状态和辅助调节逆变输出组件150以及滤波整流组件130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后端板115上设有该编程直流电源100整体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且输出端口的正、负导电排经绝缘板安装在后端板115上。通过这种尾端布局、走线以及连接方式,实现了整体电源的走线、连接以及后期拆卸维护时的便捷性。优选地,在后端板115上还设置有冷却管道接口,用于与箱体111内部的冷却管道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程直流电源100。将逆变输出组件150容置在容置腔室的一侧,将滤波整流组件130容置在容置腔室的另一侧并与逆变输出组件150相对设置,将控制组件170容置在容置腔室内并设置于逆变输出组件150的顶部。通过分体式布局,使得箱体111内各个部件层次分明,同时在各个部件之间设置金属隔板190,极大地减少了彼此之间的电磁干扰。通过多个逆变组件的组合式运行方式,可满足不同功率的输出要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编程直流电源100,在保证大功率的同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小体积,同时机箱110内部各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较小,并且采用单元式组件的结构,在生产、调试与维护中十分方便。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程直流电源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该编程直流电源100包括机箱110、滤波整流组件130、逆变输出组件150、控制组件170以及散热组件200,机箱110包括箱体111、后端板115以及前面板113,后端板115固定连接于箱体111的一侧,前面板113固定连接于箱体111的另一侧,且箱体111、后端板115与前面板113共同围成一容置腔室。逆变输出组件150容置于容置腔室的一侧,滤波整流组件130容置于容置腔室的另一侧并与逆变输出组件150相对,控制组件170容置于容置腔室内并设置于逆变输出组件150的顶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电源的运行。散热组件200设置在箱体111的底部,用于对逆变输出组件150以及滤波整流组件130进行散热。

散热组件200包括液冷基板和流量开关,液冷基板贴合设置在箱体111的底壁并与滤波整流组件130以及逆变输出组件150抵接,用于吸收滤波整流组件130以及逆变输出组件150产生的热量。在液冷基板上开设有冷却液管道接口,可通入水或者冷却液进行冷却。流量开关设置在液冷基板上,用于检测流入液冷基板的冷却液或者水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滤波整流组件130以及逆变输出组件150与液冷基板通过导热胶连接。具体地,滤波整流组件130以及逆变输出组件150采用灌封导热胶的方式与液冷基板接触,极大地提升了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程直流电源100,在箱体111的底壁上贴合设置有液冷基板,液冷基板上开设有冷却液管道接口,并注入冷却液。且滤波整流组件130以及逆变输出组件150均与液冷基板抵接,以对滤波整流组件130以及逆变输出组件150进行散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程直流电源100,采用单元式组件的结构,在生产、调试与维护中十分方便,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